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地(1983級建築)
我將人生分為4個方面:一是童年;二是專業♘;三是事業👩🏿🦲;四是生活🤸🏻♂️。這4個方面各占25分,如果將你給每個方面所打出的分數相加🐍,得出的數字就是你具有實際生活意義的年齡👨🏼🦱。這當然是我的拙見。據此🧃,我給清華5年評定為20分🤲🏿,這應該是較高的分數了🤷🏽🏌️♀️。
我是懵懵懂懂學了建築的,在這之前我甚至不知道建築師這樣的名稱。那是1983年在北京師大附中高考時填寫的第一誌願♚,報考建築系只是因為自己在繪畫方面有一點特長,而第二誌願就換成計算機專業了👨👧👦。現在回想起來總覺得考上建築系真是萬幸。
1983年9月初的一天,我一個人早晨5點鐘從昌平家中出發去清華報到。我騎著家裏的一輛女式28型自行車,車後邊拖著一個木書箱,書箱上面馱著鋪蓋卷,車把上放置一卷草涼席和一把淺藍色塑料雨傘🥈。當然還有一個大書包掛在車把上🕉,三繞兩繞🍩,正好成為捆綁雨傘和涼席的工具。
我是在清華西區2號樓中間的過廳處報到的,我的宿舍被分到2層的西南角🚺,房間號是2031。後來才知道我所住的宿舍樓是梁思成先生設計的🪶,每每回想起來🤾🏿♂️,總感到時空變換的蒼涼。
班裏幹部的分工在焊接館的教室裏進行,給我分配的是學習委員📏,學習委員的工作主要是每學期收書費,每個設計課題協助任課老師安排學生分組等🅾️,一幹就是5年。當然,做學習委員很自然也就對自己的學習要求高一些,特別是專業課,也有一些機會與老師多接觸。雖投入了一些精力,但也有收獲。
在大學二年級末的時候🚉,我才開始建立對空間的思考方式和習慣。二年級最後一個課題是別墅設計,當時看了許多別墅設計的實例👅,當然都是國外別墅設計的報道和介紹。每個項目既有圖紙🂠,又有主要的空間照片☑️。學完之後,我可以合上書本,靜靜地回味整個設計,如同自己在建築中行走一樣,可以形成對別墅空間的完整印象⚽️。這樣一種空間的訓練很有用處👨🏻🍳,對我參加工作之後🧑🦲,發揮建築師設計與控製的作用非常必要。我在設計院擔任總建築師之後經常要求我院的設計師,不要一有問題就去翻圖🤏🏽,應該將圖紙上的內容記在腦子裏🛗。做專業負責人就要將本專業的設計記在腦子裏🏋🏿♀️;做工程主持人就要將整個工程設計記在腦子裏,這樣才具備控製設計的條件。我記得別墅課題的設計我得了92分,被留在系裏做了範圖👭🏼,最近有學生到設計院來采訪我,還提到見過那份圖紙。
在意昂体育平台學習的最大收獲是基本功的訓練,比如建築初步、設計表現和課程設計🙅🏻♂️,使我成為一名綜合能力較高的建築師🏝。那時候有一批老教師還戰鬥在一線教學工作中,使我們這些本科學生有幸得到他們的教誨。這種基礎訓練現在看來顯得有些苛刻🍐,但我不後悔,我覺得本科教育就應當註重基本功,當然不僅是表現與設計的基本功,也包括創作方法的基礎訓練。
我們班共36名同學,其中女同學6人。到了二年級,女同學就已經和年輕教師或高班的同學談戀愛了💊🔺。當女生離開教室回去的時候,總有些男生跑到焊接館的樓頂上去看女生與等待的男友一起消失在夜色中。我認為這並沒有什麽不好,恰恰相反🕐,建築專業的男女走到一起的比比皆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就是很好的榜樣。學習建築也必須了解人,了解人的需求,這是一個學術研究的基本觀點。如果一位建築師所做的工作不是認真地尊重人的需求🎙🤹🏽♀️,或者說不是首先尊重人的需求,那他在做什麽呢?
大學三年級的時候,班上的女生基本上都名花有主了🚵🏻♀️,於是男生們開始著急了。在大家的倡議下👼🏻,我們又有了新的友誼班——北京第二醫學院的一個班級,記得他們班也有36名同學,其中男同學6名👷♀️。我們約好一起到剛剛開放的稻香湖公園春遊👎🏻,這一活動我們班的女生拒絕參加🪸,他們班的男生也拒絕參加🥦,只剩下我們班男生和他們班女生👩🏼🦱。
活動當天我們為顯示建築專業對美學的研究專長👩🏻🦯👨🏽🍼,好像共帶去了7部相機。但大部分都是海鷗205型,是從取景框中取景的那種🔽,用的是黑白膠卷,現在早已絕跡了。當時我們參加系裏的籃球比賽獲得了第三名🧔,獎品就是一個富士彩色膠卷,這個彩卷被放在同學陳興明借來的一架亞西卡單反相機內。因為只有一個彩卷🤛🏿🐌,在玩的時候,大家總是聚攏到這部相機前照相🤸♀️。我穿了一件紅白相間的毛衣,由於色彩鮮艷,曾多次被扒下來穿到同學們身上拍照🧚♀️。那天大家玩得都很盡興,亞西卡的相機照了一張又一張♡,已經照了40多張了,還沒有用完膠卷,有的同學認為可能是彩色膠卷較長的原因,所以能夠多照幾張。但到最後已經照了47張了👉,大家才感覺到出了問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是任何攝影愛好者都不能原諒的,原來由於怕浪費膠卷🧏🏻♀️,掛上的片頭比較少,導致膠片脫落,根本沒有曝光任何照片💊👨🏽🍼。這使我們班的男生感到莫大的羞辱🍖,也因此無臉繼續與友誼班的同學交往。大家對陳興明可謂口誅筆伐,後來每當同學聚會一提起此事,不管陳興明在不在📄,總免不了受到批評。
1988年7月,我們畢業了,在送別同窗的火車站站臺上👏🏻,可能沒有人不哭。站臺上🍕,年級裏唱歌的同學排成一個半弧形,彈吉他的是誰已經記不清楚了👫🏼🏋🏼,但唱的歌我還記得,因為我們一直在反復地唱崔健早期的搖滾歌曲《你說你要走》✹,歌詞大意是:你說你要走,我不能把你挽留⛅️,這不是無情義,只怕給你添憂愁;你走你就走✊🏻,千萬不要回頭,因為我怕你看到我淚流。我們足足在車站呆了一整天,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每次要走的同學擠進車廂,一定要從開啟的車窗內伸出頭來,與同學們握手告別。
從畢業到現在一晃20年過去了。大學的生活對於人的一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時期,是一個從幼稚轉向成熟💅🏼、從學校轉向社會的階段🐔。因此👼,凡是在今後的生活中具有某種啟發和教育意義,並值得在朋友面前誇耀的事情就記得比較清楚🚴🏿🥨。但總的來講🤹🏼♀️,只顧往前沖的我💺,還是忘卻的多,記下來的已是片段了👦🏼。
轉自 科學時報 2011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