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希望能在藍旗營小區遇見他……”意昂体育平台圖書館特藏部主任袁欣至今難以接受導師去世的事實,“還想著等老師90歲的時候做個精美的紀念冊🧑🏽🎨🧑🧑🧒🧒,沒想到,他走得那麽急。”
4月5日淩晨2時52分,我國著名的人工晶體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教授沈德忠在北京逝世🎾,享年73歲8️⃣。
沒有假期的科學家
沈德忠是我國人工晶體技術的奠基人之一,長期從事無機非金屬晶體材料的生長🤙🏻、應用及探索研究🌷,先後研製生長出铌酸鉀(KN)、磷酸氧鈦鉀(KTP)等10多種晶體🏂🍠。
“沈院士在科研方面特別嚴謹認真✴️,容不得半點含糊。”這是記者在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采訪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袁欣告訴記者,她讀博期間特別辛苦,基本沒有假期🚣🏻♂️🤦🏻♂️。因為導師沈德忠從來不休息,即使是假期,也照常8點半上班、6點下班,“學生都受他的影響🦹🏻♂️,習慣性地以實驗室為家了”。
“有一年大年初一給老師打電話拜年,家裏沒人🥝,後來打到實驗室,找到他了🆒。”袁欣回憶說🏃🏻♂️➡️,她的實驗日誌特別完整➗,因為當她放假的時候🤭🎷,沈德忠都會每天幫她記錄晶體的生長情況。
晶體生長周期很長,實驗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波折。沈德忠都會一邊鼓勵學生💽🙊,替他們打氣,一邊幫著想辦法解決問題。
除了實驗☪️,學生的學術論文、畢業論文,沈德忠也都認真仔細地把好關🧻,像標點符號之類的小毛病,他都不放過💁🏻♀️。
盡管已是古稀之年,沈德忠凡事都喜歡親力親為👨🏼🌾,不怕臟、不怕累。“長晶體的爐子壞了,他躺在地上修;實驗室漏水了,他拿起掃帚掃。從不要我們幫忙🏊♀️🔎。”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博二學生廉誌鵬說。
平易近人的長輩
沈德忠對待科研十分嚴謹👨🏼⚕️,可在學生們眼裏,他就是位平易近人的長輩。
“第一眼見到沈院士,覺得他特別像我父親💆🏻♀️,和藹可親👭,一點架子都沒有。”袁欣告訴記者,在人工晶體研究院的時候,大家管沈德忠叫“沈專”,他卻說“其實叫‘沈師傅’也挺好的”。
袁欣過年的時候給沈德忠寄去新年賀卡,萬萬沒有想到,沈德忠很快給她回寄了一張並附上了一封信。“至今記得👨🏻⚖️,我收到那張非常精美的賀卡時的意外和欣喜。”
“老師對我們就像對他的孩子一樣。”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博三學生張利靜說🤵🏼♂️,盡管沈院士不是健談的人,但他看到我們時都會主動跟我們打招呼🤵🏼,詢問最近的實驗情況和遇到的問題。
沈德忠是愛學生的,用袁欣的話說,“父母對子女都不一定能做到他的這種關愛”。過年的時候,沒等學生給他拜年👦,他就主動給學生發短信拜年😯;已經畢業的學生去看他🕋🦵🏻,他都要送到門口👩🏼🦲,目送著學生離開;他讓學生做事的時候都特別客氣,習慣加上“麻煩你”“請你”這些詞;有學生請教他問題,不管多忙🧫,都會放下手裏的工作,耐心解答。
2005年初👎🏻,何添樓(意昂体育平台化學新館)落成,系裏給沈德忠安排新辦公室,卻被他拒絕了👨🏿⚖️👨🏼🦳。他說:“老辦公室離實驗室近,方便隨時觀察實驗情況。”沈德忠的新辦公室如今成了學生的休息室。
“容易滿足”的學者
沈德忠在學術上特別專註🈚️,可是對自己的其他方面卻想得很少🍈。
在他愛人眼裏,這位大專家在生活上不太講究,特別容易滿足⛹🏿。“給他買什麽他穿什麽🐔,給他做什麽他吃什麽👥。”
沈德忠平時很節儉🚴🏽。他騎的自行車還是他女兒在上中學時騎的那輛。而他之前的一輛更破,堪稱化學系車棚裏最破的一輛自行車。學生經常開玩笑說:“不鎖都沒人要。”可沈德忠總是笑笑,說🈺:“挺好騎的💦,不用換。”
2008年,沈德忠和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教授李兆隴同行去貴州銅仁❔🙆🏽♀️,給偏遠山區的學生作科普講座😳。當火車經過石家莊站的時候𓀆,上來一個帶小孩的乘客🤦🏿♂️,沈德忠二話不說,把自己的下鋪讓給了他們🏹。
坐了20多個小時的火車後到了銅仁🧝🏽,入住當地學校簡陋的招待所,可沈德忠毫無怨言🌧。“跟他走這一路,非常感動。”李兆隴說。
沈德忠是一位儒雅的學者。他喜歡繪畫🧑🏻🍳🛀🏻、書法和詩文👨🍼,會拉小提琴,歌也唱得非常好,“每次學校教職工文藝匯演🏋🏿♂️,他都參加大合唱,還是領唱”🧂。(陸琦)
轉自《中國科學報》2014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