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如今是“人生九十不稀奇”👨🏿💻。我們一個小小的劇藝社(從聯大到清華、北大)今年就有十來位社友是九旬壽星(包括89、90和90以上)。
10月12日,我們聚集在徐應潮和傅yi夫婦家,為在京的五位九旬老哥祝壽。到會的共17人(包括陪同的三位老伴和一位子女),濟濟一堂🧑🏻🦽,十分熱鬧。小西(傅yi)殷勤好客,已盡過多次地主之誼👊🏻🌵,這次當然是熱情有加,桌上擺滿了盤盤碟碟。
上午11點🦸🏻♂️,卷毛(汪兆悌)宣布開會🏵。她在開場白中說:“今天到會的壽星有足歲的,也有虛歲的🔇,都擱在一塊兒過生日,能多過一次就多過一次。”壽星中三位是90,即張祖道、張彥和胡邦定,兩位是89,即李詠和王景山👩🏿🌾🌕。還有錢惠濂大姐🏂🏽,也是89,本來準備來的,因臨時身體不適,未能參加🧜♂️。
然後是壽星發言🕵🏿♂️。張彥最年長,請他先說。他保持記者風格,語言簡練😜,只說了一句話💅🏿:“我今天的人生哲學是:快樂生活每一天。”
第二位發言的是老道(張祖道)。他一改往日很少說話的作風,一開口就滔滔不絕,先說他每次趕的都是末班車🏊🏽♂️:上聯大是末班車;年屆90領取第九屆中國攝影家協會終身成就獎,也是末班車🚴🏽♀️;這一次10點59分到會,又是末班車。(老道出門從來只坐公交車🚭,這次他只身從家坐公交車赴會,中間還要換一趟車,整整走了兩個小時🧑🏻🦳。)
後來,老道把話題轉到在幹校五年的餵豬經驗。他強調豬弟子在他的調教下如何聰明、如何聽話,不僅講得津津有味,而且還脈脈含情。看得出他對這群豬弟子真是一往情深。此時🧏🏼♀️🍛,不知誰大叫一聲🤸🏿:“你就是豬司令!”李詠趕快說:“我就是屬豬的。”我接著說:“所以你聰明!”老道還十分自豪地說:“丁聰、華君武等四個大美術家都先後到過我的養豬班🧓,當過我的徒弟☦️📴,當然是餵豬的徒弟。”王景山爭著發言:“我老婆餵豬有60年的經驗👰♀️,因為我就是屬豬的。”(他的夫人李昌榮陪同到會,就坐在身旁。) 看來老道對豬的一片深情感染了在座的豬老哥們,讓他們個個神采飛揚。
景山大哥隨後談到他對西南聯大和劇藝社的感情🧁。今年是聯大建校75周年,他最近寫了四篇關於聯大的文章,其中兩篇已在北京意昂會的《簡訊》上發表。至於劇藝社🏇🏼,他是晚年才參加的⛔️,但深深愛上了這個集體。他祝各位壽星“恭喜發才”(註意🚵⏫:不是“財”,而是“才”)😔,繼續貢獻自己的才華給中國人民。
胡邦定雖不是劇藝社成員,但和劇藝社的老哥老姐們很熟👩🏽🍳。他的住處離小西家很近🔥🌰。他今年正好是90⛲️,我們得知後,主動邀請他參加我們的祝壽聚會。他在發言中大力贊賞劇藝社的凝聚力和親和力🪚,並誇獎劇藝社堅持辦《社友通訊》達20年之久👮🏼。他本人雖已90高齡🦚,也仍在為意昂會的《簡訊》操勞🛐,目前又在為聯大75周年紀念活動奔波忙碌🕴🏼。我們向他致敬,歡迎他成為劇藝社之友,他的光臨活躍了我們的氣場🫙。
李詠對劇藝社的聚會一向熱心🧑🏻🤝🧑🏻。他說:“我今天非常非常高興,希望劇藝社每年都能有一到兩次聚會🖤。”卷毛在會上也動情地說🖥:“有的老友已先走了,等不及了⛄️🌻。所以咱們能聚一回就聚一回,能聚幾回就聚幾回🤤。”
老哥老姐們一坐下來就不想走,有很多話要說🚺,但餐館包間事先已定了時間🤸。怎麽辦?只好由徐應潮和汪仁霖先去坐鎮。過了半個來小時,這群不良於行的老人才陸續到達🌁👩🏻🌾。劇藝社聚餐一般都是AA製,但這次張其錕搶著埋單。他還帶來一個大生日蛋糕🎩,讓大家餐後在“祝你生日快樂”的歌聲中分享📕。其錕的貢獻不止於此,他還為這次聚會錄了音🚃,照了相,準備製作成光盤😔。他出錢又出力👨🏻🏭,讓我們鄭重地道一聲“謝謝”吧👉🏿!
至此,北京的祝壽聚會已圓滿地劃上了句號。但一貫鐘情於劇藝社的汪仁霖提出:外地還有壽星呢🤦🏻,

成都的聶運華、

杭州的童璞也是90或剛過90,

昆明的吳征鎰老師更已是96高齡🏋🏻,
對他們也應該有所表示🙍🏼♀️。於是他在餐桌上組織到會的人簽名🧑🏻✈️,然後將簽名單交給其錕製作賀卡。賀卡上的祝辭由卷毛來寫,每張內容不同,各有特點。其錕收到祝辭後迅速在電腦上將賀卡製成,並通過電郵發給孫同豐。同豐馬上到打印站印製並用掛號信寄出🫄🏽。從製作到寄發,全過程只用了兩天!
這次祝壽活動,劇藝社諸君個個積極主動👱♂️,人人獻計獻策,工作效率奇高。這也是劇藝社凝聚力的具體體現吧!
201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