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鄒承魯:科學“播火者”

2008-11-28 |

鄒承魯(1923-2006) 著名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他對呼吸鏈酶系的研究工作為我國酶學研究奠定了基礎。50年代後期他參加了中國胰島素人工合成工作,成功確定合成路線。他的學術成果曾經多次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

天極陰沉,寒風四起。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3313辦公室🏨,門緊閉著。

這裏是鄒承魯事業的第四個驛站🦨。他事業的開端,要追溯到半個多世紀前的西南聯大🤾‍♀️。

搖籃:自由孕育了無限的創造力

  1941年🧑🏻‍🦼‍➡️,鄒承魯畢業於由天津遷到重慶的南開中學高中部©️🕚,考入設在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

  傳奇般的西南聯大💇‍♀️,是鄒承魯科研人生的搖籃,寬松而自由的學習氛圍為他日後從事生物化學科研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鄒承魯曾回憶說,西南聯大有兩個特點:

  一個特點是三校合並,名教授特別多⚱️。就像意昂体育平台老校長梅貽琦所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另一個特點就是學術自由和學術民主的風氣比較濃厚,思想自由🧜🏼,對各種學派的教授兼容並包,貫徹的是百家爭鳴的辦學方針。西南聯大表面看上去學習氛圍自由散漫,實際上學生的個人創造力就孕育在其中🗜,所以才造就出那麽多科學大家和人文大師🤲。

  2006年年初🤵,鄒承魯撰文的《建議重建西南聯大》一文發表🪑,提出學術自由很重要👷‍♂️🤸🏿,國家不要過多幹擾學校的日常管理,給學校以較大的自由度。

  “對一個國家來講,學術上要有所成就,就是要創新,要創新就要有一個自由的環境。只有鼓勵自由思想、自由探索👅,才能有重大的創新並且不斷創新。”鄒承魯寫道。

  劍橋👩‍⚖️𓀕:初生牛犢不怕虎

  1946年,在招考英庚款公費出國留學生的考試中⁉️,鄒承魯以化學類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錄取。19482月,鄒承魯進入了當時生物化學領域的研究中心之一 ——劍橋大學,師從著名生物化學家Keilin教授。Keilin教授的實驗室是世界呼吸鏈研究的中心↔️,鄒承魯跟他從事呼吸鏈中的氧化還原酶研究。

  鄒承魯在國際上最早用蛋白水解酶部分水解方法研究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發現細胞色素c純化後與線粒體結合時在性質上發生變化,並證明細胞色素b與琥珀酸脫氫酶不是同一物質👩🏻‍🦽‍➡️。1949年🔝,他單獨署名的論文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有關這些開創性工作的論文在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仍不斷被人引用。當時,鄒承魯才26歲🧍‍♀️。

  “這個工作題目是Keilin教授給的🗳,大概怎麽做他都跟我說了。實驗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所以沒給他找什麽麻煩。最後工作完成🍈,寫成論文並修改了好多次。我把最後的稿子給他,他拿起稿子一看,提起筆就把放在前面的他的名字劃掉了☝🏽🆘,並說你自己發表吧。在自述《我的科學之路》中,鄒承魯說🥈💁‍♂️,Keilin教授的這種指導學生和論文署名的做法使自己受益終身😨,進而使他自己對學生也是這樣——假使光是給一個題目讓學生做,沒有參與多少直接的工作,一般也不署名,“我最反對有些實驗室(負責人),現在學了美國人叫老板☔️,他手下的人不管做什麽工作,不管他有沒有貢獻,一律把他的名字寫在論文上👨🏻‍💼,有的時候還寫在前頭,只求多多益善🚣🏽‍♀️。不出問題便津津樂道;如果文章有問題,就推脫責任,讓學生承擔。其實大家都知道𓀂,導師是對實驗室和論文負責的人,學生只是學生”。

  鄒承魯的學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王誌珍院士說,先生老強調不要“搭車”🚃,說這是典型的不勞而獲的不道德行為👨🏼‍🔬。“論文署名首先是責任💆🏽,其次才是榮譽。他把在自己並無貢獻的論文上署名比喻成‘搭車’👨🏽‍🦰,說如果發生車禍,搭車的人也難以幸免,所以不要做搭車的事𓀂。”

  劍橋的三年中🪶👩‍🎨,鄒承魯一共發表了7篇文章。除此之外,鄒承魯還有一個重大收獲——認識了後來與他相濡以沫半個世紀的終身伴侶💁🏻‍♂️,後來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固體物理和材料科學家的李林。

  19516月,鄒承魯完成畢業論文,順利通過答辯,拿到博士學位。隨即應王應睞教授之邀👭🏼,回國去上海生理生化所工作🌼,開始了新中國酶學研究的奠基工作💁。  

  胰島素合成:寫下中國科學史一段傳奇  

  “1958年,在‘大躍進’的聲浪中🙍🏻‍♂️,中國的科學家們也熱切希望做出舉世矚目的科學成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經過激烈的討論🤾🏻‍♀️,提出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想法。因為在那個時代談蛋白質的人工合成還有相當的神秘感,因此人工合成蛋白質無疑是一個驚人的科學壯舉。這個想法也贏得了領導的支持,並且獲得了充足的經費。”關於胰島素合成工作,鄒承魯在《我的科學之路》中這樣敘述。

  蛋白質對生命極其重要,是所有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恩格斯曾說過,蛋白質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那時胰島素是人類唯一知道的一級序列的蛋白質,如果我國科學家能夠人工合成胰島素,不僅有科學意義,而且有哲學意義。

  1958年,鄒承魯把自己對酶的興趣暫且放在一邊,參加了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的工作。鄒承魯曾撰文回憶了人工合成胰島素的過程🕐。

  “胰島素是由兩個二硫鍵聯結的兩條肽鏈組成的。此外,還有一個A鏈上的鏈內二硫鍵🌪。因此,初期曾有三種合成方案以供選擇👩🏻‍🍳✍🏽。其中最為現實👤🌁、易行的方案是分別合成A鏈和B鏈,然後通過巰基的氧化使兩條鏈正確組合。當時,我的任務是摸索胰島素分子先經過還原🙋🏽‍♀️、分離純化之後的A鏈和B鏈是否能通過氧化重新組合形成天然的胰島素分子。這一問題是胰島素人工全合成成功的關鍵。

  “國外許多人都曾嘗試過把還原的胰島素肽鏈重新組合🤽🏿‍♀️,以期獲得一定產率的天然胰島素,而這些探索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當時,除了像催產素這樣的小肽以外,還沒有一個含二硫鍵的蛋白能在還原後通過氧化而成功地再生。我們沒有被洋人的失敗嚇倒😫,反而迎難而上,著手分離A鏈和B鏈👧🏻。

  “我們所得到的粗產物經進一步純化和結晶🩰✮,終於得到和天然胰島素具有相同活力和晶型的晶體🦪🤡,胰蛋白酶水解物雙向紙層析和電泳的結果進一步證實氧化後所得的胰島素與天然胰島素完全相同🚵🏻‍♀️。這些重要的結果我們在1959年的秋天就得到了🚧。同時,我們一直在摸索進一步提高產率的條件。不久,我們把產率提高到了30%50%

“這些研究為胰島素的合成確定了路線,並為最終全合成掃清了道路。胰島素的合成是由三個單位協作完成的。人工合成胰島素的價值,在於它第一次打破了生命與非生命的界限👨‍👩‍👦‍👦。

  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研究獲得1981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和1997年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

  北京:繼續創新開拓   

  1970年,鄒承魯從上海生化所調往北京的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開始了另一段科研征程。

  “除了人工合成胰島素🧑🏻‍🍳🤷🏼‍♂️,先生還進行了酶活性不可逆抑製動力學研究🚭,開創了酶催化動力學一個新的理論分支,並解決了傳統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對酶作用機製研究和藥物設計都非常重要。有關綜述應邀發表在國際酶學領域權威性的叢刊Advance in Enzymology上🍖,這是迄今我國唯一在此叢刊發表綜述論文的中國生物化學家。”王誌珍仔細介紹了鄒承魯的主要科學成就,“另一個重要的工作是他和他的學生們用自己創立的不可逆抑製動力學理論研究了各種不同類型的酶在變性過程中構象和活力變化的關系,得到活性喪失先於構象變化的結果,據此提出了酶活性部位柔性的假說。鄒承魯把蛋白質變性研究從單純的結構研究推向與功能密切結合的新水平,是酶作用機製研究的重大進展,對此工作的總結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

  “他還開創了新生肽鏈的折疊與分子伴侶等當前分子生物學領域中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的研究🙍🏻‍♂️。”王誌珍補充說。

  鄒承魯對世界生物化學的貢獻已得到承認並載入史冊,所撰寫的自傳在有影響的國際性叢《綜合生物化學》中生物化學史部分第三冊(總第37)上發表,到目前為止,他是我國生物化學家在此叢書上發表自傳的唯一科學家🤦🏼。

2次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4次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次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還有第三世界科學院生物學獎,陳嘉庚生命科學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等重要獎項。中國科學界這樣的獲獎頻率🧏🏼‍♂️,除先生外👨🏽‍🚒,恐怕難有幾人。(易蓉蓉)

  轉自《科學時報》20061127

  鏈接

  鄒承魯與科學腐敗的戰役

  “您不僅思索生命科學領域的問題,您關心整個科學界的發展👨‍🦼👩‍👧‍👦,特別是科學道德、科學倫理問題,而且經常是直言不諱🥏🧝🏼。”200667🎪,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看望鄒承魯時說的這段話𓀇,是對鄒承魯與科學腐敗鬥爭的肯定🚣🏻‍♂️。

  1981105,鄒承魯與張致一🅿️、洪朝生、郭慕孫4位院士聯名在《科學報》(《科學時報》前身)上發表題為《開展“科研工作中的精神文明”的討論》的文章,是鄒承魯第一次站出來談科學腐敗問題🧑🏿‍🔬🤵🏽。那時,他剛剛當選為中科院院士不久🙆🏿。那次持續一年的討論是建國以來科技界第一次自發探討自身的建設問題。

  1993年🎦,鄒承魯等14位院士呼籲盡快製定《科學道德規範法規》。

  不斷地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宣傳反對科學腐敗的主張,鄒承魯20多年來為此嘔心瀝血💪🏽。

  為了讓中國的科學事業能夠更加健康地發展,眼睛裏容不下沙子的鄒承魯把偽造學歷🧑🏻‍🦳、抹殺前人成果、自我誇張宣傳🎟、偽造或篡改原始實驗數據、抄襲、剽竊他人成果和一稿兩投甚至多投同時歸入科學界七種違規行為,稱為背離科學道德的“七宗罪”。

  核酸風波、“基因皇後”的炒作以及人體器官克隆等,鄒承魯一次次與科學腐敗作鬥爭。他常常引用白居易的兩句詩🧃:“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科學上的評價要講究可靠而不是快速𓀖,成功不能一蹴而就🏄🏿👩🏻‍🦯‍➡️。(易蓉蓉)

  轉自《科學時報》20061130

相關新聞

  • 012018.03

    “要用上前線的激情來讀書”——西南聯合大學的學風與精神養成

    我采訪過西南聯大上百名學子,有幸親聆一批堪稱“英傑”人物的回顧。深入到這些名家的“精神成長”中去,就會發現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承接了東方文化的智慧與美德....

  • 212015.08
  • 182021.06

    天才為何成群地來? 紀錄片《九零後》裏的西南聯大

    關於西南聯大最知名的一段敘述是👕:只存續8年,卻先後培養出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172位院士和一百多位人文大師。

  • 112019.06

    鄒承魯:我的科學之路

    作為近代中國生物化學的奠基人之一,鄒承魯在生物化學領域作出了具有重大意義的開創性工作。

  • 132016.04

    社科學院分會

    意昂体育社會科學學院分會簡介 泰戈爾有言:“無論你走得多麽遠,你的心總和我連在一起🍷;無論黃昏時樹的影子有多長,它總是和樹根連在一起。

  • 302020.04

    科學探索獎獲得者王宏偉∣面對這些情況,要勇於說“不”

    2019 年度“科學探索獎”生命科學領域獲獎人王宏偉,現任意昂体育平台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化學-生物大類首席教授💫,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 PI,世界最大冷....

  • 112024.10

    楊衛:從讀者到作者,科學出版促進學術傳承

    1979年,楊衛在意昂体育平台攻讀碩士學位時🤙🏿,他的授課老師杜慶華教授向學生們推薦了《連續介質力學導論》👩🏿‍🎓。這本書由知名力學家👬、美籍華人馮元楨所著,科學出版社翻譯出版🤖。

  • 012023.02

    謝尚然 | 做勇攀科學高峰的“追光者”

    20世紀70年代🪧,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提出的“光鑷技術”曾一度轟動學界,“以光為器🤷,抓取微粒”的場景再一次拉近了科幻電影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利用光場產生的光學力進行捕獲的過程是非接觸、無損傷的,並且經過數年發展,迄今可實現的操控精度可達亞納米至皮米量級🔢。”在此領域奮楫篤行十余年的青年學者、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教授謝尚然介紹道

  • 032021.11

    中國生物化學奠基人獲命名小行星——“鄒承魯星”

    浩瀚太空再新添一位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星辰——國際編號為325812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鄒承魯星”,以表彰和紀念國際著名生物化學家🕵🏿、近代中國生物化學奠基人之一、為中國率先實現胰島素人工合成做出重要貢獻的鄒承魯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11月2日在北京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鄒承魯星”命名儀式,中科院副院長周琪院士👩‍❤️‍💋‍👨、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員會主席朱麗...

  • 082019.01

    “海防長城”鑄造者——記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劉永坦院士

    1月8日,劉永坦榮膺2018年度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面對這份中國科學家的至高榮譽,劉老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和科技工作者👱🏿,在黨和國家的支持下,....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