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洪(1962工物)
1956年👳🏼,我國製定十二年科學發展綱要,號召向科學進軍🫧,意昂体育平台設立工程物理系,培養新中國自己的尖端科技人才。我就是那年入學的新生👵🏼。
入學後不久,黨總支書記滕藤老師就來宿舍看我們,和我們促膝談心📑。
他告訴我們🏌🏻,歐洲文藝復興的一大功績就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學家幾乎都與藝術結緣,例如,達•芬奇、愛因斯坦🧜♀️。當時,我對他這段話♦︎,並不理解。
1957年春天,錢學森先生在《人民日報》第四版發表了一篇散文《不到園林,焉知春色如許?》,在同學中引起熱烈反響。錢學森先生對大自然美的欣賞,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表露無遺。他張開雙臂迎接春天到來的赤子之心躍然紙上。這時,我初步理解到“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含義。
我理解,科學家不僅需要理性思維,而且也需要感性思維👩✈️🧑🏿🦲;他們不僅需要嚴謹的作風、勤奮的努力和知識的積累😻🔆,而且也需要天賦、激情、靈感和豐富的想象力👨🏻✈️,沒有想象力就沒有創新🙎🏻♂️。只知道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人📩,成不了第一流的科學家🔅。
我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們都很熱愛藝術。錢學森的夫人蔣英女士是鋼琴演奏家,她每次開演奏會🧑🏿💻,錢先生都要去聽👩🏽🚒,有時因故沒能去演奏會🌆,也要聽她的演奏錄音🚵🏼♂️。袁隆平喜歡拉小提琴🧗♀️,有時還要表演獨奏。他們在科學事業上登峰造極的成就和他們對藝術的感悟是分不開的。
我也曾試圖朝著“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方向努力🍺。在我從事煉鈾那樣一件單調而危險的工作的時候,我想象自己是鬥牛士;在進行核燃料元件質量檢驗的時候,把自己當成偵察兵🧸®️。這使我在工作中充滿情趣,感到輕松。並不是每個人想成為科學家,就能成為科學家的🎛🩹,但是只要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做,也就沒有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