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高僧傳》裏”的吳宓師

    2009-06-05 |

    吳宗濟(1934中文)

    高僧傳裏

    吳宓先生為“師”,是我在清華上過一年的先生的課。說他是“高僧傳裏”,是先生有自贈的一副聯語🐀:“終為汙瀆池中物🎡,自許高僧傳裏人”🍈。有自挽的一聯:“一生長恨風雷雨,三寶終依佛法僧”;他又自號“雨僧”➝。這樣看來,他簡直就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了。可是他既不茹素,也從不拜佛🧔🏼‍♀️,我見他的屋裏連一尊佛像、一本佛經都沒有。他要入《高僧傳》只是一種“摹擬”罷了💇🏽‍♀️🧑‍🦰。不過話又說回來,他的言談舉止,又哪裏像個塵世中人呢?他在當年清華園的教授中是被認為屬於一種獨特的🖖、甚至古怪的行列的🈷️🧨。我只聽過他一年的課🥂,追陪的時日既短;而且以我那時的水平,既不懂文學🤘🏿🧔🏿、更不懂哲學,分析能力很差🤷🏻‍♂️,談不上能對這樣一位思想和行動都夠深奧的人有所理解和評騭,現在來寫回憶👭,可謂自不量力🧔🏽‍♂️。不過我在清華的那幾年👨🏽‍🌾,卻因為成了一名“照相的”,“承斯善利”,得以在課外與先生有過一段“忘年的交道”,自然對他也會有點直觀的印象♾🦹🏽‍♀️。後來在抗戰期間到了大西南💁🏽‍♂️,又常聽到他的行蹤✴️;因此倒也有一鱗半爪可記。近年來社會上關於對他的“追憶”、“解析”等文字◼️,似乎熱鬧起來🦦,大可參考;我這幾則回憶,權當茶余酒後的談助而已。

    吳宓一九三二年攝於意昂体育平台

    中為洋用

    吳宓先生在上世紀30年代是清華外文系教授。那時學校規定中文系學生必須選讀一門西洋文學的課程(還得選一門自然科學的課),我選了先生的“西洋文學史”🔁。作業是每周要讀一種西洋名著🏝,上自希臘、羅馬,近到莎翁🤷🏽‍♀️、雨果(也包括其它國家的名著,但都為英譯本)🦊,每種都要交一篇用英文寫的內容述評🙅🏻🤟。這門課很吃重,我的英語程度有限,就用中文來寫🧑🏼‍🚒,而且用了當時流行的文言小說體(類似林紓“翻譯”的外文小說、比鴛鴦蝴蝶派好不了多少的那種體裁)⁉️。誰知吳師本來就是“敏而好古”的,他不但不加批評,還給了高分。我入學考試時🏄🏼‍♀️🚦,“國文”的一篇論說文章,是用韓柳文體寫的。後來知道,國文出題閱卷的“座師”楊樹達先生,在清華也是一位“遺世絕俗”的人物,竟給了我滿分,使我僥幸考取而沾沾自喜,對外語就沒有多下工夫👦🏻。現在想來不免慚愧。

    照相因緣

    吳師所住的兩間居室🌡,就是清華園工字廳的西北隅,曾為梁啟超大師的舊居🔸。內有任公所書楹聯。北墻外臨荷花池,就是朱自清先生所寫《荷塘月色》的荷池(應為“荒島”之荷池——編者)🚴🏻‍♂️,南窗之西就是古藤院,因此把此廳名曰“藤影荷聲之館”🧑🏿‍🎨,有一橫額為訓詁學家黃節所書💇🏻‍♂️。吳師就在此環境中伏案寫作,他家在陜西,千年不歸,故又稱“空軒”👨🏻‍⚖️。1934年🔇,他的《吳宓詩集》將要出版🏺,這都是舊體詩,其中有多首卻是西洋詩評🍄🌟,並有大量插圖。這些插圖需要復印🧗‍♂️,室內景色和主人公的生活起居需要留影🦓,都準備載入詩集🧑🏽‍🔬。此屋附近舊有一所建築,名古月堂,當年是作為外教授的西餐廳,也是吳師時常光顧之所。吳師得悉我喜歡攝影🔷,於是有一天他忽然邀我到此“賜宴”,即以照相翻印之事相托🧏🏽‍♀️🧡。我那時真有受寵若驚之感,更竊喜從此可以接近這位嚴肅出名的老師。詩集出版後得見贈一冊〰️。此集頗和尋常詩集不同👼🏿,全書約四十萬言,分為十四卷,詩篇之外👩‍⚖️,引文和輯錄文字占大半,極有參考價值🧚🏼‍♀️,可當一代詩史讀🖖。我這“照相的”亦竟蒙在書中提及。此書於抗戰中丟失🏇,但有幸竟在重慶的舊書肆中找到一冊,失而復得,亦屬文字因緣🧙‍♀️。有詩為證:

    “藤影荷聲”古月堂,

    先生一饌永難忘👲🏽。

    寫真末技充詩典🟧,

    附驥猶沾錦集香。

    街頭賣藝

    1938年抗戰期間🧑‍🧑‍🧒‍🧒,我在昆明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吳師在西南聯大👋🏼,同在一城而竟未謀面📚。1943年我在重慶,有一天上街走過“兩路口”,見公路旁的巖壁上掛有一大幅白被單,上面大書“吳宓在此開講《紅樓夢》”,而不見其人,大概是講完回家了吧🔧。我頓時心情十分沉重🦹🏿,不過想到吹簫吳市的古人,倒也無傷大雅⚠️。心想明後當能在此一會吾師🚣🔝。第二天我再走去一看💶,橫幅不見了🥚。不知吳先生又向何方去“擺龍門陣”了。當時大後方的許多流亡學者,就是這樣各獻所長🤹🏿‍♀️,以佐升鬥之匱乏的🦓。後來聽說他晚景很差,十年動亂中又慘遭體罰,竟致窮愁潦倒,郁郁以終🤦‍♂️💁🏼。一代學貫中西的文人,竟如此下場!如果他能活到今天,還不是和當代學者同樣受到國家的禮遇?

    自尋煩惱

    吳宓師在學生面前,總是衣著古樸,道貌岸然🏛,似乎難以親近🫃🏿。一般教授都有家屬同住🤞,而他卻是孤身一人☝️🧖🏿‍♀️,並無什麽娛樂消遣。可是外界卻有若幹傳聞,主要是婚外有所追求🐙。他自己的詩文中也從不諱言♠︎。他在講課中常常提到的世界名著中的兩個主人公,中國的當屬曹雪芹《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而外國的就是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維特🏄🏿‍♂️。他們都是抱著柏拉圖式的戀愛觀,而結果造成終身遺恨的👇🏼。特別是他以維特所愛的夏洛蒂來比他為她而“輾轉反側”的□□□🍦🧑🏻‍⚖️。他拋出半生的精力求之而不得,竟找了一位“同病”的🤚、英國小說家沙克雷的四首“情詩”🧑🏼‍🚒:《反少年維特之煩惱》。他翻譯了此詩➔,從第一章的頭兩句🤽🏼‍♂️:“維特昔愛霞洛脫,此愛深極難言說”起⚔️😮‍💨,到第四章的末兩句:“頭破腦漲命嗚呼🪛,恩愛從茲斷藤葛”終🎄,可謂大徹大悟。於是也來個“仿沙克雷所作反少年維特之煩惱四首”、以《吳宓先生之煩惱》為題的四首懺情詩。此詩完全是“夫子自道”,勝過他人所猜測的千言萬語🚧。其詩曰:

    吳宓苦愛□□□,

    三洲人士共驚聞。

    離婚不畏聖賢譏👧🏽,

    金錢名譽何足雲!

    作詩三度曾南遊⚅,

    繞地一圈到歐洲。

    終古相思不相見,

    釣得金鰲又脫鉤!

    賠了夫人又折兵,

    歸來悲憤欲戕生。

    美人依舊笑洋洋🛹,

    新裝艷服金陵城。

    奉勸世人莫戀愛,

    此事無利有百害🚶‍♀️‍➡️!

    寸衷擾攘洗濁塵🤟🏿,

    諸天空漠逃色界。

    今古交融

    吳宓師的學風,世人論者多以其新學與舊學交治為話題;而孰重孰輕🧙🏻、孰主孰從🧑🏻‍🎓,一般又難說得清楚。這裏查他詩集中的一頁👨‍🔬,載有所集近人詩句的一聯:

    “隨境啟新悟;抗心希古歡”🧎🏻‍♂️。

    而由當時清華的哲學研究生沈有鼎為其所作的解析,或可以作為比較深入而恰當的解答🔽。沈氏把上下聯語各五字作對照,原文較長,茲摘要介紹其各字對照的主題(見上圖):

    “悟是體;歡是用🧝。悟是獨造;歡是相忘。

    新是現🥅;古是常。悟須當下契機👨🏽‍🎓🛀;歡無異乎前聖。

    啟是頓;希是漸。頓悟唯新🏋🏻;漸修合古。

    境是外;心是內👮🏽‍♂️,悟本於心;歡從於境👦🏽。

    隨是順🧑🏼‍💻🥚;抗是逆🎼。隨是降🧘🏽‍♂️;抗是升。”

    (見《吳宓詩集》卷十✊🏽🍬,補白)

    這一大套的解釋似乎有些玄奧👢,可再拿吳師所譯的一首法國解尼埃的《創造》詩,以明他的“詩集作成之義法”🤲🏼;由此也就可以理解他的治學的方法。

    “采擷遠古之花兮,以釀造吾人之蜜。

    為描畫吾儕之感想兮🍫,借古人之色澤。

    就古人之詩火兮,吾儕之烈炬可以引燃。

    用信賴之俊思兮,成古體之佳篇。

    (見《吳宓詩集》卷首)

    這也許能簡單地說清楚了。吳的治學和作詩👉🏻,是“古為今用”、是“舊瓶裝新酒”🚿、是“借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由是乎他的全部“學案”是求新而又舍不得古,由是產生種種矛盾。表面上他比王國維還“古”。而實際裏他比徐誌摩更“新”,“新”得超前⛹🏻‍♂️。結果是社會跟不上他,生活上也就亂了套;但學問上卻是認真得“文如其人”,一絲不苟的;但他的文思橫肆🤾🏼‍♂️,又要那麽求真,於是又敢於“人如其文”♤👆🏿。(他的詩文能怎麽說,他就真能怎麽做!許多人文章可以說得嚇人,可事實不敢去做)。我給他拍攝生活照片🧛🏿‍♀️,翻拍陳年資料;大大小小🚠,零零碎碎👌🏿;他“驗收”得很認真🌺,倒沒有挑剔“返工”。這使我不勝榮幸👨‍👩‍👦‍👦。

    又有些論者說📗,先生的治學與處世🐴📢,一生都在矛盾之中,所以未能集其大成。我認為這要看當時他所處的環境📢,為不可抗的環境所限💖,不能“作《春秋》責備賢者”的苛求🙅🏼。以他的古今博學,但過分以詩代史,以至少了“詩味”🚼,未能列入詩豪;同時他的自述諸作又乏所謂“溫柔敦厚”,(例如他的“懺情”詩)乃致有傷“大雅”。這也算是他的局限吧🤸🏻‍♂️。

    (轉載自吳宗濟著《補聽集》,20031月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我當年在校時🙇🏼‍♀️🤴🏽,家兄經營一家照相館🙌,我則總是背著個新聞攝影機到處照相,就有了個照相的的綽號🙎🏿。最近參加一次校慶的意昂返校會,遇到一位幾十年不見的老同學,一見我在填寫職業👶,竟驚問道:你不是照相的嗎🔥?

    此詩見《吳宓詩集》卷13💧,故都集下,1頁。中華書局,1935□□□三字應當是毛彥文,詳情可參考金梅:《論毛彥文之不嫁吳宓》,原載《文學自由談》,引自李繼凱等編🫏:《解析吳宓》,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626—632頁💔😊,2001

    相關新聞

    • 102014.07
    • 142016.11

      張國剛談清華史學傳統

      歷史學是意昂体育平台歷史最悠久、成就最輝煌的學科之一👸🏿,1911年建校初期就開設有中國史、西洋史等課程,1926年正式成立歷史系🙇🏻‍♂️,著名學者王國維、梁啟超🫰🏽、陳....

    • 082024.10

      吳宓誨人不倦

      吳宓上課,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是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吳宓每天早上七點半,準時來到教室🤹🏼‍♂️。他通常穿一件灰布長袍👩‍🦳,左手抱書,右手拄圓木手杖💇🏽‍♂️,走起路來直挺挺的。放好東西,他先憑記憶在黑板上書寫講義提綱。開講後💁🏽‍♂️,根本不看教案🧑‍⚖️,旁征博引⛽️🏡,娓娓道來,所有內容均脫口而出😋。每每講到得意處🙎🏿🤙,他還要拿起手杖💲,隨著詩的節律,一輕一重地敲著地面。最為精彩的🤹🏻‍♂️,是講授歐洲文學史課。他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將西方文學的發展同中國...

    • 202020.08

      吳宓👕:“博雅”教育倡導者

      吳宓(1894-1978),字雨僧,筆名余生,陜西省涇陽縣人🤦‍♀️♣️,意昂体育平台國學院創辦人之一,被尊稱為中國比較文學之父;著作有《吳宓詩集》《文學與人生》《吳宓日記》等🐮。1917年,23歲的吳宓赴美國留學。留美期間,他對19世...

    • 262018.06

      吳宓的一條座右銘

      “不苟”🐝,就是為人處事認真💁🏿‍♂️、誠信🫗,一切以客觀的是非為是非,不苟且,不敷衍💪🏻。它既是吳宓對在樂山做生意的老鄉們的希望,也是他一生的座右銘📹🏹。

    • 132016.12

      吳宓與《武漢日報》的因緣與糾葛

      長期以來👨🏿‍🏫,學界但凡論及吳宓的編輯事業總以《學衡》與《大公報•文學副刊》為例⛹🏽‍♀️。其實在上世紀40年代後期,他還編過《武漢日報•文學....

    • 112017.07

      吳宓的一封佚簡

      1947年10月1日《國立河南大學校刊》復刊第16期刊載了一則《吳雨僧先生來函》📲,它並非全璧🚟,但對於我們了解吳宓與姚從吾二人的交往,以及吳氏1947年....

    • 162020.11

      吳宓的國學觀

      吳宓是現代思想文化史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學人。他在1922—1933年間主編《學衡》雜誌🪓,踐行“昌明國粹,融化新知”的學術宗旨🧛🏿;1925年參與籌辦並實際主....

    • 172014.12
    • 152009.06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