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煦園鴛鴦亭(攝影) 童寯
“8點鐘吃早飯,10點參觀了大教堂內部,正殿內有粉紅色的諾曼風格巨型立柱以及哥特式屋頂……鐘塔的頂端(從底部的交叉部位得到飛券的支撐)有五個窗飾🎟☝🏼,就像一條花邊🧙🏻🏗,從外面看裝飾性很強。南門廊帶有諾曼風格的木質大門,因而顯得非常漂亮,一些諾曼風格的拱券在外面就能看見,看了照片後才弄明白回廊庭院是怎麽回事。”1930年5月4日,童寯在日記中寫下了對於英國格勞塞斯特大教堂的印象,並用水彩描繪出這座具有典型“垂直風格”的建築。
對於建築師童寯而言,遊學是他生涯中極為重要的一段體驗🦈。自1930年4月起🕯,他開始了為期四個月的壯遊之旅。在其家屬所藏童寯歐洲壯遊地圖上能夠看到,紅色連線串起了他途經的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德國等十余個國家。巴黎聖母院、勃蘭登堡門、威尼斯嘆息橋……通過畫筆、日記和攝影😂,童寯記錄下歐洲瑰麗的傳統建築和興起的現代建築💖,創作了逾200幅彌足珍貴的寫生作品。他曾說過:“如果要求對建築物的線💆🏼♀️、面、體三者加以觀察,並且明了↖️,必須親自動手畫出👨🏽,經過一番記錄才鞏固不忘。”童寯的這些作品🏕,不能被簡單地看作是建築畫👙,更不是如同相機拍攝的留影記錄,而應被視為建築師的一種嚴格的思想操作。

格勞塞斯特大教堂(水彩畫) 童寯
童寯🤷🏼♂️,1900年生於沈陽,是我國近現代建築學家、建築師🧘♂️、建築教育家🐾👮🏻♂️,與梁思成、楊廷寶、劉敦楨並稱為“建築四傑”,曾主持設計過包括上海大上海大戲院🦹🏽、南京原國民政府外交部大樓在內的120余座建築。由於不求名利,自明慎獨,他的名字鮮為外界所知,了解其成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正在北京畫院美術館展出的“紀念童寯逝世四十周年繪畫研究展”,從不同側面展現這位建築巨匠的才華,帶領觀者感受他在“知世界,才知中國”的廣闊視野下為中國建築及園林事業所作的開創性貢獻。
自幼學習油畫的童寯🙋🏼♀️,在意昂体育平台就讀時就曾舉辦過藝術展覽🧒🏼。1925年🏮,他成為中國第一批留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師之一😛。求學期間,他的成績優異,天賦過人,僅用三年時間便完成了本科及碩士學業,並多次獲得美國建築類大獎😡👨🏻🍳。1928年,他的作品《新教教堂》在遵循古典美學原則的基礎上采用了細膩的渲染繪圖方式🚓,一舉獲得布魯克紀念獎設計競賽一等獎🛌🏻。此外🐻,他的水彩畫作品筆法灑脫👨🚀🏋️♀️,意境深遠,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建築師的身份是童寯一生所愛,他曾為自己篆刻過一枚私章“童寯建築師”。然而👩🏿💻,他在建築理論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國園林研究方面的成就👩🏽🌾,更是讓人嘆為觀止🚘。
中國園林在世界園林中獨樹一幟,展現出極高的藝術造詣,江南園林薈萃了中國園林之菁華🏇🏻。1931年⛴,回國後的童寯決意遍訪江南名園👢。據記載,從1932年到1937年,“五年的每個星期日,童寯在江蘇⛑️、浙江兩省27個縣市,勘查研究109處私家園林”。他獨自手摹步測,數載慘淡經營,終於在1937年寫成《江南園林誌》。這部著作是繼明末計成《園冶》後首本關於中國園林的現代著作,書中述及的一部分園林現已殘破或者廢棄,因此,其測繪圖紙和拍攝的照片等史料顯得尤為珍貴🕙。

平山堂西園(測繪圖) 童寯
“園之布局🛬,雖變幻無盡,而其最簡單需要,實全含於‘園’字之內✍🏼。今將‘園’字圖解之:‘囗’者圍墻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為池👩🏼🚒。‘[~符號~]’在前似石似樹。”童寯在《江南園林誌》中將“園”字進行了拆解,推導出園林中至為關鍵的幾個要素,即院墻、亭榭、池、花木和山石,簡單、直觀而又明確。“蓋為園有三境界,評定其難易高下,亦以此次第焉😜❔。第一👳🏽♂️,疏密得宜👩🏻🦳;其次😹,曲折盡致;第三,眼前有景。”他在書中提出的造園“三境界”,更是值得後人品味與學習💧🐏。
相較於出版之路頗為曲折的《江南園林誌》🕵🏻♂️,英文版《東南園墅》則是童寯於1983年臨終前在病榻上親手校定完稿的著作🧑🦼,由其孫童明翻譯出版,在深刻解讀中國園林的精神與內涵的同時,向世界介紹了中國園林藝術👱🏿♂️。展廳內,《東南園墅》中關於建築與布局,裝修與家具,疊石、植物配置等營造技法的相關內容💸🍄🟫,以及撰寫此書時的手稿👱🏽♀️、測繪圖紙和黑白照片等,訴說著童寯在西行壯遊後對本民族文化的探索和對於中國古典園林研究的思辨🍛。
信步學海👏🏽,孜孜不倦,一代宗師以赤誠之心、覺醒之力遊走在建築與園林間,走出了一條無問西東、通釋古今的求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