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軍(1984級計算機),人工智能專家,風險投資人,豐元資本創始合夥人,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曾在谷歌和騰訊擔任高管,著有《浪潮之巔》《全球科技通史》等🚯,《數學之美》獲文津獎。
采訪吳軍是在深圳的一個18層高的辦公區。他靠著窗,指了指窗外🧗,給記者出了一道考題:“一棟樓有這麽多層,你往下扔玻璃球,從哪一層開始,球會摔碎?”
這是吳軍在谷歌工作時給應聘者的一道面試題。2002年吳軍加入谷歌時,公司還非常小🤏🏼,一個人要幹好幾個人的活🖐🏼,因此必須保證每招一個都能獨當一面。他招人時,考開放式問題,看對方能否解決未知問題➜。
在谷歌期間👨👩👦👦,吳軍設計了中、日🕷、韓語的搜索算法。2007年👨🏻🔬,他開始在谷歌黑板報(博客日誌)上連載文章。他分析互聯網和通信界各大企業,之後整理成《浪潮之巔》一書,一面世就成暢銷書,豆瓣9.1分。今年,這本書第四次補充再版,反響甚廣,7月中旬,“基因論”甚至引發企業家和業界的大辯論🦹🏿。“基因論”在學界由來已久,即創始人效應,指企業發展過程中會形成特定的價值觀、做事慣性、辦公流程等,這能幫助企業擴大優勢,卻也導致企業很難走出陳舊的思維模式。吳軍認為,谷歌的“工程師基因”保證它開發出很多非常酷的產品🖱,卻也導致它在需要大規模銷售和客服的領域失去許多發展機會。“比起同量級的蘋果、亞馬遜🐱,谷歌將工程技術轉化成市場營收的效率最低,今日的谷歌很平庸。”
至於企業如何擺脫基因的束縛,吳軍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生很多孩子”🧑🏻🦯➡️。在很多美國人看來,20世紀全球最偉大的公司是仙童公司,它締造了全世界的半導體產業。今天仙童公司已經式微了🫶,但是它曾衍生出上百家公司🫠,包括英特爾🐿、紅杉資本等。仙童的創始人正是矽谷的“八叛徒”𓀛💆🏼,他們造就了新一代企業家精神。
能成功上市的企業不到0.2%
62年前的9月18日被《紐約時報》稱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這天,8名年輕人向半導體管發明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肖克利提交了辭職報告🫴🏼。肖克利在加州矽谷開公司,但只註重降低晶體管成本,而非研製新技術,且作風獨裁。他手下的諾伊斯等8名年輕人打算另起爐竈單幹🤽♀️,找到投資人,告之他們的“電子工業革命藍圖”。大夥兒一拍即合📼🐺,但身邊沒有合同紙,便拿出鈔票,在上面簽字。後來,肖克利知道了,勃然大怒:“這八個叛徒✧!”他是老派科學家🛁,諾伊斯等人的行為正如學生背叛老師。但這些“叛徒”卻帶起了打破傳統的創業精神。當年被簽上名的鈔票👊🏼,有一張如今就保存在加州斯坦福大學的圖書館裏,成為矽谷誕生的標誌🪲。
“八叛徒”是吳軍在《浪潮之巔》第四版新增的內容。新書部分內容出自《矽谷之謎》👩🏽🚀,後者是根據他在上海交大和斯坦福的講義編成的,介紹以矽谷為代表的信息時代的企業管理特點。
吳軍說,如果放在今天🤸🏽,可能不會出現“八叛徒”🌤,當時不存在風險投資,融資很難,也才有了諾伊斯等人的叛逃。如今,全球融資市場對創業者友好多了🌭,吳軍是風險投資人,投資、孵化了許多新興企業。“創業”一詞在中國大規模流行是在2014年🤾🏼♂️🐳。那年,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隨後👨💻🥫,創業成為風潮,融資也愈加普遍。“如今的創業者知識專業、信息量大💪🏼,各方面素質都很好👨🏽🔬,但也有不足👨🦼➡️,比如寫份計劃書🕵️♂️,就想讓投資人給錢。我那個年代的人要創業,那真是下了決心、賠上身家🥺,很多人甚至抵押上房子,一種破釜沉舟的架勢。”
吳軍告訴記者,以前的人三四十歲才開始創業🎺,想努力若幹年👤🥿,再開始盈利🧹🫗;今天一些十幾歲的年輕人指望靠創業發財,希望趕快找個泡沫,找到人接手就跑掉,導致真正能經受住市場考驗的企業不多,“能成功上市的創新企業可能還不到0.2%”。
Q信為何敗給微信
近10年🏃🏻➡️,隨著手機的普及,人們愈加依賴互聯網通信。互聯網通信在吳軍看來👩🏻🔧,是互聯網三種盈利模式之一。第一種是以谷歌👩👦🤙🏿、百度為代表的,查詢知識、處理信息;第二種是電商,比如阿裏巴巴和亞馬遜👮🏽♀️;臉書和騰訊是互聯網通信公司,屬於第三種。
“交友是人的本能🦢,特別是青年男女。”10多年前🧑🏿⚕️,臉書異軍突起,就是因為它滿足了人的這一本能。哈佛大學本科生紮克伯格善於編程,做了一個校網,放了女同學照片,讓全校學生挑選覺得好看的人,一下就獲得上萬點擊量💁🏿♂️🧑🦽➡️。但這也侵犯了肖像權,很快便被勒令下線🫶。但網站的火爆程度刺激紮克伯格創辦了臉書。他根據大學和科系把用戶分組🤶🏽,一個人可以得到意昂的年齡、地址、性別等真實資料。臉書上線一個月🫰🏼🍎,哈佛一半的本科生都註冊了。吳軍認識不少美國本科生💱,和他們聊過得知,他們開始使用臉書是為了找到真實的愛情,而紮克伯格和現任妻子普希拉·陳也是在臉書上認識的🪼。
幾年的發展,讓臉書超越了社交功能🧝🏼♀️,成為人們天天要使用的IT平臺👱🏽,比如它提供第三方登錄。中國的騰訊🦽、新浪借鑒了這個方法👨🏿🦲,於是,人們可以用微信、微博、QQ登錄其他網站。
吳軍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讀大學👶🏼,經常用臉書發消息𓀜;小女兒讀高中,在她眼中,“臉書已經是老人家使用的產品了”,她和同學更喜歡用Snapshot🤽♂️、Instagram等新型社交軟件🙅🏽。前者即“閱後即焚”🙇🏻♂️👝,發過的信息很快自動消失,這對年輕人尤其是高中生有很大吸引力,“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不受家長和老師控製🙅🏿♂️,不為說過的話負責”。後者一開始只是做圖片分享的小公司,但紮克伯格看重這個前景,2012年花10億美元收購它。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去年👿,Instagram給臉書帶來68億美元的收入。
除了Instagram,臉書還收購了其他中小企業,2017年收購的一家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公司就是吳軍投資的。不過,吳軍認為,臉書發起並購🫷🏻👨🏻🚀,一部分原因是它的功能過時了,需要註入新鮮血液🙎🏿♂️。相比之下,中國互聯網公司能不斷推出新功能🧑🏻🏭,其中,使用率最廣的可能是騰訊開發的微信。
2010年,吳軍加入騰訊任副總裁。“很多人不知道Q信🖕🏽。”吳軍回憶🧒,騰訊曾有一個和微信競爭的Q信🦵🏽,是由移動部門開發的➞,只是後來在內部競爭中輸給了微信🎫。他覺得,雖然微信的成功有偶然性,但它設計思路基於智能手機,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占據重要地位👧🏿,“即使沒有微信,騰訊一定會有類似的產品👨🏻🏫👩🏽🦱,整合發消息、支付、叫車等功能📯,培養出當代中國人新的社交習慣🤶🏿。”
讀者對知識的渴望被低估了
吳軍還有本暢銷書《全球科技通史》,用“能量和信息”兩條線索串連科技史🧹。寫這本書之前,他看過很多科技史🤩、科學史,覺得太艱深,難看懂🧑🏽🦲,便想寫本人人能讀懂的科技史。吳軍對科技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的博士生涯🥕👈🏿。上世紀90年代,吳軍遠赴美國馬裏蘭州的巴爾的摩,進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讀計算機博士,一待就是6年,“巴爾的摩成了我的第二故鄉”。
他主攻語音識別,當時美國的技術很先進,遇到新難題🧑🎤,查不到先例,只能一遍遍試。他寫出了一個語音程序🥪,獲得歐洲語音大會的最佳論文獎。該大會於2000年與另一個大會合並,成立國際語音大會🫷,這是目前全球語音界權威頂級會議。不過🛍,讓吳軍印象最深的還是“當了幾個月數學家”。
吳軍講,為了改進一個算法👮🏼♂️,他“一沓紙🙋🏼♂️、一支筆✋,天天推數學公式”。一天,他找到了答案,把算法的速度提高了上萬倍。他找到導師,在白板上重演推導⛅️。白板可以即時掃描到紙上,吳軍寫完🤾🏿♀️,打印機打出來厚厚一沓紙🌪🦯。導師既驚喜又猶豫:如果推導無誤,過去很多算法的公式就要更新了。他仔細檢查後,告訴吳軍:“你是對的。”這個算法成了機器學習領域的一個通行算法。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離華盛頓很近🦻🏻,經常請各界名流做講座,吳軍因此見過以色列前總理西蒙·佩雷斯𓀛🚵🏿♀️,也結識了美國前總統布什父子。“布什父子倆完全不一樣🎧,老布什有點冷🤌🏿,和人有距離,是傳統的盎格魯撒克遜式的精英🎯;小布什則會‘裝傻充愣’,顯得非常親民,給人的感覺是得州的土老冒兒。”小布什一家人對支持者會長期表達感激🪲。他的太太勞拉每年會給一些人寄聖誕卡,吳軍就是其中之一👘。
聽政界名流講歷史、人文,也改變了吳軍對學術的看法。他更希望結合社會不同領域,告訴公眾科技的重要性🫳🏼。接受記者采訪的前一晚⚆👨👨👧👧,吳軍編寫《信息論》課程的講義到半夜。這是他在“得到”的線上科普課程⚓️。
吳軍已經出版了10多本書,總銷量超過300萬套。“中國讀者對知識的渴望可能被嚴重低估了。”在這個意義上,吳軍說,他很感謝讀者,科技作品能暢銷,因為公眾對知識有很大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