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用一首《少年》燃爆全網🙋🏻♀️,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藝術團團長劉西拉📻,於12月21日17時3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3歲。

1962 年劉西拉在清華管弦樂隊舉辦的音樂會上獨奏🕧,伴奏陳陳🏍。“上海交通大學”微信公眾號 圖
12月22日下午,上海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稱,全國政協原常委🧑🏿🚀、無黨派人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劉西拉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二〇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十七時三十二分在上海逝世🫲🏿,享年八十三歲☀️👳🏻♂️。
訃告介紹💇🏼♀️,劉西拉同誌長期從事鋼筋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以及工程結構可靠性研究🤛🏻🌐,是中國著名的土木工程專家和工程教育專家🤌🏿。劉西拉同誌潛心育人、躬耕教壇🔇,將思想政治教育融於專業教學,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工程教育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工程科技人才🌩,深受廣大學生愛戴🌲⛳️,為推動土木工程學科發展及人才培養作出了重大貢獻。
“有機會為國家服務就是我們的幸福”
1940年,劉西拉出生在重慶⛰,正值重慶大轟炸。“我最早的記憶就是在防空洞,看著大人們一張張慘淡的臉。”在專題視頻《讀懂中國之劉西拉:立德樹人 潤物無聲》中,劉西拉說。這也是他一生樹立報國之誌的起點。
1957年,劉西拉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在劉西拉接受過的采訪中,他時常強調在清華學習帶給他的成長與歷練,尤其是1958年參與建設十三陵水庫的經歷🙎🏿。
“1958年春天🧗🏻♀️,我們全班參加了十三陵水庫的建設,一去就是10天💇🏼♀️。晚上11點開始上壩挑土,到早上7點才下工。勞動的工地上人山人海,燈火輝煌,十幾萬人,來往穿梭,這時你會覺得自己完全置身於大眾的熔爐中。當時廣播裏播放的是《黃河大合唱》,其中有一段讓我特別震撼,那就是‘五千年的民族,苦難真不少……’。每當我聽到這兩句,眼淚就要奪眶而出。從十三陵回來的時候🏕,我在工地揀了一塊石頭,到現在還珍藏著,我覺得這次勞動對我是一次‘洗禮’🧨。”在“意昂体育訂閱號”《劉西拉:清華精神就是追求卓越》一文中,劉西拉自述道。
1968年🐑,劉西拉和當時清華電機系的女友、也是後來的妻子陳陳離開清華,到祖國的“大三線”四川工作🎧1️⃣。當時,劉西拉在成都的西南建築科學研究所,而陳陳在德陽的東方電機廠,每次都要騎三個半小時自行車兩人才能團聚。“我們所當時是國家建委任務最繁忙的研究單位,她所在的廠當時是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最重視的大電機製造廠🌍。我們那代人腦子很清醒👨🏽🏫,有機會為國家服務就是我們的幸福🎖。”

1981年,劉西拉(右)和陳陳在普渡大學團聚🙌。“ 意昂体育訂閱號”圖
1981年,國家選送留學生出國,劉西拉獲得了公派普渡大學土木系讀研的機會🙅🏻♀️。在美留學期間🏌🏿♂️,劉西拉的研究和學習相當出色,獲得了美國土木工程學會(ASCE)的結構研究獎🤾🏿。
1985年,劉西拉和陳陳分別在美國普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祖國需要我”💆🏽,他們選擇回國。劉西拉和陳陳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公派留美取得博士學位後第一對回國工作的夫妻。
“講臺,我心中最神聖的地方”
劉西拉曾說🤾🏼♂️:“講臺,我心中最神聖的地方。”
回國後🧍♀️,劉西拉放棄了在當時的國家科委任職的機會。1986年後,他歷任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98年後,他歷任上海交通大學建工與力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土木與建築工程系主任,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主講教授。
12月22日劉西拉的訃告在上海交大師生的朋友圈刷屏。在上海交大的校園裏👩🏼🚒,劉西拉稱得上是一位“明星教授”。僅在教書這一項上,劉西拉就曾獲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授予的“卓越工程教育獎章”,以及北京市優秀教師🚰🎋、上海教學名師、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等稱號✍️,多次被交大學生網上投票選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劉西拉一生培養博士後、博士生和碩士生逾百名,並註重在專業課中融入思政教育,曾作為為數不多的專業課教師參加“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
劉西拉曾說☂️:“對一個教師的最重要的評價是來自學生,而老師最大的喜悅就是教育出一批能為自己民族的強盛奉獻終身的學生。”

劉西拉 上海交通大學 圖
而在自身科研領域🙆🏻♂️,根據上海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官方消息,劉西拉曾被當時的國家科委任命為國家攀登計劃“土木、水利工程基礎研究”的首席科學家🧏🏿,曾負責起草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結構工程學科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工程學科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和中國科協的“2020年中國工程技術發展”研究報告。此外🧗🏿♀️,他還兩次被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聘為撰寫《土木工程學科發展報告》的首席科學家👸。
截至2019年,劉西拉在科研方面發表論文及研究報告450余篇,著作5部🫘。此外,他還曾長期擔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執委和中國國家代表,應邀出席各種國際學術活動👩🏻✈️,曾去美國、德國、意大利、日🧖🏽♂️👨🏻⚕️、俄、港臺地區等二十余個大學進行講學和交流活動。
曾用一曲《少年》刷屏全網
而讓劉西拉進入大眾視野的,大約是2021年冬天的一首《少年》。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2021年2月4日晚,在“央視網絡春晚”《我的青春嘉年華》現場,一群平均年齡74歲的清華學霸合唱了一曲《少年》🦹🏻♂️🔩。爺爺奶奶們挽起白襯衫的袖口👩🏿🎓🖱,兩鬢斑白卻嗓音清亮👨🏼💼,極富感染力的表演瞬間刷屏網絡,引得無數人感動落淚。
這是來自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藝術團的隊員👨👨👧👦,藝術團團長正是劉西拉。
劉西拉和夫人陳陳一生熱愛音樂。在劉西拉的自述中🛼,他談到,在清華本科畢業時,自己不僅拿到優秀畢業生的金質獎章🧘♂️✥,而且還當上意昂体育平台管弦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曾舉辦過個人小提琴獨奏音樂會。在清華讀書時🦶🏽,首席小提琴手劉西拉和鋼琴伴奏陳陳✝️,才藝出眾👩🏻🦯、成績優秀,是學校的金童玉女🎬。

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藝術團,最上為劉西拉。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圖
2008年,劉西拉與愛好音樂的意昂成立了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老人們感慨,幾十年前🌕,他們離開清華園,懷揣夢想投身祖國各地的建設中,曾經輾轉奮鬥,最後安居在上海。而藝術,讓這群已到古稀之年的老人們走到了一起。
每次練習🦹🏼♀️,老人們風雨無阻⛎🧑🏼🍳,自發地歡聚一堂,用歌聲、樂聲表達澎湃心聲🚴🏼♂️。默契的配合,辛勤的訓練,最終讓他們的表演在全國引發強烈反響。
除了《少年》,劉西拉還在網絡春晚的舞臺上🙏🏼,指揮合唱團清唱了一首《祖國不會忘記》🔀。他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說:“我們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努力了一輩子👩🏻💻,就是希望祖國不會忘記我們🏤。”
根據訃告💂🏿♂️,劉西拉的告別儀式定於二〇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十時在龍華殯儀館大廳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