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錢學森孤本★,喚起半世紀的回憶

2008-08-14 |

來源:《科學時報》 (2008-7-31 讀書周刊) 作者🧑🏿‍🏭:姜炯

今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校50周年🚣🏼‍♀️,在校慶紀念活動中⛺️,有關中科大主要創辦人之一、中科大力學和力學工程系創建人和首任系主任、“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院士的一系列活動格外受到各界關註,其中就包括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錢學森“火箭技術概論”手稿及講義·錢學森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全二冊)。

這套書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重視,手稿和講義的原件由錢老的兒子錢永剛提供;科大出版社組織了由多位專家組成的編委會🧑‍🤝‍🧑,由常務副校長侯建國領銜,副主編朱濱是當年的教務長,編委會成員大多是錢學森先生的學生🚣🏿‍♀️🐍,而孔祥言老師是錢學森先生之後接手這門課的繼任者。

重現歷史的“準專著”

錢學森先生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文簡稱中科大)力學和力學工程系主任長達20多年🫸🏼🤶🏻,《錢學森“火箭技術概論”手稿及講義·錢學森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收錄的“火箭技術概論”課程🎀,最早是為58級學生講授的。當時每一講發上一次的講義🧏,具體流程是這樣的🕰:每周四上課⚾️👨🏼‍🚒,上課時由助教將授課內容記錄,周四下午至周六助教會將課堂記錄整理好交給先生,周日由先生校訂。周一記錄被退回助教核定🚵🐞,之後馬上付印,再在下一周上課時候發到學生手中。“火箭技術概論”一堂課3小時,每周1堂課,共13周,之後復習考試🧑🏽。因為沒有課本🏕,學生需要十分努力地記筆記。又過了一年,先生將講義整理成為專著《星際航行概論》,送給58級、59級學生。

本書責任編輯高哲峰介紹說:“20世紀60年代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再版,現在發現了這份手稿和講義,正好把它們一起出版👷🏻,可以對比閱讀🧔🏼🙅。出版這部書,我們對於它的定位想了很久。有的老師說,因為先生的想法很先進,直到現在他的很多思想依然很超前,比如他對於發動機的設想🧑‍🦼🕰,於是就想將這本書當做學術專著來出🐒。”

最後這部書被定位為“準專著”🕵🏽‍♀️,手稿和講義的提供者👰🏿、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不主張將這本書以專著的形式出版。他認為🫲,配合中科大50周年的紀念,理應選用和中科大聯系最密切的形式和內容🪸。專著形式的《星際航行概論》是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過的🤸🏼‍♀️,而且此後錢先生再沒有在中科大講過這門課程。

最能反映先生在中科大教學活動的是這份備課用的提綱手稿,以及之後印刷出來的講義。這份講義用紙粗糙、采用油印方式、印有“機密”字樣和編號🥄,並且配有當年的課程表、測驗題和學生筆記等所有能找到的文獻🕵🏿‍♀️,這些都充分反映了當時的教學條件和課程性質,恢復了這門課程的原貌◀️🥷🏿,具有極強的史料價值👢、學術價值和文物價值。

當然⛹🏻‍♂️,隨著科學的進步🪔,教授火箭技術的教材多如牛毛,書中所反映的內容也並不見得適合今天的教學趨勢和要求✷,所以更應該讓讀者感受到這門課程在當時的地位🥠。另外讀者也能在書中發現很多先生對火箭技術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比如高速星際飛行器的耐熱材料、航天器的輕質化等等,這些在今天的科研、生產實踐中都得到了印證🙋🏼。

當時我國培養火箭導彈人才是機密,這門課的開設是機密💆‍♂️,課程內容更是機密👨🏼‍🔧。當時所有聽課人員都必須憑證進場,所有有關這門課的資料在晚自習後都要裝檔案袋中收回🤢,學生不能帶走。“文革”時期,中科大保存的資料不知去向🚲,由錢永剛提供的這套資料成為僅存的孤本。

當年參與中科大授課的大科學家不少,但是存有手稿的比較少,比如中科大出版社即將出版錢學森的同學、朋友⇢、同事🔑、搭檔,“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先生的課程講義👻,但遺憾的是沒有找到當年的手稿。另一方面,許多課程雖然也是大家所授,課程講述亦可謂精彩絕倫🛺,但其本身少了一層機密意義,比如吳文俊先生的高等數學、嚴濟慈先生的普通物理等🫶🏽。綜合多方面因素🤷🏿‍♂️,也更印證了書中所收資料的珍貴👩🏽‍🦲🤱🏼。最後,錢永剛還提供了錢學森先生的手寫簽名章,為部分新書加蓋了這個珍貴的紀念印章。

師道,師表

聽過錢學森課的人,無不為其精彩而贊嘆。當年🪳♣️,錢學森被任命為國防部五院院長🧑🏻‍🔬,這是一個兵團級的職務🙍‍♀️。五院全院只有院長一人不是軍人,當時錢學森剛剛回國不足一年時間。院裏都是有多年戰爭經驗的“老兵”,少將🧑🏻‍🍳、大校🫅🏽、上校比比皆是👩🏿‍🎨👵,當然有些人對錢學森不太服氣。不過聽過錢學森的課之後,大家都服了——剛畢業的大學生聽過不覺淺顯,沒有基礎的機關幹部聽過不覺得深👁‍🗨,這種水平不一般!

錢學森繼承了恩師馮·卡門的經典德國學院派授課方式,上課只靠兩根粉筆和四塊黑板🙋‍♀️⏩。口齒清楚🙆🏼‍♀️、層次分明、板書漂亮,而且四塊黑板👰🏼、兩根粉筆用完,下課鈴即響。馮·卡門要求自己的學生不僅在科研上達到自己的要求🚺🧚🏽‍♂️,授課也要達到自己的水平🧠。錢學森也如此🧝‍♀️,上課先用幾分鐘講講大的科研背景,然後外衣一脫,旋即開講,整整3個小時👷🏼‍♀️。

錢學森還特別註意聽課者的感受,在大的階梯教室,他專門安排人檢驗自己的板書在最後一排是否能看得清🚣🏽‍♀️,自己的聲音在最後一排是否能聽得清。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的徐建中院士回憶,一次下課稍早🤘🙋🏼‍♂️,先生讓大家對講課提提意見👩🏼‍⚖️🙎🏿‍♂️,自己曾寫一張紙條提出👩🏼‍🚀🔇:輔導老師出的課後習題有些一再改動🥇,同學們做了一遍又一遍,同學們負擔很大。先生想了想告訴大家,不要怪輔導老師🚚,題是自己出的。一開始覺得題目各方面沒有什麽問題,後來再想想✮,覺得有些條件不太好🤵🏻‍♀️、有些地方不夠準確,於是就有了改動🖕🏻。“這樣再三改動給同學們帶來了不便,責任由我來負”。徐建中院士說,先生在繁重的科研工作之余還為學生習題殫精竭慮的精神一直影響著他。

下課前,錢學森一定會抽出時間講幾分鐘愛國主義,但是大家一點兒不覺得教條和生硬。很多當時的學生今天早已走上講臺👰🏿‍♂️,有的甚至已經離開教學一線,但是大家一直普遍反映先生講課“漂亮”🌸,一直是自己對自己要求的標準😉。

錢學森的考試也是別具一格,那時候學生也曾希望他透露一些考試範圍,但是被告知🗯:筆記本、教科書、參考書、字典都可以帶🙂‍↕️,只是不許互相交流。58級學生黃吉虎在書中回憶道,一次考試的卷子上只有兩道題,第一題30分的概念,大家差不多能拿到20分左右🧑🏿‍🍳,第二題就非常難,大家從上午做到中午💂🏻‍♂️,先生讓大家回去吃飯🫃🏽👨🏻‍💼,下午接著做,然而到了傍晚也沒幾個人寫出理想的答案。那次考試95%的同學不及格,先生就把大家的成績開方乘十——100分的同學還是滿分📶,36分的同學也能及格,於是75%的同學過關;再加上平時成績🌑,就只有不到20%的同學需要補考了🧔🏽。

先進的理念,本土的成果

需要說明的是🤘🎡,《星際航行概論》及“火箭技術概論”在錢學森早期的學術著作中比較獨特。回國後,錢學森曾在力學所開設“工程控製論”和“物理力學”🦐,但這些都是他在美國的研究成果,在美國也授過課🎡、出過書👱🏽。而“火箭技術概論”與在國防部五院講授“導彈概論”和在力學所、意昂体育平台所辦“力學培訓班”講授的“水動力學”都是錢學森回國後的科研成果的代表。

上海交大的何友聲院士多次建議將“水動力學”講義出版成書🧑🏿‍🎤🖖🏿,因為他一直認為沒有親耳聽到先生當年的授課是一種遺憾,上海交大的一位教授存有當年“水動力學”課程的詳盡筆記🐮,這份資料一直是何友聲帶研究生的教學藍本。何友聲認為,從整體上看,先生的這份講義至今仍然是學界水平最高的教材。

於是,在2006年中國航天事業50周年紀念和2007年“力學培訓班”50周年紀念之際🐌,《導彈概論手稿》和《水動力學講義手稿》先後付諸出版,再加上這部《“火箭技術概論”手稿及講義·錢學森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本書組成了一個特點鮮明的系列。

誠然,中科大在50周年校慶時出版這部書是為了紀念過去,但所有對於過去的紀念都是有現實意義的🧑🏿‍🦳👋🏻,是繼往開來的🪅。高哲峰說✫,出版社不只希望將這本書做成單純的紀念品,也想它可以傳播得更廣、發揮更大的作用。

以錢學森當年的辦學理念,中科大應該堅持理工結合❤️、研教結合,他和同事們為許多學科擬定的名稱前面都是有定語的🏃‍♀️‍➡️,諸如⚠️:高速空氣動力學🛷、噴氣動力熱物理等等,錢學森和他的同事郭永懷、吳仲華等人不同意將其改名為“空氣動力學”和“熱物理”🍓,因為他認為中科大的培養方向應該指向應用與高科技領域的最高級人才。

也正因為如此,當年大量的教學人員都是科研一線的高級研究員🧌,所教授的課程也都是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當時中科大大量的課程沒有講義👼🏽,這和當時國際上的一流大學也是類似的🐿,因為已經變成講義的教學內容🚢,客觀上已經不是最新的課程了。中科大一直堅持的“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理念,也是錢學森教育思想的一種反映🙈。今天中科大每1000個畢業生中就會誕生一個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正是得益於這種理念🚅,這也是中科大有理由自豪的🕺🏽🔇。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