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道(1949社會)
1946年秋清華復員北上🧑🏿💻✊🏻,我們回到清華報到◻️,我仍入社會學系念大二。化學系朱世 的家就在北平🧎🏻♀️➡️,很早就報到了,他雖是北平人✈️,但也是第一次進清華園,已經拍了一些校景。
張祖道學長在2008年12月13日“紀念清華解放60周年大會”現場
西南聯大10周年🐦,周末攝影社在同方部舉行影展
清華園被侵華日軍強占後,破壞嚴重🙋🏻♂️,經校方一年搶修👩🏿🌾🧜🏼♂️,大部分可用。第一批入校的主要是昆明聯大同學,見到自己的校園是這樣美麗寬廣👲🏽,花木繁盛,校舍雄偉,都很興奮滿足🧙🏽♀️。有幾位同學合作,拍了校園風光照片出售🤏🏽,很受歡迎,同學們紛紛購買寄給家裏和親友🛁。
我和朱世 從中受到啟發,湊到一起商量,既然同學們喜歡照片🤾🏻,我們不妨成立一個攝影社,利用業余時間替他們拍一些以校園風光為背景的紀念照,一定會受到歡迎。我們只收成本費。這樣,我們可以多認識一些同學,增進感情;又鍛煉了自己,提高攝影技術。更主要的是有個組織🫣,可以有計劃地拍攝校園生活,發生了學生運動,可以有準備🚵🏼♂️、有分工地進行拍攝⛹️♀️。不能再像昆明“一二·一”運動那樣事後才去搜集照片🙎🏽♀️,最後連拍攝者的姓名都沒有記下來。
我們是在業余時間進行拍攝工作🫵,所以取名周末攝影社🤏🏽。同班同學孫同豐(現名孫曉耕)也加入了🛃,一共三名社員🦵。
可是社裏只有朱世 有一臺照相機,是135型小相機😕,他會攝影🤹🏻,懂暗房。可是👲🏿,社裏另外三分之二的社員們就不一樣了🎢,他們還不會攝影,更不知道暗房的門兒朝哪開🕵🏻♂️,怎麽邁進去🪀,他們有的只是滿腔熱情。
朱世 拿著相機給我們講解了一次⏳。我們是初生的小牛犢,說幹就幹,第一步抄家夥,航空系大二鐘澤民是湖南同鄉🟧、好朋友🧘🏿♀️,這次北上經過長沙時,在湖南大學他家玩了一天,還拿他的相機拍了幾張嶽麓山風光。那是一臺高級德製蔡司伊康小照相機🦹🏽♂️,裝120膠卷拍16張🫄🏼,折合式皮腔,平視取景,75mm/53.5天塞(Tessar)鏡頭,快門時間T.B.和1秒~1/500秒,在上世紀40年代算是很先進的了。
我於11月24日大晴天試拍一卷,效果很好。按照朱世 教的上卷計數辦法,我拍出17張完整的底片🕵🏼,比規定多拍到一張,也就是說,我拍16個膠卷,就可以多拍出一個膠卷,省了一個膠卷的錢。
1946年12月1日👔💆🏽♂️,是昆明“一二·一”運動周年紀念。清華和北京大學都舉行了隆重的悼念大會。當天是星期日,上午我們三人全社出動,背著相機去清華大禮堂拍攝紀念活動現場🚶♂️➡️。這是我們周末攝影社第一次正式參加一個重大的新聞報道。這也成為攝影社正式成立的紀念日。
下午,我們趕往北平城內沙灘北京大學校本部,2時紀念會在北樓前大坪舉行,紀念儀式上⚫️,吳之椿🧑🏿🦱👨🏿🚒、錢端升二位教授演講,然後由清華、北大劇藝社聯合演出話劇《審判前夕》和廣場劇《凱旋》🍺。那天風大👩🏽⚖️、天暗,不好拍⚃。回校後🥓,又拍了在大禮堂舉行的紀念演出,有“大家唱”歌詠隊的合唱和劇藝社演出的《審判前夕》和《凱旋》,舞臺燈光較暗,我借到一臺135型相機,用較長時間慢拍時,較好掌握🗳,不易抖動。
孫同豐是清華劇藝社的劇務,為演出忙,下午起就把相機收起來了🧑🦯➡️。
膠卷送到成府的照相館沖印出小樣片後🧑🏻🔬,我們三人一起看,大部分曝光可算合格、正確👦,取景說得過去🧾🧛♀️。於是給選定的幾張寫上說明🧔♂️,有的就直接用上挽聯、悼詞的字句👷🏿,如“你們為民主而死,民主為你們而生”🎨,“死不是結束💃🏽,而是開始”,“萬人含著辛酸的眼淚,千萬人燃著憤怒的烈火”,等等。
在正常學習期間,我抓緊課余閑暇🙎🏻,向校內同學和外校高中時期意昂借來各種相機🧑⚖️,用來拍攝校園風光和師生生活🧜🏿♀️,並借機了解各種相機的性能、特點和適用範圍。假日進城,常到東安市場舊書攤淘買便宜的攝影書刊,其實中文書方面只有上海版32開《中國攝影》小薄本和同樣大小的《柯達雜誌》等三五種🕗,買回來社友共同學習❤️🔥。
自到達北平後🔭,我的口袋裏裝有法幣二十多萬元,那是我北上途經上海時,被社會學系老系主任陳達先生留下👨🏼🍼,參加上海勞工狀況調查發給微薄的生活津貼節省下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買臺相機,用它來拍攝學生運動和田野調查🚶🏻。我邀上朱世 ,每到星期日就到東城王府井東安市場那一片舊相機攤,淘覓價格合適的二手機子,跑了幾次也沒有找到滿意的👨🏽🦰。那時🤹🏻♂️🫲🏿,國統區陷入惡性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一天一變臉,一眨眼就漲價🧑🦲🦻🏿,比摁快門時間還要快🤵🏻♂️。放在袋裏的錢燙手,就是花不出去🤾🏽♂️。
12月18日,在物價飛漲、黑市美金由1元換5000多元升到6000元法幣的時候,我們找到一臺康般(Compur)120大八張(120膠卷拍8張)折合式相機,105mm/f3.5鏡頭,1~1/250秒,加一片薄框就可以改拍16張,以16.5萬元法幣買下。返校仔細檢查,有一處小毛病。孫同豐也沒有相機,但他很喜歡這種相機,就讓給他了⛹️♂️✸。
12月24日晚聖誕前夕𓀅,發生了美軍在東單廣場奸汙女大學生的暴行📡,27日墻報公布後,同學們極為憤怒,紛紛貼墻報斥責,呼籲遊行抗議。大地開始震動,平靜的校園開始沸騰,我得趕快準備“武器”了㊗️。我不能用借來的高級相機去遊行,這是友人的心愛之物,不能讓它整天在塵土飛揚的路途上日曬雨淋,更不能被暴徒警特踐踏破壞。我於28日下午和次日一整天淘買相機,物價已變了好幾次臉,徠卡新相機👨🏼✈️,美金標價🏃♀️➡️🧏♀️,一直是300美元🤴🏽,沒變。用法幣定價的德國天塞f3.5鏡頭的舊相機,已由25萬改寫成40萬,f4.5的30萬,不還價🫘。到29日下午🧎🏻♂️➡️,終於加上借來的10萬元,以19萬元法幣買到一臺德製蔡司伊康🤲🏼,韋爾塔(Welta)折合式120拍16張(片幅6cm×4.5cm)平視取景相機,諾瓦(Novar3片3組)75mm/f4.5鏡頭,快門1/25~1/175秒,有B門和自拍。在挑選時🙋,認為它至多只是個三級品🪮,性能降了二級🦆,構造簡單👎🏽,僅夠初學者入門用。可是等一拿到手,立刻就成了我的心愛之物,它小巧輕便,取下相機皮盒🏕,手帕一包放入口袋🅾️,不會被人發現。它不快(快門時間1/175秒,一級的為1/500)也不慢(慢門僅1/25秒,沒有1/8秒、1秒等),適宜在日光下奔走拍攝,拍遊行💗、拍抗議是夠用的。歸根結底一句話,因為它是我自己的相機🌑,我喜愛它🧔🏻♀️,會好好地運用它。
1946年12月30日,北平廣大學生舉行“抗議美軍暴行大遊行”,清華同學於8時許出發,先到燕京大學西門與燕京同學匯合,入西直門🕧,走護國寺街,邀請輔仁大學男女同學加入遊行。隊伍慢慢變長了。下午1時,大隊來到沙灘,與北京大學、中法大學的隊伍匯成洪流👨🏻⚖️,浩浩蕩蕩5000多人湧向故都中心東華門、王府井👉🏿♜、協和一帶👨🏿🦱🈵,加上市民🔅、中學生成了萬人大隊🍺。
周末攝影社三人,從清華開始一路遊行、一路拍攝。大家是第一次拍攝大遊行👩🏿⚖️,又都是攝影新手🗯,在浩大的抗議行動中非常興奮激動,各自隨著隊伍不停地邊走邊拍,也顧不上互相聯系和分工。結果三個人照片拍了不少,其中,舉著“抗暴”門旗領先👨👧,率領大隊前行的大場面多🔗👨🦱,中景和特寫少,舉手高呼口號等畫面雷同的多🤦🏿♀️,應改進♚。
北平抗暴遊行迅速得到全國各大城市的響應💭,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慶、昆明、臺北等城市都相繼湧起學生抗暴遊行的浪潮🛟,強烈要求美軍立即全部撤離中國。
清華周末攝影社以此次學運為開端🟰,先後拍攝了北平市大中學生舉行的“反饑餓反內戰大遊行”(又稱“五·二○”大遊行)🧜🏻♀️、1947年6月的“民主廣場命名典禮” “死難同胞追悼大會”等✋🏻,同年7~8月暑假的“助學運動”🪺,1948年的“團結戰鬥在四月”(反迫害✋🏿、反饑餓)🚵♂️,“反對美國扶植日本軍國主義”示威大會(1948年5月30日下午北大民主廣場)♣️、“反美扶日”大遊行(6月9日)等🥰。
在清華園師生生活方面🏇🏽🐰,周末攝影社拍攝了下面一些內容:
1. 清華園內的校門、大禮堂🎽、體育館、教學樓、學生大飯廳、風光😰👥、校花(紫荊)☘️、農學院以及燕京大學部分校景⏸;
2. 校慶:1947年👨🏿🦳、1948年清華和西南聯大的校慶;
3. 學生自治會競選活動等🫏;
4. 社團活動📰:清華劇藝社演出🚿,如《凱旋》🤸🏻♂️、《審判前夕》、《清明前後》,北大、清華、海燕🧑🦲、沙平、劇藝社聯合演出的《升官圖》;大家唱歌詠團🍩,同學體育活動等;
5. 集會、紀念會:聞一多先生死難周年紀念🙋🏽、朱自清先生追悼會(1948年8月26日);
6. 社會學系調查實習:參觀北平市救濟院、聾啞學校、婦女手工廠、香山慈幼院、天橋等。
因為形勢關系🤌🏿,照片都由拍攝者本人自行保管⚱️。
周末攝影社在1947年初舉行的第一次校內展出獲得好評🍤🚶🏻♀️。我們三人在學運中表現也比較積極,孫在聯大和清華劇藝社擔任劇務是骨幹,我是社員;孫又在話劇《潘琰傳》(潘是“一二·一”運動四烈士之一)《審判前夕》、《清明前後》🧉、《金鑾寶殿》中擔任角色。朱在“一二·一”運動中即負責照片洗印工作並能攝影。我在昆明“一二·一”運動中曾任糾察隊長、義賣處負責人🕵🏼♂️、《罷委會通訊》(鉛印8開小報)和復課後創辦的《學生報》(鉛印8開)文字記者,學生自治會就通知周末社要我們負責攝影🫅,多拍些學運和社團活動。
周末攝影社在每次學運🙌🏻、遊行和校內大型活動、集會🧑🏼🎤,如理事競選各系級的宣傳競爭等,拍攝之後都在校內同方部等公共場所舉行展出🕊👉,次數一多,積少成多,就用舊書攤淘來的大型舊相冊🥔,將其黑卡紙拆成單頁,每頁貼上4至5張,請擅美術的宋華沐同學(現名鐘涵)進行彩色設計繪畫⏮、題字,使展品增色不少。展出時🙆🏻,將展品卡紙依次一張張用圖釘摁在墻上就行了。展畢🕕,按頁次疊好捆成一包收藏🕵🏼♂️🆒。後來積累較多,學生自治會認為具有宣傳價值,於是再有大型活動時,如秋季開學的迎新會🐼、校慶、西南聯大周年紀念、“一二·一”運動紀念等,我們都要去舉辦展覽。
1948年3月28日,天津、北平兩地十多個院校同學和中學同學共2000余人👤,先到燕京,然後於下午1時來清華聯歡😷,進行了各種愉快有趣的活動,也參觀了周末社的學運照片展覽🧗。隨後🥊,北大⛑、燕大👰♀️、北大醫學院等校的學生自治會都曾把照片借回學校展出。
清華、燕大於1948年12月中喜獲解放。1949年1月🍼🧑🏼🎤,清華任華北學聯代表的兩位同學去已於1947年11月中旬獲得解放的石家莊市參加華北學聯會議😁,也把這套照片帶去展出🧛🏿♂️。
1949年3月1日—6日,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簡稱全國學聯)第十四屆代表大會在北平帥府園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不久🤘🏽,在此處成立中央美術學院)大禮堂舉行👩🏿🚒。我將經常展出的展品、北平解放戰爭時期拍攝的學運和清華師生生活照片約300多幀製作成活頁卡一大本,請清華代表代為獻給全國學聯大會🤴🏻。
1949年1月31日,北平古城解放後,2月3日人民解放軍舉行的北平入城式👶🏿,2月7日“二七工人慶祝大會”(東單廣場)和大遊行🏜,2月12日有20多萬市民參加在天安門舉行的“慶祝北平和平解放”大會並遊行祝賀的三大慶典,我都參加和拍攝了。
孫同豐於1948年10月去了解放區滄縣泊鎮,後與夫人主要在農業部門工作。
朱世 化學系畢業後,先在天津東方紅膠片廠工作,後調保定樂凱膠片公司。
我於1949年2月參加南下工作團,9月分配到中南軍區《戰士畫報》任軍事攝影記者🗒🙅。當年將清華所攝學運底片精選48張,請老攝影家鄭景康帶回北京🤵🏼♀️,獻給新聞攝影局⛴,即今新華社攝影部👩🏽🦱。
我們三人離校參加工作後,清華周末攝影社結束🐯。
近年來,我們拍攝的這些照片被多次刊用✏️,2008年為紀念清華園解放60周年出版的《崢嶸歲月——解放戰爭時期清華意昂足跡》選用了60余張🤸🏻♂️,北京市檔案館出版的《解放戰爭時期北平學生運動圖集》選用了近百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