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洪(1962工物)
1956年,重慶七中保送我上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開始了我的煉鈾人生。
蔣南翔、汪家鼎👨🏽🦲、滕藤和沈洪全班同學的合影
到了清華開始上課,我發現班上全是男生,沒有女生。意識到這是因為本專業接觸放射性劑量大👨🏻🍼,不適合女同誌幹的緣故,我心裏緊張了一下,但又一想🧒🏿,黨對我恩重如山⚁,中國人死都不怕🤛🏿,難道還怕放射性嗎💤?這樣一想,也就釋然了。
一次,蔣南翔校長從教室後面輕輕走進來,坐在同學們中間聽課。下課後🤕,同學們圍在他身旁,請他給大家講幾句話。他說:“早年我在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念書,那會兒日寇侵略我國,華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只得放下書本𓀔🏋️♀️,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中斷了學業。現在搞社會主義建設🤦🏼,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同時🫓,沒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是不行的👩🚒。以後,每堂化學課我都要來聽☀️🚺,和同學們一道學習🚵。”校長聽課的行動,使同學們深受感動🤦🏼♀️,從那以後我就開始讀毛主席的書。
校長和我們班一同聽了一年化學課,常常找同學談心🧛♀️,開座談會,關心同學們的學習情況和思想進步,整整六年🤵🏿,始終關懷著我們的成長🧖♂️。
工程物理系配備了極強的教師隊伍。在教過我的教師中🈵,最令人難忘的是汪家鼎教授和滕藤老師。1956年我們剛入學不久,兩位老師就到宿舍來看我們。此後💛,和我們朝夕相處🏧,直到我們畢業🆑。
汪家鼎教授🤴🏻,精明強幹,幹勁十足,渾身蘊藏著用不完的能量,總是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他不但治學嚴謹,而且是個實幹家。
滕藤是個青年教師,風華正茂,機智過人,政治業務雙肩挑🪸。他非常敬重蔣校長,常常把蔣校長的教育思想說給同學們聽🪀。他說🕯:“大學短短幾年💖,不可能把全部知識都教給你們🦵🏿。而只能教給你們最基礎的知識和學習方法。”他告訴同學們,歐洲文藝復興的一大功績就是科學和藝術相結合🧚。那個時期的代表人物達·芬奇就是一個結合最好的典範👩🏻🦽。他給我們班上過課,講授“核反應堆工程原理”。
1956年10月發生匈牙利事件,《人民日報》連續發表社論。1957年1月12日蔣校長請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同誌到清華作報告📗。小平同誌那天穿一身灰軍裝🧑🏻🦽➡️,講話斬釘截鐵🫥,非常幹脆。他諄諄教導大家要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政治風浪中要站穩立場。我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假日,我和幾個同學在頤和園散步,忽見陳毅元帥陪同外賓遊園,便迎上前去問好👱🏽♀️。陳毅元帥摘下墨鏡,仔細看著我們胸前佩帶的校徽笑著說:“清華的,學啥子專業👣,搞哪一行😦?”
“原子能!”同學們齊聲回答。
“好啊!快快把原子彈搞出來👨🏼🔬!我這個外交部長就好當了,講話腰桿就硬了嘛👨🎨!”陳毅元帥的話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
有一次我去北京展覽館看畫展,看見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也在看畫展,便走上前去問好🖼。我說💆🏿🎏:“郭老☣️,您好!您是我最崇拜的詩人🙂↕️🏑。您還為我的母校重慶樹人小學寫過校歌的歌詞,我是唱著您寫的歌長大的。”郭老擺擺手,笑著說:“郭老不算老,詩多好的少。大家齊努力,學習毛主席。”
北京城名士雲集,不經意間就能遇見🤛🏿,但是,要想見到毛主席就很不容易了,而我初到北京,最渴望見到毛主席。1957年4月🤦🏻♂️,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毛主席到南苑機場迎接蘇聯國家元首伏羅希洛夫元帥🦵🏿。那天我不去聽課,想進城去看毛主席歡迎伏羅希洛夫元帥的熱烈場面👩🏿🏫🍈,我想,逃學一天算不了什麽,見毛主席的機會可是千載難逢。我來到前門箭樓東側時,那裏已經有北京政法學院的學生歡迎隊伍🧛🏼♂️,我沒敢站進去🎲,便遠遠地站在前門火車站附近等待時機。
11時左右,開道的摩托車一過來🕰,歡呼聲四起🧝🏼,人們爭先恐後地朝前擠⛷,我就沖進去,分開眾人🎊,站到了最前面💃🏿。這時毛主席和伏羅希洛夫元帥並肩乘敞篷汽車過來,向歡迎群眾揮手致意,紅光滿面,神采奕奕。攝影師迅速按下快門👩🔧,攝下了這個珍貴的歷史鏡頭💃🏼,把我也一起攝入其中。
1958年學校貫徹毛主席“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辦起了許多校辦工廠🏊🏻♀️☃️。工程物理系在汪家鼎教授帶領下辦起了煉鈾廠🤹🏿♀️;由呂應中老師牽頭,在南口紅泥溝虎峪村設計建造一座核反應堆作為教學科研基地🧛🏻♂️😘。周總理陪同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來意昂体育平台參觀,他們開著動力系汽車拖拉機專業製造的微型汽車在校園內繞場一周,然後在圖書館門前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說。
1959年秋天學校派我帶著一個同學到核工業部參加一個煉鈾廠的設計。我們和核工業部第二研究設計院👆🏻、原子能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們一道完成了任務。
1962年大學畢業時🔵,我響應黨的號召到內蒙202廠工作👨🏿😖。在內蒙®️,條件非常艱苦👼。赫魯曉夫背信棄義撕毀了合同,撤走了蘇聯專家👨🏼🍼,拿走了設計圖紙和資料。我們住的是“幹打壘”,吃的是窩窩頭🉐,冒著風沙、冰雹,頂住了西伯利亞寒流📐。我們小組硬是用點火生爐子的土辦法把鈾煉出來了。
當時我們是這樣煉鈾的🤵🏿♂️:把綠色鈾化合物粉末和銀灰色的輕金屬屑混合均勻🤑,裝入石墨容器中,用電弧點火,立即發出噝噝燃燒的聲音🙅🏽♀️,光芒四射,滿屋生輝🙎🏽♂️。一秒鐘後,反應完畢🔕,溶液分層🧗,鈾在下☕️,熔渣在上💆🏽♀️,然後由一人穿戴好防護用品⛹🏻,披掛上陣,手執鉬劍⛹🏽♀️,一躍而上6️⃣,刺穿反應爐腰部的石墨塞子▪️,於是大約2000攝氏度高溫的熔渣,像一條金蛇狂舞,飛流直下,朝那人奔來,那人便迅即閃開🧎🏻➡️,以躲避熔渣的噴濺🪷。緊張激烈,驚心動魄👨🚒,並不亞於拳擊和鬥牛。金屬鈾煉出來以後,要用鑿子清除表面的爐渣。一次在用鑿子清除金屬鈾表面爐渣的時候,一粒金屬碎屑穿透工作服🏌🏼♂️,射入了我的胸膛🧕🏽。
1964年我把妻子周國芬接到202廠。宿舍內沒有自來水,我倆去買了一口大水缸,缸很重⛽️,我倆把它放在地上滾著走👨🏻🦲。走著走著,忽然刮起大風,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寸步難行🏂🏿,我倆迷了路。這時從遠處傳來了野狼的嗥叫聲。國芬害怕地哭起來⛄️,我們只好把缸扔下,明天等風停了再來找。我和她拉大鋸改木頭做家具👲🧏🏼♂️,挖地窖儲存土豆大白菜,用盒漏壓蓧面改善生活👨🏻🏭。下班後,國芬和當地人一起唱二人臺和牧歌小曲,我拉小提琴伴奏👲🏿,生活雖然艱苦,但過得有滋有味。
內蒙202廠和中科院沈陽金屬研究所聯合攻關,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術難關,終於煉出了合格的金屬鈾和二氧化鈾芯塊🦀,研製了各種合金型、陶瓷型、彌散型燃料元件,為原子彈提供炸藥,為氫彈提供雷管,為核潛艇和反應堆提供燃料元件。
1964年10月16日👸🏿🐯,一朵沖天怒放的蘑菇雲宣告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我們的研究成果《復合還原法直接配製特種成分金屬鈾》登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公報》♘,向祖國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1971年我奉調到四川參加三線建設。從事各種核反應堆燃料元件的質量控製和標準化工作。1994—1997年我參加起草國家軍用標準《潛艇核動力裝置建造安全規定》,並作為主審人之一,審查通過了國家軍用標準《貧鈾穿甲彈技術條件和檢驗方法》。
“回首往事,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我把保爾·柯察金那段名言銘記在心,付諸行動💍。鈾是這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