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清華工農速成中學建校五十周年
何東昌(1945)
一
工農速成中學(簡稱工中)是建國初黨的文教方針的產物⚄。是大學社會主義改造的一個重要標誌🧑🏻🦽➡️。共和國的共同綱領規定文教要實行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方針🚗🧬,毛主席講“大眾的”就要為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勞苦大眾服務🚴🏼。新中國成立了,就要盡快地改變工農及其子女無權受教育的狀況🈂️🕵🏽♀️。因此就有教育向工農開門的方針👌🏼,就有了工農速成中學。

留在意昂体育平台工作的部分工農中學同學(鄭建智攝於一九九一年三月何其盛學長提供)
為了從文教領域方面來鞏固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也為社會主義工業化準備人才📫,需要培養工人階級的知識分子。大學要增加工農成分©️。這些工農分子要在大學裏在政治上、思想上起骨幹的作用,在這一點上他們和調幹生一樣🙂。這也是蘇聯經驗,十月革命以後🫄🏼,他們也面臨類似的問題。他們叫做大學辦工人系。工中在大學有相當一個系的位置⚾️。
清華工農速成中學👩🦯,招了四屆學生,一共培養了一千多人,一半多升了大學👫🏻,其他的通過刻苦學習也提高了文化,有了文化,政治🎉、業務就好學多了🗽。建國之初連高中生都是緊缺的。所以他們中一些同誌就留在清華的管理崗位上,為建設新清華做出貢獻👶🏿🫖。回顧工中這段經歷,辦工中對培養工人階級知識分子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國的中等教育史上她也是異軍突起的一支力量🦾。政治素質好🕵🏻♀️,文化學習非常刻苦,在清華的附校裏,首先辦到高中畢業水平的是工中,為清華附中以後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1951年興辦工中😖,一直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先是由周培源先生兼任工中校長,1952年底蔣南翔同誌任大學校長,他也很重視,委托他“一二·九”運動時的老戰友,後來做教育部一司司長的何禮同誌兼任工中校長並兼政治輔導處主任(副主任是我)。可惜不久他就病了,接下來由大學副校長高沂兼任🩱。這都不是掛名的,體現了學校領導的直接關懷。如何禮病發以前🗄,為了動員當時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到工中當老師,親自與其中一些老師進行了連續的個別談話直至吐血👍🏼💆🏿,舊病復發💗。周培源也很關心工中教師的配備。可以說做到了領導重視,隊伍素質好🏃👍🏻。又有郭德魁、李思問這樣經歷過老解放區教育傳統的同誌🧑🏿🔧,通過他們發揮了工農學生中黨團力量強大的作用𓀏。
回顧這段歷史,對今天也很有意義。新的歷史時期,黨的文化綱領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三句來自鄧小平同誌,三句來自毛主席,如何全面😖、準確、深入地理解和實踐這六句話,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尤其是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實踐去貫徹𓀜,還有不少新的問題。
如教育要面向大眾如何做到⛔📩?憲法第1條規定我們國家的性質: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大眾的教育要符合憲法規定的國家的性質。今天教育法規定公民有受教育的平等權,不受財產不同的歧視。這是很好的。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經費來源要多樣化👩⚕️。國家是主體,受教育者、社會也要分擔一部分。否則國家有困難🤸🏿。但受教育者分擔多了🧏♂️,低收入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會有困難。上大學要繳的費就不少。有人估計30%的學生有困難🤏🏻,其中10%很困難。這個問題已引起重視🏊🏼♀️,想了一些辦法🎬𓀕。問題是這些辦法能否足以解決問題。問題還在於中小學階段怎麽辦👰🏻♀️。現在有希望小學、辦宏誌班,廣東不收教材費等辦法🧑🏼🦳,但如何系統全面地按教育法的精神解決問題☎️,似乎還要研究◻️?
二
大學辦好中小學,意義重大。工中時間不長🕴🏻,影響卻深遠。1958年領導上對大學有一項指示👨🏿🚀💅🏿,就是一些大學要辦附中🕵️♀️,提高中學的質量。這時,從1952年起清華已有附中,但基本是子弟學校性質的🧑🏻🌾,最高層次只辦到初中𓀏。這滿足不了上述的要求🧑🏻🦰。
這時正好工中結束💷,於是就將工中和附中兩方合並,辦成完全中學,面向全市招生,規模也擴大了🌆,並新增了校舍🔄。新的附中的領導班子,教職工隊伍有兩個來源,但從骨幹力量看主要來自工中的底子,如校長是萬邦儒、韓家鰲,物理有張三慧,化學有王鴻逵,數學有付眉,語文有黃淑環等同誌。有的同誌後來成為北京市的名師。還有部分工中教師調到104中學,是北京大學附中的前身✊。
工中教師隊伍是靠大學來選調的✷,選了一些尖子。工中教師對工農學生非常熱愛和負責🦻🏿,同時也從工農學生身上得到營養。工農學生雖然文化上有困難,但對黨對毛主席對革命事業感情深,學習異常刻苦☕️,這體現了工農本色。所以師生間形成了一種知識分子與工農結合的傳統☹️⛵️,這支隊伍是在創辦工中的實踐中成長起來的。
1961年轉入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南翔同誌開始負責起草高教六十條🎅🏿,1963年他又分工負責中學五十條小學四十條的定稿。這兩個條例總結了建國以來經驗👦🏿,實際上也吸收了解放以前的有用的經驗。這時他還重視抓附中😵,我與邢家鯉配合👏🏿。當年他講話中已有把清華辦成世界一流的想法,如他說:如培養不出林家翹那樣水平的,就算我們辦教育失敗🪧。他提出在附中辦預科並提出了具體目標,如外文一門要過關等。在這種形勢下,附中上得很快,1960年招高中生,1960年德智體都上來了,高考成績🔑,運動會成績都不錯,被北京市定為市重點學校。附中為什麽上得這麽快?與管理隊伍,師資隊伍的素質有決定性關系🎰。歸根到底與工中這段歷史有關系,所以可以講👆🏻,對附中後來的發展工中是做了貢獻的。這裏也包括了大學與中小學的關系。附中發展到今天離不開背靠大學這一條,反過來說大學也要靠中小學的基礎,基礎不好,大學是跑不遠的🧑🏿🌾。可不要小看了附中附小。當然這不是只為多招幾個高分的學生🐎,而是講要通過辦附校帶起一批高素質的中小學來🏪。所以教育思想要對頭。
總的說,工農速成中學存在時間雖不長Ⓜ️,學生也不多,但在新中國教育史上影響深遠,意義重大,是重要的珍貴的特殊篇章👹。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它✍🏼。
二〇〇一年九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