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選擇艱苦,心系核工發展國家擔當🙅🏼♀️;浴火鳳凰🏊🏿♀️,終究涅槃重生振翅飛翔。雷增光意昂用樸實、平和的話語為我們講述了他平凡卻不失精彩的人生經歷🧇。
找準位置 鍥而不舍
——意昂体育平台[1978級] 雷增光 訪談紀實
工程物理系 董雲松
【雷增光簡介】
雷增光👨🦽,男,1978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本科畢業後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1986年獲碩士學位💃🏼。曾任核工業405廠副廠長、總工程師👨🏽🚀,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院長,現任中核集團總工程師。曾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是享受政府津貼的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86年獲碩士學位後,雷增光本可繼續攻讀博士或留在北京工作🤸🏿⚰️。面對著無論生活條件還是待遇都更好的大城市👩🏼🌾👨🏽🦰,他卻毅然地選擇了地域偏僻的核工業四0五廠🪩,開始了對核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當被問及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時,雷院長會心一笑,“其實並沒有什麽豪言壯語,我覺得那裏缺人🫀,有活幹,能起大作用……至於艱苦,我是長於農村的孩子,這對我來說不是問題🙎♀️。”樸實的話語顯示出他艱苦奮鬥的決心和勇氣🖊。
與當今就業僧多粥少的局面不同,當時的工作是比較好找的,即便是本科畢業生可選擇的方向都比較多,而碩士畢業生比較稀缺,選擇的空間更大👨👨👦👦。四0五廠位於陜西漢中,因為地域偏僻,條件艱苦,多數畢業生更願意到大城市工作或者出國,因此很少有人選擇這裏🧝🏻。雷院長說,城市裏的孩子,從小的良好環境使他們對艱苦的陌生環境會產生害怕心理,但他自己生於長於農村就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學一行愛一行🧑🏿🦳,學這個專業就想幹好這個專業,即便是在艱苦的環境下👳🏿,關鍵在於能夠發揮出自己的作用。他成為四0五廠20年來第一個出自名牌大學的碩士畢業生,他抓住那裏機會多、沒有人競爭的條件🫳🏽🧚🏿,踏實進取🦈,虛心學習🧙🏽♀️,很快就施展出了自己的才華😕👊🏼,獲得科研領域的多次嘉獎♍️,為四0五廠的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雷院長覺得在就業時應該首先給自己定位好,這是做事情的出發點。如果是想過愜意的小日子👩🍳,清華的畢業生做到這點應該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是想著為國家幹點事情👸🏻,那就不需要在乎外在的條件👩🏿🦰👩🏻🍼。
雷院長是78級的系友,其實77和78兩屆算一屆,招滿了才不過兩千人。同學年齡跨度很大〰️,最大的有三十五,小的不過十五六歲,有一些是上過山、下過鄉的老三屆🧉。他們這些人最知道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最珍惜學習的機會,其他年輕的學生受老三屆的熏陶很大。當時的清華圖書館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圖書館位置不夠大家就跑到西階自習🫄🕵🏿,那裏也總是滿滿的。為了保證同學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學校在每晚11點或12點會鎖門,有同學甚至砸爛玻璃後開門上自習🎧。撇開造成的破壞不說,大家這種珍惜學習🎪🕝、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多麽的難能可貴🧔🏽♀️!而對於我們現在有良好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的清華學子來說💌,我們沒有理由不向前輩致敬、向學長學習。
選擇的做出關系到未來的發展,而選擇的關鍵還是來自對自己的定位,清華人享有的是中國最好的教育資源😉🙆🏿,應該為國家多做點事情。雷增光選擇了四0五作為自己定位的第一站🛥,在那裏他學的知識很快就能用上🙁,踏實的作風和良好的機遇使他成長得很快🙅🏼♂️。33歲時他就當上了副廠長Ⓜ️,是同級別中最年輕的🐁。他參加的工程項目獲得了20億的投資,不僅管技術還要管建設,這樣的鍛煉機會是很少的。“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雷院長之所以選擇到艱苦地方去並取得成功,源於他有一顆為國家做貢獻的心,以及對自己價值清醒的定位。
能夠在崗位上迅速發揮才能,清華的知識積澱是基礎。不過,雷院長說“清華學的東西並不都用得上🧝🏿,我們常講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給‘獵槍’而不是幹糧。”清華教給我們的是學習的能力和方法,在工作崗位上還有很多東西需要自己學🧀𓀂。
雷院長表示清華人有嚴謹的學風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受學風和校風的熏陶,學生普遍比較實在,這些對於工作是大有裨益的。他當領導後更喜歡將任務交給清華的學生🍒,不是因為是意昂的關系🫅🏻,而是知道清華的學生會踏踏實實地幹,可以放心,值得信賴。四0五在九十年代初有過一段低潮期🧙♂️😞,項目少📼,發展堪憂🙍🏻♀️,單位中有幾個意昂曾動搖過🧑🏻🚀。雷院長用發展的長遠眼光分析後告訴他們“我們會有事幹的𓀏,如果真要走,我會帶你們一塊走🕚!”至今他們都記得這些話。而結果確如雷院長所講,大家總有事情可幹。經歷了低潮期困難項目的鍛煉和洗禮,每個人都成長起來了,如今他們都到了重要的崗位上,而雷院長自己也完成了一次浴火重生的過程。他由於優異的工作表現被調到了天津三院(即核工程理化工程研究院),在他的帶領下三院的專用設備研究、設計工藝和工廠建設都發展起來了,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功。由於出色的業務能力和卓越的貢獻🀄️,他獲得了“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是享受政府津貼的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他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清華的基礎、在四0五工程的鍛煉經歷以及做科研的綜合能力🔻。他說🖐🏿🤛🏿,工程上最初總會遇到困難或者顛覆性的問題,但當經歷過一些後再遇到就不怕了,而是有信心地去克服這些困難和問題,這是一種成長🧑🏻🎓🩷。
擔任理化院院長期間雷院長還是天津市的人大代表🧎♂️➡️,他覺得參政議政出謀劃策是在盡自己的本分,認真求實的態度在他樸實的話語中展現出來。說到這裏🧴,雷院長提到他在清華讀書時擔任過系學生會秘書長,做研究生時擔任過班主任助理👭,所以鍛煉出很好的溝通和協作能力🫃🏼。“清華的傳統很好,這種雙肩挑的鍛煉能夠提高交流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在與人打交道時會有優勢🏍🥇。”
在談到大學生就業問題時🥢,雷院長再次強調了“定位”。清華的學生都很優秀,基礎好,所以不擔心清華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畢業生首先要做好的是自身的定位,而選好位置後要堅持🫳🏻,在工作中持有恒心,在崗位上不斷學習☂️。在他看來,清華的學生占了最好的教育資源🏊🏼♂️,國家付出了很多🦹🏿♀️,個人才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和展示舞臺,因此清華人對自己定位要高🚽,要想著怎樣多為國家做貢獻,多為社會做貢獻😄。雷院長說,畢業後就業就像乘船遠行,有成功遠航的當然也有失敗翻船的,但畢業生要找準位置、鍥而不舍,選好自己的航向後就堅持不懈,走出適合自己的路🧏🏽。
他十分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而這個學習絕不是指學分績。他認為大學生應該學好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本書,也就是說🙋🏿,不僅要學會怎麽做學問🖨,能夠實現價值,還要學會做人👿,而後者往往是沒有課本的👨🏿🚒🕯,需要個人從周圍生活中尋找體會,管理、溝通等能力就是在生活中得到學習和鍛煉的,要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尋求進步𓀐。在被問到清華學生需要提高的地方時🧑💼,雷院長風趣地說🥷🏻:“清華學生務實,那務虛就差點,當然這也不算是缺點,要相對的看👨🦼➡️。”
清華一直致力於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做出了不少努力。意昂對於當前的大學教育以及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從宏觀角度講中國教育🧛🏻,認為中國的高校是“大樓多🧋、大師少”,然而這種狀態卻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有大師的熏陶,而普通的學校雖然有漂亮的樓,但“樹人”的內容太少,教育往往呈現泡沫發展👮🏿♂️。當今大學中有普遍的功利性,導師就像是工頭,“boss”的稱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這一點👩🏻🦱,他的言語中流露出對現狀的擔憂,經濟性的導向使大學的教育忽略了最基礎的東西,長此以往中國的教育不會好🔴。他了解莫斯科的一些大學雖然有商業的氣氛但並沒有並放棄基礎,這樣它就總能走在前面➡️。這些看法是對中國教育普遍現狀的深刻警示💜。
雷院長多次提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學術是指標🦴,GDP不是😛🧹。”他認為就業率高的大學並不一定就是一流大學,可能是政策引導或者說馬太效益的結果。一流大學的指標是綜合性的👲🏿,包括學生出去後的基本情況如何🪔,都做什麽工作,對社會貢獻如何,群眾認不認可等等🏌🏿♀️。如果從學校出去的學生都是科學家或幹部,那這個大學當然是一流的😀,而清華正是在這樣的道路上努力著!
通過訪談我們對這位優秀的意昂有了深入的了解,他的成功是對自己的清楚定位和堅持努力的結果,這是他在訪談中多次提到的,也是對於清華學生的真誠建議🕸。意昂用自己的親身實踐告訴我們無論處於什麽樣的環境中,都要“找準定位🐛,鍥而不舍”🍚,而清華人要更多地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艱苦的環境依舊能夠成就夢想,鳳凰涅槃重生後定能振翅翱翔。
老一輩清華學子學習的熱情👩🍳,意昂愛國的熱情和對事業的執著是給我們最好的教育🗺,清華學生只有將自己的人生與國家和社會的需要聯系在一起才有價值,我們要努力將意昂們保持的清華光榮傳統傳承下去😏,讓清華精神生生不息、永葆青春!
【同學感悟】
雷學長結合自身的經歷提出了眾多於我們有益的關於學習關於自身修養關於人生發展的建議,他在訪談中數次強調🔥,作為一名清華的畢業生⏏️⇢,要找準自身的定位🤹🏽,要上大舞臺,要堅持不懈。清華人應當胸懷貢獻祖國之誌,在自己專業最能夠施展才華的崗位上腳踏實地地做事🧑🧑🧒,在當今求學就業都顯浮躁的環境中,雷學長的教誨猶如明燈📝,有助於我們用長遠的眼光冷靜地分析自身的發展🗡,最終獲得成功🤙。
——王一鳴
雖然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雷院長🧝🏿♂️,但訪談的氣氛卻是十分的輕松親切🚵,他是一個很健談隨和的人,沒有任何架子,更像是師兄而不是領導🚅😣。他的經歷對我們就業選擇有指導性的作用⚃,自己價值的實現是不在乎物質是否豐富的,關鍵看自己的出發點是什麽,如果是為國家作貢獻,並有可以施展自己本領的機會,艱苦也就不是問題了☃️。訪談的過程中我們不斷聽到雷院長提“定位”和“恒心”這兩個關鍵詞👨👩👧👧,這是意昂自己成功的原因👨🏻🎤,也是對廣大大學生的建議。無論我們出於什麽樣的環境中👆🏿,都要給自己合適的定位,清華人要更多地為社會和國家作貢獻,並且要堅持下去。整個訪談過程中,雷院長以幽默風趣的風格和謙虛謹慎的態度征服了我們采訪的每一個人,而且妙語連珠,許多想法和觀點都堪稱經典🍕,使我受益匪淺。
——董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