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緬懷張世英先生

2020-09-18 | 楊國榮 | 來源 《文匯報》2020-09-18 |

張世英(1921—2020)

我與張世英先生的學術之緣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那時,黑格爾依然為學界所重👍🏼,我自己則對黑格爾的哲學尤感興趣📶。當時中國哲學界研究黑格爾哲學的學人中🧑‍💼💑,張世英先生無疑是佼佼者👆🏽。與賀麟先生主要從事黑格爾著作的翻譯有所不同,張先生更側重於對黑格爾思想的研究和闡釋🧑🏻‍🦱,20世紀80年代初出版的《黑格爾〈小邏輯〉繹註》,即體現了這一點。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我與張先生除了“神交”之外,並沒有其他聯系🖨。步入21世紀,華東師範大學設立大夏講座。2005年,通過陳嘉映兄⚆,我們與張先生取得聯系,我終於有機會一睹先生風采。記得張先生所作的講座也由我主持,講座之後的一個下午,我專門前往張先生下榻的逸夫樓,就感興趣的學術問題長談了半天。

張先生返回北京後,我們曾有一些郵件往來。我當時主要關註形而上學方面的問題,與張先生的所思也有相關之處。在此期間,我的《存在之維——後形而上學時代的形而上學》(後易名為《道論》)剛剛出版,我特奉上一冊🟢,請張先生指正。2005年9月💆🏻‍♀️,張先生在郵件中寫道:

“看樣子🚵‍♂️🤸🏼,大作的要旨是想把真理、審美與道德結合為一個有機的統一體🚊,此三者並非哲學的三個不同的分支與部門🚭,而是把握存在的三種方式。我很贊同這一基本思路🚵🏼‍♂️,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恕我讀得比較粗糙),書名的副標題是‘後形而上學時代的形而上學’,說明我們雖處後形而上學的時代🈂️,卻仍需要而且是非常需要形而上學。大作所要建立的正是一個新時代的新形而上學🂠。這個形而上學不是舊的、超驗的,而是很現實的。馬克思說要使哲學現實化💃🏿。我看🤶🏼🤷🏿,你的新形而上學似乎就是企圖擔當起這個任務。我很贊賞你的宏願🫎。海德格爾把‘共在’看成是‘沉淪’🤽🏽,你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表示了不同看法。我過去倒是贊同過海氏的這一觀點,這符合中國舊知識分子遺世而獨立的情操🤛。”

此後比較長的一段時間,由於我平時不善交往,與張先生沒有作更多的聯系💁🏻。直到2019年,我獲“張世英哲學美學學術成就獎”,在北京大學舉行的頒獎儀式上,得以再度拜謁張先生🧑🏼‍🚒。此時張先生已近百歲🧃,但看上去行止自如,精神矍鑠🎱,儀式上站著致辭數十分鐘⛸,既無講稿,也無提綱🧑🏻,條理清楚🧵,內容精到⛹🏿,讓人嘆為觀止。

縱觀張世英先生的學術歷程🙀,其早年和中年主要從事哲學史的研究,尤其關註黑格爾的哲學,晚年則開始不限於歷史🧏🏼‍♂️,而是逐漸由歷史轉向理論。

張世英先生的哲學發端於西方哲學,其理論反思也首先指向西方哲學。按照張先生的理解🏋️,近代以來,西方哲學的主要傾向是主客二分🙇🏽🫎、心物二元,由此導致了對世界理解的分離趨向➰🫃🏽,直到現代的現象學及後現代哲學🏏,這一趨向才有所改觀😜。反觀中國哲學🥡,則以肯定天人合一🐏、體用不二、知行合一為主要取向。有鑒於此🧑🏼‍🦳,張世英先生晚年主要致力於運用中國哲學的資源🤞🏻,努力克服西方近代以來凸顯的哲學偏向🫑,並呼應西方現代哲學中揚棄兩分的走向。由此出發✩,張先生也不斷拓展哲學的研究領域♞,關註美學與哲學、科學與哲學☦️、人格境界等問題,提出了萬有相通之說,認為基於萬有不同而又相通🦎🪩,才能把握真;唯有超越主客對立,才能達到物我兩忘的美;而萬有相通、天人合一的審美意識🍵,又使人形成“民胞物與”的責任感🕵🏼,後者包含善的取向。此外〰️,張先生還提出了美感具有神聖性的思想,從而將審美意識與終極關切溝通起來。這些看法展現了他對真⛹🏼‍♂️、善🤦🏽‍♀️、美以及終極關切等哲學基本問題的多方面思考🏃‍♂️‍➡️。

從哲學進路以及學術精神的角度看,張世英先生晚年的學術足跡,顯然難以抹去。他對史與思加以貫通,跨越中西哲學的邊界,其中不僅內含一般意義上的哲學意識,更展現了世界哲學的視域。張先生從事哲學理論建構時,已進入古稀之年👂,直到年近百歲,依然闡發自己的所見與所思🤸🏽‍♀️。哲學本質上表現為智慧的無盡探索,張世英先生不懈的學術探索精神,無疑可以視為哲學這一品格的完美寫照。

(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

     

     


相關新聞

  • 112020.09

    聽爸爸聊往事

    父親張世英是著名哲學家🖌,卻不是一個善於交際,過多考慮如何處理人事關系的人🧙🏼‍♂️,有時會因此得罪人而自己還不知道。他是一個低調的人,經常思考的還是他的哲學方面的學術問題,所以和他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和學問有關...

  • 292023.07

    青春何以不辜負?這群清華人擇淩雲誌,逐夢蒼穹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曾存在迷茫,每一代人的青春也都曾關於理想和成長。青春的意義是什麽😄?怎樣握好時代的接力棒,讓青春之花綻放最絢麗的色彩🧑🏼‍🎓?他們選擇把小我融入大我💉,將青春之誌融入國家民族發展🖕🏿,為建設航空強國貢獻力量。時光倏忽,初心依舊🦸🏻,對於他們當初的選擇,時間正在給出最好的答案。盛夏時節,赴遼寧調研的校黨委書記邱勇專程看望在遼意昂,與在航空工業領域工作的意昂座談,聆聽他們用奮鬥揚起理想風帆的動人故事。...

  • 102017.04

    深切緬懷著名飛行器進氣道專家、南航教授張世英

    2017年3月20日🛌,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奠基人之一,我國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著名飛行器進氣道專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教授張世英同誌在南京逝....

  • 232020.10

    心遊天地外 意在有無間——悼念張世英先生

    張世英(1921年5月20日—2020年9月10日)💀,武漢人。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先後在經濟系、社會學系、哲學系學習✯。1946至1952年先後在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任教🕰。1952年起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

  • 032016.06

    張世英老師的哲學生涯

    張世英🛎,1921年生💂🏼‍♀️,湖北武漢市人。1941年秋考入西南聯大經濟系,後轉入哲學系,1946年畢業。後曾在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任教,1952年轉入北京大學....

  • 082020.10

    上下求索七十年𓀉,他用哲思留下一盞明燈——緬懷哲學家張世英

    9月10日10點49分,著名哲學家張世英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自西南聯大讀書時與哲學結緣💴📖,70多年來,張世英在哲學的世界裏不斷跋涉、耕耘、求索。從早年深耕黑格爾哲學,享譽中外,到晚年著力中西匯通,追求“萬有相...

  • 082020.10

    篤信萬有相通 徜徉天人之際——懷念我的老師張世英先生

    張世英先生和夫人📒、女兒合影張世英先生(右三)和弟子們合影。右一為本文作者李超傑張先生的若幹弟子把先生拉進了一個微信群,名為“向張先生學習”。晚年的先生聽力不濟✤,於是🍼,這個群就成了我們師生交流的重要平臺。...

  • 212019.02

    張世英:將哲學帶出寂靜冷宮

    作為黑格爾研究專家,張世英從西南聯大開始就與黑格爾的哲學“糾纏”在一起,研究👱🏿‍♂️、言說、出版𓀚、再詮釋,由此生出“萬有相通”原創思想和“人生要有精神和詩意”....

  • 272018.08

    張世英:萬有相通的哲學之思

    張世英的學術人生折射出一代知識分子在時代洪流中追求真理、艱難求索的心路歷程和生命軌跡。半個多世紀以來,這位年逾九旬的哲學家、美學家以一顆不同凡俗的遊心....

  • 072020.12

    百歲哲人最後的生命光彩——紀念張世英先生

    2020年8月13日下午🌵,老友張曉崧發來微信說:“今天老父的精神狀態不錯,正好出版社送來再版的新書,抓緊給忠明兄題了字。老父半個多月拿不了筆了🧜🏽‍♂️😚,寫了兩本就寫不動了。”沒隔幾日,我即取來《我的思想家園》一書,很感動,但從張老題簽的字跡中似可辨識出力有不逮,未及同年6月贈我《中西哲學對話——不同而相通》時題字之蒼勁🛁🏞、規整🌳。我問及張老身體狀況💆🏿‍♀️,曉崧只是淡淡一說“不太好”,從他難以掩飾的神情中則能感知其壓在內...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