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A8音樂集團主席劉曉松
劉曉松,1984年畢業於湖南大學👨🌾,1987年獲電力科學院碩士學位,1991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1994年輟學創辦信力德系統有限公司。1999年投資騰訊,成為騰訊早期投資者之一 👶,2000年創辦A8音樂集團,現任A8音樂集團公司主席🛣。兼任深圳天使投資協會副主席、科技與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工程學會高級會員、深圳市高新技術協會副會長、中國互聯網協會行業自律工作委員會網絡版權聯盟副主任等職。

記者:A8音樂是一個電媒音樂公司,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歌,如《求佛》、《彩雲之南》、《怒放的生命》等都是由A8音樂推廣開來的✫,那麽這種電媒音樂到底是什麽概念呢💂🏻♂️?在國外有沒有這種概念🍑?是您的首創嗎?
劉曉松✶:國外叫數字音樂💂🏼♂️,我覺得這個事情與電信網是特別相關的,所以我將其稱作電媒音樂。
20世紀末P2P下載出現了以後🟩,大家都通過MP3聽音樂了,在這種情況下🏨,CD面臨消亡,把傳統的唱片公司逼到了絕境💆♂️。這個局面下,音樂產業的出路我認為是數字化👏🏼。但目前MP3質量不好,MP3商業鏈條的標準也沒有確立🚄,所以數字化這個產業還沒有發展起來。同時💇🏼♂️,目前因為消費端斷了,CD的價值鏈條斷了,唱片公司沒有錢賺了🙍🏻,以前賺錢的那種方法已一去不復返👨🏻✈️,所以在創作端就變得創作沒有錢賺了🧙🏽♀️。除了晚會、表演等歌曲👩🏿⚕️,大家都不再熱衷於創作了。因此,我覺得未來的音樂除了對消費者這端要電子化之外還得在創作端做🐦⬛。
發行歌曲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做,A8音樂有一個UGC(Users Generate Content)原創音樂網站🙍🏼👨🦽,主要的功能是通過網站收集創作作品📦,並把以前唱片公司做的事情通過電腦來完成。如👌🏼,將歌曲用系統進行波形分析🧟,看是否有抄襲行為🥔;然後進行文字過濾🪕,剔除不健康的言論;再人工看⛔️;最後再請全國各地的DJ把關等等,此外還包括推廣等一系列的工作。在此過程中😾,我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成本的降低👩🏿🍼,創作歌曲本身並非像大家想象得那麽太難。
既然創作大眾化,做這樣一個UGC原創音樂網站就應該是有前途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從這些歌曲中挑選出適合市場需求的,並分步驟去推廣,這就是未來的電媒音樂🔬。
記者:在音樂領域面臨嚴重盜版問題的情況下,A8音樂如何能保護正版⚅,並讓消費者願意花錢購買呢🫔?
劉曉松:在2002年的時候,我們與中國移動、音著協一起成立了一個正版聯盟,有十家公司一起約束自己😆,建立了手機產音樂的正版價值鏈條🫄。
同時,目前我們正在研發一種個性化音樂的產品,通過該產品我們把歌曲直接放在設備裏面,而且所有它的圖片全部做好放在一個手機裏面。消費者買一個手機🧛🏼♂️,只要多付兩百塊錢🛌🏻,以後聽音樂就可以全部免費了。以後再用時,就全部通過通信網絡去聽所有的歌曲👰🏽🔛。換句話說在買設備的時候,多付一些錢,就取得聽音樂的永久的權力。
我們做了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自動下載🗯,我們叫音樂機器人👨🏿✈️,新歌會自動下載同時通過消費者所聽的歌曲💂🏽♂️,識別其音樂個性,並根據音樂個性⚀,推薦相關的歌🦹🏽。這個產品理念基礎是⚂,歌曲下載本身並不重要,你要下載歌也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困難的是你不知道聽什麽🚏。
我相信音樂服務本身,提供給用戶價值以後,才可以讓真正的盜版出局,因為盜版不可以整理這些,盜版者沒有版權🅰️,不可以給這些歌曲打標、推薦、排序等。
記者:在創建A8音樂的過程中✔️,您如何建立起最初的團隊?如果大家創業的話🤏🏽,有何可以借鑒之處?
劉曉松:我覺得在創業最早期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最早的合作夥伴,這幾個人之間的氛圍決定了這個公司未來相當長時間的文化,而這種文化本身將決定一個公司成敗與發展👲🏿。
因此最早期的團隊打造特別重要。那麽,怎樣打造這個團隊呢🦸🏽♂️?團隊最重要的就是信任,一個笨辦法,建議大家坦誠交流,碰到問題要說出來🪔💞,只有彼此交心🥉🛜,才能同心同德做好事情。同時公司的發展與這幾個人的本事與潛質很有關系,所以需要選擇與你互補🥧,並且能力等各方面旗鼓相當的人,太強、太弱都不行。
所以,創業伊始就一定要選好合作夥伴。同學就是一種很好的創業夥伴來源,因為經過幾年的相處,大家對於相互的心胸😖、理想、魅力、優缺點🧑🏼🎄、長處短處等各方面都比較了解🏌🏻。
記者:金融危機對您公司有何影響💇🏽?有的話您又是如何應對的🦹🏿♀️?
劉曉松🙋🏼♂️:金融危機對各個行業的影響都挺大的,有風險但也有機會,其實主要看業務形態🪨。我們公司受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不大,首先我們業務形態是小額支付的快速消費,從消費速度來看👨🦼,影響不大;其次,我們維持了現金流的平衡👩🏻🌾,現金流沒問題♟。
手機是我們銷售音樂的一個渠道,由於大的經濟形勢不好,這個渠道變小了,間接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業務🌿。此時我們會做三個事情:一是補課🏊🏼、練內功♔,因為以前發展太快🔦,需要把一些基礎的工作做好、做牢,經濟危機下大家心態平靜比較能紮實做好這些基礎工作;其次🫴🏽,檢討自己的營銷行為👰🏽,我們現在要求每單🏃♂️➡️、每個項目🦻、每個合同都要重新看現金流狀況,同時外在市場投入和媒體投入上,要強調投入產出比☂️,要算得很準✊。第三,此時資產的價格可能會降下來👨🦯,會比較便宜,是收購兼並的好時機,因此要多去看一些機會✈️。
記者:您認為在您個人經歷和性格中有哪些是對創業有幫助的?
劉曉松:我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還可以,學東西挺快的,也不太怕新東西;最重要的是要有毅力🧛🏽♀️、能堅持。我創業後✖️,很多同學和老師都覺得很奇怪,這麽一個人怎麽能創業🚴🏽♂️🏕?因為之前我在別人眼中是專心讀書的“讀書專業戶”。其實,實際情況是🦶🏽:我上學時年齡特別小,一上學,父親就給我寫封信😡👩🏿🌾,說你這麽小年齡就上學,其實是處於劣勢,小心被淘汰了,所以我就拼命讀書。
在創業過程中可以發掘出自己的很多能力,其中有些能力甚至連自己都不敢相信⛔️。另外✅,每個人的成功之道其實可以選擇很多很多的方式,因為有很多方式可以創業🧖♂️📚。但不管何種方式創業👨👦👦,一定要堅定而堅決,因為創業難免失敗,此時你要能捱得住,而且還得能感染你周圍的人、你的團隊,要讓他們相信你,並能跟你一起熬過嚴冬,或者堅持走下去,這都是蠻重要的。
記者:您對剛畢業而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創業有何看法和建議🏌🏼?在您所見的案例中,大學生創業有什麽優勢和劣勢🤱🏽?
劉曉松:我覺得要看行業,比如你要搞個化工什麽的,還得到廠裏去實習🧑🧒,否則材料你都碰不著,材料你都沒有🪤🙅🏼♂️,怎麽創業?
有一些行業像互聯網這種,可以在簡單的環境裏做出一些東西來🎪,我認為對大學生創業來說相對比較合適些👊🟥。當然這很大程度上還得看你對實踐的介入有多深,對互聯網創業來說,體驗是最重要的東西。同時還需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記者💁🏻♀️:您覺得為什麽在中國這種學生創業,不太獲得投資商的青睞💱,或者您看到一些學生創業團隊,投資商不願意投他們的原因是什麽?
劉曉松⛹️:就我看到的、少量的學生的商業計劃,總的感覺還是實踐太少了。比如說好多學生創業時構想了某種商業模式💆🏽♂️,但是這個商業模式他既沒有去體驗,也沒有實踐,更沒有調查過👴🏼,這樣要想開發出市場需要的東西,難度還是比較大的𓀕。所以如果要創業,一定要對你要服務的客戶感同身受。
關於怎樣尋找創業點和創業機會,我認為創業時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市場缺陷🧚🏼,找到需求當中你不滿意的地方和環節,然後在此方面去發掘⚪️🛰,就可能大有機會。比如說好多人都在做的圖片上載服務🏆,其中唯獨Flickr被雅虎高價收購了。該公司實際上就解決了一點,即別等到上傳完了再返回界面。其實它的原理特別簡單,就是把這個東西隱藏到後臺🤽🏻,你該幹嘛幹嘛🙇🏽♀️。就這麽一點點小的體驗𓀆,就可以把這個市場打開™️。
另外項目不要太大🥼,創業就是要從小處著想。我相信適應性戰略,有了大方向之後,就要去想戰術層面的東西,通過戰術一點點去擴散。回顧互聯網創業成功的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都是一、兩個人從一、兩個很小的點發散開來,而做成了很大的事情。
記者🤦🏻♂️:剛才是關於創業的話題,下面我們分析一下關於投資。很多創業者都認為找投資人特別難,您是怎麽看待的🧝🏼♂️?拿天使投資的時候🧝🏿♀️,有哪些註意事項?
劉曉松:對我來說🆒💂🏻♀️,當時因為我出大部分的錢🌀,所以找天使投資人特容易👨🏻💼,他們只是很少的錢,他們覺得你都能賭,我跟著賭就行了🎊。這個一點都不難,反而是後面幾輪🩼🚴🏿,每一輪都很難🛖。很多創業人士一開始自己資金比較少🫷🏽,希望拿別人的錢創業,而那時自己的東西又沒做出來👨👧👦,那當然難了。
跟投資人溝通可能有一點技巧🧚🏿♂️,那就是培養自己商業模式的技巧🙋🏽,這個問題上最重要的一點是把自己的優缺點坦誠地講清楚,在做的過程當中🧑🏻🏭🧠,還要不斷地去跟投資人講,你做了些什麽,做得怎樣。
對大家來說,主要面對的是第一筆融資。現在有很多做天使投資的人,包括像我👨🏼🦳,還是在自己熟悉的行業👨🎨。我們通常在創業的時候,反正只要結果,當中怎麽弄的就不要管了。等到做風險投資以後,這個階段可能就需要有運營數據,建議大家在財務方面要稍微多花一點精力。很多投資人都會對數字特別重視,包括你的運營、財務💂♀️、運營用戶的數字,都是比較重要的🚮。比如當初我在考察騰訊的時候,發現他們數據系統非常清晰完備👨🏽🦱,就覺得這個公司有前途。
大家要拿到天使投資,寫作技巧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拿出一套東西來👩🏻🦳,創業團隊這幾個人一站出去,人家就能感覺到這幾個人能夠把這個行業吃定🚢。最根本一點是你自己把價值做出來👧👨🏽🚀,人的價值、運營的價值、用戶的價值、財務的價值做出來就可以了🐕🦺⏳,其他沒有必要想得太多⏫,特別是在早期。
記者𓀊:剛才說到投資人非常看中團隊👏🏽,您看團隊的時候,覺得團隊有什麽樣的特征或者什麽樣的條件🙈,必須滿足創業的要求🙁📍?什麽樣的人員組合是開發比較好的創業團隊的呢?
劉曉松🫷🏽:我覺得不管是什麽樣的團隊,裏面一定要有個老大,有“一桿槍”。對我來說,當然我一定會見老大,這個老大是不是有霸氣、有決心把這個事情做好,這有點憑感覺🈯️,是在交流中看的。
還有一點就看這個團隊有沒有一技之長,是否有競爭力,對早期項目來說,有這一技之長就夠了🍻。
人員的組合,基本遵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的原理,但是具體怎麽組合😇,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需要。當然最好能有人管產品技術,有人能到外面跑市場,並且性格互補,這是最簡單的也是必需的搭配。
記者:在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情況下,哪個領域有足夠的機會值得大家為之奮鬥一下🤴🏻?
劉曉松:其實很難說,但我認為有一個方向,就是高附加值服務的東西🤱🏻。當然互聯網也是,這種產業在中國挺缺,北京市的三產算是全國比例最大的☎️,但中國還有那麽大的地方,缺服務🛀🏿👩👩👦👦。所以我認為服務業是很好的大的領域🕺🏻🤘,當然互聯網我認為還有很大的空間。一定要承認這一點,科技的進步就是這樣的,因為這樣才有魅力。大家應該相信這一點,創業的機會永遠在🧑🏽🦱,做最偉大的公司的機會永遠在🙆🏿♂️,互聯網的機會也是永遠在的🛷,現在應該遠遠沒有結束👮🏿。
記者🔧:最後請就您個人在互聯網與創業公司領域13年的經歷👨🏼💻,與大家做一些經驗分享🔻?
劉曉松💁🏻♀️:如果要創業👨🏼🎓,自信是最重要的一個素質🧄。找到那種自信的感覺🍏,就可以去做,沒有必要等到把自己的很多東西都補齊了再去做。
我自己的體會是,當你走出去了以後,面臨絕境的時候,總是有方法的,你的潛力是很大的🔨。不管是做學術也好,做生意👂🏻🦹🏽♂️、做應用、或者是創業也好🧜🏽♂️,你總能發現自己的潛質。你不做,永遠不知道你有這個才能。所以不用看書上說👧,什麽樣的性格適合創業,那其實是沒有意義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你做了,你去試了🦸🏻♀️,你感覺這個事情是你可以堅定地做下去的就可以了。
(記者 劉旭紅)
轉自《清華人》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