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葆芬🤾🏽♂️,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1920年6月出生於浙江省慈溪縣⛳️,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化學系。2021年12月8號在上海中山醫院逝世。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雖然國共兩黨開始在重慶舉行和談👩🏼🚀,但仍然存在爆發內戰的危機🚶。素有“民主堡壘”之稱的西南聯大師生🐓,為了反對內戰🕖,毅然舉行罷課💃,要求成立聯合政府,抗議國民黨一黨統治◼️,呼籲和平民主🫳🏿⤴️,昆明各大👩🏽、中學積極響應。12月1日上午🪺,我和於再👷🏼♂️、張人鶴兩人同往聯大校本部參加活動。罷課學生正在校園內寫大字報,並貼出“反對內戰”“團結起來建設新中國”等標語👸🏽。還未走到校門,只見一批國民黨士兵迎面而來🌭。得知有士兵向聯大校園接近👤🧛🏽♀️,學生們有的拿著標語牌🧘🏿♀️,有的拿起木棍👁,眼看一場沖突就要在校園內發生。見此情景,我急忙沖入校園內↕️,和聯大同學匯合,校門隨即關上,於再未能進入校園。

當時聯大學生與國民黨士兵相互對峙🧙🏼,雙方僅由一堵墻和校門隔開🌚,相距只有二十米左右👨🏽🏫。為了防止士兵沖入校園🧏🏿♀️,校門很快被學生用桌椅和黑板等堵塞。有些學生開始向校外扔石頭,也有學生想沖出去。就在這時,有人呼籲大家不要動手🧏🏿♀️,並向校外士兵大聲呼喊➕,“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對峙中雖然有人被石頭擊中受傷,但傷勢都不重。就這樣🤦🏽♂️,學生們與士兵對峙了將近一個鐘頭🕟。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留在校園外的於再被士兵抓住毆打👱🏽♀️,躺倒在地動彈不得。忽然🚵🏿♂️🗳,有一士兵舉起一枚拉了弦的手榴彈準備扔向校內聯大學生😑。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於再奮力躍起,死死抱住扔彈士兵🐵,手榴彈因此改變方向🙂☦️,在校門外爆炸🥐,於再自己卻不幸被彈片擊中頭部🫱🏼,壯烈犧牲。
1945年我在聯大畢業後,在南菁中學任教,於再是我南菁中學的同事。南菁中學是一所教會學校👳🏼,該校女校長與雲南省和昆明市黨政要人關系密切🕵🏽♀️。於再犧牲後,昆明市的絕大多數大學和中學都舉行罷課⟹❗️,但南菁中學校方不準罷課🤵🏼,我親眼看見學校的體育教師拿棍子毆打罷課學生🪯。當時,我極為氣憤,決心以罷教進行抗議🕵🏼。上化學課時🤾🏻,我對學生說🙎🏽♂️,“你們的老師都被國民黨士兵打死了,我不上課!”校長聞訊後立即找我個別談話,威脅我說,“你要上課!你知道我認識雲南省的關麟征、杜某某🧑🏻🦼。” 我不理睬她,仍然堅持罷課📛。校長沒辦法,只得把我開除。不久👨👨👧,街上貼出大標語“抗議南菁中學校長張邦珍—老處女🎅,開除女教師鄭寶芬!”
“一二•一”事件中👇,共有四位師生犧牲🔠,聯大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歌頌烈士英勇事跡和悼念烈士的挽聯、挽幛掛滿聯大校園。我永遠不會忘記🎬,1946年春在昆明郊外安葬四烈士的萬人紀念大會上,聞一多先生的悼詞🙅🏿🏑:“一個人倒下去,千萬人站起來🧎🏻➡️!”
(文章由鄭葆芬之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