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碩賢
建築技術科學專家。1947年5月生🐜🧙♀️,福建詔安人。1970年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建築系建築學專業畢業🧘🏻♀️,1981年、1984年先後獲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建築技術科學碩士、城市規劃與設計博士學位。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系教授𓀔。
長期從事建築與環境聲學研究。系統提出城市交通噪聲預報、仿真及防噪規劃的理論與方法🏃🤾🏼;闡明聲學虛邊界原理,推導出混響場車流噪聲簡潔公式,較好地解決國際上20多年未解決的問題🧜🏿♂️。完成首例將建築輔助設計軟件與聲學軟件鏈接以分析室內音質的工作⛹️♀️。提出廳堂響度評價新指標和計算公式,指導並與合作者提出擴散聲場仿真新計算模型和界面聲能擴散系數的改進測量方法和計算公式。開展建築環境評價方法體系、人的行為模式和使用後評價研究,初步建立了建成環境主觀評價理論體系。承擔55座觀演與體育等建築的音質設計。

李 天
飛機空氣動力學專家。1938年10月2日生於吉林市。1963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力學數學系流體力學專業。現任中國一航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總設計師👂、研究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中國航空研究院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飛機空氣動力研究和設計工作,在飛機空氣動力學領域作出重要貢獻,創造性地解決了飛機研製過程中遇到的許多重大技術難題,並在工程設計中得到驗證和應用,完善了我國飛機氣動布局的設計方法,研究並設計了新一代綜合高性能布局方案等🙇🏽。培養博士生12人🙁💪,碩士生21人🤽🏻♂️。

陳祖煜
水利水電🕉、土木工程專家🐭。1943年2月生🪽,浙江寧波人。1966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1991年在水利系獲博士學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
長期從事邊坡穩定理論和數值分析的研究工作。1983年與Morgenstern教授在理論和分析方法兩個方面完善了邊坡穩定分析領域中著名的Morgenstern-Price法📲⛹️♂️;1996年與Donald教授提出了建立在斜條分法基礎上的極限分析上限解的微分方程以及相應的解析解🫎,成功地獲得了與五十年代索科洛夫斯基提出的理論解完全一致的解答;近期📼,將上述成果推廣到三維問題的求解,使邊坡三維穩定分析成為現實可行。先後提出小灣💏🧑🎄、天生橋👨🏼🦳、漫灣🤦🏻、二灘、天荒坪等大型工程滑坡險情的工程措施🤦🏻♀️,並成功實施;編製的邊坡穩定分析軟件STAB已形成一個具有141個應用單位的用戶網☕️。出版著作7本,發表論文120余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

顧逸東
航空、航天系統工程專家。1946年9月生📆,上海人🎯。1970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總體部主任🐵,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總設計師㊗️、總指揮🐦。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中國委員會委員。
早年從事宇宙射線實驗研究👩🏼🦰,後從事高空氣球工程技術研究和宇宙射線及硬X射線天文觀測研究⬛️;主持建立我國平流層氣球系統,解決關鍵科學技術問題,奠定了我國高空氣球工程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基礎,推動了多學科高空氣球科學探測和國際合作。
主持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的技術工作,領導了載人航天對地觀測👄、空間科學等多領域的研究和空間有效載荷的研製🩸,采用工程技術與科學研究有機結合的方法👮🏿,解決了大量關鍵技術問題;建立了載人航天多任務空間應用技術體系和應用系統設計集成方法🚵🏼,成功解決了多任務復雜系統的工程實現;周密組織了神舟1號到神舟6號飛船上應用任務的發射場測試👵🏻、在軌測試試驗和運行管理。
薛其坤
材料物理專家。1963年12月生👨🏻🎓,山東蒙陰人。中科院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我校物理系“長江特聘教授”🏛😢。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1990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碩士學位,1994年獲博士學位🤽🏽♀️。1992到1999年在日本和美國學習工作👮🏽♂️。
主要研究表面物理、低維納米結構和薄膜的控製生長與量子效應👨🏼🔧、極低溫強磁場和自旋極化掃描隧道顯微學。長期從事超薄膜材料和納米結構的製備✔️、表征及其物理性能研究🍖。開展了GaAs半導體薄膜、InAs/GaAs量子阱(點)、寬禁帶半導體GaN薄膜生長動力學研究👨🏿💼,發展完善了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表面再構的基本規律;開展了半導體Si襯底上金屬超薄膜量子尺寸效應的研究,定量建立了金屬薄膜體系量子效應和材料性能間內在聯系㊙️,發現了薄膜熱膨脹系數🤟🏻、功函數、超導轉變溫度等的量子振蕩現象;開展了有序納米結構的自組織生長研究,發明了若幹原子尺度精確控製生長技術,解決了異質外延生長納米有序結構的難題。發表學術論文110余篇,被引用1300多次。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