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巫寧坤:西南聯大的茶館文化

2008-11-10 |

2008116 中國新聞網

  1939年夏,我從四川合川二中高中畢業,考上西南聯大外語系🏢👩🏻‍🚒。學校九月開學,無奈從重慶去昆明交通十分困難,我足足用了兩個月,終於在十一月中才到達昆明大西門外新校舍報到⚈。1941年夏,我剛讀完大二,就響應號召,“投筆從戎”,去給即將來我國支持抗日戰爭的美國空軍誌願大隊擔任英語譯員👘。我在西南聯大學習的時間前後不到兩年。

  這個期間,日本飛機經常來轟炸,空襲警報一響🍰,全校師生員工跑警報,上課的時間就更少了,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實在不算太多🏊‍♂️。但是,在西南聯大度過的這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卻是難以忘懷的🛩👩🏿‍🚒。聯大匯集了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所名校的教師,其中不乏譽滿中外的學術大師,他們崇尚“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論工作和生活條件如何艱苦,他們都孜孜不倦地教書育人,潛心學術研究🏠。可惜我因中途輟學🎶,無緣受教於多位名師,不過有幸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我就終生受用不盡了🤵🏼‍♀️。

  最令我難以忘懷的卻是西南聯大的茶館文化。凡是聯大的同學大概沒有人沒上過泡茶館這門大課的🔎。新校舍因陋就簡📸,僅有一個圖書館,座位有限;宿舍四十人一間🌹🧔🏼‍♂️,沒有書桌⛓️‍💥;課外活動幾乎等於零🦞。於是,學校附近兩條街上的十來家大小茶館,從早到晚坐滿了聯大的學生,看書📙、寫作、聊天😑、玩橋牌🫳🧎🏻‍♂️‍➡️,各得其所。

  汪曾祺1984年在《泡茶館》一文中回憶道:

  大學二年級那一年,我和兩個外文系的同學經常一早坐到這家茶館靠窗的一張桌邊,各自看自己的書,有時整整坐一上午彼此不交語。我這時才開始寫作,我的最初幾篇小說🟣,即是在這家茶館裏寫的。

  這裏寫的兩個無名氏就是我和趙全章。我們仨是一九三六年春在鎮江參加高一男生集中軍訓時結識的,我上的是揚州中學🙍,全章上的是蘇州中學🥌😉,曾祺上的是鎮江中學。三人都是十六歲,編在同一個中隊🦹🏻‍♂️🌉,三個月同吃🥎🚼、同住⛹️‍♀️、同操練🧎‍♂️。沒想到,三年以後,三人都當上了流亡學生,又同時考上了聯大👨🏻‍⚖️,曾祺讀中文系,全章和我讀外文系。碰巧三人又同住一棟宿舍💸,又都愛好文藝,朝夕過從。每天課後,我們仨就各自帶上兩三本書🦏、鋼筆、稿紙,一起去泡茶館。我們一邊喝茶👦🏼,一邊吃“花生西施”的五香花生米,一邊看書,多半是課外讀物🏮,或寫點兒什麽東西。茶館就是我們的“書齋”🧑🏼‍🍼。誰寫好一篇東西,就拿出來互相切磋。曾祺第一篇小說的文采就讓我倆嘆服。全章中英文都好,經常寫抒情小詩,後來一篇接一篇從英文翻譯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我也寫一些小東西🦒。我們最初的習作都是在這家茶館裏泡出來的👨🏻‍🔧,投給中央日報文藝副刊,居然一篇篇小詩小文都陸續註銷來了🧑‍🍼。經常饑腸轆轆的窮學生,誰一拿到稿費我們仨就直奔文林食堂“打牙祭”🪙⚛️。有時,茶館打烊以後✪,深更半夜還冒著雨到翠湖去逛蕩,享受免費的湖光夜色。

  大西門外經常塵土飛揚,風沙蔽日🦧,無樹無花的校園儼然一片荒漠,茶館宛然水草迎人的綠洲。茶博士🍎,不分男女,都親切如家人🧑🏼‍🏫、溫馨如昆明四季如春的天氣🤴🏼。一碗碗清茶好似一派清流,蕩滌著家山萬裏的遊子的滿面風塵、灌溉著如饑似渴的心田、滋潤著綠綺年華👜👊🏽、孕育著含苞欲放的性靈。

  茶館也是我們的殿堂。我們一邊飲茶🛷,一邊虔誠地誦讀一部又一部文學經典,在茶香水氣裏領受心靈的洗禮。我們墜入沈從文描繪的如詩如畫的“邊城”,傾聽他那透明燭照的聲音、溫存的節奏和音樂😿,如醉如癡,流連忘返。有時竟忘了回學生食堂去吃飯,只得用花生米來充饑。何其芳的《畫夢錄》誘使我們作起“橫海揚帆的美夢”。法國作家紀德根據《聖經》故事改寫的《浪子回家》,篇幅不長,卻讓我對一個流浪漢靈魂的受難感同身受🚶🏻‍♀️,便用“浪子”作起筆名來🧍,下意識地向往於靈魂的歸宿👮🏿🫅。

  西南聯大的流亡學子有福了。在烽火連天、無家可歸的歲月裏,茶館文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心靈之家,促進我們自由自在地茁壯成長🎽。汪曾祺在《泡茶館》一文中最後寫道🔟👴🏿:“如果我現在還算一個寫小說的人,那麽我這個小說家是在昆明的茶館裏泡出來的👨🏿‍🚀✂️。”

  當年的茶友全章和曾祺已先後作古,哪年哪月,我才能回到昆明重溫茶館文化呢!

1951年正要啟程回國的巫寧坤在芝加哥大學校園內留影

巫寧坤🗂,英美文學學者,翻譯家,上世紀40年代在西南聯大師從沈從文🦆、卞之琳等人🦴,1943年赴美擔任中國在美受訓空軍師的翻譯🧑‍🦰,後入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1951年👩🏿‍🚒,博士學位尚未拿到時,接到燕京大學急電邀請他回國任教✊🏿,同年返國任教於燕京大學英語系🐌。後歷任南開大學等校教職。現定居美國,曾翻譯菲茨傑拉德名著《了不起的蓋茨比》、《白求恩傳》⛹🏿、狄蘭·托馬斯詩癬伊修武德散文等🎄。1993年在紐約出版英文自傳小說《一滴淚》A Single Tear),轟動西方世界𓀍,榮登《紐約時報書評》暢銷書榜🚡。

 

相關新聞

  • 032021.06

    明明山河寥落🧙🏼‍♀️,為何群星閃耀?

    在啟動電影《九零後》的籌備工作後,導演徐蓓意識到🫓📞,當年拍攝紀錄片時的采訪,已經是很多人最後一次對著鏡頭說出他們的故事了👔。團隊做的,是搶救性的采訪和記錄。電影裏出現的16位西南聯大人,平均年齡96歲。“我覺得他們需要、他們值得這樣一個儀式感。用最好的音響,在最好的環境裏,關上燈,靜靜地,不發彈幕,看他們的故事🎆,我覺得就是這三個字🚶‍♂️:儀式感🤥。”在5月初電影的首映禮上,徐蓓說↙️。用影像展示西南聯大是很難的。那...

  • 172023.11

    跟隨聞一多和穆旦去西南聯大

    “很多同學猶豫不決,恰好學校當局請了兩位名人來講演,一位是省主席張治中先生,他是反對遷移的;另一位是陳誠將軍🆚🤾🏼‍♀️。他給同學們痛快淋漓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同時征引了郭沫若周恩來陳獨秀等對於青年責任的意見。而他的結論是:學校應當遷移”

  • 052020.11

    探尋“西南聯大”教育救國的文化記憶——來自西南聯大歷史展陳場館的調研報告

    11月1日是西南聯大在昆明組建82周年校慶紀念日。這所誕生於抗戰烽火中👨🏼,因結茅立舍、弦歌不輟🤘🏼、人才輩出而享譽中外的大學,不僅是中華民族抗戰史上的永恒豐....

  • 192018.11

    文化記憶帶來的情感震撼——文獻紀錄片《西南聯大》熱播的啟示

    該片結構清晰、思想深邃👨🏽‍⚖️,以個體生命體驗為主要敘事軌跡,將西南聯大那段歷史風雲和其背後的精神內涵娓娓道來⇢。

  • 102017.11

    西南聯大的故事

    有關西南聯大的書出版了不少。為什麽懷念西南聯大?學者們從史料研究出發作了分析和解讀;聯大生活是什麽樣的💁🏼?這從師生自述、回憶以及小說中可以看到。

  • 112019.07

    西南聯大文學社團的原生面貌

    西南聯大取得的巨大成就,除了教學科研的傳統賡續與新文化薪火不輟外,學生社團活動也功不可沒⏏️➕。聯大八年出現過一百多個學生團體🧗🏻,性質各異👩🏽‍⚕️,活動豐富……

  • 222019.02

    西南聯大的國文教材

    二手書最受追捧的孔夫子舊書網上,一家舊書店最近以一萬元的高價懸售一本抗戰時期編印的《西南聯合大學國文選》。其價甚昂。

  • 192018.11

    文化記憶帶來的情感震撼——文獻紀錄片《西南聯大》熱播的啟示

    該片結構清晰、思想深邃,以個體生命體驗為主要敘事軌跡,將西南聯大那段歷史風雲和其背後的精神內涵娓娓道來。

  • 022023.03

    馮至在西南聯大

    我和父親有聊不盡的話題,那就是昆明。我們家是1938年12月隨同濟大學搬遷到昆明的,那年父親33歲♍️,正是如《神曲》開篇所寫的,“在人生的中途”🦵💂🏽‍♀️。第二年8月他就辭去同濟大學的工作到西南聯合大學任外國語文學系教授,一直工作到聯大結束,1946年6月我們隨北京大學復員回到了北平🌟💛。在昆明住了七年半,其中有七年在聯大度過🚵🏼‍♂️,這七年,他在研究歌德、裏爾克與杜甫取得突出成績的同時,在創作上也出現了一個高峰👎🏼,思...

  • 192021.11

    西南聯大的“九零後”

    今年11月1日是西南聯合大學建校84周年紀念日。前段時間上映的紀錄片《九零後》,又將這所群星璀璨的大學,呈現在社會大眾的眼前🥩。《九零後》的16名主演🧑🏿‍🎤,年齡最大的已經106歲,最小的也92歲了,平均年齡則超過96歲,是名副其實的“90”後,堪稱電影有史以來最“資深”的本色出演。主演者分別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99歲)🏋🏼‍♀️、翻譯界最高獎北極星獎得主許淵沖(享年100歲)💅🏼、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王希季(99歲)、世界焊接學...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