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大1944屆物理系 王式中
對於一個稚氣的中學生的繼續成長,人生道路的選擇🈁👨🏿🍼,專業基礎的夯實,思維方法和領悟、開竅、發現問題能力的培育等,大學階段是至關重要的。這些方面👨🏽,我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母校獲益良多,深深感謝母校💪、老師們和學長們對我的關愛和教誨。聯大生活中的幾件事🙅🏽♀️,是我一生不敢忘懷的。
一、聯大物理系在全國是最棒的
1940年夏在蘇北戰地高中畢業到上海參加大學統考後💪🏼,和汪槐齡等五位同學乘海輪經越南到昆明👟。同班先期已到昆明同學劉新找老鄉1942屆外文系吳其昱安排🤙🏼,在聯大新校舍暫時住下。那時我正接到在柏林大學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大哥王靈根來信👧,批評我不應該單純為解決家庭經濟困難畢業後好找工作,放棄自己喜歡的物理系去讀土木系。吳其昱、1943屆物理系洪川誠,周禎祥三位老鄉聽到我要去重慶讀中央大學土木系🧑🏽🍳,當即異口同聲說👪:到重慶有什麽好🚪?那兒學習空氣不自由,不民主👊🏽。聯大物理系教授們在世界上是有名的🈵!象吳有訓教授就是和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他們自願放棄在國外優越工作條件和待遇✍️,回國來開拓物理教學、實驗和研究事業,培養青年振興中華,聯大物理系是全國最棒的!就這樣我到聯大讀物理系了。
二👨🏻、為國家學術獨立而奮鬥
在聯大,各系都有各自入系要求🤰🏽,幾門主課成績必須達到80分以上才能夠真正入系。在敘永讀完大一後,1941年暑假回到了昆明,我已是物理系大二正式的學生了。有一天,物理學院吳有訓院長找我談話,我心情有些緊張,他和藹地問我:為什麽想讀物理系👩👩👧?有什麽打算🪐?這才放下心來🦈🏃🏻➡️,告訴他🫠:“在小學時🙍♂️,就喜歡算術和自然兩門課👨🏽💼,中學讀Duff物理好象眼前出現一條吸引我的看不到頭的大道🏹👩🏽🔧,由衷熱愛這門學科。我想努力成為物理學家♉️。”吳老師著重講了物理學的重要意義:它和其他學科、工業技術等等的進步發展是休戚相關的。國家要獨立,要爭取政治獨立🏋🏽♂️🐀,經濟要獨立,也少不了國家科學之獨立,國家學術之獨立。做學問絕不可盲目崇拜,不辨是非,人雲亦雲🤷🏽♀️。接著他宣布將“檀香山獎學金”20美元發給我,並告訴我這錢來之不易🫥,是外文系陳福田系主任暑假回檀香山向華僑募集專門獎勵優秀學生的🪈。
三、發現問題的能力和立方程的能力比解方程能力更重要
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是大學本身的硬任務,而訓練培養學生深入思維🍾、啟發學生靈性,從而形成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卻是只有聯大那樣學校的教授🔦,才會認真註意🥃🛀🏽,才會做到。
微積分對於學物理的來說,是很重要的工具😰。在讀完必修的基礎微積分和微分方程課程後,我還選讀了姜立夫老教授的高等微積分和陳省身教授的微分幾何↙️👩🏼💻。那時姜老師在聯大是較年長的教授,有紳士風度🎈,進入教室講課時慢條斯理,清晰易懂。有一天講完微分方程求解方法以後,他插話道:“方程求解固然重要,但今後實際工作中,哪有現成的方程等你解🏃🏻?你們所面臨的是如何發現問題,找出問題和如何立方程啊!學會和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針對問題立出方程的能力比解方程的能力更重要啊!”
姜老師這一番話,我牢記了一輩子,終生受用!
四🏄🏻♀️🧫、“這道題你會做出來的”
理論力學是物理系必修課。這一天,周培源老師騎著大馬來上課,到教室旁下馬,英姿颯爽走進教室,發卷子進行理論力學小測驗。題目我都做了只剩下一道題,還在想🗿✅。周老師在教室中來回巡視☄️,走到我旁邊停下一看,笑說:“這道題,你會做出來的🙌🏻!”是一道什麽題呢⏭?說出來大家會發笑的🏂:甲乙兩地相距100公裏,A、B兩人分別騎自行車🦹🏿♂️,A以每小時12公裏從甲處出發✯,B以每小時8公裏從乙處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當A出發時,一只鴿子也同時從甲處起飛,以每小時20公裏的速度向B飛去,當遇到B時,立即回轉,向A飛來,遇到A後,立即轉回向B飛🥷🏼,如此往返,直到A👩⚕️、B及鴿子三者相遇為止🚂,求鴿子共飛了多少路程。這道題如果是在小學考我,是算術老師出的題,我早就做出來了🌹,100公裏÷20公裏/小時=5小時✊🏿,鴿子飛了100公裏。可是那道題是在國立西南聯大理論力學課程考的🧑🏼🎤🫵🏼,周培源大師出的呀!肯定是在檢查我們對無窮級數的學習程度🐱🥯,從怎樣立公項,還要求是發散🏣,還是收斂🍅,然後再求總和🥫!一堂課時間怎能夠用,當場未能做出。這道題不難,思維方法錯了👩🏽,雖然少得了幾分,卻大大教育了我🫙🪡!我學會了開拓思路🚑,多種方法思維。我也體會到周老師的良苦用心🤼♂️!
五🧔🏽♂️、師長、學長情誼如父兄
在戰時的聯大💋,教授、師生、同學間互相交往很是平常的🙇🏼♀️,互敬互勵👱🏼♂️,情誼深厚而成終生良師益友者並不鮮見♦️。我在聯大眾多接觸中最難忘的有:
我的熱力學是由王竹溪老師教的😜。他為人和善,親近同學,很受同學們的敬愛,有時和同學們下圍棋🧑🧒。暑假的一天,43屆物理系沈克琦、許少鴻等學長拖我去和王老師下過一盤圍棋。抗戰勝利後,我考取當時待遇最好的中國航空公司當氣象員🧗🏿♂️,在昆明機場工作💂♂️。我去拜訪過一次王老師🚫,匯報我找到了工作⚜️。他很高興說,很好👨🏻🚀,很好👼🏼。接著告誡我上班後要遵守紀律✊,廉潔奉公,即使是一張信紙,一個信封,也必須公私分明🕛!我表示一定牢記,一定做到,謝謝老師教誨🍑。告別前,看到他書桌上有一本《論聯合政府》,讓我肅然起敬,印象深刻🫥😣。
王老師在英國是知名人士。抗戰勝利後,英國文化委員會曾派人來華遴選1946年度赴英留學學員,王老師推薦我前往🕶。他讓我填寫各種表格準備所需材料💎。可是等通知期間🚀,我由昆明調往貴州中航工作🧛🏻♂️,王老師由昆明遷往北平,失去聯系。這時他獲悉要補一份英語聽說能力的證明,無法通知我,好不容易到了1946年下半年才打聽到我在貴陽🧚🏽,快信通知我補辦證明,我當即找到貴陽一位美國牧師寫去證明,可是已經晚了沒趕上。留學事雖未辦成,王老師象我大哥一樣疼愛我👨🦱🧑🦽➡️,我是終生不忘的!
42屆地質系韓德馨學長一直關心幫助我,1941年秋,大哥王靈根病故的噩耗由德國傳來,頓時如五雷轟頂;我的成長全是大哥的培養和經濟支持🧑🏽🔬,而且母親👩🏻🎤、嫂嫂、幾個侄兒等全靠他生活,我如何頂起這付重擔?怎麽辦🤵🏼♀️?就在這樣時刻,韓學長對我說🧚🏽♀️:“打斷牙🔍,含血吞🧑🏻🍼,咬緊牙關做人♎️!”在他的關愛和教導下,我堅強起來🫶,兼差,打工,課余教書🙍🏿♀️,同時更加刻苦學習。中國航空公司在昆明招考氣象員的消息就是他告訴我的👩🏻🌾,動員我和他一同去考✡️,結果兩人都錄取了。氣象工作成了我終生職業💄。對我能堅持格物致知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我由衷地感謝他!
我一生中最喜歡格物致知🔻,到了老年,還能有些結果,那是喜出望外。在此深深感謝聯大!感謝吳有訓、姜立夫、周培源、王竹溪、陳省身……諸位老師的培養和教導,聯大許多學長的愛護和關懷⛹🏽♂️!
20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