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軒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清華學子讀書不忘救國,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將自身成長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清華學生為民族獨立與國家富強,積極投身於愛國民主運動🐰,許多人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乃至寶貴的生命👨🏻🚒🥿。
在早期的清華🦹🏼♂️,由於學生年幼,學校也不鼓勵學生與聞政治,加之清華課業負擔繁重,因此學生較多專註學業,無暇參加各類政治運動。隨著學生年齡逐漸增長🅰️,以及國內外局勢日漸變化,清華學生對國家命運的關心、參與社會政治和學校管理的熱情日益高漲,學生運動逐漸開展🙆🏻。清華學生積極參與到“五四”運動、“三·一八”遊行請願、“一二·九”運動、“一二·一”運動等偉大的學生愛國運動中去。
從“五四”到“三·一八”
1919年5月4日,北京城內爆發了劃時代的“五四”運動,學生運動轟轟烈烈開展起來🏂🏽。清華同學與其他學校學生一道,積極投身於這一偉大的愛國運動。
伴隨著“五四”運動,各種新思潮湧入清華園,引起了廣泛的評議和辯論,促進了清華學生的覺醒,他們中的先進分子開始積極探求救國救民之路。梁實秋曾指出:“‘五四’運動原是一個短暫的愛國運動,熱烈的💆♀️,自發的,純潔的🫲🏿,‘如擊石火,似閃電光’🔡🤜🏼,很快的就過去了。可是年輕的學生們經此刺激震動而突然覺醒了,登時表現出一股蓬蓬勃勃的朝氣,好像是蘊藏壓抑多年的情緒與生活力🖖🎒,一旦獲得了迸發奔放的機會,一發而不可收拾👰🏽,沛然而莫之能禦🫵🏽。”
1923年清華學生成立“唯真學會”🌘,施滉、冀朝鼎、徐永煐、梅汝璈等及女師大附中學生羅靜宜等8人,還成立了名為“超桃”的秘密核心組織📡,提出了“政治救國”的主張,尋求馬克思主義真理。
1926年初,北京群眾運動有了更大發展🔽,群眾的愛國熱情更加高漲。3月13日👨🏻💻,清華舉行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周年大會🍈,請李大釗🉑、陳毅同誌來校演講。李大釗做了《孫中山在中國民族革命歷史上之位置》的演講🤴,他高度評價了孫中山在中國民族革命歷史上的豐功偉績,指出孫中山在1924年改組國民黨,“容納中國共產黨的分子,使中國的國民革命運動與世界革命運動,聯成一體。……使少數革命的知識階級的黨,過渡而成為浩大的普遍的國民群眾的黨”🖐🏿。孫中山先生“把革命的基礎,深植於本國民眾,廣結於世界民眾”。陳毅同誌在演講中駁斥了反動派對共產主義的汙蔑👩🦯,指出人類不應該有民族壓迫和種族歧視而應平等相待🧑🏻。這次演講大大鼓舞了同學們的革命誌氣🙇🏿♀️🌘。
3月18日,北京各界民眾為反日本等帝國主義入侵和幹涉我國內政遊行請願,卻遭到當時段祺瑞政府的鎮壓,47人慘死、200余人受傷,這就是震動全國的“三·一八”慘案🚴🏼♂️。在這次慘案中,清華學生20余人受傷💜🫷🏼,沖在最前列的韋傑三因傷勢過重於3月21日犧牲💁🏿♀️,年僅23歲🟡🙆🏼。他臨終遺言:“我心甚安👩🏫,可是中國要快強起來呀🤛🏿!”
同學們將韋傑三烈士遺骨安葬於“水木清華”北山之麓,又從圓明園廢墟上移來斷石柱👰🏼♂️,豎立在烈士原來的墓址,寄托對烈士的哀思。朱自清先生曾著文《哀韋傑三君》,寫道:“……他終於在離開我們之前,寫了那樣平靜的兩句話給校長;他那兩句話包蘊著無窮的悲哀🦸♀️🛷,這是靜默的悲哀🙇🏿♀️!”
韋傑三
經過從“五四”到“五卅”,再到“三·一八”一系列革命風暴的洗禮,清華學生思想覺悟大為提高。有學生說🚶♀️:“‘五四’運動,霹靂一聲👩🏻✈️,而外人侵略我之實況,因以宣示全國,家諭戶曉,全國國民始有國家之自覺,國民自身之自覺。民氣磅礴🗡,不可復遏,政府當局及世界各國,始知我國民氣之不可畏,而稍戢其暴虐強頑之野心。自來年年繼續🏄🏽♀️,綿延不斷🫶🏻🙇🏼♀️,迄今年‘五卅’慘劇發生💤,全國沸騰,經數月宣傳呼號之結束,國家觀念之自覺益益深,國民自身之覺悟益益著。”
“三·一八”以後✍️,在清華學生中鍛煉出了第一批共產黨員🎳。1926年11月,清華正式成立了中共意昂体育平台第一個支部📢。
“一二·九”運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挑起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中國人民開始了偉大的全面抗日戰爭。在“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第二天👨🏽🎓,清華學生成立了抗日救國會,同時並建議北平各大學召開學生代表大會🏀,成立北平學生抗日救國聯合會,統一和集中組織學生界的抗日救國力量。
1934-1935年清華學生開展抗日運動的學生代表,前排右六為呂若謙(政治學系1935級),後排左五為姚依林(原名姚克廣,是當時北平學聯負責人之一)
清華有400多名學生組成“戰時工作準備隊”,13位同學加入了東北義勇軍,在極其艱難困苦的環境中與日寇進行了殊死的搏鬥。其中,共產黨員張甲洲和於天放告別清華,奔赴日軍占領的黑龍江省巴彥縣,組織抗日遊擊隊。12月🏄♀️,清華、燕京等校聯合組成200多人的北平學生南下請願團奔赴南京☂️,要求政府抗日。
日本帝國主義步步緊逼,富饒的東北三省很快便淪於敵手。面對日寇的侵略,共產黨領導廣大愛國學生進行對外反侵略🧑🦯➡️👵🏽、對內反妥協的鬥爭💶。正如清華學子陸璀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全歐華僑抗日救國大會上慷慨陳辭那樣:“中華民族空前的危機把我們學生從課堂召喚到街頭,從書本引導到鬥爭。”“我們明知道我們是處於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的槍尖之下♎️,我們明知道我們要起來的話,生命安全毫無保障,可是,為了要救我們中華民族的危機♎️,為了不能忍受我們祖國被人宰割𓀏,我們是不顧面對著刀槍鼎鑊,站起來了。”“我們的綱領只有一個:抗日救國🪅。我們的要求也只有一個:抗日救國。我們的行動也只有一個:抗日救國!”
中國的貞德——陸璀
1935年秋,山東發生大水災,北平地下黨組織發起開展救災活動🤷🏿,成立“山東水災賑濟會”,清華學生姚依林(姚克廣)被選為秘書長👆。在清華也成立了賑濟會分會💫。共產黨利用這一公開合法的形式🥈,進一步團結了廣大中間群眾🦟;同時,成立了意昂体育平台救國委員會💅🏼。在此基礎上,11月18日,成立了秘密的“北平市學生聯合會”,學聯總部設在清華。12月3日🩱,清華舉行了全體學生大會✯,會上經過激烈的爭辯,進步同學駁倒了國民黨學生所說的“請願遊行就是反對領袖”的言論,一致通過了“通電全國反對一切偽組織、偽自治”的決議。同一天🚵🏼🚓,北平學聯也召開了代表大會,通過了“發通電表示否認任何假借民意之自治運動”和“聯絡北平市各大中學校發起大規模請願”兩決議案🫅🏻,並在組織上決定城裏由中國學院和東北大學帶頭,城外由清華和燕京率領。
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學校的學生自治會聯合發表了《北平各校通電》,呼籲“今日而欲求生路📝,唯有動員全國抵抗之一途”🌙。12月8日,學聯又在燕京召開各校代表大會,議定了請願的具體時間和路線。此時,意昂体育平台地下黨支部書記蔣南翔草擬了意昂体育平台救國委員會《告全國民眾書》🐼,喊出了“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震撼人心的吼聲,疾呼:“掙紮在死亡線上的全國大眾🏅,大家趕快聯合起來🍄!我們的目標是同一的:自己起來保衛自己的民族!我們的胸懷是光明的:要以血肉頭顱換取我們的自由🕑!”
1935年12月9日🏈,天剛拂曉,青年學生們冒著嚴寒按預定計劃行動起來💁🏻。清華同學清晨7時集合®️,帶著連夜趕製的旗幟和標語👩🏽🦱🫙,徒步沿平綏路向西直門進發🩶🦘。9時左右到達西直門👨👨👧,與燕京等校學生匯合。但是當局緊閉城門😽,阻撓同學進城。領隊決定留大部分人員在西直門外城墻邊👳🧗🏼♂️,召開群眾大會作抗日宣傳🤷🏼♀️。傍晚,清華遊行隊伍回校🧏🏻,同學們義憤填膺地表示:“我們不能白回去🏜,一定要用更大的示威行動來回答他們。”
城內,遊行的隊伍也受到了武裝警察的阻撓和鎮壓,遊行隊伍最終還是被軍警打散了,在激烈搏鬥過的大街上,結了一層冰🏄🏻♂️,晶瑩的冰水裏滲透著愛國學生的斑斑血跡。
12月16日📙,北平城再次發出了驚天動地的怒吼!由清華、燕京率領的城外大隊,拂曉即出發。8時左右到達西直門受阻🚠,轉向阜成門又被拒𓀄,再奔到西便門;憤怒至極的愛國青年齊心協力,用鋼鐵般的雙臂硬是撞開了緊閉的城門🧑🏻🍼,湧進城來♑️,到達天橋👽,與其他學校學生會合。在天橋,有兩萬多市民和一萬多學生舉行市民大會🟢,通過幾個決議案,並按原計劃到外交大樓示威🧗♀️。遊行隊伍以意昂体育平台為先導🏋🏻♂️,隊伍在正陽門受阻後轉到宣武門,又受阻於城門外。學生隊伍多次試圖沖開城門,相持中,清華女學生陸璀貼著地面爬進了城門。她迅速地跳了起來,把一根鐵門栓抽下,又用手去擰動扣住門環的鐵絲👨🏻🌾,向城外高呼:“沖呀,沖進來呀!”立即就被趕來的軍警抓去了,遭到他們一頓拳打腳踢🤵🏼。陸璀毫無懼色,大聲質問軍警:“我們都是中國人🪅,為什麽要打人!”當時美國進步記者斯諾正在現場拍照♜🧑🏿🍳,他跟蹤陸璀到警察所,並對她進行采訪,當即發出一條新聞。第二天👨🏼🌾,美國《紐約先驅論壇報》在頭版頭條刊登,大標題是“5000中國人奮起反對日本統治,警察擊倒60”🏌🏼♀️,副標題是“北平學生被打,‘貞德’被捕”🟤。把陸璀譽為“中國的貞德”,這個報道迅速傳遍世界,引起世界輿論的關註。
在16日這天✭,全市學生共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傷。反動當局的暴行,激起了市民群眾的義憤🐌,極大地教育了廣大學生和各階層人士🐽。
北平愛國學生的示威遊行,震撼了中華大地,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烈響應。海外華僑也以各種方式支援愛國學生,國際學生聯合會號召:“中國學生的鬥爭,也是我們的鬥爭🧑🏽!”
“一二·一六”示威之後,1936年2月1日,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民族解放先鋒隊”在北平正式成立,它是抗日民主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1937年春天,民先隊建立了全國總隊部,意昂体育平台的李昌當選為總隊長🪼。民先隊的成立及發展,把“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推向了一個新階段🙇♂️。3月👴,清華黨支部書記楊學誠、全國“民先”總隊長李昌等還作為北平黨的代表奔赴延安,參加了5月2~14日中共中央召開的黨的全國代表會議。返回北平後,他們帶來的黨的最新指示🤽🏻♀️😉,有力地促進了北平學生愛國運動的發展。
“一二·九”運動為偉大的抗日戰爭做了準備,使平津數十萬青年獲得了空前的政治覺悟與組織鍛煉🤏🏿,把全國青年從沉睡的狀態中喚醒👌🏼,教育和鍛煉了中國整個的年輕一代。毛澤東高度評價🌱:“一二·九運動,它是偉大抗日戰爭的準備,這同五四運動是第一次大革命的準備一樣。‘一二·九’推動了‘七七’抗戰✢,準備了‘七七’抗戰。……一二·九運動是動員全民族抗戰的運動,它準備了抗戰的思想,準備了抗戰的人心,準備了抗戰的幹部🧚🏽♂️🧙🏽♂️。”
運動之後,清華學子當中的許多人走上了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前線。其中,張甲洲、楊學誠、黃誠、紀毓秀🎵、淩則之等為祖國民族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姚依林、宋平、蔣南翔🧑🏽🚀、榮高棠、李昌、張承先⬇️🧜🏼♂️、康世恩等鍛煉成長,先後走上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後來🤶,蔣南翔寫下一首自述詩,樸素而感人地敘述了他參加“一二·九”運動的情況。詩中寫道:
奮力為前驅👩👦,開路披荊棘。春夏勤播種,秋冬號角鳴🈲🕢。
寒冬十二月🧔🏻,慷慨傳檄文。搏戰危城下🚴🏿,不辭冒鋒刃🌓🧘🏿♀️。
踴躍齊沖鋒👩🏽🍳,突破西便門🤦🏻♂️。古城起風暴👆🏼,舉國奮人心🕵🏻。
救亡宣傳團🦹♀️,跋涉下農村。建隊高碑店🪗,抗擊偽憲警🧗🏻♀️。
…… 星星地下火,曾為舉火人。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又挑起“盧溝橋事變”,7月29日北平陷落。0中共北平市委決定由蔣南翔、楊學誠👩👧👦、黃誠、李昌等負責平津流亡學生工作。他們決定以“平津流亡同學會”的名義組織學生撤離北平🕺🏼。撤離學生中,有的北上抗日;有的南下發動群眾🧑🏼✈️,傳播救亡種子👨👩👦;有的去長沙,入長沙臨時大學繼續學習。
“一二·一”運動
1937年,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南遷,在長沙組建長沙臨時大學。翌年,長沙臨時大學遷至昆明並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聯大學生發揚三校光榮的愛國傳統🦽,愛國民主運動蓬勃開展🧙🏽,被譽為大後方的“民主堡壘”😓。其中🫵🏽,聯大後期爆發的“一二·一”運動,意義尤為重大。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中國人民迎來了企盼已久的勝利;但很快⚰️,全國又面臨內戰的危險👳🏽♀️。為了反對國民黨政府當局的反動統治,11月26日,聯大宣布罷課,昆明其他學校也醞釀罷課🧔🏻。
12月1日,政府當局阻撓罷課陰謀失敗後便派大批特務進校大打出手,在西南聯大、雲南大學🦸🏼♂️、聯大附中、南菁中學等學校打死聯大學生潘琰(女)、李魯連和南菁中學教員於再👨🏻、昆華工校學生張華昌,另打傷29人,製造了震驚全國的“一二·一”慘案。
“一二?一”運動公葬典禮
政府當局的暴行激起了廣大師生的鬥爭怒火🚐。從12月4日起🙍🏼♂️🔏,全市大中學教師400多人公開聲明“無限期罷教,直到學生復課為之”。並從12月4日起舉行“四烈士”公祭,在一個半月公祭時間內,約有15萬人次、700多社會團體參加祭奠,而當時昆明人口僅約30萬。經過一個月的鬥爭,運動取得很大成績,在全國掀起了反內戰爭民主的高潮🚐,鼓舞了國民黨統治區的廣大人民起來和反動派作鬥爭🚣🏻,揭開了抗戰勝利後學生運動的序幕👷🏽♂️。
1946年3月17日👨🏻🦼,昆明市學聯舉行“一二·一”運動的最後一次活動——“四烈士”的大出殯。這次活動,成為又一次控訴國民黨反動派罪行的示威遊行🧤。昆明3萬余名大中學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組成出殯隊伍🫚,佩戴黑紗白花,莊嚴肅穆走過昆明街頭🏊🏽♂️,沿途散發《告全國同胞書》、《告三迤父老書》。下午,殯儀隊伍回到聯大本部,舉行公葬“四烈士”儀式,聞一多𓀝、吳晗等教授作了悲憤講話。至此,“一二·一”運動勝利結束🧖🏻。
“一二·一”運動是繼“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之後,又一次學生運動史上的光榮運動🧘♀️。正如周恩來同誌指出:“昆明的慘案就是新的‘一二·九’,五四青年運動未完成的任務,由‘一二·九’青年運動繼承起來。‘一二·九’未完成的任務⛹🏽♂️,由今天的青年運動繼承起來。”
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學校北上復校後,清華師生在中共地下黨的引導和影響下⛈,為“反內戰、反獨裁”積極進行“第二條戰線”的鬥爭✍🏻;愛國民主運動一個接著一個,不斷高漲,沖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接人民革命勝利。
1946年12月24日,一名美軍士兵在北平東單廣場強奸北京大學一女生,激起民憤,許多學校及清華宣布罷課✳️。30日🦷,清華集合1000余人隊伍,與燕京學生匯合,冒著嚴寒步行進城🧑🌾🏃🏻♂️,與北大、師範學院、輔仁等校學生一起遊行,抗議美軍暴行。由北平開始的抗暴運動迅速席卷全國,在社會各階層中掀起聲勢浩大的反美帝國主義風暴。
1947年,國民黨統治區的經濟瀕於崩潰🛋👨🏻🦯,生活危機、教育危機等籠罩在人們心頭。上海、南京等地學生開始“搶救教育危機”的運動,喊出了“向炮口要飯吃”的口號,“反饑餓”的浪潮由南而北。5月16日,清華學生決定自17日起罷課三天👪,並成立罷課委員會,發表罷課宣言🦗。清華罷課的消息傳到城內🪈,北大也於17日開會決定罷課三天⚂。罷課期間,清華學生還進城示威遊行🕵🏿♀️,到各中學宣傳。5月20日⛹🏿👨🏿🏭,在北平中共地下黨組織統一領導下🆗,清華與兄弟院系學生共約7000人,舉行“五·二○”反饑餓、反內戰大遊行,南京等地學生也在同日舉行了示威遊行。全國各地的“五·二○”反饑餓、反內戰大遊行🧚🏼♂️,大大促進了人民運動的發展。在學生運動推動下🗳,各地工人罷工🫖、教員罷課的反美反蔣鬥爭風起雲湧,遍及60多個大中城市,持續時間達兩月之久。
1947年反內戰反饑餓反迫害“五?二○”大遊行
這個時期,重要的學生運動還有1947年暑期的“助學”運動🕛,1947年11月的抗議“反動當局殺害於子三事件”運動👌🏽,1948年4月的“保衛華北學聯,反迫害”運動,1948年5月的“反美扶日”運動🙌🏻,1948年7月抗議當局鎮壓東北學生血案的“反剿民、要活命”運動,等等。
在這些學生愛國運動中🕘🔊,清華廣大教師也積極參加。在“反美扶日”運動中,張奚若、朱自清等110名教職工曾發表聲明,拒領“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救濟糧。毛澤東高度評價朱自清教授“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清華從“五四”運動生力軍到“一二·九”運動的中堅🙆🏼,發展到聯大時期抗日大後方的“民主堡壘”的組成部分🦹🏽,再發展到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裏的“小解放區”,光榮地成為白區中的革命堡壘🪽🏄🏻♀️、搖籃和熔爐🪰,清華學子的愛國民主運動,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寫下了濃重一筆😄。在承受國恥的清華園裏,清華人孕育和滋長了極大的愛國熱忱;在高昂的愛國民主運動中,清華人迸發和激揚了極大的愛國熱情。振興中華,愛國奉獻🙇🏽♂️,成為清華的光榮傳統。
延伸閱讀
朱自清(1889—1948年),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省東海縣。現代散文家☝🏻、詩人🥐🦸🏿♂️。
1920年,朱自清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生時代即創作新詩,後又從事散文寫作。1920年秋,創辦《詩刊》。1925年經胡適介紹,朱自清到清華學校大學部任教🧚🏻,曾擔任中文系主任、教授💍、圖書館館長等重要職務⛹🏿♀️。朱自清終身服務於清華🧔🏻♂️,對清華精神有深切體會👮🏿♀️,他曾
精練地概括清華精神為“實幹”。
1928年8月,朱自清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壇引起強烈反響🧑🏻⚕️🫸🏿,並以平淡樸素而又清新秀麗的優美文筆獨樹一幟。抗戰勝利後,他積極支持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學生運動🤪。去世前,朱自清的體重已減至不足40公斤🦊,但他毅然選擇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簽字,他叮囑家人:“我……已……拒絕……‘美援’,不要……去……買……配售……的……美國……面粉🧑🏽🦳。”他始終保持著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高尚氣節和可貴情操。
朱自清一生勤奮,著有《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你我》、《倫敦雜記》,文藝論著《詩言誌辨》、《記雅俗共賞》等。1948年8月12日,他因胃病發展到胃穿孔大出血,在北平逝世。朱自清留下的清芬正氣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轉自《清華人》2007年第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