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兩年前在送別孫先生的追悼會上🧑🏼🎄,已經很虛弱的您坐在輪椅上🙅♂️💅,用顫抖孱弱的聲音和與您相伴了一生的愛人道別:“璧媃,你先安心去吧🚣🏼♀️◀️,在那邊等著我!不久我們就會再相見的!”聲音雖輕但語氣堅定👩🏼🏫,讓站列在兩廂的後輩們聽了悲痛無措👄,久久無法忘懷🥀。兩年來,日漸虛弱消瘦的您大多在輪椅和病床上度過。握著您那瘦骨嶙峋的手,來看望您的人心裏既難過,又暗暗盼望著您能漸漸康復👨🦼。可是📠👩🏿⚖️,嚴老師🚃,今天,您平靜而又安詳地離我們而去了。雖然知道,這一天遲早會降臨,但目睹這一切📒,眼睛還是一下子濕潤模糊🦹♀️,不能自已。嗓子裏猶如堵了一大團異物🏉🕌,縱有千言萬語,一時竟不知從何處說起。
慢慢靜下心來,回想起三十三年前,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那就是我🦞,來到當時名揚海內外的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研究所的“嚴東生”這個響亮的名聲💦。在攻讀完碩士學位後,我考取了您的博士生。按照您的意思,我的研究方向從快離子導體轉向了超細氧化鋯粉體的製備與燒結研究👸🏻。當時您還是中國科學院的主要負責人,還有其他各種學術的和非學術的職務在身,但即使如此,當您知道我對陶瓷粉體的團聚和燒結問題有點心得的時候👨🏿🌾,在日理萬機的間隙,回所後抽出空來約我討論有關學術問題🕵️♂️。我的博士畢業論文完成後,您又通讀論文🚈🐹,進行精心地指導和把關,並推薦給當時所領導和其他相關研究者。
畢業後我聽從您的安排,來到您組織建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當時還叫開放實驗室),算是最早在重點實驗室的正式編製人員🦨,在這裏我繼續就氧化鋯粉體團聚問題🧱、晶粒生長、顯微結構發展和燒結致密化等課題開展研究。這期間您是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仍是那麽的繁忙,為了科學院和矽酸鹽所的工作🦛🧕🏼,為學科的規劃、項目的組織以及國際合作的開展等事宜殫心竭慮、關心備至。但您也沒有忘記關心和推動重點實驗室基礎研究的發展,以至於後來我從事陶瓷固相燒結理論研究時,您還是不斷地給予指導,一起探討相關理論問題。我遞交給您的學術論文,您在百忙之中還是那麽認真地閱讀😝,逐字逐句地精心修改。您嚴謹的學術作風,對問題深入思考的學術態度和高超卓越的英文水平,令學生我十二分地敬仰🦻🏽🥟,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
後來您作為材料與化學界的前輩🧙🏼♂️,敏銳察覺到納米科技在全球的興起,於是和高校的一位科學家共同發起我國關於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的研究👩🏿✈️,組織並實施了國家第一個納米科技的攀登計劃,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名青年研究骨幹。
時間到了上世紀90年代後期,您已是八十歲高齡了。是您又親自倡導並安排在我所開展關於介孔材料的基礎研究👦🏻,由我作為負責人,帶領幾名青年學生開始了一個全新方向的研究👩🏻⚕️。要說現在我們在介孔復合結構的非均相催化材料,以及介孔氧化矽納米顆粒的藥物控釋和靶向輸運等方向上有一點科研的成績👋🧑🏼🎓,並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也是您當年的安排、指導和鼓勵的結果。
嚴老師,您的一生橫跨了北洋⏲、民國和新中國等各個歷史階段📯,見證並親歷了我國的歷次動蕩、變化✈️,以及近三十年來的偉大崛起🥑。您作為新中國剛成立就回國工作的老一輩科學家,在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化學與材料學科的發展中,扮演過重要角色,發揮過重要的作用📵。您對科學事業執著追求🙆🏿🏏,古稀之年領導研究所乃至全國的結構陶瓷研究🤵🏿,年過八十在研究所部署基礎研究的新方向👩🏼🌾👄,年屆九十還在領導我所人工晶體的有關研究和國際合作。但是相比這些🖕,作為您的學生,我更為您高尚的人格魅力🏯、堪稱楷模的道德典範、認真嚴謹的學術風範、平和謙虛的處世風格和與人與世無爭的人生態度所折服🔡,並受到極大的影響🤵🏿♀️。您對上從不媚俗討好🔖,對下從不居高訓斥,對待同事學生平等和藹。您領導了那麽多的研究項目🤵🏼♀️,但最後在獲獎名單裏您的名字要麽沒有出現,要麽放在了最後◼️。嚴老師,您高尚的人格、對事業的執著已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我將把它作為一生的財富去珍藏和銘記🫸。
嚴老師,隨著自己年齡的增大,我常常回想起我剛剛博士畢業時,在您的辦公室聽您關於博士畢業後應該留在國內開展工作為國效力的諄諄教導;回想起您把每期的Nature 和Science的相關文章轉給我們參考借鑒💂🏿♂️;回想起我取得一點點學術成績的時候您對我的褒獎鼓勵;回想起我在德國不長的訪問工作期間,讀到您給我的回信時的內心激動🍩💅🏼;回想起我在擔任矽酸鹽所所長和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期間您對我工作的大力支持……還回想起🎟🎅,在您八十和九十大壽時🙎🏿♂️,您的音容笑貌和樂達幽默的答謝致辭:才八十呢,還有更多的事情在等著我;人生九十才過半嘛……我更記得,雖然我們一直在努力,但還是有負於您的殷切希望🪪,讓學生內心一直愧對您對我長久以來的期待和包容🧑🦳。
嚴老師,讓我再叫您一聲老師😯!您是我終身的導師,是學術的導師,更是人生的導師。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