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著名數學家、前南開大學副校長吳大任從南開中學畢業,是全校免試保送上南開大學的三名畢業生之一𓀝。此時,南開大學已擁有一支由著名專家學者所組成的陣容強大的師資隊伍。理科尤其人才濟濟,如化學教授邱宗嶽🤸🏻♀️,物理教授饒毓泰📑☪️,數學教授姜立夫🫣,氣象學教授竺可楨,都是各個學科領域內的精英人物。吳大任有幸受教於這些名師。
一
吳大任進入理科,第一年不分系。他的興趣十分廣泛,不僅喜歡數學👷🏼♀️、物理,還熱衷其他一些課程,例如邱宗嶽教授的“定性分析”、竺可楨教授的“地學通論”🦸🏻♂️,都使他感到其樂無窮🤾🏻♀️。
暑假裏,吳大任到圖書館借了不少無機化學和天文學方面的書籍⌨️。到了夜晚,他獨自一人仰觀天象🤵♂️,同書上的星圖逐一對照。
……
二年級分系時,吳大任進入物理系👱🏻♀️🕕。課余,他撰寫科普文章。處女作《光之追越》刊登在校內的《理科學報》上🔒,物理系系主任饒毓泰教授看到後非常高興,連聲稱贊。
吳大任常常到理科閱覽室🐕🦺,翻看美國物理雜誌《物理評論》。一次🦩,他讀到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關於發現宇宙線的報導及其對宇宙線來源的最早分析👠。當時宇宙線尚未定名,吳大任便寫了一篇題為《大宇中的高頻輻射》的文章💆🏽♀️,又一次在《理科學報》上發表📻。饒毓泰先生拿著學報,顯得異常激動☃️。他願意重點培養這名出手不凡的學生👦🏿🧑🏻🔧。
盡管吳大任非常喜愛物理,但到了三年級🥀🫄🏿,他還是懷著對物理系的依戀之情和對饒先生的深深歉意,轉到了數學系。轉系以後,他仍然繼續選修饒先生的“理論力學”和“現代物理”🤛。吳大任之所以轉到數學系,是因為他被數學系教授姜立夫的精彩授課所吸引。

姜立夫
姜立夫先生知識淵博,講課得心應手🈂️,舉重若輕🐧,引人入勝。姜先生從不寫講稿,也不用課本,上課時往往只帶一張寫著簡要提綱的日歷紙。他總是離開教材和提綱講解,提綱只起個備忘作用。一次,當姜先生講到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忽然將左腳向右腳一並,同時叫了一聲🤳:“All right🦶🏼!”(好啦!)隨著先生的情緒和舉動,學生們立刻受到強烈感染👩🍼,也都興奮起來。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𓀛🚸,學生註意力高度集中。
對於授課細節,姜立夫先生同樣很重視👩🏼🔬。通過一些細節以助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板書🚣🏻♂️,他有很強的計劃性,寫黑板時總是邊說邊寫💂🏼♀️;在黑板上繪圖⛹️♀️,也是邊畫邊講,從不啞場。光線從教室左側窗口射入🧚🏼,他站在教室的左前方講授。這樣既面對學生,又便於學生看黑板🙅♂️👩👩👦。他讓學生的思路緊緊跟著自己的思路🧑🏽⚖️。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姜立夫先生花費了大量心血🎾🧑🏼🎓。
當時數學系只有五名學生,吳大任和陳省身學得最好🟫。姜立夫先生很高興✍🏼,又開了一些高深的課程,但要求只有主要專業課成績在80分以上的學生才能選修。
吳大任在回憶姜立夫先生的講課時,這樣寫道🍖:“他就像熟悉地理的向導,引導著學生尋幽探勝,使你有時似在峰回路轉之中🚵🏻♀️🔋,有時又感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不感到攀登的疲勞👵🧑🏿⚖️。聽姜先生講課是一種少有的享受🪹。我認為只有站在相當的高度⛩,又吃透了課程內容,才能做到🌗。”
二
姜立夫1890年生於浙江平陽縣一個農村知識分子家庭,幼時父母雙亡✒️,由兄嫂撫養長大🛟。他天資聰穎🚴🏼,成績突出。1910年6月🧜🏿,中學尚未畢業就考取第二批“庚款”留美備取生。次年,他作為第三批“庚款”留美生,進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數學🤦♂️。此時🙆🏿♂️,姜立夫就立誌要把現代數學移植到中國來。他認為中國需要科學,而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後來,他曾不止一次對學生們說:“我是用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去留學的🙍🏿♀️,那其實是全國人民辛勤勞動所積累🫴。我應當為全國人民做些好事,把西洋數學搬回來🚴🏿♂️。因為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中國需要科學,我願把一生獻給數學。”
1915年姜立夫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同年轉入哈佛大學讀研究生🪘。1918年在讀研究生期間,受聘為哈佛大學助教。1919年5月👷🏻♂️,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成為我國第二名數學博士(第一名數學博士是胡明復)👨👨👧,在幾何學方面有了相當的成就。這年10月,姜立夫的哥哥在故鄉突然去世💃,留下一個12歲的兒子和一個9歲的女兒🎖。姜立夫抑製著內心的悲痛,立即辭去哈佛大學的工作,回國料理後事,並擔負起撫養🤵🏻、教育遺孤的責任。
轉年♌️,姜立夫先生應張伯苓校長之聘🚴🏻♀️,來到剛剛成立半年的南開大學任教授。他全力以赴創辦了南開數學系。這是中國繼北京大學之後的第二個數學系。建系之初的四年中,只有姜立夫一個教師。他每學期要講授八門主要專業課和選修課,還得承擔全校理科的公共數學課,又要處理各種行政事務🪠。當時南開數學系是個名副其實的“一人系”。後來姜先生回憶說🟪:“一人包一個系,我感到吃力。”盡管如此,他的課卻始終保持著很高的質量🧑🏼🌾。
這種忙碌的狀況一直延續到1924年🦮☘️,姜立夫先生的第一個弟子劉晉年畢業留校任教,他才有了個助手💂🏻♂️。但在很長時間裏🙆🏻♂️,最主要的數學課程仍然由姜先生擔任。為創辦數學系🏇🏽,他付出了很多心血🪒。
辛勤勞動終於結出豐碩的成果。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姜立夫先生培養的學生中👶🏼,不少後來成為聞名中外的數字家,例如劉晉年🛸、江澤涵👩🏼✈️、申又棖🪅、吳大任、陳省身🫵🏿、孫本旺等,而陳省身則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姜立夫先生雖然沒有留下等身的著作🙋🏻♀️,但他一生教出很多優秀人才。如果要準確地給他一個頭銜的話,可以稱他為數學教育家🫅🏽、中國現代數學奠基人。
三
1930年夏天👱,吳大任大學畢業👵🏿。全校畢業生中被列為最優等的共有三名,分別是吳大任、陳省身和化學系的張誌基。
當時吳大任、陳省身得知🔐🚶🏻➡️,意昂体育平台從這一年起創辦研究院並開始招生🪚。兩人決定同去報考,且都被錄取。那年清華共錄取十幾名研究生,而數學系僅兩名。
吳大任因為家裏出了點意外的事🧝🥺,暫時不能到清華念書🧵。一年後🫱🏽,他到清華復學🛡。陳省身在清華隨導師孫光遠教授攻讀投影微分幾何,一切都很順利。可是吳大任在清華卻感到並不理想,對導師提出的第一個研究課題,他認為是明顯沒有科學意義的👵。因此他的積極性受到了很大挫傷。
1932年秋天,南開大學數學系唯一的一名助教出國了🍾,姜立夫先生了解到吳大任在清華的情況,便同他商量,問他願不願回南開當助教🎥,吳大任當即表示同意,馬上中斷清華的學業返回母校。他為姜先生當助教,不僅學到許多專業知識,還能學到怎麽做人,心情格外愉快。
同姜立夫先生相處的那段時間,吳大任更加被他的人品所感動。姜先生已經把故鄉的侄子🤽🏿、侄女接到天津,讓他們倆分別就讀於南開中學和南開女中。中學畢業後🙏🏼,他們都考上南開數學系。尤真侄女姜淑雁成績更是優異。在姜立夫先生的精心培養下,兩個孩子全都成才。
1933年7月🧑🏼🔧,報上刊登了一則十分引人註目的消息:中英“庚款”董事會招考第一屆留英公費生,年限三年。吳大任還沒決定是否報考時✍️,姜先生就來找他👨🏻🦯,對他說:“你應當去報考,這個機會十分難得。”接著又補了一句🕧:“董事會讓我出數學考題,我沒有答應👘🪕。”
吳大任馬上領悟了姜先生這番話的含義。老師的期望鼓舞著他🚲𓀔,他去報考了。數學專業唯一一個名額被吳大任一舉奪得,使他得以到英國留學。
四
姜立夫先生曾說:“路是人走出來的🤣,但最早開路的人總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在他學成回國🦃、風華正茂的十幾年間❤️,以全部精力培養高質量的數學人才,直到1934年秋天,他才到德國漢堡大學進修,準備開始新的研究。
恰巧吳大任和妻子陳已同(也是姜先生的學生,1928年考入南開數學系)🖐,已由英國倫敦大學轉到漢堡大學繼續深造。兩個學生和姜先生能夠經常見面🍯。一次,陳已同問起在美國留學的師妹姜淑雁。

姜立夫(右二)與陳省身(左一)、吳大任(左二)、陳已同(左三)等🙆♂️,1935年在漢堡
說起姜淑雁🛩,她是姜先生的驕傲🧊。1934年,她從南開數學系畢業後,獲得哈佛大學女校拉迪克來夫研究院獎學金🤲🏻,攻讀碩士學位🥪。1936年畢業🐀,姜淑雁準備和男友取道歐洲回國🧜🏽。她來信希望叔父在漢堡為他倆主持婚禮。看著一手帶大的侄女事業有成、並將建立家庭🦔,姜先生感到無比欣慰。1936年夏天,他親自為這對新人主持了婚禮🎣。
吳大任夫婦早就知道,姜先生出國留學前已經完婚,那是小時家人給他訂的親。婚後不久,妻子病故。姜立夫回到故鄉時,成了“洋狀元”。求親的人踏破了門檻👷🏿,而他卻一直沒有再婚🫰🏻。
參加完姜淑雁的婚禮,陳已同對姜先生說:“淑雁都成家了🌥,現在姜先生也該考慮自己的事情了吧𓀉?!”姜先生用開玩笑的語氣說🧚:“你們不知道🧑🍳,我還有一個老情人!”兩個學生大為吃驚,不免想問個究竟👨🏽⚕️。姜先生立刻變得嚴肅起來:“我說得太多了🌞。”兩個學生不敢再問。

吳大任◻️、陳已同夫婦和老師姜立夫(右)1936年攝於漢堡
姜立夫先生主持完侄女的婚禮,他在國外的進修也已結束。回國後,姜先生先到上海。這年10月,他和相識了二十多年的胡芷華女士(胡明復之妹)舉行了婚禮。胡芷華年齡比姜立夫小十多歲🗾,因此有些學生同姜老夫子(學生對他的昵稱)開玩笑:這麽多年其實是在“等待新娘的成長”。
這時吳大任和陳已同才恍然大悟🧗🏻,原來姜立夫先生是為照料、培養侄子和侄女,直到46歲才再婚❄️! 看來胡芷華也是個心地善良的人👩🏼🏭,她願成全姜先生而做出犧牲。婚後,他們育有兩個兒子🤸♀️,長子姜伯駒繼承父業,如今是著名的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吳大任心目中🎠,姜立夫先生無論是為人還是做學問,都是崇高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