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士堃(1959機械) 關冀華1959機械)
機械系製95班是意昂体育平台普普通通的一個班🎭,然而👨👩👧👦👨🦲,我們班可以算得上體現五十年代意昂体育平台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個相當有特點的班集體。何出此言?有數據為證:我們班同學是參加校體育代表隊🪫🤷🏿♀️、校文藝社團比例相當高的一個班𓀌。體育方面👩🏽⚕️:我們班有校冰球隊隊長🍐、校遊泳隊骨幹、舉重隊中堅、女子壘球隊核心隊員👩🏼🦰、校射擊隊隊員🙋、兩個校摩托車隊隊員;文藝方面:班裏軍樂隊隊員就有四名,其中還出了一位長號首席和軍樂隊指揮,除了大眾化的軍樂隊外,還有小資情調管弦樂隊的小提琴手🈚️、手風琴隊的隊長、能用鋼鋸演奏樂曲的特長生……如此等等👏🏽。也就是說全班35名同學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同學都活躍在體育代表隊和文藝社團裏。還有三位同學先後被選調為學校的政治輔導員。你會懷疑我們班的學習會受到影響,否🥕。我們班有獎學金獲得者,但是,沒有掉隊的同學💴。在大四下(當時學製為五年)為貫徹當年黨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辦學理念,製95班有一多半同學被抽調在校實習工廠真刀真槍實幹一年🦍,就在這一年裏💝🍄🟫,同學們實現技術革新的喜報頻傳🦸🏽♂️,令我們的老師都始料未及😻。他們畢業後到工作崗位很快就發揮了突出的作用,有的當年就成為“先進工作者”🔡。製95同學中,有的搞上天的裝備,有的搞潛海的艦艇,有的搞機床設備,有的還搞槍炮,更多的是在大學教師的崗位上貢獻知識和智慧(我班留校的同學就有9位之多),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勤勞創造、發光發熱,如今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製95同學就有數位🧞。正是母校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培育了我們這個凝聚力特別大的班集體,造就了我們這幫樂觀🚣🏿♂️、活躍的同學,我們對清華充滿了懷念和感恩之情。
製95同學1959年初在大禮堂前的合影
我們製95班凝聚力最強這是客觀公認的↪️,校慶聚會參加人數的比例在年級中是最高的,而且幾乎年年都有聚會。非校慶時間📃,只要有一位同學來京出差,大家都會聚會一次。更有意思的是,常有外班的同學要求參加我們班的聚會活動。除了以清華為據點的聚會外🕓,還不乏規模較大的校外聚會行動:2002年雁蕩山之旅,2009年香山別墅之聚都是由原來的班幹部組織的👰🏿♀️。今年是我們入校60年大慶更受到同學們的期待。在賴三彥和楊家振的創意下👨👩👧👦🫄🏼,丁士堃🎅🏿、賴三彥、楊家振👦🏼、關冀華積極聯系協調,順利實現了蘇州聚會和校內聚會兩次聯誼活動。蘇州聚會有12位同窗參加,連同家屬一行共有21人。楊家振同學充分盡到了“地主之誼”,不辭辛苦🕠,妥善安排了全部行程。這些80歲上下高齡的老人,還能來蘇州太湖之濱相聚7天,暢敘60年的友情👨🏿🦲,實在值得高興和自豪。這也得益於當年的“勞衛製鍛煉”🌷。楊家振戲稱這12人是班上的健康“精英”👩🏽🌾。短短的幾天中,我們先後遊覽了蘇州園林🦓;參觀了太平天國忠王府;走進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兒時的家園——如今的蘇州博物館🏊🏽♀️;乘遊船夜遊蘇州護城河,頭一次看到了水城門;蒙蒙細雨中在世界第二斜塔——虎丘塔下留影。抵滬那天的上午👶🏼,天空陰沉,好在沒影響我們參觀晨山植物園的上萬種花卉的熱情🧓,下午老天像是知道我們要登高遠眺,太陽為我們高懸,霞光萬丈🧑🏿🦱🚶♀️➡️。站在浦東陸家嘴高474米100層的環球金融中心觀光廳俯瞰浦江兩岸格外清晰。觀光完畢,到達十六鋪碼頭已是萬家燈火。家住上海已經82歲高齡的程森同學和製94班班長80歲的朱傳鑣同學趕到碼頭和大家會面🛤,一同參加聚會活動😉。當晚🥊🤦🏿,乘遊船夜遊黃浦江與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親密接觸。不少同學來滬多次🔗,都未曾有這樣的經歷。為慶祝製95班入校60年大慶🦩,集體在黃浦江上聚會彌足珍惜🔧🈸。一個多小時,遊船回到碼頭⬜️,大巴載著我們✯,從黃浦江畔自東向西橫穿上海,舷窗兩邊幾何形體各異的高樓,萬種風情呈現眼前,真是目不暇接,繽紛彩燈競相鬥艷,令人浮想連翩,一整天在滬的旅遊此刻達到了極致。夜晚返回蘇州。次日逛了著名錫劇《珍珠塔》故事(久久流傳在江南民間的愛情佳話)的發源地——具有千年歷史的同裏古鎮;用一天遠眺了霧氣籠罩的太湖(不曾設想,大巴行駛一個多小時仍舊沒離開太湖,顯見太湖之大!);再一天見識了新加坡蘇州科技園區;在港資的采蝶軒飯店品嘗美味的廣東佳肴……寫也寫不完🧕🏼。
12位製95同學2014年在太湖畔的合影💃🏼,第一排從左到右:王錫金、丁士堃💇🏽♀️、關冀華、秦美茹;第二排從左到右:周春田🦊、康炳昌、王柏生、何忠信🧛🏼、胡師金;第三排從左到右:吳景嶽🍢、楊家振、黃明煦👨🏻🌾。
白天遊覽已經夠累的了⛹️♀️,夜晚也沒少聚會,共同回憶95班的趣事🤸🏻♀️👍🏼:在東飯廳吃飯那會兒,大家用一個空碗攢零镚兒(也不嫌不衛生)到設在東飯廳和舊大飯廳之間的小賣部打不足3毛錢的麻醬就飯🧙🏽;每天下午上了一會兒自習,熱心腸兒的吳景嶽和柴綬彧兩位就忙著去化學館後邊外操場(如今的大馬路)為全班占場子以便男生踢球。這種習慣,在考試期間也不例外🙍🏿♀️。不過改為各寢室輪流“值班”。在大家盛情的要求下,王錫金同學講了同學們送給他的綽號“小偷”的原委(上大學時他曾經惟妙惟肖給大夥講如何在商場裏辨別小偷而得名)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他還真有點像福爾摩斯啊!何忠信同學介紹了他走過的坎坷而驚險的歷程💨⛅️。大夥還悉心傾聽了吳景嶽同學吐“瓜子”……同學們的相互鼓勵與對自我保健的中肯提示給每一位同學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同學們今後過好每一天的精神支柱🚆。蘇州返回北京的同學又和未能遠行的在京同學在校內歡樂聚會並參加了製九大班的共同聚會。
小文是我們為留住歷史共同的回憶錄👚,旨在分享同學之間從進入清華園一個甲子的友情。
當年的班長楊家振離別時深情的表示:“請大家千萬要保重身體𓀂,爭取參加兩年後的再相會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