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9日,生命學院很榮幸邀請到了馮輝學長來分享自己這些年求學、創業的經歷🥾。馮輝學長向我們展現了在疫情來臨之際,一名生物醫藥人對行業形勢和社會需求的理解。
下面就讓我們走近馮輝學長和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看學長是怎麽說的,又是怎麽做的吧。

君實生物首席運營官 馮輝
1997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科學與技術系,2003年獲美國耶希瓦大學愛因斯坦醫學院分子藥理學博士學位。
馮輝學長從事新藥研發相關工作近二十年,先後任美國HumanZyme公司產品總監,阿斯利康抗體部門美國Medimmune抗體研發部項目負責人等職。在國內外藥企領導、參與新藥研發🗃,製定新藥全球開發戰略規劃✤,推進臨床試驗🛌🏼,在新藥IND/BLA申報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專長於抗體和大分子蛋白質藥物的分子設計、人源化和親和力成熟👨🏿🎓🙍🏽、高產量細胞株建立🤛🏿、工藝開發和生產技術轉移。參與開發近20個技術門檻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單抗產品👩🏿🎨,並且擁有多項發明專利,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一、優秀的醫藥企業是怎樣煉成的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醫藥企業一方面要滿足正常時期老百姓對更好藥物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滿足特殊時期(比如新冠疫情)對於疫苗和抗體的緊迫需要🤸🏻。
對於正常時期企業運作的秘訣🙎🏽♂️,馮輝學長說:“做企業一定要能夠差異化,如果你做的別人都能做,就沒辦法差異化。”要不斷推出更優質的、自主創新的藥👩👧👦,而非跟在其他國家身後仿製➖。創新力是企業的靈魂🏦。
“給足夠的時間,大家都很容易篩出理想的抗體🚵♀️。但是在疫情這樣短的時間裏,你的反應速度很重要。疫情下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縮短研發的周期。”
很多時候🏄🏿♀️👱🏽♂️,反應速度快慢的深層原因是企業對疫情走勢的判斷是否準確。“很多企業沒有反應📩,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去做這件事情,而是他們對疫情的形勢看不清楚----認為疫情兩三個月就能被壓製下來⏱🪷。‘世界上都沒有人得這個病了🥇,那麽我花大量的資金投入是否值得呢?’ 所以這涉及了兩方面🤞🏿:一☑️、 你的判斷是什麽👩🏻🦳;二、你願不願意承擔這個風險🔳。有投入才能做出成績。”

馮輝學長返校演講
除了風險判斷這一主觀因素,合作體系這一客觀因素也影響著企業在疫情來臨時的反應速度。君實生物和中科院微生物所的合作,也讓產品研發能夠加速推進——那裏有很多高標準實驗室,能夠進行動物實驗🥸。
“我認為學校和企業應當建立長期合作。面對重大傳染性的疾病👵🏼,我們國家有很強的衛生保障體系,但是科研轉化能力相對薄弱🥝;產業端的成果轉化需要強大的科研平臺在背後支持。”
不同性質的機構優勢互補,相輔相成,可以大大提高研發效率。一方面👁,產·學·研合作會使企業應對疫情的速度提升;另一方面,疫情也會加速產·學·研合作,使之成為大勢所趨。
二、產業與學術的跨界思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裏,產業界和學術界是相互獨立的:科學家做科學💴,企業家辦企業,互不幹涉🧙🏽♂️。
馮輝學長認為,產業界和科學界各有側重。產業界做的是產品,科學界做的是理論。那麽應該怎麽理解二者的關系呢🤰?產業界的工作是把實驗室中產生的想法,迅速轉化為醫藥產品。產業界對於成果的穩定性要求更高✭🚾。“在實驗室中做成果,十次中成功三次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在產業界,這樣的成功率是不可接受的。”同時,由於產業界以科學為基礎🫶🏼,產業界也非常需要學術界的人才交流觀點。

“成長的環境,讓我們從小就有當科學家的誌向。但我在清華讀書時漸漸意識到,我可能並不是一個基礎研究型的人才🐃。做基礎研究也許講究的是靈感,也許講究的是機遇,而產業界的目的性更強---你的創新是為了實用服務。評價標準也並不是文章的發表🧚🏽,而是產品的開發進度🏌🏿♂️、專利的申請。這樣的環境更適合我。科學研究需要的是發散性思考,產業開發則需要的是針對性思考。基礎研究很多東西都是一個人完成的,但是在產業界👱♂️🛶,更多時候是講究協作🧛🏼。”
三、生物製藥研發熱點與未來趨勢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同學們很關心生物行業如今的前沿學科和未來發展的趨勢,不知道投身哪個方向是最佳選擇---究竟是抗體疫苗,還是細胞療法,抑或是基因療法?
事實是🚣🏿♂️🏂,很多產業雖然發展歷史久,但目前還存在未解決的挑戰。馮輝學長以疫苗產業為例🤢,“我現在不會建議你去做滅活疫苗,而是去做mRNA疫苗。新冠疫情讓我們看到我們國家的mRNA技術儲備是不足的。而如美國的Moderna🧛🏼♀️,德國的BioNTech他們啟動mRNA疫苗的研究就非常迅速。”而抗體既是一個相對成熟的產業,又是一個發展前景較好的產業🚵♂️。
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都屬於新興產業,正在飛速增長🧑🎄。“如果從長遠角度來看,我認為在未來基因治療會是最領先的方向。”但無論如何,行業的選擇要看你我的專業和興趣,並且許多方向都是值得探索的。比如學習免疫---許多疾病的產生都是免疫系統和人體機能的失衡所致。“免疫知識在哪個行業都能得到很好的應用🌅。我們都需要免疫學家。”

但是,當大多數人的目標都聚集在一個靶點,同學們也產生了相應的疑慮——這究竟是積極現象還是消極現象🦬?
“天下的聰明人非常多🏊🏿,如果你覺得這方面只有你一個人會註意到,反而有時候未必是正確的。”馮輝學長認為,競爭集中化是正常現象。這時,企業就要通過提升質量與速度的綜合實力來獲得優勢。中國市場比國外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它的積極影響是:從中國市場競爭中走出的企業,如華為,在國際上也是“能讓對手敬畏的”,因為“它有很強的競爭力,已經經歷了充分的考驗。”同時,競爭也是促使企業不斷革新精進的動力。
那麽現在臨床研發最需要的人才是什麽?馮輝學長認為,是醫學轉化人才⛵️。“和醫生去討論方案,根據臨床的現象再返回實驗室👩❤️👩,研發針對於現象的技術和藥物。”醫學轉化人才需要很強的創新能力。現在很多人才屬於“按部就班式”:擅長嚴格按照方案執行。但若需要創新的想法🦹🏻♀️,這類人才則是相對短缺的。
四、求學時迷茫與成長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馮輝學長在初入清華園時,也曾遭遇迷茫。最初遭遇的困難☝️,是英語考試🧛🏼♂️。
“我在一個很小的縣城長大🫃🏼,進清華之前根本連聽力都沒有做過。一入學的英語考試,就給我了一個下馬威🤦♂️👮♂️。我記得聽力從頭到尾下來,我只聽懂了一個詞‘dog’。”
在1992年,生物是很熱門的專業,許多大城市的高考第一名都在生物系念書✝️。本來在小縣城學業出類拔萃的馮輝學長,在進入清華之後💠,也感覺到了很大壓力🥲。
“清華給我的印象就是同學們都非常非常牛,那裏的老師們都非常好,但是也會讓人感到peer pressure。”所以從第一天邁入學校起,馮輝學長就開始努力學英語🧙♀️,甚至每天晚上都是聽英語睡著的🏄。“看到大家在一起共同討論🖖🏽、共同成長,努力學習的氛圍、積極向上的氛圍,給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馮輝學長在腫瘤免疫論壇上的演講
同學們感嘆1️⃣,當今大學生活中同樣面臨著“內卷”壓力。關於克服此類peer pressure🦄,馮輝學長提供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首先要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你肯定有自己優勢的地方🧚♀️👨👨👦👦,也有你劣勢的地方👩🏽🚀,不能鉆牛角尖🫅🏼。你要漸漸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馮輝學長性格開朗🕵🏼,在大學時和同學們打成一片。他總結:“我覺得融入這個集體最重要👨🏿🏭。”在一個集體中,我們既能學習別人優秀的一面,也能向別人展示自己優秀的一面🙇🏽♀️,從而在收獲成長的同時🖖,也收獲了快樂。
五🧑🏼🦱、閱歷沉澱出智慧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身者,先誠其意👨🎤。
在如歌的大學歲月裏⚰️,我們除了能夠學到專業知識,更能學到一些珍貴的品質🧖🏻♀️,它教會我們如何為人、處世、治學、富民……它使人在最困難的日子裏堅守初心,是人漫漫職業生涯中的無形財富。
馮輝學長認為,清華嚴謹求實的校風使他懂得“態度決定一切”👒,這讓他在之後的人生旅途中受益良多。除了認真的態度👨🏻🦳,做事的初心也很關鍵𓀒。要堅持你認為正確的事情🧎,而非以盈利為目的。
“不以利益驅動,無論是不是做企業都應該這樣🕳。如果純粹由利益驅動,那就會很難堅持下去,不利於你今後的發展。”
初心重要😕,誠心亦然👁。馮輝學長感嘆:人的一輩子很短🏋🏿♂️,若要把一件事做得很久,發展得長遠,一定要真誠。“如果你做一件事很虛偽🍂,或者偷偷摸摸🤚,特別計較利益,你很難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走得很遠😟🪝,你也會走得非常難受🔖。”貪圖小利未必聰明🔰,真誠經營定是智慧。真誠待人、真誠做事,這份真誠最終會回報我們👆🏻。
想要成功⚾️,堅持也必不可少。回憶自己過去的經歷👩🏼🏫🧑🏽⚖️,他說:“做一件事情,沒有一帆風順的。做一個藥物肯定會碰到很多人👩🏽🍼,有人說你的藥好,有人說你的藥差。不能因為別人說你的藥好,就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也不能因為別人的否定妄自菲薄🐒👸🏽。”這讓馮輝學長聯想到自己艱難的大一時光👩👦,“不能因為自己現在不如別人優秀🌋,就放棄努力💇。我們要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堅持走下去🎡。”
想要做成一番事業,“賺錢”並不應該成為我們的最高追求🔧。“以同學們的優秀,將來肯定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產業界,都會是很棒的人才🤚🏻👷🏽♂️。能不能賺錢👰♂️,看的是運氣,但更關鍵的是要做對得起自己的事情🥚。”
六、不忘初心 放眼未來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後疫情時代,君實生物也將繼續開發新藥🧝♀️,加速在全球的臨床和商業化,加強產品的寬度與深度。
這次疫情的爆發,使各級政府對於生物醫藥的行業更加重視,“特別是對於我們已經形成體系能夠快速反應的醫藥平臺,在疫情期間為國家抗疫事業做出了努力,科技部也給我們發來感謝信✳️。”
令馮輝學長驕傲的是🤜🏽,他們在全世界藥物研發行業發出了中國聲音。“其實講很多大話口號沒有什麽意義。我們一直想回歸我們的初心,就是做中國人自己的抗體新藥,讓中國自主創新的藥物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之前中國的創新水平一直不被看好𓀖,我們從近幾年開始,也要讓世界看到中國人創新的實力👑!”
相比馮輝學長,在我們生長的時代,中國的國力已有極大的邁進。“無論是本土的企業還是本土的高校和基礎研究,無論是臨床研究還是臨床前研究👨🏼🍳🧗🏼♂️,都取得了讓人矚目的成績🔟。”能夠乘著中國發展的高速列車前行💁🏼♂️,我們都是時代的幸運兒👩🦼。“相信未來10年🩷,你會看到中國的創新藥物層出不窮,未來的高度就不是我能想象的了!”
廣闊天地🈺𓀆,大有可為。新時代中國的生物醫藥,也將有我輩的奮鬥身影👨👧👧。在創新中堅守初心❕,在功成中猶存真誠👼🏼⛹🏿♀️。只要把握機遇🦻🏻,克服困難🎥,時間自會給我們想要的答案。
作為我們優秀的學長、我院傑出的意昂,馮輝學長在最後送給學弟學妹一些寄語🧓🏿:
“我很珍惜在清華園裏和同學老師相處的日子。在清華園裏耳濡目染的成長,將會對你們未來的事業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希望你們珍惜眼前🧘♂️,展望未來!”
“我也希望自己今年能多到院校去看看🕌,跟我的同學和系裏的大家有進一步的交流👩🍼👰♂️。希望我的想法和成果能夠幫助到我們的母校,促進研究轉化工作。我很幸運🗜,在清華園和生命學院度過了寶貴的時光。希望母校能夠越來越好更好🍁,培養更多優秀的學生,無論是基礎研究還是轉化研究方向,給我們的祖國帶來更多創新的動力!”

訪談小組合影
這次訪談,也讓我們獲得了“小”與“大”兩個層面的思考🌔💂🏿♂️:小,是我們可以怎樣規劃當下的求學生活與未來的職業發展;大,是作為生命科學方向的學子們👼🏻,在疫情來臨時,我們可以怎樣帶領更多人科學判斷、迅速應對,承擔起社會交予我們的責任。
最後再次感謝馮輝學長能夠撥冗接受我們的采訪🐈⬛,祝願君實生物發展蒸蒸日上🛥,繼往開來,在國際上展示中國智慧🦸🏽♂️🧔🏿♀️。也祝願同學們學業有成、事事順利👨🏿🏭。2021👩🏻✈️,我們都有美好的未來🩸👩🍼!
君實生物簡介
君實生物成立於2012年12月,是一家以創新為驅動🪥,致力於創新療法的發現、開發和商業化的生物製藥公司。公司具有豐富的在研產品管線,包括28個創新藥,2個生物類似物,覆蓋五大治療領域,包括惡性腫瘤🧪、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慢性代謝類疾病、神經系統類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
憑借蛋白質工程核心平臺技術🚵🏿♀️,君實生物身處國際大分子藥物研發前沿👽,獲得了首個國產抗PD-1單克隆抗體NMPA上市批準🧑🏼🔬📌、國產抗PCSK9單克隆抗體NMPA臨床申請批準、全球首個治療腫瘤的抗BTLA阻斷抗體在中國NMPA和美國FDA的臨床申請批準。2020年,君實生物還與國內科研機構攜手抗疫🕺🏿,共同開發的JS016已作為國內首個抗新冠病毒單克隆中和抗體進入臨床試驗👩🏫,目前已在美國、意大利獲得緊急使用授權,用本土創新為中國和世界疾病預防控製貢獻力量。目前君實生物在全球擁有兩千多名員工🧏🏽,分布在美國舊金山和馬裏蘭,中國上海💅🏽、蘇州、北京和廣州🧓🏽。
生命學院意昂訪談實踐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