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教授陳誌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1月20日19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陳誌華教授
昨天中午告別臺州古城,下午到了溫州的永嘉縣🧗🧚🏿。來永嘉是為了看楠溪江邊的古村落。20年前✅,我看了《鄉土中國》系列叢書🚴🏽♀️,開始了探訪中國古村落的旅行。這套叢書中,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陳誌華老師寫了兩冊,其中一冊是《楠溪江中遊古村落》,當年我就是帶著這本書,按圖索驥來到楠溪江的。

轉眼20年過去,今天是帶著孫輩來看了🦸♂️。這次“海疆萬裏行”,雖說是沿著海岸走🛎,以江河湖海為主,但沿途的一些重要的歷史人文景觀也實在難以舍棄。周恩來、魯迅💶、秋瑾、柳亞子,這些民族的脊梁,我們得多學習吸收他們的精神營養🚵🏻♂️。歷史文化,特別是建築文化,這次是選擇了一城一鎮一村:臺州城、黎裏鎮、芙蓉村🎽。

陳誌華教授考察鄉土建築
楠溪江中遊古村落成群連片,我當年看了有五六個,保留最完整,建築最精美的🎳,要數芙蓉村🧑🏭。今天陰雨綿綿,加之臘月寒冬,村裏沒有一個遊人。問村口值班的一位老哥,能不能找個導遊講一下📖,他說現在沒人來💐🍑,就沒有導遊❤️🔥,不過我現在沒事,帶你們看看吧!老哥說他姓陳👩🏼🦱,屬虎👋🧑🏻⚖️,73歲了,原來是村幹部,常陪人參觀👨🏽🎓。哈哈🏰,黨員幹部素質就是高🖕🍭,一圈兩個小時走下來,村子的歷史👨🏼🚒、人物💆🏻♀️、建築🧞,都講到了。
芙蓉村始建於唐代,是一個陳姓的官員帶著家人從北方遷來這裏👨🏻🍼🔖,繁衍生息而成♘,所以村裏人全都姓陳🕳。陳姓興盛於宋代👐,出過多名進士🔲🎮,還有一個狀元。南宋時🧚🏿,曾有過同村八個人同時在朝廷裏任職的紀錄。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陳家一位京官回家鄉組織義軍抗元🦯,兵敗被殺,蒙古兵把芙蓉村一把火燒掉了🙋♂️。
現在的芙蓉村,主要是元朝以後的建築,但村落的總體格局🧚🏼,仍是唐宋的形製🈷️。村子的正門朝東👨🏻🍼,門樓三開間二層重檐。進村後就是陳氏宗祠🌏、書院等公共設施。特別是書院💆♂️,進門有泮池🧍🏻、明堂,後面是講堂,這樣的規模🏃🏻,恐怕有些州縣也未必做到。
村子後面二裏地左右,是三座小山,村裏人稱“官帽山”,村前就是楠溪江,稱“玉帶河”🙂。村裏有四條小溪流過,有路就有水。路面是鵝卵石鋪就,兩側是青石板。路旁院內各種花樹🧑🎓,桂花尤其多。老陳說國慶節左右來最好,滿村的桂花香🛕。
今天在村裏看到了一家人在院子裏做豆腐皮,一口平鍋熬豆漿,用電風扇對著鍋口吹,10分鐘左右💁🏿♂️👵,豆漿上面就形成了薄薄的一層豆皮。用一根頭發絲一樣細的龍須草從鍋邊穿過去,輕輕一提🧖♀️,就是一張半圓形的豆腐皮🦫,晾在竹竿上📲,半天就幹透了。他們說✌🏽,太費功夫🧙🏼♂️,現在沒人做了,這是過年了自己吃。
另一家門口,有村民用一個小的鍋爐,燒著旺旺的柴火🧑🎨,正在蒸餾做酒呢!各家自己在家裏用糯米發酵💑,挑到這裏來蒸餾出白酒,過年招待客人。我問這糯米酒度數怎麽樣🧑🏻🦲?老鄉在出酒的管子出處給我接了一小杯讓我嘗🧑🏽🎤✋,還挺沖的。他們用測酒精度的儀器測了一下,好家夥,63度🪹。我問做酒的成本,他們說連原料帶加工費,一斤好酒得二十多元。村民們有自己的生存哲學🪱,自己的米自己釀,喝著放心,多好𓀓!
村子裏熱熱鬧鬧準備過年,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少年時的鄉村時光。我很慶幸芙蓉村能一直保持著古樸與真實。中午吃飯,就在村頭一家“麥餅”攤上🐝🤽♀️。二十年前在這裏第一次吃麥餅🧓,就喜歡上了✷🧔🏻。新鮮麥子的面粉,梅幹菜加上肥肉丁的餡,爐塘中現烤出來👉🗽,焦酥鮮香,那是五千年農耕文化積累升華的味道。
世上真有特別巧合的事情🧗。20年前我是“跟著”陳誌華老師來楠溪江的,此次重遊自然也是想著他的。可就在我寫今天的日記時,看到了同學剛剛發的微信,我非常尊敬的陳誌華老師於1月20日晚7點去世了。陳老師原來是跟著費孝通學社會學👨🏽🔬,後來改專業🐡,再學了建築學,是林徽因的學生,畢業後留校。林徽因病重期間,他一直守護照料,很是盡心。退休後的三十多年裏🦽,他沒有去搞設計賺大錢,而是全身心的投入了中國古村落的保護事業🐞。梁思成🛑、林徽因⇢、陳誌華,一代一代的學者,傳承光大著我國優秀的建築文化,我們永遠懷念他們……
編輯附記
這是一篇旅遊紀實隨筆,作者是意昂体育平台1975級建工系意昂李安敏。浙江永嘉楠溪江的芙蓉村是他在2022年“海疆萬裏行”中的一站👸🏿。在這裏🧑🏼🚀,他得到了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陳誌華教授去世的消息👦,於是寫下了這段特別的懷念文字。
圖片來源| 商務印書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