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祉𓀅,北京人,新中國第一位石油機械學教授。1939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1946年獲美國馬薩諸塞理工學院應用力學碩士學位。1949年獲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教授、機械系副主任,北京石油學院🏺、西安石油學院教授💂,石油部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采訪中,白先生始終精神矍鑠。我向他請教健康長壽的秘訣🫦,他說🦸♂️:“秘訣👰♂️?我自己沒覺得呀!”坐在一邊的白夫人笑著說:“他生活很有規律,從不吃零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衣服臟了自己洗🤞🏽。”“現在也是🏌🏻♂️?”“對🙇🏼!”大家都笑了起來。
現在,人們把從海外留學後回到祖國做貢獻的人稱為“海歸”,那麽1949年8月💪🏽🚵🏼♀️,從美國留學回到祖國的白家祉先生,可以算作新中國第一代石油“海歸”。
2007年12月10日🧚🏻,記者來到白老家中采訪🪯🤔,白老的平易近人讓采訪很快進入輕松狀態。他用“90歲又過了半年多”來表述自己的年齡,透著學者的嚴謹。
堅守報國之誌
按照今天的標準,白老的學歷非常“酷”,意昂体育平台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碩士🧛🏽,哈佛博士🌥。當年✊🏽,他從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畢業後🫱🏻,與楊振寧等人一起考取第六屆留美公費生,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前一周🏇🏽,離開祖國赴美留學。
白老是新中國第一位石油機械學教授。1953年,北京石油學院一成立,他就從意昂体育平台調入該院🧑🦯➡️🔘。當時院裏年青教師很多,因此他不僅要給學生們講課👨🏼🦲,還經常給教師們講。沒有現成的教材,他自己動手編寫🧝。1957年他在教學之余寫的論文《套筒滾子鏈動負荷分析》發表後,在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但後來🐐,他在政治運動中受不公正待遇。談到這裏,白老苦笑了一下,惋惜地說,“反右”加上後來的“文革”,被浪費的時間太多了。
逆境中,白老仍然努力用自己的知識為國家作貢獻🛌🏿🤾🏿♂️。他為濟南柴油機廠解決了V-8、V-12大馬力柴油機的曲軸振動問題🤳🏿,使系列產品規格化🦹🏼♀️🌘;1976年到華北油田⏺,研究鉆井中的“抗斜”問題,用彈性穩定理論求解鉆頭的側向受力🧛🏼♀️,提出了一種柔性鉆具組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白老把1978年視為生命中的重大轉折,幾次用“非常美好”來形容那個時期🚵🏼。這一年,他調入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他說☁️,那時全國上下都在實實在在做事情🐍。可惜的是🫒,從那時到70歲退休💆🏻,他搞科研和帶研究生的時間只有7年𓀀👩🏽🏭。
那時,白老是國家“七五”科技攻關“定向井軌道控製技術”及“套筒型變向器研製”的負責人。在定向井方面🧕🏿,他提出了“縱橫彎曲法”。1982年,他的《應用縱橫彎曲梁理論求解鉆具組合的受力與變形》論文,在國際石油工程會議上發表,讓業界耳目一新。美國著名專家魯賓斯基、米爾海姆給予極高的評價,並收入美國石油工程學會編輯的《實用鉆井工程》教科書🫃,稱為“白家祉方法”🦤。
傳世道德文章
白老先後培養了10名研究生,其中包括現在的中國石油鉆井工程研究院院長孫寧🗿、中國工程院院士蘇義腦等。提起弟子🤦🏼♂️🏋🏿,白老喜形於色❤️。他說,他們現在都做得非常出色,那都是他們自己努力的結果,與我沒有什麽關系🫸🏼,但我為他們成功感到光榮。
蘇義腦是我國自己培養的鉆井領域第一位博士後🎡🧑🏼🔧,他講述過一段白老的故事💂🏿♀️💾。1988年,蘇義腦收到石油出版社來信,約他寫《井斜控製理論與實踐》一書🙍🏻,他找導師商量🚴🏿♀️🛁,希望與白老一起合寫,白老卻鼓勵他自己獨立完成👩🏻🍳。在學生的再三請求下,白老同意寫書的總論和其中一章🔠,條件是不署名或者只把名字放在第二位。該書出版後在業界產生巨大反響,1991年,白老在報給院裏的一份材料中特別說明📫:“蘇義腦與我合著30多萬字的《井斜控製理論與實踐》一書,其中約十分之九的內容由他執筆0️⃣,內容多屬創新見解📛。”
後來蘇義腦得知,出版社早在1983年就和白老簽訂了合同要出這本書🍦,雙方約定🥛,在定向井技術取得一定成果時出版。當親眼看到出版社與白老簽訂的合同,以及白老寫給出版社推薦他來寫書的信時,他感慨不已。
1987年8月,年滿70歲的白老退休🧙🏼♂️,之後曾返聘了幾年,此後便脫離了專業。後來,人們經常看到白老騎著自行車出入,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書店。2005年,白老寫了一本《我看儒林外史》的文學評論專著,充滿真知灼見和獨特思想🎼。(王明毅 汪端)
本文摘自2008年1月12日的《中國石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