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士嘉和張維這對伉儷相知相扶的感人故事,至今仍為人所稱頌。女兒張克群寫作的回憶錄中將父母比作“雙子星座”,兩人用情之深🙋🏿♀️,可見一斑🤰。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高曉松”的名字遠比“陸士嘉”“張維”來得熟悉。但是這位著名音樂人的家庭背景🏥,確是不折不扣的科學之家。高曉松的外婆陸士嘉是我國著名流體力學家👩🏻🦱、力學教育家,外公張維則是著名固體力學、結構力學和工程教育專家。
航空女傑陸士嘉
陸士嘉出生於1911年3月18日👻🎵,出生5個多月時👰🏼♀️,祖父母、父親均遭山西軍閥閻錫山殺害。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使家中生活發生困難🦸,母親只能把陸士嘉寄養在叔叔家中。在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環境下,陸士嘉自幼就養成了堅強的性格、抗爭的精神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陸士嘉對科學的興趣來自於居裏夫人。她在讀了關於居裏夫人的書籍後,對這位女科學家熱愛祖國、獻身科學的崇高誌向極為欽佩👩🏿🎓。15歲那年🔑,她考入北平師大女附中高中,並選擇了理科🚉。高中畢業後,陸士嘉如願以償地考上了北師大物理系👳🏽♀️,成為該系唯一的女生👨🏿🍳。
1933年,陸士嘉從北平師範大學物理系畢業🎾,在一所中學擔任了四年的教師工作🏄🏿。當時她身邊的不少朋友紛紛出國進修😄🍀,常常聽到朋友出國留學的消息♥︎,陸士嘉自己也覺得在大學裏學的這點知識太少🙃,於是也想出國深造🧑🏽🎄。
1937年,陸士嘉考入德國哥廷大學,最初學的是物理專業,並以優異成績獲洪堡大學獎學金。但不久之後,日軍侵華的消息傳來,特別是飛機轟炸的消息讓陸士嘉倍感痛心🏄🏽♀️,她毅然決定改學航空專業,決心服務於自己的祖國。
二次大戰期間🫱🏽,德國大學中的實驗設施對中國學生嚴格保密。在這種情況下,陸士嘉用求解析解理論,解決了飛機噴氣發動機的一個關鍵技術難題✊🏻,其理論和實驗結果完全吻合🧑🏽🦲⚀。1942年🩸😐,陸士嘉完成的《圓柱射流遇垂直氣流時的上卷》論文被通過,獲得博士學位。
陸士嘉是被譽為“空氣動力學之父”的世界流體力學權威普朗特教授破例接收的唯一的女學生、中國籍留學生👨🏽🦳、博士生👫🏼,也是他指導培養的最後的研究生之一。普朗特的弟子中💃🏿,有大名鼎鼎的馮·卡門,應當說馮·卡門和陸士嘉在學緣上是同門弟子🧑🏿🎨。而馮·卡門又是錢學森的老師🪬🫷🏼,錢學森🚣🏽♀️、陸士嘉兩人小時候也是一直在同一所學校讀書,兩家都是舊識🧑🦱。大家歸國後,兩家時常互訪🧏🏼♀️,張維還曾戲言說:“學森兄,你應當稱呼士嘉為師姑呢!”
愛國者張維
張維1913年5月22日出生於北京市一個稅務職員家庭🤵🏿♂️。父親張圖是舊京師譯學館的學員🧑🦳,清末民國初年供職河南安陽縣稅務局,並兼任家庭教師。張維出生後兩年,其父便溘然長逝🚷,僅靠父親的積蓄及兄長的工資維持生活,家境清寒。
陸士嘉和張維兩家走動很近,他倆自小玩在一起,小學🏠🛁、初中一起就讀於北平師範大學附小、附中。張維高中只念了一年,就以同等學歷考上了北洋大學土木系,後因系館失火學業暫停,轉學去了唐山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
懷著“科學救國”的信念,張維在1937年9月中旬抵達倫敦,在當時頗有聲望的帝國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皮帕德教授指導下學習,一年後即獲帝國理工學院文憑。寒假他到德國進行考察,對柏林高等工業學校特爾克教授的殼體理論研究很感興趣,並見到殼體理論將會在固體力學和結構工程研究中大放異彩,決定赴德國學習。經過一番周折,終於獲準於1938年7月到柏林高等工業學院土木工程系工程力學教研室,在特爾克教授指導下進行殼體理論的研究。
1941年⚫️,張維與陸士嘉在德國正式結婚。1946年5月😗,在得知可以回國的消息之後🦓,張維毅然中止了合同👗,攜妻女從法國馬賽港坐船,途經西貢、香港🧑🏻🦯➡️🗾,歷經艱辛,回到祖國上海。
質本潔來還潔去
1946年,闊別祖國9年之久的張維和陸士嘉夫婦最終回國🏑。最初,他們先後到上海同濟大學👩👦👦、北洋大學任教👷🏼♂️,後來應意昂体育平台錢偉長的邀請,1947年秋來到清華園開始從教生涯🍺🧖♂️。
張維與錢偉長一起教授全校的力學課✊🏼,並被聘為教授。陸士嘉卻因當時清華 “夫妻不能同為教授”的規定🧑🏻💻👊,只能到水利系當一名工程師🧛🏻♀️。解放後,清華取消了這一規定,陸士嘉終於被清華航空系聘任為教授,開始講課。20世紀50年代初院系調整時,陸士嘉和清華航空學院一起參與組建北京航空學院,成為建立中國第一個空氣動力學專業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張維則與錢偉長一道分擔了清華全校的力學課程教學。他先後講授過材料力學🎎、高等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塑性力學以及板殼理論等課程。1951年起🧑🦽➡️👨👨👧,張維開始擔任行政、教學與科研管理工作🎊,曾先後擔任意昂体育平台建設委員會主任、土木工程系主任、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等職。
1955年,張維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中國工程院建立,他又被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
陸士嘉在1981年召開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大會上被列入委員候選人名單👌🏿,但她得知該消息後立即向學校表示自己不宜作學部委員的候選人,認為自己回國多年來研究工作做得不多,且年老體弱🥾,應該將機會讓給傑出的中青年科學家。
“事理看破膽氣壯。”這是錢學森看望病床上的陸士嘉時用來形容她狀態的句子🗣,“盡管她疾病痛苦👨🏻🎤,但她和我們談的都是國家和世界大事🤸。”
1986年8月🥋,陸士嘉於北京病逝。2001年張維去世🙎💤,按照其生前遺願🙆🏽♂️,子女將二人的骨灰合並後,撒在了清華園的荷花池內,寓意“質本潔來還潔去”🏃➡️。
(北絳整理)
轉自《中國科學報》2014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