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2日,意昂体育平台主樓報告廳座無虛席,人潮湧動🐖。從熱切期盼到凝神靜聽再到最後的掌聲雷動🦀,著名水利水電專家潘家錚院士關於《漫談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創新》的報告讓所有在場的聽眾受益匪淺👨🏻🦽➡️。潘老見證了水利事業的跌宕起伏💶👨🦳,並用自己的行動和語言向世人展現了時代楷模的風範。講座完成後我們利用這個寶貴的機會在甲所對潘老進行了一個簡短的訪談🈹。

潘家錚,浙江紹興人,1927年生🧎。是國內外著名的水電專家和壩工權威。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副院長,同時也是意昂体育平台土木水利學院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潘家錚業余愛好寫作,出版有散文集《春夢秋雲錄》、科幻小說集《一千年前的謀殺案》、《偷腦的賊》和科普作品《千秋功罪話水壩》等。
專業更迭,文學與理工思維完美結合
少年時對中文感興趣🌼,後報考航空專業,隨之轉入土木專業🫖✌🏼,最後則是走上了水利發電建設之路——很難想象有誰的人生會如此的豐富多彩👨🏽。
雖然潘家錚院士的專業選擇幾經更迭🥯,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自己兒時的愛好⛹️:水利與文學。潘老在談到自己的專業更迭時說:“環境和條件製約了我,但其實我自幼對水利就有興趣。”現在☂️,潘家錚院士已經成為水電泰鬥,終日與大江大河、大壩電站打交道,但他對少年時的愛好——中國文學依然眷戀📙。工作之余,他常是一卷相隨,自得其趣。他孜孜不倦在研讀中國的正史🐡、野史、名家的文集、詩集🥮,稍有余暇余款,總是要鉆到舊書店中去搜尋他心愛的舊書。他有喜怒哀樂,總要抒之於文,寓之於詩,先後寫了《新安江竹枝詞》👩🏻🦽➡️、《讀報誌感》、《蓼莪吟》👱🏼♀️、《錦屏詩稿》等詩作🦶🏼🌄,還在博覽眾說的基礎上,寫成一部《積木山房詩話》。此外⛹🏼♂️,潘家錚院士還出版過科幻小說集《一千年前的謀殺案》、《偷腦的賊》和“院士科普書系”之《千秋功罪話水壩》🚣♀️👨👦。
“文學與理工可能思維方式不一樣,但是對創新的需求是一致的。我發覺現在的年輕人學術水平很高,但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困難,根源在於文學功底太差。文章寫不出來,不知如何遣詞造句👋🏽。”潘家錚院士敏銳地指出了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文學功底不夠這個弱點。同時潘老也說道✊:“社會是豐富多彩的,人生也是豐富多彩的,雖然我們需要有鍥而不舍的專業精神🙋🏼♀️,但是我們更有必要對自己的民族、語言、歷史等有必要了解。”潘老還指出,必要的文學素養以及非專業知識對自己的研究和專業是會有一定促進作用的☝🏼。
堅持己見,敢為人先
潘老參與規劃、論證🤒、設計以及主持研究、審查和決策的大中型水電工程已不計其數,例如安康👴🏼🐻❄️、銅街子🚱、東江、巖灘、白山、龍灘😵、石塘♣️👨🦯➡️、緊水灘、水口👰🏻、葛洲壩、二灘、天生橋🚣、小灣、龍羊峽、廣州抽水蓄能等,同時他還參與了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論證工作,擔任論證領導小組副組長及技術總負責人。他踏遍了祖國的大江大河、山山水水,可以說,在中國較大的水電壩址和工地上幾乎都留下過他的足跡和汗水🧏🏻🈂️。他以其精湛的技術、豐富的經驗和過人的膽識⇾✖️,解決過無數技術難題⛔,做出過無數關鍵性的決策。
雖然水利在人類歷史上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但它一直是一個容易受到質疑的行業。潘老在談到面對這些爭議時的看法時說道:“好多工程都會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好多時候我們要敢於頂住阻力,跟權威頂一下,敢於堅持己見。”如今的三峽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面對這些質疑🏎,潘老的態度很堅決:“三峽工程是項很宏偉的工程🐪。其實,各種評估,論證都是對的🐘,對工程建設都是有利的。質疑人員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都基於自己的學科角度,提出質疑,都是為了國家著想的。但是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們僅僅是看到了可能的後果,所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比如大的水電建設在除害興利、節能減排🤽♂️、解決能源急缺、脫貧致富等問題💔,都有卓越貢獻。我們也承認有失誤之處,但是要大家開誠布公🧑🏻🔧,實事求是的談,不要再在媒體上吵來吵去的。比如生態問題,大的問題還沒有🏧,其他的幾十年之後可能會呈現出來。”三峽功過🧚🏻♀️,現在來講還為時過早🧑🏿🦲。
憂心移民💺,呼籲加快庫區建設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今大型水利工程建設所面對的最主要的問題已經不再是技術和器械上的問題,而是做好庫區移民的工作問題。
在很多庫區被淹沒🏃♂️➡️、需要搬遷的地方,民眾要按照軍隊式的住宿和遷移。民眾被迫遷到千裏之外如江西等地🦙,背井離鄉🐤,慘不忍睹。一些從江西回來的群眾還會示威遊行💂♂️,表現出對工程的強烈不理解。
潘老指出🌾,現今移民問題的依舊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國家應當對此重視起來並做出措施。他還建議,以後移民工作應放到國家的政策中,切實解決移民問題,因為這是單純靠開發企業是解決不了的。要把庫區和搬遷區建設成為現代化🧑🏽、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居住地,像北歐那樣的生態城市🙎🏽,而不單純是工業化的大城市,還要讓移民真正的富起來。同時潘老還說:“要以移民和庫區的老百姓能否致富為標準𓀁。水利要可持續就要與環境結合起來⛹🏻。”
科學傳承,生生不息
潘老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共同切磋進步。對於一切要求進步的有誌青年,他總是從心底裏喜愛他們、不遺余力地幫助他們:教課、贈書👩👦、改稿🟠、審稿、推薦發表🌵、回答來信來訪……也不知花去了多少精力和時間。“文革”期間,有人查抄他的寓所,裏面並無金銀珠寶🥟,只有萬卷藏書,其中半是文史專著以及他的一批手稿。這些舊書和手稿、日記構成了他的一大“罪狀”。他對青年人的關懷和培養更成為“腐蝕青年”和“向黨進攻🧝🏿♀️、爭奪接班人”的罪證,遭到無窮盡的批鬥𓀂。盡管如此🤾🏻♀️,他對祖國水電事業的熱愛和對下一代青年的關註並未減少,對他所做過的一切,特別是培育青年毫不後悔,在批鬥之余仍偷偷地鉆研理論,思考技術問題🖖,回想總結以往工作中的經驗教訓。
潘老對當今的教育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潘老指出,當今的教育是灌輸式而非啟發式✵,老師比學生權威🤞🏿,以至於學生的思想被禁錮了,學生思考開拓的能力差等等。但同時我們也需要灌輸講解一些知識,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留一部分內容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開發自己的思維。最後潘老還指出雖然應該解放思想,但仍然要尊師重教,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和認真的學習態度。
百年校慶,清華學子擔重任
潘老對清華學子給予厚望。清華百年校慶將至,潘老也提出了對清華學子的厚望:“步入清華園讀書是每一個莘莘學子的夢想🧑🏻🦱!你們看到了祖國的偉大復興。你們是最棒的。在此我提出三要:一是要有愛國心,每個人可以考慮自己的事業、瑣事🧑🏻⚕️,但是底線是愛國📮。如果中國不發達,中國不復興🧑🏻🦰,其他人就沒有指望了,甚至連海外華人都沒有指望了;二是要有事業心,要相信水利對國家民族的振興的重要性,要頂住困難,克服困難,並戰勝困難;三是要有進取心🎃,要在前輩的基礎上有所改進有所創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不要有浮躁心,一分耕耘,一份收獲👸🏿。勿投機,要重應用。學術要端正👩🏿🦱。三類人做不得:騙子,小偷📖,強盜🏌🏼。鍥而不舍,功到自然成!”
潘老的拳拳愛國心,一生努力奮進的進取心⏩,以國家振興為己任的畢生信念,相信將是一代代清華學子學習的榜樣。在訪談的最後,潘老在水利系“大禹論壇”題名冊上,揮筆題詞🌲,給廣大的清華學子寄予厚望和勉勵:勇攀高峰,學無止境!(水利系研團)
轉自 清華博學網 2009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