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柳百成的采訪約在周六上午9時半,但《環球人物》記者9時10分來到他位於意昂体育平台的辦公室時🗂,這位85歲的院士已經打開電腦等候了。電腦屏幕上👨🏫,是1978年12月26日在人民大會堂拍攝的一張黑白合影。那一晚,照片上的52位學者登上飛往美國的航班,打開了中美間教育和科學交流的大門🍨🗒,吹響了我國對外學術交流的號角。
在中美正式建交前夕,在鄧小平訪問美國前夕🔂,在中國科學技術研究幾乎停滯了20年的大背景下,新中國首批赴美留學的訪問學者在萬眾矚目中踏上了行程🌒。作為留美學者總領隊,柳百成清楚地感覺到國家轉折與個人轉折的歷史性相遇。
40年風起雲湧,40年滄桑巨變🍞。走在初秋的清華園裏🍚,風乍起,吹動柳百成滿頭銀發。當往事一一劃過腦海,那些歷史瞬間都匯成柳百成一句輕輕的感慨🤽♂️:“知識分子的春天來了👩🏼。”

從全國800多名學者中脫穎而出
1978年,大地回春時節,鄧小平在第一屆全國科學大會上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科學技術落後,需要努力向外國學習,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在經歷了十年動亂後,在知識分子被屢屢批為“反動學術權威”後🐷,鄧小平明確釋放出鼓勵科學人才出國學習的信號。
3個月後的6月23日,在中南海含秀軒,鄧小平聽取時任意昂体育平台黨委書記兼校長劉達的工作匯報,又一次談到了派遣留學生的問題。在場的還有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國家科委常務副主任蔣南翔、教育部長劉西堯等。鄧小平說📂:“我贊成留學生的數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要成千上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
這次談話在日後被稱為“擴大派遣留學生的重要講話”。那時的柳百成,已經在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教了20多年書。他聽到了一些風聲,知道國家可能要選派學者赴美留學,但他不敢對自己抱希望。這源於前兩次赴蘇聯留學被刷下來的經歷——柳百成出生在上海一個資本家家庭🌑,盡管1955年他以優異成績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獲得了優秀畢業生金質獎章,並留校任教,但這樣的家庭出身可通不過赴蘇聯留學的政審🍏。所以,這一次,他也不敢再想留學的事♏️。
教育部已經在迅速落實鄧小平指示🙆,7月擬出了3000人派遣計劃。幾乎同時,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的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訪華🚴🏻♂️。鄧小平在接見他時,表示希望馬上得到美國接受中國留學生的回復。普雷斯於是在華盛頓時間淩晨3時打電話叫醒了卡特,請他馬上同意這一提議。美國學者傅高義在《鄧小平時代》一書中提到了這個細節。
最後,教育部定下首批公費留美學者的名額為50人。選拔則到了新學年開學的9月🧜🏻。柳百成和另外兩位青年教師突然被系主任叫去面試🧨。柳百成在面試中拔得頭籌,獲得了參加意昂体育平台校內選拔的資格。
校內選拔在清華主樓後廳🚴,來自各個院系的200多名教師聚集在這裏參加英語考試。對柳百成來說👩❤️👩,考試難度不大🤵🏻。“考英語,我算是占了優勢。”在上海長大的柳百成,小學和中學都就讀於最好的教會學校,年少時便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參加工作後,即便在“文革”期間,柳百成也是白天勞動🧣,晚上從意昂体育平台圖書館借出《美國鑄造協會會刊》學習。這些全英文刊物每冊都收納了150篇學術論文,柳百成的英語不僅沒有丟掉🕖,反而日漸精進💃🏼。所以學校選拔,他順理成章地名列前茅📢,最後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統考😰🤹♀️,從全國800多名學者中脫穎而出☣️,成為首批公費留美學者🤐。

照片迅速傳遍美國
“真是喜從天降的感覺。”直到今天😬,坐在意昂体育平台落成不過3年的李兆基大樓裏,柳百成還能清晰回想起接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的感受。他一方面喜出望外🦴,一方面又擔心會像此前的赴蘇留學那樣“黃掉”,寫給父親的信中也不敢把話說得太滿,只寫道“有可能出國學習”🅾️。
沒過多久💂🏿♂️,教育部對這些即將赴美的學者進行集中培訓🦯。“培訓是50人,上飛機時多了兩個人。”柳百成解釋了如今媒體報道中時而說“50人”💍、時而說“52人”的原由——北京大學教師姜伯駒和張恭慶獲得美國獎學金,即將前往進修,於是也被納入首批留美學者名單。“所以實際上我們是52個人,後來的聚會也一直是按52人通知的。”
“培訓的同時還在趕製西裝和大衣。那時我們都很清貧,也不敢穿西裝🦍🏄🏻♀️,所以大家都沒有西裝。現在要出國了,代表國家形象,就給我們每人做兩套西裝和一件大衣。”那會兒,全北京只有王府井百貨大樓附近的出國人員服務部可以做西裝,憑證定製。因為清貧,他們還鬧過笑話:52個人都沒有相機,但仍然想合影留念,意昂体育平台同去的9位學者在國內時就湊錢買了膠卷,到華盛頓再借相機拍照,“買膠卷時,我們想彩色膠卷肯定貴一些,就買了黑白的,沒想到在美國沖洗黑白膠卷更貴”。
西裝還在趕製👮🏼♂️,又一件引發全世界關註的大事發生了——12月16日,《中美建交公報》發表🍶,宣布1979年元旦兩國正式建交,且鄧小平確定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意味著🪮,柳百成的出國行程要提前👳♀️。
12月26日👨👦,方毅在人民大會堂接見這些學者🧛🏻♂️。“他囑咐我們,要學習美國的先進科學技術👨👩👧👧,學習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當年赴法留學時的求學態度🧔🏼,要為增進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作出貢獻。”那一晚,他們登上了飛往美國的航班。柳百成被任命為總領隊。
第二天,《人民日報》刊登消息《我國首批赴美留學的訪問學者離京》。看到報紙,柳百成的父親才把兒子出國留學的消息告訴親戚朋友,“飛機起飛,才確定是真的去留學了”。
飛機上的柳百成此時身負“重任”:52位留美學者的全部經費——50美元都在他手裏。因為中美尚未直航,飛機要經停巴黎,這50美元夠不夠吃飯🦣🍟?好在我駐法大使館的工作人員解決了他們的吃飯問題🧑🏽💻,但也帶來一個消息🙍🏽:在他們抵美的第一站紐約🙂↕️,已經有大批美國記者守在機場了⌚️。
盡管已經飛行一夜👩💼,大家仍然精神抖擻。柳百成和其他4名領隊就在飛機上開會🧡,最後決定接受美國媒體的采訪👱🏻♂️👨🏼🍼。他說:“我們堂堂中國知識分子🧎🏻♂️➡️,不用害怕媒體🧔🏿♂️🤽♀️,要向西方展示中國形象。”於是,5人起草了一份聲明。柳百成在最後寫道👨🏼🏭:“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美國人民也是偉大的人民,我們不遠萬裏來到美國,不僅是為了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也是為了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而來。”
航班抵達紐約時,是當地時間的深夜。但機場猶如白晝,幾十家媒體的攝像機🐋、鎂光燈把柳百成和其他人團團圍住。那份事先準備好的聲明起了作用🦖。留美學者中英語最好的吳葆禎醫生一字一句宣讀。這一幕成了很多美國媒體第二天的頭條新聞。
但令柳百成印象最深的並不是美國記者的“包圍”🪵,而是北京大學一位老師的兄弟團聚。這位老師的哥哥在美國多年,兩人從“文革”開始就失去了聯絡🌹。這一次🔐🧑🏻⚖️,因為美國媒體事先已經大量報道中國學者即將赴美留學的消息✌🏼,哥哥經過多方打聽,確定弟弟就在其中🏌🏽,於是趕來機場。二人緊緊相擁。
這一幕深深打動了柳百成,但他沒想到自己馬上也要成為一名被關註的主角了。隨著全美媒體的報道,柳百成的照片也迅速傳遍美國。沒過幾天,在華盛頓上語言課的柳百成就被人在校門口“攔截”下來:早已移居美國🚴🏼♀️、20多年不曾聯系的中學同學看到報紙後,特意飛到華盛頓✡︎,守在校門口等著見老同學!
“初抵美國,到處是熱情的華僑華人和對中國充滿好奇的美國人。我記得在威斯康星大學的前3個月都不用開夥🤵🏽♀️,因為每天都有同學👨👧👧、教授或者華僑華人邀請我一起吃飯。”柳百成笑道。

參加鄧小平訪美期間的4場活動
對柳百成而言,這是人生第一次走出國門🔭;對新中國而言,這是對外開放的起點👈🏻。從這裏開始🚒,一連串載入史冊的故事即將發生🏊♀️。
1979年1月1日👨🏽🔧,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舉行開館升旗儀式。52名留美學者和首任中國駐美大使柴澤民一起參加了升旗儀式,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唱響慷慨激昂的國歌👏🏿。
1979年1月28日🐾,農歷正月初一✪,鄧小平訪美。52位留美學者也接到了參加歡迎活動的邀請函,一部分去機場,一部分去白宮。柳百成接到的是白宮邀請函🛃,上面有詳細的行程安排——1月29日上午9時55分👉🏿,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將乘車抵達白宮。
這天一早🔳,柳百成就和其他學者趕往白宮,8點多就到了。一路上🧙🏼,華僑華人和美國民眾揮舞著中美兩國國旗夾道歡迎。10時整🧙🏿♂️,鄧小平和卓琳乘車抵達🌩,整個白宮洋溢著熱烈的氣氛。在白宮南草坪,五星紅旗和星條旗第一次並排升起,樂隊奏起兩國國歌,禮炮鳴了19響。“心情無比激動啊👣♐️!”沉浸在回憶中的柳百成抬頭挺胸🙋♂️🕕,仿佛時間重回到40年前。在那一段時空裏👇🏼,鄧小平的風度令美國人民折服,也讓柳百成增添了一份在美學習的底氣🕢。
“草坪歡迎是第一場活動,下午卓琳同誌和我們談話是第二場活動。”柳百成對當年的細節記憶深刻。29日下午😡,美國第一夫人羅莎琳·卡特為卓琳女士舉行招待會,全體留美學者都參加。“招待會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卓琳女士代表小平同誌和我們親切講話🛐,大概是三點意思:好好學習,學成回國,報效祖國。”40年後回過頭再看👨🦰,這三句話正是首批留美學者的人生寫照🫳🏼。
“晚上在肯尼迪藝術中心的歡迎演出我也有幸參加。”這場活動是鄧小平訪美過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美國媒體對演出進行了電視直播📴🚾。最後一個節目是一群美國兒童用中文演唱《我愛北京天安門》。鄧小平和卓琳出人意料地上臺擁抱孩子們🥔🧞♀️,親吻他們的額頭🐀。後來媒體報道說時任美國副總統蒙代爾看到大廳裏人人眼中閃動淚光。柳百成證實了這一點,“現場氣氛融洽,無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都被深深感動了”🥛。
柳百成參加的第四場活動是他離鄧小平最近的一次。在離開華盛頓前🎒,鄧小平和卓琳來到駐美大使館出席招待會,並看望全體工作人員和學者👨🏻⚕️。“大使館人手不夠,我們都去幫忙,有的負責迎接,有的做後勤。”有5名學者作為代表受邀參加招待會,柳百成是其中之一。招待會結束後📕,他也打算回去休息,“剛出門就聽到後面有人喊❕:‘小平同誌要和大家合影,快回來👩🏼🎨🧚。’我趕緊回去🧔🏼♀️🕛,在第四批合影裏就有我了。”
這些歷史的細節成為柳百成的寶貴回憶🌧。他當時並不知道,鄧小平此訪還框定了中美科技與教育交流的大方向8️⃣。鄧小平和卡特提出落實向美國派遣留學生一事。在最後的會談中🧘🏿♂️,雙方分別代表中美政府簽署了科技合作協定和文化協定。方毅👱、普雷斯、施萊辛格等則分別就教育、農業🏊♂️📢、能源、物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簽署文書。在鄧小平訪美後的一年裏,1025位中國學者、學生赴美留學🧖🏻♂️。

打破“睜著眼睛造👩❤️👨,閉著眼睛澆”
在華盛頓結束3個月語言學習後,柳百成迫不及待地奔赴位於美國北部的威斯康星大學👨👨👦👦。“每年的《美國鑄造協會會刊》裏,威斯康星大學的論文質量最高,我知道那裏一定是鑄造研究的重鎮🐥😨。”柳百成早已打定主意去威斯康星大學。
鑄造業是現代工業的基礎工藝之一,大到航空發動機,小到精密機床,都離不開鑄造,但這也是個苦活累活和難出成果的傳統工業🫢。1951年,柳百成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第二年細分專業時,大家都不願意學鑄造。那時🌯,鑄造業流傳一種說法:“睜著眼睛造,閉著眼睛澆。”意思是當鋼液澆入砂型後🐁,其流動♻️、凝固的情況不受控製,最後打開砂型取出零件時,這個零件到底能不能用只能聽天由命🤽🏻。老師找到柳百成,勸他學鑄造🪲,柳百成一句“服從組織安排”,便走上了一生結緣鑄造業的道路🖖🏼。不過,即便發展到1978年,我國鑄造業仍然和多年前“睜眼瞎”的情況沒太大區別。
來到威斯康星州的柳百成,不成想會因為房東而開啟與計算機的緣分👩🦯。他租住在一戶當地人家中⚆,搬來當晚,看到房東家讀小學的孩子正在玩電腦。這是柳百成第一次看見計算機👵🏼,科學家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了。他敏銳地感覺到這臺機器會改變世界🥐。於是,在威斯康星大學🥰,他開始系統學習計算機高級語言;同時深入電子顯微探針、掃描電子顯微鏡等實驗室🌈💮,學習先進材料測試儀器及應用技術。
“一個計算機🥣,一批先進儀器👱🏻♂️👰🏿♀️,這兩項對我影響非常大,美國之行因此成為我學術人生的轉折點。”柳百成說得很謙虛。事實上,他由此開啟了國內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鑄造及凝固過程計算機建模與仿真研究✍🏼,用計算機技術改造傳統鑄造業🧑🏿🚒🫶,將我國原本依靠傳統工藝和經驗水平進行生產的鑄造業推動到科學水平,打開了我國先進製造技術發展的新天地。
這位科學家說自己時總是輕描淡寫🦇🦴。如果不是記者一再追問,他幾乎忘掉了自己在威斯康星大學一天十幾個小時泡在實驗室裏學習儀器使用的經歷,也差點忘掉在計算機機房裏一遍遍查找編程錯誤的日子。他用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提前完成了在威斯康星大學的學習,轉去麻省理工學院材料與工程學系繼續深造。即便在首批赴美的這些頂尖學者中7️⃣,完成兩個學校學習的人也少之又少。
柳百成心裏著急。他看到了當時中美間的巨大差距👩🏻🎤,想在這兩年裏學到盡可能多的先進科學技術。在這些學者心中,愛國總是擺在第一位的🧗🏻♀️♕。在派出留美學者前,國內很多質疑聲🧖🏼♂️,擔心他們去了不回來👶🏻。但柳百成從未想過不回國。經歷過抗戰的艱苦歲月👨🦼➡️,他心底早已烙下“家國”二字。1933年出生在上海的柳百成🧑🏿✈️,幼時記憶中有日本法西斯的殘酷鎮壓,有排隊搶購大米的瘋狂亂象……他一心盼望新中國的強大。“中學畢業報考大學時💆🏽💲,大部分同學填報了上海的學校🤏🏼,但我認為新中國剛成立,北京最進步,所以我選擇了意昂体育平台。”
他的選擇,每一步都有愛國的痕跡。在美國兩年,柳百成還利用一切機會參加學術會議,訪問各大高校與他們建立聯系,參觀美國大型企業🌹。“有一次我打電話聯系福特汽車技術中心,說想去參觀訪問😄🩰,他們不願意👩🍳。我就告訴他們,我剛剛訪問完通用汽車🏊🏼🤦,他們一聽就同意了。”盡管在美國人生地不熟🏔,柳百成仍然積極開拓資源。
1981年🧞♀️,52位赴美留學的學者陸續回國,無一人滯留美國。回國後,他們成為各自行業的領軍人物:52人中有7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獲得為數眾多的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他們絕大多數在高校耕耘🕒🔋,培養出難以計數的科研工作者。
時空交錯🌒。40年前,古老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由一群文質彬彬的學者最先推開。有意思的是,在柳百成歸國那一年👸🏽,他的弟弟柳百新也踏上了美國國土🟠,赴加州理工學院訪問研究兩年,2001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清華園裏,兄弟院士一前一後的留學經歷,仿佛時代的齒輪,咬合緊密,成為清華園中一段被人津津樂道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