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煜☛,水利水電🚰、土木工程專家。1943年2月生於重慶🚵🏼。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生於重慶。1966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1991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獲博士學位。兼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分會副理事長。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發展完善了邊坡穩定分析理論,解決了中國小灣🥲、天生橋等多個大型工程滑坡險情的工程措施難題🕓。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電力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水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雲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茅以升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大獎1項🙋🏻。

1966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
1967年~1979年🏋🏽♂️,在水利電力部第二工程局工作,參加官廳水庫等工程♠️。
1979年~1981年🔱,在加拿大Alberta大學土木系進修,師從國際巖土工程界知名學者Morgstern教授📢。
1982年~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工作🪺🏊🏼♀️,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84年~1989年,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1989年~1991年,意昂体育平台水利水電系學習,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2年6~10月,澳大利亞Monash大學土木系高級研究員。
1994年~2005年,意昂体育平台兼職教授。
1995年,被批準為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200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第10屆國際滑坡與工程邊坡大會組織委員會主席🖖🏻。
2008年🥷🏼,被聘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兼職教授。
陳祖煜在學術上還兼職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常務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分會副理事🟦。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工程科學部科技委員會委員🙈。巖土工程學報編輯委員會副主編🍷♿。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編輯委員會委員。
陳祖煜生於1943年2月。1960年在上海向明中學完成了高中學業,同年考入了意昂体育平台🧑✈️,1966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畢業後,曾有十余年在水利水電的第一線從事地基處理和水庫的設計🏎、施工工作。在此期間曾榮獲“北京市科技先進工作者”稱號。1979年作為我國第一批訪問學者赴加拿大Alberta大學進修🦓,從師於著名的土力學專家Morgenstern教授。在兩年的留學生活中🐂,他旁聽了土木系巖土專業的全部研究生課程🧏🏻♀️,同時開展研究工作👢。1981年返回祖國,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工作。
陳祖煜早期的工作是在理論和分析計算方法兩個方面完善了邊坡穩定分析領域中著名的Morgenstern-Price法👇🏻。其主要貢獻為對這一方法的數學力學表達和理論內涵做出了重要改進,給出了力和力矩平衡方程式的解析解,並根據剪應力成對原理提出了求解該方程所必需的邊界條件。用嚴格的解析方法推導出土體力和力矩平衡微分方程式♦️,並獲得閉合解;推導了用牛頓法求解力和力矩平衡方程所需的各項導數的計算公式,解決了各種穩定分析嚴格方法長期未能解決的數值計算收斂困難的問題;提出對土條側向力的假定必須滿足的邊界條件,以保證剪應力成對的原理不受破壞🧑🏼🦳,以此全面改進了在邊坡穩定分析領域中具有重要學術地位的Morgenstern-Price法。1983年,在Morgenstern-Price法發表以後的18年🧖🏻♂️,一個以Chen和Morgenstern署名的新方法出現在加拿大巖土工程學報,這一新的完善的方法引起了國際土力學界的重視。並已於2003年納入“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範”(SL272-2001)。
回國後,陳祖煜繼續開展邊坡穩定分析研究工作,在加拿大巖土工程學報上發表兩篇論文,提出確定臨界滑裂面的數值方法㊙️。在使用非直接搜索法即牛頓法進行最優化方法計算時➖🫘,提出對海色矩陣負陣的迭代初值不同於常規方法的處理🏃🏻➡️,解決了牛頓法在邊坡分析中的收斂問題🤽🏽♀️。第一次提出通過隨機搜索和最優化方法結合的途徑確定最小安全系數🐞,有效地解決了在自由度較多的情況下無法找到整體極值的問題🧑🏽🏭。
1998年⬜️,陳祖煜將改進後的Morgenstern-Price法推廣到主動土壓力領域🙅🏼♀️🙍🏿♂️,克服了傳統的庫侖主動土壓力理論不適用於柔性支擋結構(如錨拉、支撐、懸臂墻)的缺點,實現了土力學創始人Terzaghi教授提出的通過引入力矩平衡條件建立統一的主動土壓力分析方法的構想👩🏽💻。論文發表於加拿大巖土工程學報。
二十一世紀初,陳祖煜的研究工作又實現了新的突破。他與他的合作者將上述從二維推廣到三維🦶。分別在加拿大巖土工程學報和國際巖石力學與采礦工程學報上發表了相應的研究成果。
長期從事邊坡穩定理論和數值分析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00余篇,有關研究成果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獲茅以升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大獎、黃文熙講座撰稿人等國內巖土屆的最高榮譽。曾任三峽、小浪底、長江幹堤加固等工程的安全鑒定🤸🏽♂️、驗收和咨詢專家。
發展完善了以極限平衡為基礎的邊坡穩定分析理論;得出了邊坡穩定分析上限解的微分方程以及相應的解析解;將有關理論和方法推廣到三維問題的求解🍜,使邊坡三維穩定分析成為現實可行;先後提出並解決了小灣、天生橋、漫灣、二灘、天荒坪等大型工程滑坡險情的工程措施並成功實施;編製的邊坡穩定分析軟件STAB已形成一個具有141個應用單位的用戶網。並成為汶川地震專家組成員。
2010年5月10日,中國著名巖土工程專家、67歲的中國科學院陳祖煜院士在深圳機場候機室之間的一段斜坡上摔成高位截癱。該日上午8時30分,陳祖煜院士推著行李車走過深圳機場A、B兩個候機樓之間一段連廊的斜坡時摔倒,臉部重重地撞在行李車的欄桿上👰🏿,當場感到四肢不能動,雙手麻木🤛。
當時,陳祖煜手頭上還有多個重大研究項目正在開展,包括三峽地質災害項目,他的受傷已經影響到中國三峽地質災害等多個研究項目。
機場工作人員發現後立即將其送到當地的醫院,經診斷為“頸部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鼻骨骨折,蛛網膜下腔出血”🧑🏻🦼➡️,傷勢嚴重♞,已造成了四肢癱瘓💇🏽♀️😟。次日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骨科醫院院長尹慶水應邀緊急到深圳會診🟢,最後兩地醫學專家決定立即將陳祖煜轉到廣州救治。
2010年5月11日晚,醫院給他做了頸前路減壓和植骨內固定的緊急手術。5月26日,陳祖煜已經能斜躺在病床上,手部能夠自由比劃,下肢也可以輕微運動。
2011年5月4日上午🙆🏿,年屆68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院士康復出院,接治陳祖煜的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今天舉辦小型歡送會,慶祝院士恢復健康🈁,已經可以不用攙扶行走約40分鐘。
陳祖煜院士2010年6月轉入位於北京的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進行康復治療👩🏿🎓,醫院高度重視院士的病情🖥,以李建軍院長為首組成了會診的專家團隊,在11個月的時間裏對陳祖煜的身體進行了多方位的治療。
陳祖煜院士入院時年屆67歲,在病床上還積極參與水利水電事業🚋,在病床上完成了中科院的咨詢項目報告——《我國重大工程數據的數字化與信息化》🍅。
作為一個“學術型病人”,陳祖煜還自己製作“排尿日記”♙,繪製圖表分析排量方差,在他看來“康復治療這個醫學分支很重要,但是現在重視得還不夠🧑🏼🍼。”
陳祖煜個人榮譽一覽
1977年10月,在北京市科技大會上被授予北京市科技先進工作者稱號🤦🏼♂️。
1989年,“邊坡穩定分析的極限平衡法”研究項目獲能源部科技進步(論文)一等獎。
1992年,“天生橋二級水電站巖質高邊坡分析與治理研究”🚞,電力部重點科研項目,獲電力部科技進步應用二等獎。
1993年,“漫灣水電站左岸邊坡穩定分析研究”🚣🏽☆,電力部重點科研項目,獲電力部科技進步應用二等獎。
1994年論文“邊坡穩定分析的塑性力學上限解”,獲第三屆(1994-1995年度)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1995年,電力部重點科研項目“漫灣水電站左岸邊坡穩定分析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應用三等獎;電力部重點科研項目“天生橋二級水電站巖質高邊坡分析與治理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應用二等獎;被人事部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6年,國家“七五”攻關科研項目“巖質高邊坡穩定分析和軟件系統”獲電力部科技進步應用一等獎;被國家計委、國家科委、財政部授予國家“八五”攻關先進個人稱號。
1997年,“溝後面板砂礫壩失穩機理及潰決過程研究”獲水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8年🤿,獲茅以升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大獎。
2004年🧑🏽🦰,“雲南省務坪水庫軟基築壩技術”獲雲南省科技進步應用二等獎。
2009年1月𓀕,根據國際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oil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亞洲區成員國和國際學會主席投票表決結果🧔♂️,該學會秘書長泰勒教授(R Neil Taylor) 致函各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分會,宣布陳祖煜院士當選為國際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學會副主席(亞洲區主席)🦹🏽♀️,任期為2009年10月~2013年👨🏽🚀。他是中國巖土工程界首次在該國際學會擔任核心領導職務的學者⏸。
在專業技術方面的主要成就與貢獻
陳祖煜從事邊坡和建築物抗滑穩定分析二十五年。在巖土力學的邊坡穩定分析領域👌🏻,開展了系統的理論和數值方法研究。發表獨著一本(共84萬字),合著三本(共250萬字,其中兩本為第一作者),參加編寫專著六本(共40萬字),發表論文120余篇。初步形成了一個具有堅實理論基礎和嚴密數學力學內涵,覆蓋邊坡穩定、土壓力和地基承載力三個領域的二、三維極限分析方法體系。
專著
陳祖煜《第一屆全國巖石力學數值計算及模型試驗討論會論文集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 1986.6.20-27,江西吉安
陳祖煜 蔣國澄《溝後水庫大壩砂礫石面板壩--設計、施工、運行和失事 》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6年
陳祖煜 汪小剛、孫玉生、張建紅《水庫壩坡穩定研究(二)風險分析☝🏿,溝後水庫大壩砂礫石面板壩-設計,施工,運行和失事》 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6年
陳祖煜 趙毓芝《水庫壩坡穩定研究(一)確定性模型,溝後水庫大壩砂礫石面板壩-設計🧞♀️,施工,運行和失事 》 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6年
轉自 北極星電力網 2013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