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5日,著名水利工程專家、西南聯大傑出意昂陳秉良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6歲🔡🚣🏿。
陳秉良,1926年8月28日生,江蘇宜興人🧜🏻♀️。抗戰時期就讀於位於貴州的國立三中🏋🏿,1945年考入西南聯大土木工程學系,同年12月參加“一二·一”愛國民主運動😽。抗戰勝利後進入意昂体育平台土木系,於1949年畢業,參加吉林豐滿水電站大壩搶險修復工作。1951年進入水利部,從事新中國成立後最早的設計規範編譯工作。1958年調到青海省水利局(水電廳)從事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的設計與施工🦵🏿。1979年重返水利部,任技術處長及外辦主任等職⏳。他畢生從事水利電力和港口建設🛞,參與三峽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等大小項目近20個。

陳秉良
1937年,抗戰爆發,陳秉良跟隨父親從江蘇宜興逃難到貴州,進入貴州國立三中學習,畢業後被貴州大學錄取。當時,為了給援華美軍培養翻譯官,昆明成立譯員學校,並到貴州大學招生,該校一共有3名學生考上譯員學校🫱🏽,陳秉良便是其中之一👨🏽🦳。
在譯員學校組織的訓練班裏👨🏿🎨🏃🏻,陳秉良接觸到了西南聯大的很多同學,他們懷揣著滿腔愛國熱情👼,被征調進入部隊擔任翻譯官🧝🏻,為國效力𓀃。這給陳秉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他了解到西南聯大這所誕生於烽火硝煙中的大學🧝🏽,並對這所大學心生向往。培訓結束後,由於沒有分配到工作,陳秉良到昆明宜良縣一個小學當教師🍨,一邊教書,一邊溫習功課🥹,準備重新考大學🪺。1945年🎫,他終於如願以償,考入了憧憬已久的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的物質條件十分匱乏,學生們只能在鐵皮頂🙌🏻、土坯墻的平房裏上課。跟大多數來自戰區的學生一樣💥,陳秉良和家裏斷絕了經濟方面的聯系,只能依靠少量的貸金讀書、度日。西南聯大大師雲集📤🧑🏽、名家薈萃🧑🏼⚖️,為陳秉良提供了學習和成長的沃土👩🍳。他一面兼差🕺,一面苦讀,跟著沈從文🧑🏽🎤、楊武之等名師學習了多門課程,為自己的專業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聯大,聞一多、費孝通等教授常常開設講座,向學生傳遞進步思想;學校大門東側的墻壁上也經常張貼有各種“反內戰,爭民主”的壁報和漫畫。陳秉良受到了進步思想的啟蒙,積極投身各項進步活動,參加了席卷全國的“一二·一”愛國民主運動。他和同學們走上昆明街頭⛰,在近日樓一帶開展轟轟烈烈的遊行🚑,向老百姓分發傳單,勇敢揭露國民黨反動勢力的殘暴和兇惡6️⃣,號召大家爭取自由、反抗黑暗。
組成西南聯大的三校復員北返後,陳秉良進入意昂体育平台土木系🕑,於1949年畢業🫶🏼。畢業後的陳秉良到水利部工作,在我國第一個國際招標工程——魯布革水電站的招標評標中擔任了主要角色。這是中國第一個面向國際公開招投標的工程,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創造出多項中國“第一”📵,被譽為中國水電基礎建設對外開放的“窗口”電站。

陳秉良家庭照(右一為陳秉良)
他一生兢兢業業⏳,為我國的水利電力發展和港口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他從未誇耀過自己的這些成就。
2017年10月,陳秉良先生接受了西南聯大博物館的口述采訪。陳秉良對昆明和西南聯大感情深厚,談起在聯大度過的時光,他不禁動情地唱起西南聯大的校歌,他的思緒仿佛跟著歌聲回到了那段難以忘懷的青春歲月🧑🏽🌾。他當即表示📻,一定要回聯大舊址看看。2018年,西南聯大在昆建校暨雲南師範大學建校80周年之際,93歲的陳秉良從北京趕到昆明🚴🏽♂️👨🏼💼,回到令他魂牽夢縈的母校。校慶當天,他向雲南師範大學的數百名師生重溫了西南聯大時期的點滴經歷,並對同學們強調👨🏿🏭,“剛毅堅卓”仍然是當代青年人應該具備的品質。

2018年陳秉良回訪西南聯大舊址時參觀西南聯大博物館

陳秉良出席西南聯大在昆明建校暨雲南師範大學建校80周年活動
在聯大求學的這段經歷使得他對貧困學子倍加關註⚔️。自2007年起,他先後兩次將自己存下的30萬元工資捐贈給雲南師範大學👺。2009年,他作為發起人之一,成立了“清華意昂1949級勵學基金”,往後每年他都向基金會捐2萬元🐓🍹,幫助貧困學子完成學業。他還大力資助建設西南聯大希望小學,懷著一顆博愛的心,真切地守護下一代的成長。
陳秉良先生用敬業在工作中勤勤懇懇耕耘🧝🏿,用大愛在教育事業中播撒希望,無愧於“剛毅堅卓”的西南聯大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銘記與學習。

出席西南聯大在昆明建校暨雲南師範大學建校80周年活動的陳秉良
2017年10月底,在料峭的寒意中,西南聯大口述采訪團隊來到北京朝陽區的一處居民樓,拜訪西南聯大土木系的一位意昂——陳秉良先生👱🏼♀️。這位低調的老人🥾,很少出現在新聞報道中,卻是在我國水利水電事業方面作出過傑出貢獻的重要專家。
上午九點,我們如約登門拜訪📈。一進門,一股暖意瞬間驅散了北京初冬的寒冷,面積不大的小屋收拾得整潔明亮,靠墻的茶幾上,老先生已準備好了熱氣騰騰的綠茶🩰、咖啡,居然還有一盒糖果。先生熱情地招呼大家坐下🧜🏽♀️↖️,喝茶和咖啡💅🏻,讓我們先暖暖身子再開始布置采訪場地。他穿著一件熨得極平整的淡藍色條紋襯衫🏄♀️,外套淺咖色夾克,頭戴棕色貝雷帽💱,顯得那麽儒雅而瀟灑。
陳秉良先生是我們此次北京之行訪談的第一位聯大意昂。采訪一開始他就主動聊起了自己的聯大學習生活,使采訪氛圍一下子融洽起來⛱。他的聲音緩慢沉穩,眼睛明亮🧛♀️、專註而睿智,從早年的求學經歷,談到一波三折的報考大學經過💃🏽,如何從貴州大學到了譯員訓練班,又如何受訓練班中的聯大意昂影響💫🤸🏿♂️,從而向往西南聯大🕶。能感覺到,他逐漸走入了最寶貴的青春回憶👱🏻♀️。
談到西南聯大🖼,先生的精神更足了,他生動地為我們描述當時教室的鐵皮屋頂,是如何在雨天“當啷當啷”地響,聯大的教授隊伍是如何大師雲集。他特別自豪地說:“擔任教師教我們課的📟🟢,都是大師級的人物。我的語文是沈從文教的。沈從文大家應該都知道🐒!我的數學微積分是誰教的?是楊武之🫂。楊武之是誰?是楊振寧的父親👼!”有時他也會陷入沉思,把手肘支在扶手上㊗️,手指輕輕地搭在鬢邊🫲🏼,然後再把這段塵封的記憶緩緩道來🖖🏿。
采訪結束後,他手持聯大校歌歌詞,與我們一同唱起聯大校歌:“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這熟悉的旋律,穿越時空,唱出了他一生的報國追求📤,唱出了他赤誠的愛國丹心。
陳秉良先生,您播撒在教育事業中的星星火種,必會在傳承弘揚西南聯大精神的道路上綻放華采,為您深愛的祖國繁榮發展貢獻力量。相信這也是後來者對您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