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回首半個世紀前的一串腳印

2008-12-02 |

——清華無線電系建系前後

張克潛(1953)

1948年春假,平津解放前夕🦢🏕,我作為一名普通高中學生,參加了天津南開中學進步學生團體組織部分學生到北平參觀大學的活動。在北大參觀了著名的紅樓和民主廣場。住在師大時聽到了夜間搜捕進步學生的警笛聲。看到在清華西校門外的墻上塗寫著肅清文化潛匪大字標語,聽說夏翔教授在海澱挨了軍警的打。一走進清華園🌬,氣氛迥然不同🧾,在明齋和大飯廳之間走廊的民主墻上貼滿了解放區的刊物和香港的進步報紙,介紹解放戰爭和解放區的真實情況,仿佛置身於解放區🤷🏼👩。這次活動除了使我看到仰慕已久的美麗的清華園外,更使我們接受了一次人民民主革命的洗禮🪓。明齋和大飯廳之間的民主墻成為我心目中清華的革命聖地💭🫶,可惜現只存在於記憶中了。

就在這一次,在清華園裏我知道了孟昭英先生的名字🤟🏼。那是通過一本介紹美國在二戰期間發展雷達的刊物上🙋🏽‍♀️。從這本刊物中知道了孟昭英、馮秉銓🫃🏽、畢德顯、陸鐘祚、鮑家善等中國著名電子學家的名字🧰。刊物中第一篇是孟先生寫的介紹麻省理工學院輻射實驗室(MIT Radiation Lab.)的文章。文中描述了二戰期間美國許多科學家放棄了自己熱衷的純學術研究🙇🏽‍♂️,響應反法西斯的正義的召喚,集中到麻省理工從事雷達的研究開發工作😵,使微波與雷達技術奇跡般地迅速發展起來,為戰勝法西斯做出了重大貢獻。先生當時身臨其境,在雷達天線開關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成果,被記錄在《雷達叢書》。特別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先生對我國發展無線電和電子學事業的熱烈期望和深思熟慮的建議。又聽說孟先生曾於三十年代後期在博士論文工作中研製成世界上波長最短的微波電子管。後來又知道清華還有哈佛博士無線電專家常教授和從德國回來的著名網絡專家閔乃大教授。這是我第一次認識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電訊組。當時我是一名熾熱的無線電愛好者🐁,對幾位先生肅然起敬,幻想著能成為他們的學生🌟,立誌投考意昂体育平台。

兩年以後的1950年秋,我如願考進清華電機系。當時電機系電訊組設在電機館三樓,樓頂上架著幾付短波天線,令我神往。

第一學年結束後分成電力🖱、電訊兩組,由學生自由選擇。我當然選了電訊組。選擇的結果全班一百零幾人中大約三分之二的學生選電力組🚖,三分之一選電訊組。正好合適💅🏼。

1952年夏,正在進行院系調整🤵🏿‍♀️,最初聽說蘇聯專家的意見是清華電機系只保留電力組,把清華電訊組與其它學校的電訊組合並成立郵電學院🔳。實習回來後知道經過錢偉長、孟昭英、常等幾位先生的力爭,清華電訊組得以保留,和北京大學電機系電訊組合並,成立無線電工程系🦹🏻‍♀️,由孟昭英教授擔任系主任,常教授任副系主任。我們聽了都很高興。我作孟、常二位先生弟子的願望終於實現。

秋季開學後,我們五三屆(1950年入學)和比我們低一年級的五五屆學生(1951年入學)一起從電機系轉入無線電系🚣🏼‍♀️。但那時許多工作特別是學生工作還是同電機系合在一起,有時稱為電無系🏊🏻‍♂️。與此同時,兩屆北大電機系的學生也合並過來🍏。班上的人數翻了一番🤰🏼🗒。原兩校的學生很快就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大家都為能成為新的無線電系第一批學生而歡欣鼓舞。

建系之時,無線電系裏原清華的教授有孟昭英、常、閔乃大、馬世雄🦹🏼‍♂️、吳佑壽、楊棄疾、吳白純、王華儉、陸家和👴🏼、馮慶延🙆🏼‍♂️;職工溫宏庚、潘泰珊。原北大的教師陳閱德、馮子良👩‍🔧◽️、韓麗英🤾🏼‍♂️、孫觀朝;職工馬國良🙊、李文華。當時南德恒在學校任設備科長🧔↩️,陸大任教學研究科長,不在系裏工作😄👩‍🦲,但還是無線電系的教師。

為了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急需建設人材,我們年級提前於一九五三年暑期畢業,統一分配工作。我從小的誌願是做一名工業家🙋🏻。但分配結果卻是留校教書👩‍🦲。

作為一名最年輕的助教進入無線電系後,看到孟、常二位先生殫精竭慮,率領中青年教師製定教學計劃,翻譯蘇聯教材🕶,準備新課程🎅🏼,建設新實驗室,整個無線電系充滿了蓬勃的朝氣。

不久,我被分配電真空教研組,當時電真空專業剛建立,招收了第一屆學生✬,就是管八班♌️➜。我們的任務就是當管八班升到高年級時能及時地為他們開出專業課程☁️。教研組設在電機館三樓的一間大辦公室,實驗室設在二院0️⃣。除孟先生外,大家對新專業都不熟悉。孟先生就率領陸家和、韓麗英🏂🏼、孫觀朝🏂、馮慶延等學長和我以及研究生陳仁懷、範雋元👩🏿‍🏭、馬瑞麟🧑‍🧒‍🧒、王欲知等學習新專業知識,準備新的課程及實驗,為了開辟一個新事業👳‍♀️,濟濟一堂,切磋琢磨,樂此不疲。下班後還時常帶領我們到昆明湖練習遊泳🙌🏼🧗🏼。我是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員。那種寬松的社會環境、濃厚的學術氣氛、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融洽無間的師生關系至今令我魂牽夢繞👩🏿。

為了建設新系和新專業,蔣南翔校長與通信兵部的王諍部長、十局的王士光局長會商🚣🏿‍♂️,請工業部門予以支持。從此清華無線電系就確立了為我國電子工業服務的方向👼🧜🏿‍♂️。

1956年,孟、常二位先生參與製訂國家十二年科學規劃🔎,我作為秘書跟隨左右📡。規劃中決定在中國科學院建立電子學、半導體和計算機等研究所。孟先生被任命為電子學研究所籌備組副主任🤑,年底組團赴蘇聯考察🫣,歷時數月,訪問了蘇聯無線電電子學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所和工廠🧑🏻‍🤝‍🧑🏻。回國後暢談訪問的收獲和國家發展電子學的宏偉藍圖🐵,並帶回幾只行波管和行波管零件,使我們大開眼界◾️。

1955年起,陸續為電真空專業第一期學生如期開出了專業課和實驗。1957年,五八屆部分學生提前留校參加工作,1958年以後又陸續來了許多青年教師和實驗員🔁。這時在孟🖖🏻、常二位先生領導下設計的無線電系新址——東主樓正在建設中,大家對無線電系的發展前景充滿了信心。無線電系從初建階段進入了大發展的新階段🔑。

* 作者為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教授🗳,曾任系主任👨‍👨‍👧‍👧。

(摘選自《電子工程系建系五十周年紀念文集》)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