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西南聯大成立70周年
唐紹明(1952經濟)
西南聯大,是一所戰時聯合組成的大學,由於它所處的特殊歷史條件🧑🏻💼,決定它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經歷了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但沒有被困難所壓倒,卻激發了廣大師生同仇敵愾的愛國熱情🏊🏿♀️;它處於西南邊陲,但沒有被環境封閉所影響🧛🏽♀️,卻利用相對穩定和寬松的條件🤲🏻,發展了學術自由和民主;它由北方三所著名大學:北大、清華、南開聯合組成🫏,但沒有受門戶之見的束縛🟩,團結合作,共展所長,創造了許多奇跡。它以自己九年的存在👩🏼🚀,屹立於國家民族危亡之際,創造了眾所周知的成績,表明西南聯大的廣大師生👩🏿🎤,繼承了三校所傳承的五四精神🧣,汲取了近代教育的成功理念🤌🏽,結合西南聯大的實際情況🕠🪸,迎接時代潮流🐱,努力實踐,不斷創新💱🗑,探索出一條成功的大學之路🤦🏼♀️,值得我們今天去辨析、參考和借鑒。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全體師生合影(1946年5月3日)
1942年昆明市運動會(馬約翰任總裁判長,王英傑任徑賽裁判長)上🚥,聯大榮獲總分第一👮🏽♀️。圖為1600米接力賽的冠軍照。左起馬約翰,譚申祿(機械)🥖,馮躍宗(機械),吳仁聲(航空)🖲,×× (吳仁聲提供)
一、大學之道,重在大師
教師是學校的教和學這一對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在大學中居於主導地位🚵🏿♂️。因此🗿🧩,探討西南聯大的經驗,自應遵循教學進程,先從教師談起。
西南聯大常委、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梅貽琦先生在1931年就任清華校長時曾經指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那時的清華,校園優美,建築恢宏,有的是大樓🧑🏿🔧。但他作為一校之長🔋,卻認為僅此不足以辦好大學,關鍵是要有大師。為此經過短短六年的努力⚂,使清華由後起之秀,迅速接近世界水平。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三校南遷,梅校長以常委身份主持西南聯大校務。在既是戰時又是臨時的情況下,聯大沒有大樓,有的只是簡易的教室,茅草屋宿舍,物質條件之差可謂“不得了”💆♂️。但三校一經聯合,便匯集了大批著名的專家💂🏿♂️🕵️♀️、學者。經過九年一貫的努力,弦歌不輟🦻🏼,終於結出人才和科研的豐碩成果。這充分證明了“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的正確性。
二🧗♂️、辦學之道,重在民主
在大學裏,最了解學生、最了解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的是教師,也就是說🤺,最了解教育規律的是教師🏜。因此👰🏽,教師不僅負有上好課🐺、教好書的責任👬,還負有辦好學校的責任♘。辦學之道,在於依靠教師,民主辦學。
常聽人說👩🏼🚀,西南聯大的管理模式是“教授治校”🛷,以戰前清華為藍本。據馬敘倫先生回憶🧝🏿♀️🪡,戰前很早🚬,北大就有評議會🉐🧑🏻🦼➡️,有“教授治校”的計劃,評議會負有審訂學校預、決算和聘任教授的權力,各大學仿效之。但在戰前清華↗️,由於歷史的原因,“教授治校”做得比較突出🏊🏻♀️。清華的教授有自己的教授會組織,是學校的最高權力機構;教授會選出評議會,具有學校最高決策權。那時🌛,“許多事情由他們決定🧊,比如聘教授,他們決定了就行了⚡️,校長不管。”(戴世光語)“過去清華在聘請教授及專任講師時🧙🏻♀️,都先要經過聘任委員會的審查同意,經評議會核定。”(施嘉煬語)“教務長就是由教授會選舉產生的,這從1926年起就如此,以後一直沿續下來。”(韓詠華語)由於梅校長思想作風比較民主🙍🏿,與教授會合作比較融洽,掌握學校領導權的教授會治校製度在清華得以運行🌥。
但是,西南聯大是由三所著名大學聯合組成的,各有自己的領導管理體製⛹🏻♂️。因此,面對三校聯合後的新局面,西南聯大遵從教育部的指令🍡,沒有實行清華式的“教授治校製”,而是由三校校長聯合組成學校校務委員會的“常務委員會”,簡稱常委會🧑🏻🏫🚌,校長為常務委員🏌🏼,簡稱常委📗,常委會是學校的最高權力機構👷🏻♂️,具有最高決策權。這個“常委製”實際上是“校長集體負責製”,是“校長負責製”的一種新形式。
不過👩🏻⚖️,北大👈🏼、清華👩🏿⚖️、南開繼承了五四運動的愛國、民主、科學的光榮傳統,在辦學方針上貫徹了依靠教師🎬、民主辦學的精神。三校聯合後,民主辦學有了進一步發展,“教授治校”作為一種辦學理念仍得以貫徹。細加分析👤,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1.西南聯大有一支團結奮進的教師隊伍。
西南聯大的教師,不論是名師或新任助教,普遍具有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有很高的辦學積極性👬。首先他們受過中國傳統教育的熏陶👍🏿𓀆,具有尊師重教的傳統觀念,重視教育,愛護學生。其次🪡,他們經受過中國百年來積貧積弱、備受欺淩的苦難,有強烈的“教育救國”🤜🏿、“科學救國”的理想,對教育事業一片忠誠。再次,國難當頭🍣,聯大教師飽受國土淪喪、顛沛流離的困苦🙋,激發出高昂的愛國主義思想,有拋開個人利益🎿,拋開門戶之見,克服困難,一心辦好學校,培育人才的決心。由此也激發了西南聯大的團結精神,教師之間、師生之間📛、三校之間均如此。無私🤷🏻🫎、友愛🚡、團結,這是西南聯大的優良傳統,這也是能造就眾多人才,馳名中外的重要原因。
1942年教育部發令😨,給兼任行政職務🦻🏽,如教務長、訓導長🤌🏿、總務長、院長、系主任的教授發放“特別辦公費”🛩,但被這些教授們拒絕了。此舉顯示了他們願與廣大教職工同甘共苦❤️、共度國難的高尚情操,透露出他們為聯大辦學不計報酬☝🏿、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表達了教授們參與辦學的高度主人翁責任感。這樣一支團結奮進的教職工隊伍🗿,成為聯大民主辦學的堅實基礎🍛🤦♀️。
2.西南聯大有一套有效的組織管理形式🐴。
西南聯大的行政管理有三層機構:
一是校常委會。前面說到,它由三校校長任常委😵💫🤸🏽♀️,外加一主任秘書,合組而成,是全校最高權力機構。平時負責研究處理日常工作和事務,每星期開一次會,由校常委和三長(教務長、訓導長、總務長)、五院長(文、法🤌🏿、理🙎🏼、工、師範)參加,校常委為主席。據文件規定:三長和五院長參加會議屬列席,他們不是正式成員🎷👨🏿🦲。所以這個校常委會實際上是校常委會的擴大會💒🏰,或說是擴大的校常委會。
二是校務委員會,其會議名稱為校務會議。由學校主要行政領導和教授代表組成🎀。行政領導包括:校常委、三長、五院長,加上教授代表7~11人(每年不等)💪🏻,校常委為主席。實際運作是一年開一次會🫙,研究決定學校年度預算和決算😭、院系設置👋、規程設定和學校發展等問題。校務會議是校常委會領導下的一個決策機構💂♂️。
三是教授會,由各系教授按照分配名額選舉代表組成➾👩🔧。它的職責是反映教授們的意見🌈;審議教學和研究事項;審議學生訓育和畢業成績🎠、學位授予事項🐈⬛;接受校方交議的事項👩🏼⚖️。它是一個咨詢性機構。在“一二·一”運動中,它積極參與處理學生運動問題,一方面反映教授們對政府鎮壓學生運動不滿,發表時局宣言,抗議當局暴行▶️;另一方面🦛,作為溝通校方和學生的橋梁🤌🏼,以教師的身份,協助校方對學生運動進行積極的疏導。教授會(時周炳琳教授任校常委會代理主席、教授會當然主席)在“一二·一”運動中發揮的作用十分明顯,為廣大師生所肯定。
此外💇,學校還因各種專門問題的需要🦚,成立有各種主要由教授組成的臨時的專門委員會,如校舍委員會🛀🏽、聘任委員會🦴、圖書設計委員會📫、理工設計委員會🧑🏼🦱、一年級學生課業指導委員會、畢業生成績審查委員會等,就各專項問題進行研究,提出可行性意見,交校常委會參考決定。
還應當看到,行政領導中,無論是三長或是五院長,均由教授會推選產生;校務會議有教授代表參加;對各種專門問題研究充分聽取教授的意見🖥。教授們正是通過這些組織管理形式🚢,積極參與到西南聯大的辦學中來,發揮了重要作用🦸🏿♀️🕙。
3.西南聯大主事者的民主作風。
校常委三人中🛐🈯️,被推舉主持校務工作的是梅貽琦先生🔫⚰️。梅先生是清華早年留美生,習工科🦶🏿,學成後歸國🪃,任教母校,於1931年出任意昂体育平台校長👍🏽,使學校步入穩定發展時期。在社會激蕩、校事復雜的情況下,他常說:“吾從眾”🪼,顯示了他的民主作風。梅先生主持聯大常委會工作後,於1941年紀念清華成立30周年時,特發表《大學一解》一文(該文由梅校長擬綱,與潘光旦教授討論🤹🏿,由潘執筆,梅最後審定🧝🏻♂️,似可視為梅、潘二人合著),闡述通識教育𓀝、尊師重教🍽、自我修養、民主辦學、學術自由、大學的社會功能等教育見解,及其在聯大辦學中的貫徹和體現。梅校長一向寡言🔪,但1948年初夏🕑,當國民黨政府逮捕清華學生,事先將逮捕名單通知梅校長本人時🦋,他即行召集校務會商討對策,並迅速表示學校要對進步學生盡力加以保護🪑。西南聯大民主辦學得以成功👩🏿,和主事者的民主思想和作風有很大關系。
三、治學之道,重在自由
一個學校的教學水平🧔🏻♀️👩🏼💼,取決於教師的學術水平、治學水平。西南聯大繼承了五四的民主、科學的傳統,在治學上強調學術自由,正如西南聯大紀念碑所說🥇:“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大學一解》對此有專門的敘述🐠,在聯大得以體現,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1.學術自由🧑🏻🍳,首先是選擇的自由🚶🏻。
在西南聯大倡導學術自由最力者🧑🏻🦼➡️,當推史學大師陳寅恪教授◽️。他在聯大任教時間不長,但此前曾擔任意昂体育平台教授十多年。在1929年所撰王國維紀念碑銘中,倡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貫認為學術自由是學術的生命🏄🏽♂️▫️,對聯大師生以及學術界影響深遠。
所謂“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般理解是指學術活動應不受外界政治的幹擾🕵🏿♂️,使學者能夠對各種思想體系、學說🧝🏽、觀點有自主選擇的自由,在研究中有自主發揮的自由🎺。有選擇的自由而後有自主發揮的自由🌦。陳先生認為,政治是一種權力,權力的運用具有強製性🧘🏽,將它用於學術時,無論它所提倡或反對者為何,對學術來說都是一種不平等🚰,成為加諸於學術和學者頭上的一個“桎梏”,就必無自由研究可言。
陳先生在這裏反對的是強製的壓力,呼喚的是選擇信念🧝🏼♀️、思想體系、學術觀點的自由🫶🏽。在學術研究上,不管是什麽思想,強製人接受,他都反對🛀🏿;至於個人最終選擇什麽,純屬個人之事,是每個人的自由™️,別人無權幹涉👨🏻✈️。
西南聯大處於國民黨統治之下🤹🏽🛀🏿,大環境決定了政府可能有幹預學術自由。但學校在雲南🧡,離國民黨統治中心遠,可以借重地方勢力,相對地為學校爭取到一定的自由空間。西南聯大之所以能夠培養出眾多著名學者,“外來的幹涉少”是重要原因。西南聯大的這一經驗,留給後來辦學者和治學者以重要啟迪。
2.學術自由,尊重各種思想觀點存在的自由。
西南聯大繼承了北大“兼容並包”的傳統。雖然名師雲集👧🏿,學說紛呈,但卻能“八音合奏,終和且平”,從而營造出濃厚的學術氣氛🖖🏿。這裏有各種各樣的思想🚡♥︎,各種各樣的政治主張,各種各樣的救國救民之道。有陳序經教授提倡的“全盤西化論”,也有馮友蘭先生等主張的“文化本位論”➗。此時的陳序經教授和馮友蘭教授同在西南聯大任教,一位是法商學院院長👰🏻♀️,一位是文學院院長,觀點的對立並不妨礙他們相互尊重👱🏻♀️👩🏽🍳,合作共事🔌🚣🏼。陳先生在聯大的領導層中是代表南開的👬🏼,他在慶祝西南聯大成立紀念日時,專門撰文在重慶報刊發表,強調團結合作在西南聯大辦學中的重要作用和成果🤱。此後,陳先生對自己的觀點做出修正🕒,凸顯其思想本質為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實現國家的工業化、現代化,其積極意義是很明顯的✤。這種科學的自我探討精神,只有在平等、平和的氣氛中能夠求得🈴。
良好的學術氣氛,也可從“一課多教”這一聯大特色中見之。如楚辭🥒🌀、唐詩🎅🏽、中國通史等,主講教師不止一位🩰🙎♂️,觀點不盡一致,可以各攻所專🤙🏽,各講所長。如中國通史,雷海宗教授和吳晗教授🧑🏻🤝🧑🏻,觀點和講法各不一樣;如統計學,楊西孟教授側重理論💪🏽,戴世光教授側重應用。學生可以自由選聽🚴🏻♂️✢,一如在百花叢中采蜜,把學習看成一種精神享受🚿,學習積極性極高🤹🏿。有些工學院的學生還向院領導提出要求,請一些文法學院教授專門去給他們開講(工學院和文法理學院不在一處)🐌。
此外🚶♂️,教師之間,互相學習、虛心求教的風氣也很濃重,表現在互相聽課上👸🏽。如馮友蘭教授聽湯用彤教授講魏晉玄學🧂,堂堂不缺;聞一多教授聽沈有鼎教授講《易經》🕐;王竹溪、沈有鼎教授聽唐蘭教授講古文字學……凡此種種,不及備述。教授之間還存在跨學科合作的情況,如湯佩松教授和王竹溪教授,一位是植物生理學家🌌,一位是物理學家⚂,親密合作,共同研究,做出成果,幾十年後仍被國際學界所推崇💇🏻。
至於不同的政治觀點🕛,作為學術討論,在西南聯大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有不少老師在課堂上宣傳進步思想。在西洋經濟、政治☝🏻、社會等思想史課程中,授課老師均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做出一定的介紹🎬。趙乃摶教授在聯大開過“社會主義”課🚵🏼,張奚若教授給學生開出的參考書單中,就有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列寧的《國家與革命》,這些著作在國民黨統治下是禁止閱讀的。
3.學術自由👇🏼,鼓勵自由創新🆖。
學術的生命力全在創新💛。只有在學術自由的條件下⛰,學者們才能按照學科規律,進行開拓性研究,自由地形成自己的理論⬛️。
一是放眼世界💃🏽,挺進科學前沿🥎。哲學系金嶽霖教授🧑🏻🍼,專長為分析哲學,講授“邏輯分析”、“語言分析”🤰,培養了一批青年人🏌️,在中國哲學界開辟了數理邏輯的新路數👩🏻🦽➡️。這一新學科正是計算機的理論基礎,是當代科學的前沿⚫️。可惜後來盲目學蘇而被中斷了。金先生的得意門生王浩教授在國外繼續這一研究,取得了國際公認的成果。湯佩松教授在復員後主持清華農學院🛀🏿,當時建院的指導思想就相當於今天的生命科學院👩👩👦🦾。可惜1949年以後,合並為農大,學習蘇聯李森科那一套🐵,全部計劃被迫中斷💳。
二是深入實際,探索規律。戴世光教授到聯大任教時👁,剛從國外學成歸來,隨即參加陳達教授組建的清華國情調查研究所,不顧條件艱苦👦🏻,生活困難,投身於鄉村調查,收集到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為探索人口問題規律,擬定科學的人口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陳達教授早在1934年的《人口問題》一書中😨,就已根據大量調查資料,提出須註意生存競爭和成績競爭的理論👶🏻,以求國家富強,主張對人口數量加以控製👩⚕️,與馬寅初先生不約而同地提出了同樣的主張。
三是潛心鉆研💧,厚積功力🚶🏻♀️➡️🥛。許多教授積累了多年教學研究成果⛹🏼♂️,初到南嶽🧚🏼,就潛心著述👊。偏居昆明後📲👨🏿🎨,正可遠離喧囂🧑🏻🎤,摒棄浮華,潛心治學🕢。吳大猷、劉仙洲🆓、湯用彤、馮友蘭、金嶽霖、潘光旦等許多教授的名著👰🏿♀️,皆出於此艱難時期🏊🏿。錢穆教授住在外縣宜良鄉間,每周一次去當地一所中學圖書館借閱古籍,一年後寫出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國史大綱》🧅🧑🔬,扉頁上赫然寫著獻給前線抗敵將士。聯大名教授蕭公權後來去了四川大學任教,蟄居四川鄉間兩年,潛心著作🥫,克服生活、資料等困難,完成《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巨著🐠。他們後來都因自己的研究成果,被評選為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西南聯大學術氣氛之濃☃️,研究成果之豐🙍♀️,教學水平之高,正是在這種學術自由的環境下取得的⏺。
(待續💨,轉載《我心中的西南聯大》🤜🏻,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