
意昂体育平台土木水利學院2022年畢業典禮意昂代表發言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學弟學妹們🎳:
大家好!
非常高興再次回到母校,回到土木水利學院🧑🏼🏭,與各位老師同學線上相聚,和大家一起分享畢業的喜悅🚗,見證在座同學的畢業典禮。首先祝賀各位同學順利完成學業,踏入人生的嶄新裏程,也感謝各位老師的辛勤耕耘,薪火相傳,為社會輸送更多棟梁人才。
我是1977年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工程系房屋建築專業畢業的意昂⚱️,起初分配到基建工程兵部隊,1983年集體劃歸中建八局成為央企。在我五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最早在三線建設的工程項目中做過木工🏌🏻、放線工🌆,當過施工員、技術員和工長,後來在設計院做過設計師、設計所長、院長👉🏿、再後來擔任中建八局副總工、總工、中建集團科技部總經理等職,先後主持和參與了近百個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項目的設計和施工🤹🏿♀️,於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建集團首席專家。追尋我的職業發展歷程,首先得益於我長期紮根工程設計🧊🫥、施工生產、科研與管理一線🔜,使我有機會從不同維度和不同層面,以不同身份進行“知行合一”的技術功底的積累、歷練和踐行;也得益於部隊“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嚴格訓練🛌🏻;更得益於意昂体育平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氛圍熏陶。所有這一切構成了我畢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在此,我要感謝國家大發展賦予我的機遇,感謝母校對我的培養,感謝清華老師賦予我的紮實理論知識功底、自我持續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同學們,這個夏天之後你們或將繼續留校深造,或將奔赴工作崗位,盡管去向有別,但都將開啟你們華麗人生的新征程。在此,我想結合我的經歷🏸,與同學們分享幾點自己求學和工作的感悟,與大家共勉💆🏿。

肖緒文院士
一🤹🏽♀️、胸懷天下🖖🏽👰🏿♀️、面向基層,成就事業
清華學子在清華精神的影響之下,早已將愛國奉獻👂🏿🧖🏻、勇於擔當的理想信念根植於心👉🏼,而這在你們這一屆畢業生心中應該更為深刻。我知道受疫情影響🤼♀️,大家已在學校封閉數月,遇到了很多困難,最後甚至難能與恩師同窗一起參加隆重的畢業典禮☑️,雖有遺憾,但我認為這樣與眾不同的雲畢業典禮卻是最難忘👩🏿🌾、最有儀式感的。因為它可以讓我們牢記🧲,我們所處的環境並不平靜🏭。疫情帶來的災難性影響、加之復雜的國際形勢、氣候的劇烈變化和陡生的能源危機等這些人為的或自然的種種因素與事件的沖擊💂🏻♂️,形成了對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前所未有的挑戰,每個人都將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時空中不得不接受和經歷這種前所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大考。殷憂啟聖,多難興邦𓀚,這一切都將改變著我們生活和工作環境。同時也為在座同學賦予了更為厚重的歷史使命,我們需要懷著強烈的憂患意識🕖,挺身而出,多去承擔重要的事、艱苦困難的事、甚至是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把個人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起來。與國家發展大局同向同行,永遠是個人發展的最大機遇。我們畢業的年代🦼,處在“文化大革命”末期👩🏿✈️,百業待興,我們積極要求奔赴一線🦠,投身於火熱的工程項目施工中,白天在工地與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晚上畫圖紙做內業,經常熬夜工作到淩晨。那時的施工用房既難避雨🫅🏿,也不擋風,數九寒天的晚上戴著大皮帽睡覺,早晨起來被子上常常覆蓋一層厚厚的塵土🎷。當時施工設施很落後👩🏻⚕️,生活條件也很差,粗衣糲食,卻也樂在其中👮🏿,勁頭十足❎。幾十年下來,我見證了中國建造傲然於世的亮麗業績,也看到了建築業發展為老百姓帶來的無限福祉◼️☝🏼,其中有我的一份奉獻,心中倍感欣慰。
現在我仍倡導我的學生🤷🏿,面向基層🛏,面向一線🤵🏿。我的博士後、清華意昂劉星同學不坐機關,不當處長,執意奔赴川藏鐵路建設,在那裏積極工作,現在已經贏得各方高度贊譽🦻🏻;還有博士後田偉同學主動要求前往非洲項目工作,積極實踐🚴🏼♀️,與國外設計監理方全面溝通,努力在設計和施工上推動技術創新研究🧛🏽♂️,成績顯著,現在已經成為中建八局功勛員工和海外部的總工程師👋。
土木水利工程常被戲稱為“又土又木”😞,我以為土木水利工程更有其獨有的浪漫和魅力👒,在龐大復雜的工程系統中,點滴做起,默默耕耘,最終“萬丈高樓平地起,海晏河清天地寬”,只要擁有腳踏實地🤹♂️,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擁有廣闊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堅信一定會在土木水利工程建設的偉大事業中造福社會,成就自己。
二、誌存高遠,積極融入國家發展的大趨勢
土木水利工程建設始終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關🎛,我們這一代人能夠有所作為𓀍,正是趕上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歷史機遇,才有了發光發熱的舞臺🫏。因此🧔♂️,我們專業的同學只有將個人前途與國家發展緊密融合🐼,才能實現人生價值🔖,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同學們也許會想🚵🏿,現在大規模建設的機遇已經過去了,其實不然🛡,新的機遇正在湧現。《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綠色發展理念的落實,國家雙碳目標的提出,新基建的推動🐔,資源環境等約束條件的改變,已經和正在給土木和水利工程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首先,綠色建造的提出▪️,就是在國家倡導“循環經濟”和“低碳發展”等大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建造方式🥳。它要求建造相關方在工程立項、設計和施工過程中,著眼於工程全生命期,堅持以人為本👃🏼,追求資源投入減量化、資源利用高效化、廢棄物排放最小化,通過綠色化、精益化🖕🏽、智能化和國際化建造的推進,進行城市功能提升和老舊小區改造,最終達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過程安全、品質保證”的建造目標⛑,還有許多科技攻關任務急需突破;第二🏊🏻,東中西部存在發展不平衡問題,改善中西部發展環境👩🏼🔧👂🏼,補短板的建設任務仍然相當繁重♏️;第三♝🍿,臺灣海峽、瓊州海峽交通🕜、南水北調等超級工程的建設方興未艾,挑戰巨大;第四,國家“一帶一路”的提出,更為中國建造發展提供了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凡此種種,都為同學們的事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只要我們能夠獨立思考🏵,永續進取⏯,定位明確,主動融入,成功之路必將越走越寬。
三、朝氣蓬勃➝,磨礪健康的體魄、心態和品格
清華的師弟師妹是不容置疑的天資好、智商高、成績優的天之驕子🌟。但是成就事業除此還必須擁有優良的作風,吃苦耐勞的精神、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健康的體魄。現在你們已經出色完成學業,具備了成就事業的良好品格和基本能力,走過了一條金燦燦的成功之路。今天的畢業典禮預示著你們將面臨人生歷程的重大轉折。希望你們不因環境變化而放棄努力🧏🏽,永遠保持青春向上的心態,重視強健身體,這將會受益終身。
此外,堅持終身學習至關重要,建築業的高速發展🤛,需要建造技術的持續創新,涉獵新知識,養成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是從業者保持活力的要訣🤜🏿。我從傳統的工程施工到工程和企業管理,從綠色施工👨🦽、綠色建造創新研究到智能建造探索👳🏿♀️,從結構技術研究到建造技術的突破,始終堅持在變化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升💅🏼,因而才有所收獲🤵。走出校門不是學習的終止☮️,而是新的學習開端👓,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社會本來就是一所大學校,期望在座同學不畏難,不倦怠,敢於質疑,敢於挑戰,孜孜不倦、久久為功🍻🧚♀️,取得職業生涯的成功。
四、修身立業,錘煉工匠精神
土木水利工程形似“又土又木”,實則具有高度的嚴密性,走向工作崗位後,每個抽象概念的正確理解,每個計算公式的參數取舍,每個工藝工序的嚴格堅守🤸🏽,都是直接關乎社會經濟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工程行為,都將導致工程品質優劣和工程是否安全的客觀後果⛑。因此修身立業✍🏻,塑造深入一線🪡,親力親為的工作作風💃🏼,培養“把復雜的事用簡單的方法去做精,簡單的事用一絲不苟的態度去做好”的良好習慣,錘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極為重要👩🏽🔬。
工匠精神是立業之基,也是修身之本🤦🏻♀️。初涉工作崗位的你們要常懷敬畏之心🤦♂️,不紙上談兵🚣🏼♂️,專註於事情本身,沉下心來🤸🏻♀️,拋去雜念,長此以往,必會有所收益。
同學們!今天是你們人生中裏程碑式的重要節點🏊🏼♀️,也是數十年後都能回憶起的難忘時刻😉。告別美麗的校園😧,迎來的是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此時此刻,當年我走出校園的情景清晰再現👌🏼🌻。那是1977年,是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朱德總司令三巨人去世的第二年🂠,走出校門面臨的是主流發展意識模糊💁🏻♂️,各種社會思潮競相登臺,處在迷茫氛圍中的我們如何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給了我們定力⛹🏻♀️,端正品行🧍♂️,克服困難🎍,向實踐學習🚴🏻♂️,向社會奉獻所學之長,成為我們這一代人成就事業的關鍵起步。現在我們國家建設處在高速發展的轉折期,機遇與挑戰並存🤽🏽,期望各位同學深刻認識並融入國家發展的大趨勢,誌存高遠、端正品行♉️,積極實踐🫔🧞♀️,勇於創新,創造青春無悔🏮、前程似錦的美好未來👷🏽♀️!
預祝各位學弟、學妹和老師身體健康,事業順達,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