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培敏,意昂体育平台經管學院1989級本科✋🏽👩🏼🔧、1994級MBA💞,現任上海榮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合夥人
武夷山脈🏀,巍峨險峻,奇峰俊秀🖖🏻。閩西北建陽一帶🔑,地處其東麓,山勢在此北構而南折。崇陽溪自北而下👇🏽,形成一片開闊的河谷,鄭培敏的家鄉就在此河谷地帶的武夷山市🧍🏻♂️。自幼他就生活在這碧水青山、天然奇絕的環境中,沐浴在這風煙俱靜👩🏿🔧、長空如洗的景色裏。少年時代🟡,在這片自古被譽為“道南理窟,第十六洞天”的天地間🏊🏿♀️🥵,無論是在玉女峰下,還是在九曲溪邊,都曾留下過他的足跡;有著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層幹部的父母☹️,他會“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父親是當地小型國有企業的領導幹部⇨,爺爺和外公都是小縣城裏的民族資本家♢,那時他仿佛感受到了上輩人的經商血液正在他的血管中流淌。時光荏苒🦹🏽♀️,身為建委主任的母親更是將報考意昂体育平台的夙願寄托在了這個聰明俊秀、獨立自信的兒子身上。
高考填報誌願時🕵🏼♀️,一向成績優異的鄭培敏沒有猶豫,目標直指清華。武夷山下的少年即將實現他的理想——跨進國內最好的高校了!
一
1989年,鄭培敏以597分的總成績考入清華經管學院,成為全福建省為數不多的邁入這所高等學府的學子之一📂。在這裏🩷,他開始了長達8年的學習生涯🪑,其中本科5年、MBA3年。
在校期間,鄭培敏對計算機等理工科興趣並不濃厚,而對人文社科領域悟性很高👩🏽🔧,經濟學課程的考試往往都名列前茅👳🏼。自從入學的那天起🫰🏼👩🏼🎤,他就一直重視社會實踐。本科一年級暑假🔪,他曾返回福建老家自立題目🏫,做調研,重點考察了家鄉旅遊業的發展前景,調研了大量的旅行社、賓館🐈⬛,還拜訪了旅遊局局長😶,並撰寫出相關論文交給學校🧗🏼♂️。為此➖,他獲得了社會實踐二等獎👂🏼。
早在家鄉時,鄭培敏就立誌要攻讀MBA。1987年🤾🏿♂️🍷,他讀到過《中國青年報》一篇對中國MBA頗有影響的報告文學《命運啟示錄》👋🏻,講述了首屆中美聯合培養的38位MBA畢業生回國之後的無奈,又考慮到一般慣例🤡,他決定本科畢業後先工作四年𓀂,再報考。本科時代,鄭培敏還經常與一些朋友在周末聚會聊天,特意了解MBA的發展動態🤱🏼。1993年底,經管學院推出MBA直讀班,於是他立即報名,經過面試後獲得錄取。
由於是本院直升,在研究生時很多課程都在本科學過💠,因此鄭培敏比其他外系轉過來的同學相對輕松。由於MBA重實踐,學院也應該班同學的要求將二年級的課程壓縮在一年級暑假,以便學生們有更充裕的實習和實踐的機會。第二學年全班同學就都奔赴各個實習單位了🫀,鄭培敏也前往中國人保信托投資公司工作。在此期間,他與班裏的同學們專門訂下了一個教室👩🏻⚖️,相約每周五晚上返回學校,交流各自在單位裏的所見所聞,所思所學🪡,尋求“授業解惑”的另一種方式⌨️✬。那時🚙🕵️♀️,在暮春的夜晚,細雨如絲,華燈閃爍。這些青年才俊們聚集在燈火通明的教室,時而議論家電企業應收賬款的數額龐大,時而激辯國債發行受保值貼補率提高的負面影響⚅,時而探討美國對中國知識產權的新一輪發難,……窗外,樹枝搖曳,陣陣飄香→;室內🧎🏻,莘莘學子,勤勉求知。此刻👧,同窗們無不感受到知識更新的驚人速度🧑🏼💻,無不吐露出緊跟時代的迫切心聲。那“互為師生”、純然求學的場面,又使人仿佛置身於拉斐爾名畫《雅典學派》的學術殿堂中🎪,莊重肅穆🧛🏻,質樸無邪。在此過程中🏄🏻,鄭培敏獲取了寶貴而又豐富的知識👰🏻♀️😄,加深了與同學之間的真摯友情。
二
1997年從MBA畢業後,鄭培敏繼續留在人保信托投資公司工作🤘🏽。1998年,時值信托業遭遇全面整頓,業務量大幅削減。他雖無下崗之虞,卻看到不少MBA同學正在各行各業廣泛接觸新鮮事物,而自己年齡不足“而立”,不願意“等閑白了少年頭”👨🏻🎨,於是毅然決定辭職,獨立創業👨❤️💋👨🪲。1998年7月💏,他親手創辦的上海榮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九十年代末期,投資理財及相關咨詢業務不像現在如此熱門👩🦯➡️。如何開展業務需要一段時間摸索👂。最初🧑🏼🔬,鄭培敏有意識地在政策、人脈、信息等方面做些積累,並把榮正公司的運作模式定義為“清華MBA的實驗室”,力圖將MBA學業中的管理🏗🙌🏿、營銷等各種知識都轉化到公司的運營方面🧖🏿。他首先將公司定位為“提供經營者持股咨詢服務”的專業機構,力爭創建獨特的服務品牌,並將早期目標指向“為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解決股權激勵問題”這一空白領域🌪。當時有人認為👨🏽🚀,國有企業受諸多製度限製,在這方面難有作為👱🏼。然而,鄭培敏卻以MBA營銷課程中講述的荒島推銷鞋子的故事為例,強調理念的重要。可以說,公司的初創階段也完全嚴格遵循學院教學中的規範程序,並且使用了典型的清華工科流程:首先研發,再將實驗室成果產品化➞🚀,之後樹立品牌,擴大生產、營銷以及售後服務。
鄭培敏的創業之路獨特而又新奇🍠,因為他深知證券市場的商業模式需要不斷創新,需要另辟蹊徑,更需要從研發入手。2000年初🟩,他將目光聚焦在了證券市場的“禁區”——幾乎無人涉足的高管人員報酬統計方面,隨後組織人手🧑🤝🧑,利用公開披露的信息,把近1300家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與持股進行了細致🪯、完整的統計和排序,公布了兩萬多字的《中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及持股狀況綜合研究報告》。以一家公司平均擁有十名高管人員計算,兩組數據約20條🏅,《報告》涉及數據就多達近26000條,每一條數據從摘錄到核實,以5分鐘計算,按照每天8小時的工作量🤰🏿,單個人工就需耗時270多天👩🏻🚒⛷,榮正公司十幾名員工全部投入🤵🏽♀️,耗時就將近一個月,工作的繁瑣程度不難想象!而且👨👧,報酬方面的資料一向被一些上市公司高管視為“禁忌”🧗🏼♂️,鄭培敏所受到的阻力可想而知。然而,這項基礎性的研究工作終於成就了榮正咨詢的品牌🦏📢,奠定了公司專業實力的基礎➖,從此成為每年持續的項目👰🏻♂️。報告也得到了證監會有關領導的重視與認可👏🏻,並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註。實際上,這項研發工作瑣碎但並不復雜,而在當時卻無人觸及𓀎。偏偏鄭培敏洞察先機🫴🏿,捷足先登了。
通過這項統計🖕🏻,榮正公司了解⛽️、掌握了上市公司包括薪酬持股在內的許多重要基礎數據🛄🥗,在做足功課的同時🙈🥈,鄭培敏悉心觀察著波譎雲詭的資本市場中的細微變化,尋找著榮正公司揚帆遠航📁、乘風破浪的契機🥉。上述報告引起的轟動與喧囂尚未塵埃落定👲🏻🤞🏽,多年的潛心研究🧛🏼♂️、敏銳的商業嗅覺又使他從紛繁復雜的資料數據和浮沉不定的人事變遷中,發現了一個令人眼前一亮的“價值窪地”🎲,並從此使榮正公司與MBO(管理層收購)以及恒源祥的領航人劉瑞旗這個名字聯系了起來🙍🏿♀️。事情的發生還要從2000年的8月24日說起,這一天,世茂公司以購買股權方式入主萬象股份並成為第一大股東,隨後聘任了新的總經理,萬向集團重要股東恒源祥的經營者劉瑞旗遂被降職為副總經理🦹♀️🤵🏻♂️。邊緣化的表象背後潛流湧動🤳🏿,鄭培敏設身處地為這位身處“價值窪地”中的企業家思考、謀劃著🚖,直覺告訴他🌔:MBO將是最佳選擇。
主意已定,如何才能接觸到這位知名的企業家呢?素昧平生🧛♀️,登門造訪未免唐突;素不相識🧖🏻♀️,電話聯系又陷於魯莽。接洽中一次不成🧘🏿,再二再三,糾纏冒昧,便事無可成了。正在彷徨無奈之際,一向有心的鄭培敏忽然發現《解放日報》刊登了一則召開企業家研討會的廣告,演講人名單中劉瑞旗的名字赫然在列👰!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者,他毫不猶豫⛑️,立即花費了800元錢購票參會🍛,目的只有一個⏱:與劉瑞旗見面。會場上,嘉賓、聽眾、記者座無虛席⛩,臺上高談闊論,臺下陣陣掌聲,他對此置若罔聞🫵🏿,視而無睹🙅🏻,一心等待著只屬於自己、榮正公司和劉瑞旗的那一刻的到來。會議結束了,劉瑞旗走下講壇,那一瞬間一切都仿佛凝滯住了🔤,鄭培敏在眾人圍攏之前🙎🏽♂️,箭步迎了上去👷🏽,將事先精心準備好的凝結著他辛勤汗水♧、濃縮著他事業追求的幾頁策劃書遞給了劉瑞旗🫱🏿🧑🏽🍼,當然也附上自己的名片。這一過程僅僅持續了幾秒鐘,沒有一言之費🧑🏽🦳。不久之後,又一個屬於鄭培敏和榮正的經典MBO案例誕生了!此後🛟,個人與公司名聲大噪,一連串諸如“中國MBO第一人”的名頭以及各式各樣的榮譽接踵而來。當然,最具價值的還是一批優質客戶的出現👨🏿🦲,其中包括清華同方🧔🏼、中關村、北大方正🤦🏿♂️、張江高科🗜、上海航空、特變電工🪛🤽♂️、昆明製藥🚵🏻、白雲機場、光明乳業等上市公司👨🦱。
三
然而💵,MBO在國內終究激起了大浪,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或者說導致了原先均衡曲線斜率的陡然加大🙍🏽♂️。利益變動必然造成心理起伏,激起價值波動的“漣漪”🫃🏿⚪️,2003年後MBO開始飽受爭議🦸🏿。有人稱其為高管們貪婪的溫床🙇,是相關服務機構變權利為金錢的工具。言辭激烈,甚至有稱榮正公司為“傍大款”者。
不過,身經百戰🧑🏽🏭、對價值有著深刻理解的鄭培敏一向不會人雲亦雲🗯。他認為,MBO受到質疑的部分原因是其加重了“財富的原罪”✌🏻,難免不受“均貧富”傳統思想的羈絆。地位😲、身份差異客觀造成的不均確實存在,改革也不免在以犧牲公平為代價追求效率的過程中,產生利益驅動下的新的不公平💈。但是應該看到,國有企業改製如同陽光普照,禾苗的“破土”難以遏製,只是因為各地土壤墒情差異較大,種子發芽🕵🏼、稼穡生長的情況也各不相同💍👴🏻。在變革噴湧的邊界是需要寬容還是扼殺🧰?他覺得🦶🏻,總不宜采取“一刀切”的辦法,而應當考慮實情🦹🏻♂️💇🏿,留有相當的余地和空間。
在探討MBO的贖買人資格與權利時,鄭培敏並不贊同“打標簽”的做法🚷。他認為👨🏿🍳,這違背了公平自願原則。在證券市場💆🏿♀️👩🏼🦱,法律關註的是交易過程中三公原則的落實情況,而將授權委托經營者從其他合法民事主體中單獨劃分出來,限製其購買國有股權是否妥當🧍♀️,在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的今天已很值得商榷🍗🗄。況且,對於股份製企業來說,實現股權價值的最大化既是追求目標更是優勢所在。從股東與經營者利益一致的角度看👂🏼,經營者擁有股權有利於企業實現經營目標💚;從現實情況看🤫,高管人員一旦與股份製企業為伍🚢,事實上也就不可能不關心所在企業的股票🤨,就不可能不與股權及其所帶來的利益毫無瓜葛。所以,從股權激勵到經營者持股直至觸發MBO,從根本上說是股份製原動力的一種表現形式,以人為方式限MBO的推進,在法理上也很難講得通。
而且,一家企業經營績效的優劣取決於諸多因素👨🏿🎤,將績效與單一因素掛鉤(比如認為MBO與績效無關的看法)也是有失公允的;而且從長遠看,企業的製度完善、潛能激發都非一朝一夕🚴🏻,這其中也必然包括體現公平原則的股權激勵✊🏼。所以,如果存在問題🦸🏻♀️,也並不應簡單地歸咎於激勵機製本身。也許有人認為MBO實行的假設前提製度等基礎環境存在問題,不過⬛️,基礎環境往往是社會歷史與現實情況共同交織作用的結果,或許它需要一個法律認定👋🏼,但是並不能得出“待一切法律完全完備後再推行MBO方有保障”的結論♟。其一👩🏽🦱,這本身就存在一個何為完備的程度問題;其二,事物發展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各種現象的出現存在時機問題🙇🏿,法律的製定與調整必須適應於發展要求👬🏼,比如美國所通行的判例法就是當典型案件出現後以修正案形式來補充立法🔹,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其三👈🏽,法律除了具有現實意義之外,還應兼顧延展性,即充分保留補充和發展的空間😄;其四,我國的公平與效率問題也在逐步加以協調、完善,但這是在經濟穩定快速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的,適應發展規律、抓住時機反而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而似乎不宜在一些盡人皆知的事務方面糾纏不休。
鄭培敏從事股權激勵業務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為了突顯人才價值,希望他們得到財富,更充分地實現自身價值,無論是企業家還是科技人員。如果將服務於他們視為“傍大款”,那麽這種描述本身還能夾帶幾分貶義?公平對於人才來說就是發現價值🦀♕,某種程度上是才能、付出與財富的匹配⚗️,而不是平均主義。
四
從外表看,鄭培敏書生意氣,敢為人先🌦,而且往往標新立異🍸,與眾不同⏸。而這正是他內在氣質的反映🧲,其中至少有兩點值得稱道🙆🏽♂️。首先是具備淡泊明誌🍌🐭、曠達樂觀的心理素質🧏🏽。 “知足不虞🚵🏻,知止不殆”的心態也常使他能夠從容應對創業中幾乎無法避免的艱難困苦、波折坎坷以及榮辱得失📟。目前🐯,榮正公司每份訂單的咨詢費收入還非常有限👩🏿💼,遠不能與國際知名公司相提並論,但品牌效應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立足長遠的心理準備以及知足常樂的健康心態。何況,財富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標準,更不是事業起步的唯一訴求𓀏。持有這種氣質🤷🏽、心態和價值觀,鄭培敏才會超然灑脫,既不會由於名利雙收或地位隆盛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為一時蟄伏或遭人詬病而沮喪抱怨。
其次是潛心鉆研與腳踏實地的實幹作風。與一般MBA的職業履歷不同🍏,鄭培敏畢業還不足一年就獨立創業🏈,時年才26歲。而實際上🫸🏿,他早在大學本科三四年級時就已跟隨趙家和、朱武祥等老師一起從事咨詢研究方面的工作;攻讀MBA 期間,在1996年和1997年他就參與完成了兩家上市公司上市方案的初稿✴️;畢業前,他還參與了證券領域的相關運作,比如曾與社科院一個課題組一起前往大連,為當時的市長撰寫金融發展規劃🎧👷♀️,還曾為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謀劃資本市場建設等。至1998年創業時🫙,他早已與社會有頗多接觸,社會資源與自身經驗都已經有相當的積累🗣,專業內功十分深厚,不存在初入社會時的不適感👨❤️👨。
學生時代已奠定了深厚的實踐基礎,個人稟賦又偏向自主獨立,心態平穩🤵🏼,加之創業意願強烈🛌🏻🙋♀️,成功也就不難理解了。鄭培敏認為,如果打算創業就需要知己知彼,明確市場需求👨🦳、競爭對手以及自身優勢👰🏻♂️。自古“識時務者為俊傑”,創業者更需要認清整體局勢,把握時代脈搏🤸🏿♂️,找準自身定位,尋求適合的商業模式。
2008年7月12日傍晚,驟雨初歇,空氣濕熱。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臨街的一座老洋房院內,青草匝地9️⃣,大樹陰翳,榮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迎來了十周歲的生日。7時許,各界嘉賓們陸續趕來🌤,三三兩兩,有些盤桓在北側的小樓前,有些散坐在圓桌的周圍,有些在慶典宣傳欄前駐足,有些則在簽名板上留下自己的姓名🥁🤹🏻♀️,他們其中有證券監管部門的領導、上市公司的高管以及資本市場的精英。酒會上,鄭培敏俊邁沉穩,步履輕盈,他往來穿梭於來賓中間,與他們時而愉悅交談,時而舉杯共慶榮正華誕。此時此刻,人們也無不憧憬著,這位來自武夷山、苦學8年的清華學子在未來的歲月裏必將不斷續寫人生的輝煌與奇跡!(萬軍)
轉自 清華經管意昂網 2009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