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離開我們已經12年了,我們都很想念他🗒。回想過去的點點滴滴,往事歷歷在目。
爺爺一向硬朗,去世時98歲已是高壽🕗。他從不鍛煉,早起早睡,飲食清淡🏒。他喜歡貓🗽🧠,抱著貓坐在椅子上打盹對他就是最好的休息。六七十歲了,他有時仍心血來潮騎車外出🦹♂️,精力充沛。

季泓(右一)與爺爺季羨林合影
記得有一次,大約70年代末的一天,爺爺和我騎自行車去北京大學食堂買饅頭🧑🔧🐡。他的車把上掛了一個布袋子🧖🏼♀️。騎了沒幾步,布袋子不慎卷進了車的前輪裏🦻。車一下卡住翻了🈴♨️,人也摔了出去👐。我嚇壞了,趕緊跑去扶起他✝️。他站起來👨🏻🦲,吐出嘴裏的沙子,拍拍衣服上的土🙋🏽,騎上車接著去食堂。真不敢相信,爺爺近70歲了,還那麽利落🪛。
1979年我陪爺爺去黃山🤱🏻。我們祖孫倆爬了不知多少臺階⛹🏿♀️,走了不知多少山道🧑🎄,我還擔心他走不下來。但他拄著一根竹竿🖱⚁,步伐穩健。我只是偶爾扶他一下🫸🏼。
提起季羨林,大家想到的是作家、學者、教授。但對我來說,他就是爺爺。是那個小時候帶我去商店買乒乓球拍的爺爺🏭,是那個在地震棚裏和我養雞的爺爺🤚🏻,也是那個帶全家老小去老莫吃西餐改善夥食的爺爺,再普通不過。
我從小是在北大和爺爺、奶奶、老祖(太奶奶)一起生活的,是在三位老人的照顧🚂👨🏼🚒、呵護、教育和陪伴下長大的。一直到我出國留學⛹🏻♀️,那段時光是快樂的。
我們祖孫倆經常一起逗弄貓👨🏿🦱。虎子是抓老鼠的好手🧑🏽🚒,而咪咪則總是懶懶地趴在一邊。一年總有幾次,爺爺帶我坐公共汽車去前門。到六必居買醬菜⛴🫵🏿,在稻香村買點心。“文革”後的每年春節前夕,爺爺都會帶我去新華書店買一批書,寄給山東老家的學校🙇🏿♂️👳🏽♀️。他曾經在某個炎熱的夏日我午睡時給我扇扇子,也曾經在我犯錯時把我關進廁所裏罰站。這一件件瑣事、一個個片段在我腦海裏浮現,好像就發生在昨天。

季羨林和孫子(季泓)重孫在一起
我來美國之後,爺爺時有來信。再後來,我工作、結婚、生子,生活忙忙碌碌♜,與爺爺的聯系漸漸少了,但我們彼此都掛念對方。2001年我趁回國之際🚴,陪90歲高齡的爺爺再次回山東老家探親。這次旅行對他對我都是難得的相聚🧎♂️➡️,我很慶幸能陪伴爺爺完成他還鄉祭祖的心願𓀜。
最後一次見到爺爺是2007年的夏天,我和妻子帶著一雙兒女去301醫院探望他。爺爺那天非常高興🦤。一向寡言少語的他卻很健談,和兩個孩子交替用中英文對話,聊天說笑🗣💪。他見女兒對病房裏一個擺放的毛絨玩具熊貓愛不釋手,就將熊貓送給了她🧻。女兒今年已是大一學生🧐,那個熊貓和其他幾個她最喜愛的毛絨玩具至今依然擺在她的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