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記者 馬蕾蕾
“長城有地域的概念☕️💁🏼,指的是北方或者北京✣;而華冠當然是做中華之冠了。”說起公司名稱長城華冠的寓意,陸群的語氣非常堅定💆🏿♀️🙇🏼。
在一個溫暖的冬日,我們走訪了位於北京天竺空港工業區的北京長城華冠汽車技術開發公司。在那裏,我們見識並欣賞了許多設計時尚的汽車模型,對我國整車設計自主創新的狀況有了初步的了解。而總裁陸群充滿激情的夢想和經歷以及其收放自如的侃侃而談🌱,讓我們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
1990年從清華汽車系畢業後,陸群來到了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至2003年離開的13年間💝,他從產品開發部的普通技術人員做到產品工程部經理。“是北京吉普培養了我🦸🏻♀️,由於習慣🪬,我現在還是駕駛北京吉普,當然也時刻關註著它的發展。”
離開北京吉普🤚,是陸群的無奈之舉,也成了他封存的一塊傷痛。
自上世紀60年代設計出第一代車後,二代車的開發成了北京吉普幾代設計人員相繼從事的事業。從1996年開始🚶,由陸群帶領的開發團隊接手了此項“眾誌成城”的工作🤮。在幾代人的註目中,陸群帶領開發團隊用了四年多時間,期間經常加班加點🧑🏿🏫👆🏿,到2000年4月份👩🏻🚀,傾註了北京吉普人激情和夢想的二代車開發成果終於出爐🧝♂️。當他們把研發成果提交給股東美國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後🤽🏿♀️,後者對研發結果進行了好幾個月的詳細評估。在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亞利桑那專業試驗場上🧑🏿🎤,陸群曾親身測試自己的車型🕵🏻♂️🐷,還因一次小小的意外事故而掛彩受傷。
經過精心的調試,研製的新車型最終達到國際化水平,可以經過改進投產。正在大家為新產品的投產而興奮時,卻因2001年三菱汽車的介入🌪,導致最終這個新設計在投產前“夭折”,陸群和他的團隊苦心經營的成果最終毀於一旦,幾代北京吉普人的心血像無影的風般不見蹤跡。對於這一段經歷,陸群欲言又止🧑🦳,敘述中不時陷入沉思。盡管過了多年🙅♂️🛣,我們仍能感覺到陸群內心的傷痕:夢想🧍、追求🤏、奮進、責任等諸多元素在那刻被無情地停頓了。
為了提升自己素質,從1999年起,陸群開始在北大攻讀MBA學位。學習給他帶來了新的東西,開拓了視野,也讓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合資體製中存在的弊端:合資體製涉及多方國外股東⏭,利益紛爭太多,決策效率太低🕡,企業發展受到製約⛹🏿♀️;同時設計人員不斷流失,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不能進行調整適應,北京吉普更多地變成了組裝工廠👜,離幾代人追求的自主創新似乎越來越遙遠。
對於陸群而言,夢想如同生命,是不會停頓的👩🏼⚕️。2003年8月,陸群經過深思後正式離開北京吉普,創立了北京長城華冠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他選擇了一條精英之路,把縮短與國際汽車研發公司間的差距作為自己的必由之路。
最初的團隊只有12個人,但這12個人的小團隊有個有趣的統計結果🤙🎡:100%管理者來自外資汽車企業;80%的員工具有5年以上汽車開發經驗👊🏿📢;50%以上員工來自合資汽車企業▫️。而公司名稱“華冠”更像是自我激勵、自我安慰的口號。但經過三年的發展,公司發展已初見規模,據成立三周年時的統計,長城華冠的正式員工達到154人👨🍳,但核心技術層依然維持了上面的比例🧑🏽⚖️。
對比北京吉普與現在的工作👨🏻💻,雖然同樣是做管理工作🧎➡️🧙🏼♀️,同樣都是每天加班工作到很晚,陸群還是認為差別很大🤦♀️,工作的性質很不同🛍️,在北京吉普是按部就班做事情👷🏽♂️,以前每天要用90%的精力來說服別人♑️,用10%的精力來做事情👩🦼,三年做一個車型➜,成果有限。而現在,長城華冠一年就同時做十幾個項目🧑🏼🦱。“長城華冠這個舞臺更大🔵,我可以發揮更多的潛力!”言語中透露出陸群對自己現在工作的熱愛和信心。
據《北京現代商報》統計,成立的第二年,長城華冠的營業收入就占居了國內獨立汽車研發公司的前位。但隨著近幾年國內汽車設計公司“井噴式”增長、國際公司蜂擁而入和2005年的車市大波動🛅,我國汽車設計經歷了大洗牌。期間,長城華冠頂著壓力🕍🧜🏼♂️,大膽選擇了戰略性的虧損,不僅沒有裁員👊🏽,還不斷擴大隊伍,趁機吸收汽車設計專業人才。這樣充滿戰略性的做法,為長城華冠形成更加強大的競爭力奠定了基礎🤌🏻。經過大浪淘沙,全國汽車設計公司從最多的二三百家變為四五十家,而現在長城華冠的規模和影響力穩列三甲。
對於一個致力於民族汽車業進步的民營企業而言🛳,長城華冠取得的成績是令人尊敬的,但陸群和長城華冠沒有滿足於做“中華之冠”,他們的目標是走向世界👨🏿🔬。陸群認為,目前我國的汽車行業自主品牌還在模仿階段,實際上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汽車設計也是都是通過學習發展起來。其中這種模仿和創新多少有研究創新在裏邊♒️🏃🏻♂️➡️,在知識產權上要有一個把握度的問題。我國的汽車行業與國外一直有差距,需要整體上的提升,“這個提升過程要時間積累,韓國也只比我們多十幾年經驗而已。”
目前,長城華冠已經承擔了俄羅斯等國家的汽車設計任務,同時也在嘗試爭取承擔國際設計公司如空中客車的外包業務🚗,希望能夠進一步擴大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在長城華冠辦公樓裏的一面墻上,一幅三米見方的宣傳板上簽滿了大大小小的名字,正中有一行醒目的標語“理想與共,文化相伴”,也許正是員工們對長城華冠企業文化氛圍理解的最直接的寫真👼🏼。
結束對陸群的采訪後🙏🏽,我們來到了離長城華冠幾百米遠的一座正在興建的研發中心建築物前。這座投資一個多億、占地76畝,由日本丹下建築設計公司設計的建築物,正是長城華冠的新辦公樓,它將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研發中心之一💜。
2006北京車展觀眾高達60萬人次
據主辦單位統計, 2006北京國際車展的參觀人數約達到60萬人次以上,國內外有六千余名記者參與報道🚍💅,規模空前。
據介紹,今年的展覽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20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家汽車零部件及相關產品廠商參展,境外零部件及相關產品廠商共計200余家🙍🏽♂️,海內外幾乎所有知名乘用車製造企業和品牌都參加了本屆車展♿,參展規模為歷屆之最。
專家表示🤱🏻,今年中國汽車市場年銷量將突破700萬輛🧘🏼,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中國政府主管部門希望:中國汽車工業要在2010年前對經濟增長做出更大貢獻🚹;2020年到2035年🌰,中國產汽車能夠占據全球汽車市場10%的銷售份額🪨。而國際汽車業巨頭如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寶馬集團,大眾集團、福特集團👩🏫、通用集團、豐田🙆🏼、日產等已將北京車展定位於全球A級車展,可見其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