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王大珩:開創新中國光學事業的“追光者”

2019-01-08 | 孟含琪 | 來源 新華網2019-01-08 |

這是王大珩(左)與他的學生蔣築英在研究工作(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1953年底,中國科學院儀器館成立不到兩年,在器材和設備十分簡陋的條件下,一位青年人和同事們煉出了新中國第一爐光學玻璃。隨後不到6年的時間,又相繼研製出第一臺電子顯微鏡、高精度經緯儀、光電測距儀等一系列光學儀器𓀊,建立了從研究到設計💆🏽‍♀️,再到材料、加工生產🧚🏿、檢測的一整套科研體系🧝🏽‍♀️,一舉填補了光學領域的多項空白🏗。

他就是“中國光學之父”王大珩💨。他一手籌建的中國科學院儀器館是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的前身。直到如今⤴️,王大珩的精神依然是所裏科研人員奮鬥的指明燈👨🏼‍🦳。

王大珩生於1915年。1932年,17歲的王大珩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1938年,王大珩遠赴英國留學。1948年🕖,王大珩放棄國外優越的研究與生活條件回國。1951年,他受中國科學院邀聘籌建儀器研製機構。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全國科學大會期間的王大珩。新華社記者 湯孟宗 攝

在海外學習技術光學和玻璃製造技術的求學經歷🧖🏼‍♀️🪃,讓他擁有了紮實的專業基礎。除了研發各種光學儀器外,王大珩還帶領近千人的隊伍🧑‍🦯,參與“兩彈一星”項目所有光學研究任務🫷🏼,研製了我國第一臺大型靶場觀測設備、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火球威力的高速攝影儀💥,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

1975年,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成功發射。該項目對衛星上安裝的對地觀測相機提出極高要求🙆🏻‍♂️,它既要達到較高分辨率,還要經得住自動拍攝的震動🈚️。在國外技術封鎖的背景下,王大珩和同事們沒日沒夜加班攻克難題,最後如期完成任務。當衛星帶著拍攝信息返回地面時,中國人首次成功地看到了清晰的衛星圖像。

王大珩傾盡一生發展祖國光學事業🧪。臨終前他只有三個心願👉:編寫“中國光學的學科發展史”;建立中國光學科技館,讓更多人了解光學知識;進行光學名詞審定🤾🏽‍♀️,出版一本光學名詞的官方版本。在病床上,他還堅持起草光學名詞審定的報告。

這是1992年2月11日,王大珩在北京。新華社發

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