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柳百成:留美是我人生重要的裏程碑

    2009-10-10 |

    柳百成👫,1933年生於上海。1955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獲優秀畢業生金質獎章。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國家公派留美學者,19781981年以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進修🌛。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2年獲光華工程科技獎。現任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教授😚,我國著名鑄造工藝與裝備專家。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1978年的夏天,小平同誌聽取了意昂体育平台的工作匯報,並作出了大量派遣留學生的重要指示。很多人有顧慮💚,大量大批地派回的來嗎?但是小平同誌決心很大。之後教育部組團到美國去商談如何派遣中國留學生,帶隊的是當時的教育部副部長李琦和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長期以來🧎‍➡️,國內派出去的留學生都是去國外讀學位的,由於“文革”的影響,我國的高等教育嚴重滯後,年輕人派不出去,所以只能暫派3040歲的中青年。經過艱苦的談判,和美國方面達成了派遣留學人員的協議👼🏼,周培源校長還提出了一個新名詞——訪問學者。這是由中國當時的特殊情況決定的👩🏼‍🦲。

    派出第一批留學生的時間比較緊促,所以沒有在全國進行選拔,範圍只限定在北京📫😶‍🌫️、天津、上海👨🏽‍💼,同時又把選拔重點放在北大🤸🏻、清華和中科院。最後,清華派出9位。當時清華的安排是先把名額分配到各個系🍩。選中的人必須品學兼優,而且對英語的要求特別嚴格。由於五六十年代全面學習蘇聯,高校有很多俄語人才🙆🏻‍♂️,而到美國進修必須以英語作為交流語言,各系的選拔是相當艱難的,如果選不出人來,名額就要作廢🏜👨‍🎓。我當時在機械工程系,已經40多歲了🏊🏻‍♀️,還是一個講師。系裏選了兩三個人,我是其中一個🕠。當時系主任親自面試,我名列第一,之後又順利通過意昂体育平台和教育部組織的統一考試🤕。後來👨‍🎨,我還被選為這批留美學者的領隊✧👩🏻‍⚕️。現在我還保存著赴美前夕教育部給我的一封信🧝🏻,是教育部給美國駐華聯絡處辦理簽證的信函🙇。

    之所以能連闖三關,是因為我很早就打下了紮實的英語功底。我從小在教會學校學習,小學3年級就學英語,用的是美國的課本🚣🏿‍♀️。到了中學,幾何🧑🏼、代數、物理、世界地理等課程都是用英語學的。學校裏有很多外國教師,鍛煉了我的英語會話能力。“文革”10年🙏🏼,很多教師把外語書都賣了,而我堅信“知識就是力量”🛬。即使被分配到學校的鑄造車間勞動,白天搬砂子🙎🏼‍♂️、扛生鐵,晚上仍要堅持看英文書籍,做的筆記有好幾冊書那樣厚。能夠被選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訪美學者📗,使我想起了一句話: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收到入選通知😑,我非常驚喜。自從1951年進入清華,我也有過多次去蘇聯留學🐖、進修的機會。但由於當時過分強調出身問題,而我的父親在解放前是一個民族資本家📬,所以幾次機會都是不了了之,讓我覺得出國留學的希望越來越渺茫。1978年小平同誌的重要指示喚醒了我的奮發精神⏸😉。出身不能選擇,但一個人的道路是他自己走的。我衷心感謝小平同誌的英明決策。

    當年教育部給美國駐華聯絡處辦理簽證的信函

    出國前🥨,我們到北京語言學院進行培訓。第一堂課就讓我們“一顆紅心兩手準備”。培訓老師對我們講,因為政治突發事件不可預見🙄,所以只要沒上飛機就不算出國。短期學習之後就給我們放假了,赴美時間初步定於1979年初。

    正在休假期間🧓🏻,大概在1978年的12月中旬🧑🏿‍🦳,我們突然接到緊急集合的通知。後來知道💁‍♀️,因為《中美建交公報》發表了,197911🤾🏽‍♂️,中美互設的聯絡處要升格為大使館🖕🏿,而小平同誌也即將訪問美國🌍。為了營造中美建交和歡迎小平同誌訪美的熱烈氣氛,我們這批人要提前出發💩,時間定在1226,美國正好是聖誕節期間💾。

    當時選拔出國的是50個人,後來北大有2位教師收到了美國方面的邀請👩‍👧,所以又增加了2個名額🖐🏿。1226,在人民大會堂🥩,方毅副總理接見了我們這52個人🚦⚧,陪同接見的有周培源、李琦。當天晚上,周培源及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親自到機場送行🫶🏿,我們終於踏上了訪美的路程🤛。

    改革開放後首批赴美留學人員卡片

    為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而來

    由於當時中美尚未通航⚧,我們的飛機要轉道巴黎,再飛紐約。到巴黎時,中國駐法使館的工作人員接待了我們。他們得到消息,在紐約機場👏🏻,大批記者要采訪我們。經過商議🎩,我們決定接受采訪👮🏽‍♀️。但是我們同外界隔絕了很多年,話怎麽說呢?最後,我們在飛機上起草了一份聲明♒️。最後幾句話我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美國人民也是偉大的人民🎒,我們不遠萬裏來到美國,不僅是為了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也是為了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而來🤷🏿‍♂️。”30年以後,我覺得這話講得還是很得體的👩🏽‍💻。

    在紐約機場,一下飛機🆕,氣氛十分熱烈,鎂光燈閃個不停🎰。當時還有一個小插曲🧘🏿‍♂️🙏🏼。我們當中一名教師有一個哥哥在美國🩻,由於“文革”的影響久未聯絡。這次🐜,他哥哥趕到紐約機場,兩人見面後淚流滿面熱烈擁抱,場面萬分感人。

    到了華盛頓,已是晚上。使館派車來接我們,工作人員說已經在電視上看到了我們。從機場開到使館的路上👉🏽🐣,遠遠的車燈,匯成洪流🥳,蔚為壯觀。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個場面♌️,驚嘆不已。

    197911,我們參加了使館的掛牌儀式👳🏽🈹。當我們高唱國歌,仰望國旗升起🤶🏽,全身熱血都在沸騰。緊接著,我們52人兵分兩路,投入到迎接小平同誌的活動中。一批人到安德魯斯空軍基地🚶,我則分到另外一批📜🚧,在白宮玫瑰園南草坪歡迎小平同誌👘。當時🎲,小平夫婦和卡特夫婦並肩站在觀禮臺上,儀仗隊鳴放禮炮👨,場面非常宏偉與熱烈。看著這個情景💪,我感到非常光榮和自豪。

    隨後🤘,卡特夫人為小夫人卓琳舉辦招待會,邀請了我們52個人全部到場🏃。招待會上還專門安排了一個接待房間🧑🏻‍🎄,卓琳在卡特夫人的陪同下接見了我們。她代表小平同誌講了一些勉勵的話👒。“努力學習🪒🧂,學成回國,報效祖國”這3句話成為我們52個人2年進修學習期間的指導思想🧎。

    之後🦉,使館又為小平同誌舉辦招待會。要來的客人很多,都是美國政府的要員和各個國家的使節⏲🌰,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我們便自告奮勇,有人去洗杯子🪲👩‍🦳,有人去掛衣帽。招待會結束後💃,小平同誌的情緒仍然很高,還跟大家照了相🫃🏿。

    所有小平同誌訪美的鏡頭都傳到了國內。家裏人給我們寫信說,你們都成電視明星了,經常能看到你們的形象。

    由於國家長時間處於封閉狀態🤬💨,我們對國外知之甚少,剛去美國的時候🚈,我們也出了不少洋相⚡️。當時出去的52個人沒有一個人有相機,還認為彩色膠卷太貴,所以在國內買了不少黑白膠卷。到了美國,從使館借了相機照相💇🏽‍♀️,結果一沖洗🎗,黑白的比彩色的還貴👨‍👩‍👧。因為當時美國已大量生產彩色膠卷🚕,沖印彩色膠卷的業務也已普及,黑白照片都算藝術照了,反倒更貴。

    改革開放後首批訪美學者中的清華9人👴🏽。前排右二為柳百成

    當時國內剛剛開放,經濟比較困難⛹🏻,家裏都沒有西裝📠,只有王府井百貨大樓後面的一個出國人員服務部才能做西裝🦗,於是大家集體在這裏做😭。西裝料子的顏色很少,大衣都是雪花呢做的,只有灰色和黑色兩種,那種料子很重✡️🧗‍♀️,穿在身上都墜得慌。在美國👨🏿‍🏫,新聞記者照相時都說中國的留學生著裝統一。在卓琳舉辦的那次招待會上,我們52個人進屋後就脫大衣。招待會結束後,大衣是誰的都分不清楚了🪔,好多人都穿錯了🧑🏻‍⚕️。我比較留心🏇🏼,在領子後面寫上了名字🚝⚀,屬於少數幾個穿對大衣的人。

    到美國後,使館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磁帶機⛹️‍♂️,跟塊磚一樣大小,用來學習外語。我們從來沒見過,都如獲至寶。後來到美國人的家中見到了音響🚶‍➡️,看到有很多按鈕,又覺得十分稀奇🌋,不知幹什麽用的🧏🏼‍♀️。因為磁帶機只有兩個按鈕👩🏼‍🦳,一個錄,一個聽。

    我們是國家公派學者,經費都由駐美使館配發。但使館剛剛成立,跟美國社會的接觸也很少,不了解一個人在美國生活要花多少錢,所以也不知道每個月要給我們多少錢🪣。於是,我們所有的費用都實報實銷。但口說無憑,要拿發票報銷。所以無論到哪,“要發票”都成了我們的一個口頭語。

    不管怎樣🚣🧑🏼‍✈️,我們這改革開放後第一批訪美學者總算踏上了美國的土地,而且是伴隨著中美建交和小平訪美這些重要的歷史時刻🙍🥼,我感覺很幸運,也很榮幸。

    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中國

    我在美國適應得比較快,在華盛頓進修英語3個月後,和我同去的清老師都結伴去了別的大學,而我則獨自選擇了威斯康星大學。我是搞鑄造的📑,經過查閱資料🍄,我發現雖然威斯康星大學在美國綜合大學中不是最強的🚸🏣,但其鑄造學科在美國是數一數二的🍿,所以我下決心只身前往🤹🏽‍♂️。

    當時,威斯康星大學已經有400多個中國人👱🏿‍♀️⛳️,都來自香港和臺灣🏊🏽。在兩個香港同學的幫助下👏🏽🧑🏼‍🏫,我寄宿在一個美國人的家庭中,住在他們家二層上面的閣樓裏🧚🏻。我不喜歡中國人紮堆兒,願意和普通美國人在一起🧄🫸🏻,這樣便於了解美國的社會和文化。我和這家人相處得非常融洽。1979年聖誕節,我還給他們做了一頓中餐,有好幾道菜,他們吃了非常高興,贊不絕口🤱🏿。直到現在🧗‍♂️,這家人跟我還保持著聯系。今年5月份我重訪威斯康星時,又拜訪了這個家庭⚜️,跟房東太太見了面。這個家庭有3個孩子,整整30年了🎉,孩子們都結婚搬出去了🥸。房東太太把我拍的照片傳給了她的3個孩子,很快就收到了他們的郵件,對我表示問候。30年前我在房子門口照過一張相🏌🏻‍♂️,這次我又照了一張相。時空交錯🌾,感慨萬千。

    在威斯康星大學實驗室

    在威斯康星的頭3個月,我周末基本不用開夥🅰️,經常有人請我吃飯👨🏽‍🎤。有香港臺灣同胞,也有美國的僑胞🙎🏼‍♂️,他們迫切想了解國內的情況🧝。我也給自己訂了一條規矩🫴,有請必到🌆,不是為了省這頓飯錢📉📷,而是為了傳遞國內的真實信息,宣傳我們國家的成就🐕‍🦺,消除他們的一些偏見。另外🔺,還有當地的小學和中學請我去做報告,我都不拒絕。我認為,自己是國家和人民培養的知識分子,受黨的教育多年,應該有能力應對各種情況,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中國。

    當然🙅🏽‍♂️,我投入最大精力的還是學習。在美國這2年🌘,我有三大收獲體會。首先♎️,在威斯康星大學看到了很多先進的材料測試儀器,國內很少見🦹🏻‍♀️。譬如掃描電子顯微鏡,清華在1976年才引進了第一臺,非常珍貴,在美國則已很普遍和常見。還有電子顯微探針🙍‍♂️、掃描俄歇譜儀等,過去聽都沒有聽說過。我從事鑄造學科研究🤽🏻,也要研究鑄造合金的微觀世界。現在的儀器分辨率越來越高❎,過去光學顯微鏡是1000倍,現在可以達到幾十萬倍🤸🏼‍♂️。經過刻苦🔋、頑強地學習🤵🏽,掌握了材料方面最先進的儀器🙃。在美國最大的收獲就是成功運用了材料方面的最先進儀器,大大提升了我在鑄鐵結晶凝固機理研究領域的學術水平。

    其次,留學期間🧔🏻‍♀️,我充分了解了計算機在美國的應用情況®️,敏感地認識到計算機將會改變人類社會的一切。我選修了計算機語言課,和美國大學生一起聽課、上機編程,打下了紮實的計算機編程能力,為回國後開辟凝固過程模擬仿真新領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國內我是較早就提出用計算機技術來進行鑄造過程模擬仿真研究的🥱,並且一直堅持到現在。近年來,國家也一再強調用信息化來促進工業化🖐,這是一個大的趨勢。回國後,我們自主開發的三維鑄造模擬仿真軟件很早就被科技部指定為重點推廣的軟件。直到今天🥮,清華在國內這個領域上一直處在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我曾應邀在美國做關於計算機模擬仿真鑄造過程的報告,美國密歇根州州長專門給我頒發了一個“特殊貢獻”獎狀。

    再者就是📗,如何充分利用2年的學習時間,為今後的發展創造條件。我利用寒暑假,多讀、多看🏂🏿、多訪問。2年時間裏,我訪問了密歇根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凱斯西方儲備大學等🛤,還參觀了美國通用和福特兩大汽車公司的技術中心和鑄造廠。在最後一個學期😗,我主動提出到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去進修💁🏽,擴大了我在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的眼界💖。威斯康星大學的鑄造學科很著名,在我留學期間🆖,就有很多國家的學者在這裏進修訪問,如今這些人都是各個國家鑄造學科的帶頭人,我們也經常聯系🚿🎮,開展學術交流👶🏽,加強國際合作〰️。我經常在國際會議上碰到這些人😢,大家都自稱為“威斯康星學派”。在我的倡導下🧍,今年5月在威斯康星大學開了一個鑄鐵研討會,並以我當年的導師Loper教授命名🏂🏼😹,把當時各個國家的訪問學者🤲🏻、博士後、博士都召集在一起𓀄,一共來了11個國家的80位代表。30年後,我重訪母校👷,Loper教授見到我非常激動。他一再誇獎我,並為當過我的導師而驕傲🆖🧔🏽‍♂️。同時👂,我也讓國外的同行們看到了中國學者的真正實力🔵,身為一名中國人,我感到無比自豪⛰。

    報效祖國是我惟一的信念

    2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決心按期回國。

    到了美國,我見到一位定居美國的中學同學,他已經在國外成家,事業有成。他問我要不要留下來𓀉?我很明確地告訴他🧚🏿‍♂️,我是一定要回國的。我的誌向和決心打動了他,2年來👳🏽‍♀️,他對我倍加關懷,冬天給我寄些衣服,還經常到威斯康星看望我👪,這也讓我心存感激🤹🏻‍♂️。

    1979年下半年,我受邀到一個中學演講。開始我講了中國的長城、熊貓等等🧚,後來學生們開始提問。一個高二的學生問我:“你對美國的印象怎麽樣?”我說🌇👩🏿,美國的科學技術非常先進🛍,我在你們這裏學到很多的先進科學技術🦵🏿。他緊接著問👯:“你要不要留在美國🛶?”我毫不猶豫地唱了一首著名的英文歌曲Home Sweet Home:“Home sweet home, 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歌聲停止,全場掌聲雷動。

    中國人有誌氣,我們是為了國家的發展而出去留學的,也要為了國家的發展回國效勞💆🏿‍♂️。我們的根在中國,中國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國家。我們一行52人學成後全部回國✍️。1988年🟤,第一批赴美訪問學者出國留學10周年的座談會召開🕴,我們中間到了20多個學者👨🏼‍🎤,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伍修權親自到會,大家坐在一起回憶當初留美的日子,感慨萬千。

    1979年柳百成在威斯康星大學從事科研工作

    留美是我人生歷程中的重要裏程碑,特別是在科學技術方面。這幾年我的成長,包括我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和我到美國的留學經歷是分不開的。

    而對於國家來說😁,這第一批訪美學者也成為中國劃時代的裏程碑。我們之後,在一批批地往外派。我剛回國時,有些高校請我去介紹經驗,那些人都是整裝待發要走的。有的人還問我:“老師,到美國去👨🏻‍🔧,我想帶塊洗衣板您覺得用得著嗎?”我心裏暗暗發笑✋。看得出來,中國在30年前是如此隔絕🪸,對國外的了解是多麽匱乏,差距真是太大了🚵🏼‍♂️。正因為如此,才更要不斷派出留學人員,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開辟出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來。

    回國後,不僅我原來研究領域的學術和理論水平提高了,而且又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在鑄造領域🐓🧑🏽‍🚀,我獲得了一系列獎勵,還發表了一批有分量的學術論文🥈,其中一篇獲美國鑄造學會傑出論文獎☛。我領導的學術團隊在國際學術界也占有了一席之地👨🏽‍🍼,我相繼應30多所國外著名高校及企業的邀請去做報告。現在很多跟鑄造有關的國際會議我都是國際學術委員會的委員,經常應邀做大會主題報告。

    1999年當選工程院院士以後🍠🧑🏼‍⚕️,我的研究領域更開闊了🚋。在中國工程院的領導下👳‍♂️,我從學術性研究擴展到戰略性研究💂🏻‍♂️。2003年國家啟動了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戰略研究⬜️,有關於製造業發展的專題,組長是徐匡迪院長🔊👩🏼‍🚒,有幾十位院士🧑🏻‍🦰,近200名專家參加。我參與起草最後的研究報告🔢,並陪同徐匡迪院長在中南海向溫家寶總理及其他國務委員做報告。在此之後✊🏻,工程院有很多大的咨詢項目我都積極參加,進一步發揮了我的作用。2007年⌛️,在徐匡迪院長及鄔賀銓副院長的領導下,完成了《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戰略研究》咨詢報告👨🏽‍🚒,我任副組長並起草總報告。咨詢報告得到了曾培炎副總理的批示並加以肯定🤙🏼。

    剛回國時,根本沒想過哪一年能再出國🤽🏽‍♀️。但目前為止,我已出國50多次,到美國也有10多次了🛀。改革開放給了我這個出國留學的機會,我惟一的信念就是努力學習,頑強拼搏,報效祖國。如今,這個願望實現了,我感到很欣慰☎。“老驥伏櫪,誌在千裏”🚊,我將繼續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幸福安康,貢獻我畢生的力量。 柳百成口述,王文樂整理,曹題圖攝影)

    轉自 神州學人 2009年第9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