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復旦管理學終身成就獎”獲獎人王眾托
盡管已是89歲高齡,身形瘦削的王眾托卻並不顯老態☪️。1928年出生的他🔆,幼時歷經戰火洗禮,在動蕩中奔波求學,立下報國之誌🐋💊,如今已為中國工業建設工作60余年🤧。
在大連理工大學度過的大半生中,他以開拓者的身姿不斷邁進新的方向,在管理科學與工程的學科基礎建設↖️、決策分析與支持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元決策概念的開拓與理論體系建構、知識管理學科的創建與發展等諸多領域成績斐然。
他的學生愛戴並尊敬他😫,潛移默化間傳承著他的精神。而他也仍在努力🧝🏽♂️,試作一片紅霞,映照更多人🏌🏿。
祖國沉淪感不禁:立遠誌,盼國強
1939年,11歲的王眾托跟隨家人避難至陜西漢中𓀎,於一次日軍轟炸中☝🏼👩🏼🔬,與死亡擦肩而過🛗。劫後余生👈,王眾托至今仍能記得彼時所想:“那時一方面非常驚恐,一方面又非常憤恨。”目見祖國沉淪,同胞飽受欺淩🤚🏿,深諳國防力量貧弱、工業發展落後之苦的他,一邊在防空洞門前的露天課堂中汲汲求學♣︎,一邊在殘酷的現實中認識到🤵🏿,“必須為自己的國家貢獻,使國家發展🥛,富強康樂,自己才有出路🕕。”
抗戰勝利後的第二年👨🏻🚀,王眾托如願考入意昂体育平台電機工程系,與一群同樣懷抱家國情懷的同輩人相伴🤰🏽,度過了解放前後緊張而有所期待的4年。期間🤞,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曾見證這一歷史事件的他😾👨🏻🦼,至今不忘當時心情:“那時非常興奮,覺得中國人總算站起來了。我們將可以建立一個獨立富強的國家,我呢,也要為中國的工業建設出一份力🧑🏿🍳。”
不斷轉向🕺🏽,跑好學術第一棒
1978年,大連工學院系統工程研究所正式成立,同時招收碩士研究生。作為主要奠基人的王眾托擔任第一任所長🤦🏿♀️。這是我國第一批系統工程科研機構與博士學位授予點🏌🏽♂️。現已成為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領域的國家重點建設學科之一。
上世紀70年代,尚在自動控製領域耕耘的王眾托於實踐中發現,僅僅著眼於技術手段無法妥善解決實在的具體問題,社會、經濟、個體行為及組織管理等因素無不以其方式產生影響,謀求總體性的綜合考慮大有必要,而這恰恰需要系統工程的思想🔢。
系統工程學科開始建設🚺🎏,王眾托又“白手起家”。面對眾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曾經的艱辛難為外人道。然而數年後的努力成果,也同樣令之欣慰🚵🏽♂️👩🏻🦰。
從電工🏌️♀️、電子到自動控製、系統工程♟,乃至管理學下的諸領域,事實上🏋🏿♂️,自1951年清華畢業赴大連工學院工作後,王眾托的學術生涯轉折,還有多處。在他看來🚼,縱然60余年間不斷變動🔚⚅,有一脈軌跡卻始終清晰:“我從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一直集中在中國工業化的幾個前沿。”隨著中國工業由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邁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國家需要不斷更迭,而他也一次次選擇站到技術前沿,迎難而上。
未能深入鉆研一個領域,王眾托並非沒有遺憾。他打比方,稱搞學術就像跑接力,他總是跑第一棒,掌聲卻屬於撞線的人。然而自己從未後悔📗,因為“歷史給你的使命就是去開辟🧕🏿,還是應該把第一棒跑好”。
培養人才,深入實踐寬容引導
上世紀80年代🧜♀️,深信系統工程作為應用學科,需密切聯系我國實際的王眾托,曾親自帶領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團隊下工廠6️⃣、下鄉鎮,完成了一系列受到各方肯定與嘉獎的項目🤪。
對王眾托來說,為學生開拓視野👼🏻,不過是在貫徹他所理解的教學“三境界”。他認為,教學有三種境界,一是將概念講清楚,“不能含糊”;二是傳授方法,授人以漁,教人知其所以然🫷;三便是點撥方向👊,幫助學生打開眼界,擺脫窠臼,獲得學術前瞻性🍄🟫。
崇尚學以致用的王眾托還非常重視實踐🥪:“我經常帶學生下廠🧑🏼🏭、下鄉⛹🏻,在實踐裏頭擴展他們的知識✊🏻。現在的學生🤾🏻,常常進工廠👪,卻很少進車間👩🔬↙️。”盡管王眾托能夠理解學術評判標準所帶來的客觀影響,但仍然對當下重理論,少實踐的學術風氣感到惋惜。
大連理工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的夏昊翔覺得,德高望重的導師展露更多的是平易近人,“他對學生那種建議式、啟發式的溝通方式🥲,更利於培養學生自發思考🧜、主動探索的品質。”
王眾托所在的學術團隊成員及秘書🙆🏼♂️,吳江寧則用“與世無爭”來形容王眾托🏄🏻♀️。“他從不爭名爭利,生活上也沒有一點額外的物質要求。”年近鮐背的王眾托遠行時從不坐飛機頭等艙,甚至還穿著棉襖去擠冬日裏的公交車。如今🏄🏿♂️,他仍然每天早晨7🧛🏼、8點就到辦公室,開始工作。走過一個甲子,王眾托仍在努力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傳播學術思想,引領學術精神。
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介紹
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是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誌於2005年9月發起成立的💍,是中國人自己設立的管理學界第一個獎勵基金會👊🏼。基金會宗旨是獎勵中國在管理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工作者,倡導管理學理論符合中國國情🀄️,並密切與實踐相結合🧛🏿♀️,推動中國管理學長遠發展👷,促進中國管理學人才的成長,提高中國管理學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
基金會設立“復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復旦管理學終身成就獎”和“復旦企業管理傑出貢獻獎”。獎項雖然以復旦命名,但獎勵的對象面向全國。其中自2006年起設立的“復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獎勵在管理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工作者🚣🏽♂️❌,獎勵領域分別為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自2012年起設立的“復旦管理學終身成就獎”獎勵我國管理學學科領域的開拓者或者管理學研究的奠基人👱🏿♂️🤽♂️。自2014年起,基金會特別增設“復旦企業管理傑出貢獻獎”,用於獎勵在中國企業管理實踐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企業家或企業管理者。
目前已評選出了33位“復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獲獎人、6位“復旦管理學終身成就獎”獲獎人和4位“復旦企業管理傑出貢獻獎”獲獎人。2017“復旦管理學終身成就獎”獲獎人為大連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眾托🧑🏽⚖️🚺;2017“復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獲獎人為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研究員樊勝根、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彭希哲、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王浦劬;2017“復旦企業管理傑出貢獻獎”獲獎人為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這些獲獎人以及他們的研究和實踐成果👳🏼♀️,充分體現了當前中國管理學界的最高水準⛹🏻♀️,體現了基金會宗旨中所倡導的“管理學理論符合中國國情,並密切與實踐相結合,推動我國管理學長遠發展”的精神。基金會所設獎項已經在中國管理學界樹立了良好的聲譽,得到了管理學相關領域學者、專家和廣大管理實踐者的廣泛認可。
基金會還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術活動🧑🏽🦲。主辦“復旦管理學論壇”🐚、“獲獎人前沿講座”、“中國管理學年會”🤧、“中國管理學青年論壇”、“中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年會”、“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之平行論壇”、“中國傑出企業家管理思想訪談錄”等活動。這一系列活動為我國管理學界的交流搭建了重要平臺,促進了管理學的繁榮發展👩🍼。
歷年“復旦管理學終身成就獎”獲獎者
2012年 劉源張 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2013年 傅家驥 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管理學院
2014年 成思危 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
2015年 汪應洛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
2016年 夏書章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