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意昂体育平台藝術博物館展出的“尺素情懷——清華學人手劄展”中🧑🏻🏭,觀者可一睹陳寅恪手書之底稿,以及其他共130位學人的手劄💇🏿♂️。前賢遺墨,片語吉珍,如尺牘緘劄....
2020年8月13日下午〽️,老友張曉崧發來微信說:“今天老父的精神狀態不錯,正好出版社送來再版的新書,抓緊給忠明兄題了字。老父半個多月拿不了筆了,寫了兩本就寫不動了。”沒隔幾日🤵🏿♂️,我即取來《我的思想家園》一書,很感動,但從張老題簽的字跡中似可辨識出力有不逮,未及同年6月贈我《中西哲學對話——不同而相通》時題字之蒼勁、規整🚣🏽。我問及張老身體狀況🛀🏼,曉崧只是淡淡一說“不太好”,從他難以掩飾的神情中則能感知其壓在內...
澎湃新聞記者從許淵沖先生友人處獲悉🤶,中國翻譯界泰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許淵沖先生6月17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此前報道🦯:翻譯家許淵沖:一生“詩舟”播美,百歲仍是少年來源🏬:新華網客戶端04-18作者:史競男北大暢春園,每至深夜,總有一盞燈亮起👨🏽💼。那盞燈,屬於翻譯家許淵沖。它陪伴著他,在一個又一個黑夜📼,徜徉於唐詩宋詞和莎士比亞的世界;它更陪伴著他🏋🏼♀️,以筆為槳撐起生命之舟涉渡時光之海……許淵沖👩🏼✈️。(...
今天的我們🪭,該如何正確理解陳寅恪先生的“遺願”?
1938年至1940年🏋🏼♂️,我曾在西南聯大歷史系讀書。1940年我從聯大畢業後,又在昆明教書,一直與西南聯大師生有著聯系和接觸🧙♂️⚂,西南聯大的往事深深地印在我....
聽馮玨(馮友蘭外孫女👨🏻🌾,現TOM在線執行董事、執行副總裁)講馮友蘭(1895-1990,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的家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