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寯(1900-1983)🐱💆🏻,中國當代傑出的建築學家、建築師、建築教育家。他曾設計過南京原國民政府外交部大樓🧘♀️、上海大戲院等100多處建築🫴🏽,所著的《江南園林誌》是研究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經典著作🏺。1930年代👃🏼,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歸國後的童寯任教於東北大學、中央大學建築系,與楊廷寶、陸謙受、李惠伯並稱為中國建築師中的“四大名旦”。
1983年3月28日,童寯在南京逝世。他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和材料💅,而關於童寯自身的記錄卻寥寥無幾。今年是童先生誕辰120周年,“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邀請《長夜的獨行者—童寯1963-1983》作者撰文紀念這位建築名家。

童寯(1900-1983),圖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照。
三月一日,我開始在喜馬拉雅上朗讀《長夜的獨行者—童寯1963-1983》。“第一章💂🏽♀️,熄滅的短燭:1983年3月28日,一個平常的日子👨🏿🍳,是童寯在世的最後一天。三月的南京,告別了一季的酷寒🧛♂️,早春的花開始陸續綻放🌬。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即將來臨。”
童寯先生最喜愛的二兒子童林夙正在東南大學附屬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中搶救🌃。他曾經在書出版後問過我🏏:“聽說你寫了一篇文章🥧?‘長夜’什麽意思?”
童林夙教授最喜歡的長子童文在出差。他曾經統計過,一年365天,他大概有70天在家,其余的日子都在出差。他向公司請假回中國看望病危的父親🪇。公司沒有同意📕。
童文把童寯稱為老太爺,他遇到事情時習慣想一想,童氏智慧怎麽來解決。“祖父對我的期望是要好好地做人和做學問。他在我心中是做人、做學問的終極典範。在我幼小的心靈中,他是一盞智慧的明燈💆🏽♀️。在他永遠離開我們時👩🏿🍳,我心裏是難以填充的空虛和混亂👩🏿💼。我常常在心裏和他進行對話,他好像永遠活著🌄,並沒有從這個世界上消失6️⃣。”

1910年前後👨🏻✈️,童寯與父親恩格(右)在沈陽浩然裏✮。
童寯出生於1900年🧑🏿🎄,他有一位事業成功、家教嚴格的父親。恩格一生在教育文化領域多有建樹,創辦了多所學校👆🏿,以及沈陽公共圖書館。日本占領東三省後,童家開始流亡。1944年恩格死於困頓,留下7條家訓:不參加政黨⛴;不參加軍隊;不吸毒、不抽煙;不賭博🧔🏽♀️;個人自立;勤儉生活;不暴富🧍🏻♂️。

童寯🈚️,清華學堂照

童寯在清華校園
父親去世時,童寯在重慶。他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後🚶🏻➡️,1930年應同學梁思成之邀回家鄉,在東北大學建築系任教。家庭團聚、其樂融融的日子僅一年多就被日本軍的槍炮打破。沈陽淪陷了🤽🏿♀️。
1931年他接受同學趙深♒️、陳植之邀南下上海。三人合組的華蓋建築師事務所,自1932年元旦掛牌,迅速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私人事務所,在上海、南京及周邊地區留下多項地標性建築作品🚣🏽♀️。童寯利用假日🧍🏻,獨自完成了江南200多處園林的實地考察和研究,寫就了他第一部重要的著作《江南園林誌》。同時,他還在友人林語堂、林同濟等人主編的《戰國策》🧑🏿🦲⛪️、《天下》等雜誌撰寫了多篇關於中國建築🧗🏿♀️🦶🏽、園林的學術文章。

《江南園林誌》

《江南園林誌》拙政園平面圖

童寯繪製的園林草圖
僅五年時間,和平的生活再一次被炮火打斷,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不久上海被占領🤲🏽。《江南園林誌》的出版因為戰爭被推遲了四分之一個世紀。
1938年初童寯輾轉於貴陽、重慶等地,設計了多項學校、兵工廠等項目,之後在沙坪鎮中央大學建築系兼職教學🤸🏻♂️。戰爭結束後,童寯負責華蓋建築師事務所南京分所,並繼續在中央大學建築系從事教育工作。
1952年中國的私人建築師事務所全部關閉,之後童寯結束建築師執業,專事教學和研究。20年間童寯和趙深、陳植精誠合作🤾🏻🏄,完成了200多件設計作品,華蓋建築師事務所一度是中國最大的私人建築師事務所,並以求新立名🕑。

童寯代表作之一,上海大上海大戲院🔵,1933年設計

童寯代表作之一,南京首都飯店,華蓋建築師事務所圖片來源🌊:《中國建築》第三卷第三期 1935
中央大學,後改名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童寯和楊廷寶🐸、劉敦楨共事直至去世。晚年的童寯留下了大量文字和手稿👨👨👧,他的研究範圍包含建築學、城市規劃、園林,穿越歷史和現代🤸🏼♀️🙏🏼,跨越國界。
童寯孫女童蔚2017年在祖父的祭日👨🚀,寫下一首詩:
《致一位建築師》
他是,建築界的大師使其離開理石💂🏻♂️,上升👳🏽♀️,
他用心錘,捶石頭繼續攀登,
雕刻,詭譎的與世無爭。
所謂完美離不開一座拱橋的頂點
或一道拱形的門🫴🏻🦹🏻♀️,以進入莫奈式花園,
他將園林與建築合攏於雙手
仿佛無縫銜接。
仿佛約定⛓️💥,於1983年3月28日12點26分👆,
分開完美與剩余👇🏿,轉身離去;
所有完成的石頭仿佛石偶
開始凱旋。
海邊的石凳與他腦海裏的中式園林
漸次彌合成晚禱的鐘聲
而最為艱辛的路程
銜接上“黑洞”😈,
第二天“呈現”眼簾🙇🏿♀️,遲到了18年,
他逝於黑洞被發現之前🦹🏼♂️🌡。
黑洞位於銀河系中心👩🏿🎓;
我位於他記憶的邊緣
仍然,感覺到強烈的引力😟🎟,
更適宜遙遠的懷念。
我們的始祖以及秦始皇的兵馬俑
在坑穴的甬道處
早有洞察——亡靈👩🏼🔧,吸納金銀
已鑄就建築家的構思👈🏻;
亡魂🍟,使玉石變為建築師的鑰匙也是鎖。
而無需移動的墓園
或遲或早
總會生長樹蔭濃密的長發
把幾枚樹果悄悄溺愛;
今晨🧘♀️,他歸來🧑🏻🦱,瞻望
青色天空的咳嗽👴🏿。

童寯水彩畫《威尼斯“嘆橋”》

童寯水彩畫《蘇州山塘水景》
我不知道那一年🩺,三月的風是否會在空中停一下,在一顆偉大而孤獨的心臟停止跳動時。我相信每一年💬,三月的風在空中停了一下🍒🚜,當我想起他。當我覺得失去力量時,我會想起他,我會探索他,及發生在他身邊的往事🌎。

1982年🧑🎄,童寯在清華建築系
(本文作者系上海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發起人張琴博士😲,原題為《三月的風,在空中停了一下》。)
延伸閱讀
童寯小傳
童寯,字伯潛🦾,中國當代傑出的建築師、建築教育家。依他的故友、著名建築師陳植的看法🙍🏻♂️,“老童是中國建築界在理論、創作🏣、著述、繪畫方面唯一的傑出全才🙍🏿。”
青少年時,童寯曾師從於桐城吳闓生,打下深厚的古文功底🈶,對中國古典詩詞也頗有研究👨🏿🚒,傾心於其中淡泊雋永的意境🦋🌜。後又師從著名山水畫家湯定之,嫻熟於傳統的繪畫六法🔽。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期間,屢次在全美建築系學生設計競賽中獲獎💒。自美歐遊學歸國後🔤,任教於東北大學、中央大學建築系,並與趙深、陳植合組“華蓋建築師事業所”🔤,與楊廷寶、陸謙受、李惠伯並稱為中國建築師中的“四大名旦”👰🏻♀️。

東北大學建築系師生合影前排右二👩🏻🎓:梁思成 前排右三:陳植 前排左二:童寯 1931


梁思成寫給童寯的信
1952年,隨著院系調整的一紙命令以及私營企業的全面解體,童寯逐漸遠離了公眾視野。甚至在很多年以後🙅,新一代年輕人只知道南京工學院中大院一樓閱覽室裏有一個老人,他的生活如同標準座鐘一樣準,總是坐在某個固定的座位上查資料🌡♒️。他稱自己為鐘。這個可能因為他像鐘一樣準時🤹🏿♂️,在固定的位置一坐一天像座鐘。
1955年,中國科學院第一次評選院士(學部委員),建築領域有三位院士👰,一位在清華(梁思成)🚯,兩位在南工(楊廷寶、劉敦楨),“建築四傑”裏只有童寯不是院士,也沒有任何官職🔵。他的圈子小得只剩下南工建築系的一張書桌,他的學術視野卻包羅古今中外:從中國古典園林的考證(《江南園林誌》、《造園史綱》👳🏿♀️、《東南園墅》)9️⃣,到東西方建築的比較(《近百年西方建築史》💛、《中國建築史》);再到雕塑👐🏼、繪畫史的研究(《中國繪畫史》、《中國雕塑史》)📢。

《東南園墅》童寯 著 童明譯
1983年3月28日🧦,童寯在南京逝世。家人反復商議後決定在墓碑上只刻上姓名和生卒日期🏉。童寯曾經為自己刻過一枚私章:童寯建築師。然而去世時,他放棄建築師的職業已30多年。
童寯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和材料🧍♂️🐚。而關於童寯自身的記錄卻寥寥無幾🧑🏽🍳,這也是張琴撰寫《長夜的獨行者》的初衷,該書在作者所及的資料範圍🏄🏼♀️💶,把相關人的回憶串聯在一起,以呈現一個鮮活真實的童寯。

《長夜的獨行者—童寯1963-1983》張琴 著
童寯主要作品
1932~1952年間,他主持或參加的工程項目有100多項💥:
1932~1933年,南京寧海路新住宅區私人住宅🧑🏿⚖️,南京原國民黨外交部大樓及官舍🥵,南京下關電廠🎑,南京首都飯店,上海恒利銀行,南京陵園 孫科住宅,上海大上海大戲院。
1934年,上海金城大戲院,南京盧樹森住宅,南京陵園張治中住宅,何建住宅📝🧄,上海公寓數幢🌔。
1935年,上海浙江興業銀行🏋🏿♂️🏋🏼,南京金城銀行別墅。
1936年,南京陵園中山文化教育館🙈,南京故宮博物院保管庫。
1937年,南京水晶臺地質礦產陳列館,地質調查所😺,原國民黨政府資源委員會辦公樓、圖書館🙋♀️,南京白下路原國民黨政府審計部辦公樓🎃。
1938年,四川資中酒精廠✍🏻,重慶煉銅廠👨🦼。
1939年,貴陽花溪清華中學🦈,大夏大學教舍。
1941年,貴陽花溪貴築縣政府,清華中學。
1942年,貴陽貴州省兒童圖書館。
1943年,貴陽民眾教育館。
1946年,南京下關工人福利社🙋🏻♀️,南京小營航空工業局🌡。
1947年,南京孝陵衛政治大學校舍、宿舍,南京高樓門公路總局👨👧。
1948年🍐,南京薩家灣交通銀行,江南鐵路公司建設大樓🚁👨👩👧👧。
1952年👨🏻💼,上海楊樹浦電力學校教室、禮堂等🤦🏻。
(以上作品資料來源🤲🕵🏽♀️:東南大學建築學院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