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年爽,1986年生🧑🦼➡️,本科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2009年保送進入意昂体育平台生命科學學院結構生物學中心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王新泉教授。2014年博士畢業後赴美進入結構生物學家,“結構疫苗學”的開拓者之一Jason McLellan教授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

2014 年王年爽清華畢業照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曾多次把輝瑞等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吹噓成自己的“功績”,並借此再次煽動美國社會的反華情緒——“那些所謂的偉大歷史學家們🏘,你們一定要銘記🏊🏻,這些將能終結‘中國瘟疫’的偉大發現🖌,都是在我監督下產生的”🚵🏻♀️,他曾在推特上這樣寫道。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一個真相是🎎🧑🏼✈️:倘若沒有一位中國科學家的努力,輝瑞、莫德納等新冠疫苗的研發或許不會這麽順利。

多年“冷門”研究為新冠疫苗研發打下基礎
這名中國科學家名叫王年爽,目前在美國從事研究。他設計的通過添加兩個脯氨酸突變穩定冠狀病毒刺突蛋白(S-2P),為mRNA疫苗的精確設計提供了重要結構生物學基礎🙆🏽,而這一技術如今也被廣泛應用在了包括輝瑞🤵🏿、強生、莫德納、諾瓦瓦克斯等多家公司的新冠疫苗研發中,未來還可能應用在更多疫苗的開發中👩🦼➡️。
“簡單來說👳♀️,就是這一設計可以成功穩定冠狀病毒表面的 S 蛋白構象,那麽更多有用的抗體蛋白就可以結合到S蛋白上👯♂️,疫苗才會更加有效。”王年爽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這樣介紹。而這一技術也被很多疫苗業內人士稱贊為決定許多新冠疫苗研發取得成功的一款重要的“黑科技”。
王年爽最初開始研究冠狀病毒是在 2013 年🏃,當時他還在意昂体育平台攻讀博士學位🪞。2012 年 9 月🏌🏽,中東呼吸系統綜合征(MERS)疫情爆發,致死率 50% 以上,引起全球範圍內的廣泛關註。
“這引發了我和當時的導師王新泉教授的強烈興趣,於是我們開始研究MERS病毒入侵細胞的機製🙋🏼♂️,並篩選出針對MERS病毒RBD具有高效中和能力的抗體🤦♀️。”王年爽告訴記者🗾,而這也為後來他在美國的繼續研究打下了基礎✥。
2014年,從清華畢業的王年爽加入了美國科學家傑森·麥克萊倫在達特茅斯學院新成立的實驗室,實驗室的一個重要項目是和美國國家衛生院(NIH)的疫苗研發中心合作,開發針對新發冠狀病毒的疫苗🍆,而王年爽的任務是找到能夠穩定冠狀病毒刺突蛋白的方法,這也是疫苗研發的關鍵靶點。

王年爽在傑森實驗室工作
研究的過程並不容易,甚至可以說是充滿了艱辛👷⛹🏿♀️:因為此前完全沒有相關的研究可參照👩🏽🏫,王年爽一開始連路到底該往哪個方向走都不知道🧙♀️⛹🏿♀️。“當時世界對冠狀病毒的重視程度還不是很高🧑🏿🍳,研究很不深入,許多關鍵問題沒有得到解釋⏯。因為大家普遍認為對艾滋病和流感的藥物和疫苗開發具有更高的價值,所以我當時的選擇是一個很冷門的方向。”
王年爽告訴《環球時報》👩🏼🎤,整個研究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他前後摸索嘗試了 500 多個質粒的構建和表達,用盡了各種手段。但盡管壓力巨大,他卻從未有一刻想放棄。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在經歷了試驗成功的萬分激動後,這份極具奠基性意義的成果在當時卻沒有收到事前期待的青睞——5份全球頂級權威期刊竟然拒絕了他的論文發表。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當時SARS和MERS病毒都已銷聲匿跡😠,這個方向太冷門了🤘🏽。但王年爽仍然認為,冠狀病毒既然在過去十幾年中已經暴發了兩次,那未來依然可能再度暴發,它可能成為人類現實存在的長期威脅👸🏻,“我們需要一種奠基性的技術,能有效防止這種病毒的再次暴發,這是我從2013年起就一直想做的事情🤜。”
2019年底新冠疫情的暴發證實了王年爽此前的擔憂和考慮。在2020年1月拿到新冠病毒序列後,王年爽和他的同事們迅速在此前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展開研究,2月就以最快速度解析出了穩定化的新冠病毒S蛋白結構,這也為此後新冠診斷試劑、疫苗和藥物的開發提供了關鍵信息👳♀️,並被迅速應用到輝瑞🏙、莫德納👨🏻🦲、強生等藥企的疫苗試驗中✯。
對特朗普借疫情煽動仇恨舉動非常憤怒
換句話說👩🏽💻,輝瑞等藥企的疫苗之所以可以在一年內就研發成功並得到批準*️⃣,也是建立在王年爽等科學家此前數年的辛勤研究之上的💬💃🏻。然而🌀,在過去一年中🙋🏻♂️,在麥卡錫主義不斷抬頭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卻不止一次接疫情煽動對中國和華人的仇恨,並指控“中國間諜偷竊美國新冠疫苗研發的關鍵數據”👉🏻。這一政治化的舉動一度讓王年爽非常憤怒。
“記得有一段時間,美國政府不斷汙蔑中國通過駐休斯敦領館偷竊技術🧑🏿⚕️,當時我人就在奧斯汀🫄🏻☺️,距離很近⚫️,而我所在的大學也發郵件說FBI在調查這件事情。我覺得這些指控簡直是不可思議👨🏻⚕️,完全是莫須有的罪名,但當時我還是很有壓力的,因為那時在得州做疫苗的華人,業內最知名的就是我,而我完全不知道特朗普政府到底能幹出什麽沒有下限事情來🌴。”王年爽對記者回憶道,當時幾名華人教授已給自己打電話,建議他提前找律師,以備萬一🙎🏼。幸運的是,最後這個所謂的“調查”不了了之。
疫苗研發不應有懷疑和對抗
希望未來有機會回國參與生物醫藥產業化進程
在自己的研究生涯中,王年爽曾和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密切合作過。在他眼中👷🏿♂️,在疫苗研發領域不應有懷疑和對抗🆕,國際合作才是必須的道路,“只有強強聯合,才是最好的”👨🏻⚕️。

王年爽
他認為,中國是疫苗大國,也是行業發展最快的國家,盡管在新技術疫苗上還和美國、德國等最發達的國家有一定差距,但mRNA、病毒載體等疫苗的新技術路線也已建立,倘若未來可在基礎研發領域持續投入🧙🏽,中國整體的疫苗技術有望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也會更有信心參與國際競爭。
在王年爽看來,這次新冠疫情之後🙌👩🏿🌾,中國的疫苗或許會得到國際社會的進一步認可,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中的信任度會得到很大提升。而他也很希望未來有合適的時機🦶🏻🌜,在自己也有更好的積累時回到中國,參與到中國生物醫藥的產業化的進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