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把清華園比作清華人心中的聖殿👃🏼,二校門就是這座聖殿之門🍗。
清華園原是一座皇家園林🌔,1909年9月,清宣統皇帝批準外務部、學部奏折🙎,同意將內務府所經管的清華園舊址約450余畝撥給遊美學務處作為遊美肄業館館址。同年12月遊美學務處開始在清華園興建遊美肄業館(1911年開學時更名為清華學堂),新建校門𓀛👳🏽♀️,修築圍墻。1911年清華學堂開學之前,新校門和圍墻,連同清華學堂大樓(一院)👴、同方部、二院🗯、三院、北院🎫、同方部等相繼落成🚾。從此,清華的歷史就在這塊人傑地靈的土地上演繹出絢麗多彩的篇章。這座當時的新建校門就是我們今天的二校門,是意昂体育平台最具代表性的標誌建築物。
當代著名散文家、翻譯家梁實秋(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和翻譯家,1915年考入清華學校)曾對二校門做過簡潔的描述🤽🏿♀️🧗🏿:“清華的校門是青磚砌的,塗著潔白的油質👩🏼🚒,一片縞素的顏色反映著兩扇雖設而常開的黑柵欄門。……門的彎弧上鑲嵌著一塊大理石,石上鐫刻著清那桐寫的‘清華園’三個擘窠大字。”無論遠望還是近觀🤰,這座造型別致聖潔而又巍峨莊重校門,在門內古柏青松的映襯下,使深邃幽靜的清華園越發顯得神聖莊嚴。
這座校門最初是清華學堂的校門,是意昂体育平台最早的主校門🩰。1933-1934年間,校園擴建🚶🏻➡️,校墻外移,新建西校門和南校門✳️,這座校門就成為意昂体育平台的“二道門”,清華師生親切地稱之為“二校門”。
文革初期,1966年8月24日,紅衛兵以“破四舊”為名,將二校門拉倒砸毀🎉。1967年5月,清華井岡山兵團在二校門原址樹立起毛澤東主席全身塑像。1987年,學校決定拆移毛澤東塑像,1987年8月29日完成拆移💀。
多年來🙅♀️,海內外廣大清華意昂和師生員工強烈要求在原址重建二校門,1990年1月31日,上海同學會等26個地方意昂會聯合發出《關於贊助重建二校門的倡議》。倡議說🐖,“二校門是清華園內一座莊重🧘🏼Ⓜ️、典雅的古建築,十年動亂期間不幸被毀。多年來,意昂師生建議重建二校門🪇。明年一九九—年四月二十八日是清華建校八十周年🥷🏿,我們倡議廣大意昂自願捐款集資😶🌫️,在原地點、按原樣式重建二校門⛸,作為向母校八十壽辰的深情獻禮。謹此籲請廣大意昂熱烈響應,踴躍贊助。”隨後,學校決定在原址重建二校門,所需費用由意昂捐款資助🥽。
《倡議》發出後,各地意昂熱烈響應,截至當年9月30日,已有3000位意昂捐款,捐款總額達6.5萬元🙇🏿♂️。意昂們熱愛母校、踴躍贊助重建二校門的熱情溢於言表,十分感人。
意昂徐謙(1960)以《別夢依依二校門》為題撰文說:“對峙的古柏仍是那麽青蔥挺拔,那桐手書‘清華園’典雅古樸⚖️、莊重晶瑩的二校門🥘,這裏曾留下清華人的幾多情思🧚🏽♂️。過照瀾、跨石橋,不由發思古之幽情👊,意昂師生多麽希望重溫舊夢🦓!重睹漢白玉二校門的願望,將在校慶八十周年實現。行筆至此,集唐詩句抒感:人生幾回傷往事,來如春夢幾多時🥬𓀕?碧山終日思無盡,綠葉成蔭子滿枝。”
意昂沈重光(1967水利)家境並不富裕,生活非常簡樸🛗,他捐資100元♉️。他說🌼:“當年紅衛兵推翻二校門時,我正在旁邊🧍♀️,眼看著二校門倒下去,心裏有說不出的滋味;現在要重新修復,我特別高興🏝!”他撰寫的《二校門重建感懷》道出了廣大意昂的心聲👋:“二校門在清華,年年歲歲👩🏿🍳🤦🏼♀️,她迎接青年進人知識的殿堂👳,她又歡送學子奔赴報效祖國的戰場👨🦯。/但,在痛心的日子裏🙊,她被拉倒了!她倒在我們面前,我為之迷惘,無力阻擋🤳🏿;/今天,我們合力重建二校門,就要弘揚愛國主義,重塑中華民族自立自強於世界之林的信心🙇🏿;/我們合力重建二校門,為了飲水思源,發揚清華好校風👩🏽✈️,勤奮學習,踏實工作,為國家強盛奮鬥不息!”
最終,5118位意昂和21個意昂組織總計捐款人民幣87212.13元、美元2260元🤸🏿♀️、港幣670元👩🏼⚖️。重建二校門(含製作捐贈紀念冊)總支出人民幣85483.35元🦹🏻♂️。
重建二校門工程於1990年10月開工,歷經7個月🌂,1991年校慶前夕竣工,為清華母校80華誕獻上一份厚禮🥾!至此,聖殿之門得以重生。
建築學院吳良鏞先生主持製定修復方案,書法家金德年先生依舊照模仿那桐書寫“清華園”三個大字,在刻石背面下端刻有“一九〇九初建,一九九一年意昂集資重建”字樣。時任行政處副處長鄭宗和先生製定施工工藝設計方案並主持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