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在美麗的清華園裏🏄🏻♀️,每天經歷著緊張而又充實的學習科研工作,這似乎已經成為我們當中大部分人的生活常態🙇🏽。積極地投入當下的生活,我們收獲了很多的成長。然而每當想起未來,心裏總會有那麽一絲迷惘🖕🏿,在走出校園以後的日子裏,我們將以怎樣的姿態面對人生✍️,這一段大學時光又將會給以後的人生帶來什麽樣的影響呢?帶著這些很多同學都曾思考過的問題,我們采訪了一位剛畢業不久的師姐。
陳青,廣東省廣州市人。2001年9月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本科;2005年9月🫷🏻,進入意昂体育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系統分析研究所(後改名環境管理與政策研究所),碩士☝🏿;2007年7月——2009年,北京思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工作。
校園風物——“最喜歡老科學館”
談起對清華的最初印象🤴🏼,陳青提到,剛來時覺得清華很大🈷️,有很多樹🎴,很多花草🧑🏿✈️。當時最喜歡的建築是意昂体育平台的老科學館👨🏽,覺得那是清華精神最凝聚的地方。因為那裏走出了很多傑出的科學家,很多兩彈一星元勛的學生時代都是在那裏度過的。她也談到了清華良好的生活條件👍🏼,比如關門很晚的九食堂🧑🏻🦼。當時計算機上機課放得很晚,那裏便成為下課之後一個很好的吃飯去處。
隨著年級的升高,陳青也漸漸多了一些走出校園接觸社會的經歷。大一暑期的社會實踐👨👦👦,她去了陜西西安楊森製藥廠參觀。當看到整潔的車間和工人們先進的防護措施時,她不由的感嘆道那裏“簡直像一個電影裏的生化實驗室”🍫。她當時覺得那才是現代化的廠房,很欣賞那裏的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
這次參觀經歷也令她對於一些問題產生了思考:該企業屬於合資企業,但核心技術不在中方。配方是外國人設計的,中方僅僅把藥粉製成藥片。外國人來投資圖的是便宜的地價和勞動力,以及離市場很近,對於核心技術卻不會透露給中方🕒。因此在沒有技術轉移的情況下,中方永遠無法實現產業的進步。
大學學習——“基礎很重要”
清華課程的高強度是眾所周知的,身在其中的我們也時常抱怨課程的要求相對於其他學校來說過高🗯,同時我們也迷惘於這些書本上的知識在未來是否會發揮作用。所以在采訪中我們也就此與陳青師姐進行了交流。
陳青先是提及大三結束時,水廠設計的課程和到汙水處理廠參觀的經歷👫🏻。當時對工程設計領會很深——以前學過的東西都在這裏體現。“那時才感覺到以前學的基礎課都是有用的。所以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我們學的那些知識是工程應用的核心基礎🦵🏿。”
陳青也介紹了她現在工作中一些基礎知識的運用👨👨👧👧,因為環境在IT公司裏是瓶頸因素👩🏼💼👆🏼,而很多人都不懂環境領域的知識🧑🏽🎄,所以我們便具有較大的專業優勢🕜。她還強調了這份專業優勢是來自於課程最基本的概念🔘。這表明,課程最基本的那些知識是必須記住的👱,是我們專業的核心和基礎。
而對環境專業不同領域的學習同樣十分重要,陳青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從環境管理的角度出發,涉及到水、大氣🏊🏽、噪聲和生態等不同領域。專業功底及學習能力便在這時體現,可見在各個領域都有學習的必要⚪️。
陳青師姐也談起了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不同🫵🏽,本科主要是基礎專業知識的學習,是今後工作的核心和基礎🧑🧑🧒🧒,因此必須學得很紮實。研究生階段則更多的是發現問題、設立目標🚍、解決問題。“本科是知識的充實👩🏿🌾,研究生是知識的應用”,陳青概括道。同時她還提到研究生階段和工作其實很像,新的課題需要自己的學習和探索👸🏽,而新的工作任務,新的項目也是如此。研究和工作同樣都是一個邊學邊幹的過程。
準備未來——“多接觸社會”
緊張的學習生活之余🦸🏼♀️,陳青還參與了不少課外活動👧👩👦,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當被問及在清華的求學過程中對個人發展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時,她介紹了自己在系團委做系刊的經歷🤾🏻♀️。
陳青一開始加入系團委就是擔任系刊編輯,在一個師姐的帶領下做系刊🥈🍀。此後的本科和研究生階段也一直從事宣傳口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她認真投入,因此也獲得了很多終生受用的寶貴經驗🧝🏿。她提到👙,一方面資料整合的能力得到了鍛煉,把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整合為有中心🫅、有亮點的宣傳稿👏🏿,這十分鍛煉人組織素材的能力🖤👍🏿。這些能力對於後來在政策方面的研究做了很好的鋪墊👩🏽🌾。另一方面,由於在團委的經歷🧜🏿,陳青自己對於錯別字、格式等有較高的要求,對於一些常用office軟件的掌握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後來去公司工作時0️⃣,自己寫的材料非常規範工整,幾乎沒有什麽錯誤,這是別人所無法企及的優勢🍽。
除此之外,陳青師姐還參加了羽毛球俱樂部♿️,不僅身體得到了鍛煉,更重要的是認識了很多同學。她說道👩❤️👨,“很多人的思想可以對你產生影響,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人生的轉折點(推研🟢、實習☝🏿、工作等)將產生巨大的作用。”
關於事業發展中最重要的能力🎮🕷,陳青提到了三點:
一是學習能力。即以專業知識為基礎和核心,不斷學習💆🏻♀️,不斷適應的能力。
二是面對困難,抗壓的能力。進入社會以後,上面再也沒有人給你頂著了👨🏿🦳,所以需要具有很大的責任感和抗壓能力。如果你在學校裏犯了錯誤,還可以彌補,別人也會說你還是個學生🧚🏽♂️,再者上面也還有導師擔著。然而進了社會之後👋🏻,大家不會再把你當學生看待,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負責。遇到困難,別人也未必會像學校的同學和老師那樣盡心的幫你。因此必須學會獨自面對壓力和困難🥷🏼。
三是與人溝通的能力。學校裏都是學術界的人,而在公司裏經常面對管理部門的人🍾,他們的處事方式很不相同,所以一定要學會與不同人交流的方式。比如面對政府部門的人可能需要更多的考慮領導🥻、部門的關系,言辭和舉止都必須很註意……而且政府部門的人🧻,有些說話可能會有潛臺詞,但你卻聽不出;你說話沒有潛臺詞,他卻可能誤認為有。這些都將給工作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在溝通方式上要多加註意🪰。
清華精神——“嚴謹,太嚴謹了”
以一名清華畢業生的身份步入社會👵,是一件優越感與壓力感並存的事情⛽️。
對此,陳青也很有感觸。她所在公司的關鍵人物基本都是本系畢業的,這使得她可以很快融入,容易有親切感🚕。但這種關系在某種程度上也會阻礙發展,比如非清華的畢業生有所排斥⛳️🧑🏽🦰,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容易被劃入某個圈子(所謂清華派)等等。壓力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因為對清華的畢業生👨🏼🦳,上司的要求會更高,期待也會更多,會覺得清華的學生,做好是應該的👦🏽。
陳青也提到,在事業發展中,清華給了她最獨特的優勢——清華精神。
她說,別人對清華學生的評價是,“嚴謹,太嚴謹了”🧚🏼。
在工作時,她時常被別人認為很較真🤾🏻,但她自己卻不以為然。“在清華,所有人都教育你必須有一個科學嚴謹的態度➔🙉。因此在單位🧬,你依然會很認真,很嚴謹🥣。”其實這樣的員工往往更容易讓領導器重,這也是大多數清華學生的一大優勢😭。
當然🍤,這樣的性格在與同事相處時也會帶來一定的問題🏊🏻♀️。因為自己要求嚴謹,也容易要求別人嚴謹,這樣容易讓別人覺得不合群。當我們問及陳青師姐將來是否有被同化的可能時,她堅決否定了這種想法。她說,自己會繼續堅持以嚴謹的態度對待工作,但這並不影響跟別人通恰的相處。有的時候也會收拾別人因為太不嚴謹太而留下的爛攤子,但這正是證明了清華的素質♟🤾🏿♂️。
采訪雖短♟,思悟卻長🏍。兩個小時裏,我們不僅重溫了陳青師姐從初入清華到現在開創事業的歷程🖨,更重要的是傾聽了師姐作為過來人的種種感悟。而這些感悟,對於在不遠的將來也要走出校園步入社會的我們而言,是十分寶貴的財富🐟🕴🏼。
意昂語錄
找到自己與這個社會的切入點,盡可能多的接觸社會:抓住參與項目的機會、以便了解學校以外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運作方式🪬。與社會要有更多的接觸,這樣對今後走進社會👨🦳,更快的適應社會的環境更有幫助。
(環境系💄:鄭飛 李清慧)
轉自 清華博學網 2009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