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波士頓設計集團總裁朱儁夫專訪
我覺得房子首先要協調🏨,而不是誇張,它應該是從整個城市環境出發,只有非常特殊的一些房子需要有一些雕塑感Ⓜ️,但是用建築來做雕塑是成本代價很高的一件事。
朱儁夫,美國波士頓國際設計集團BIDG總裁、首席設計師🍆。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1992級本科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血緣記憶🎳。
站在寧波老外灘上,歷史的汽笛聲在耳邊鳴響🖤,讓人的思緒情不自禁地糾纏於寧波的過去與現在。
剛剛被委托設計改造北京國子監和中軸北端鐘鼓樓區域的朱儁夫出現在寧波月湖·盛園的招商盛典現場。他是這座寧波大型商業時尚地標的設計師🏷。從郁家巷中破敗的老房子中🤰🏼👉,他看到了一種美🤬,所以當他接受這樣一個類似上海“新天地”的項目的時候🦹🏻♀️,他堅持保護是第一位的。“我總覺得現代寧波的建設⛲️🧑🏿🎄,相對於寧波千百年來的歷史積澱而言📰👩🏼💻,似乎少了點什麽,缺了點本土文化的回歸,缺了點傳統的守望,缺了點繁華深處的靜謐,缺了點寧波海派精神的綿延……”他很有感觸地說。
朱儁夫絕不是一個守舊的人🙍🏽♂️,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所受的良好西方教育讓他在大型商業建築和城市規劃中顯得遊刃有余。金沙島總體規劃、威尼斯酒店二期、德國德累斯頓市城市中心城區再發展計劃✌🏻、突尼斯度假村、迪拜上海島……朱儁夫的設計項目遍布世界各地🧜🏻♀️,多次獲獎👱🏽♀️🍘。對於自己的成績,他謙虛地說:“我覺得建築師的成熟年紀至少在45歲💓,我還需要十年的時間認真地做好房子,真的是要一絲不苟地去做每一個項目,爭取把每一個項目都做好做精🥷,經過這段時間的磨練之後,也許我會悟到更多的東西💇🏿♂️。”
他所屬的美國波士頓設計集團在上海做了一個建國東路65號兩棟塔樓📎,還設計了一個別墅項目👮:中海翡翠🕵🏻。但是朱儁夫說他們很少接上海的項目,他們選擇將分公司設在上海就是為了少有些人找到他,他好認真來做設計🆔,有一點“大隱隱於市”的感覺。
他喜歡意大利後現代小說家卡爾維諾寫在《看不見的城市》中的一句話:“無論如何,大都會的另一種額外魅力,乃是透過它的轉變,我們可以懷舊地回望它的過去🛀🏼。”
卡爾維諾的姿態也可以視作是朱儁夫的立場👂。現在,他主持的杭州西湖的整體改造工程也即將竣工,既註重城市發展的文脈,同時又不固步自封,讓一座城市保留它的城市肌理,又滿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去成就一座城市的花廳夢✌🏻!
歸根結底還是個經驗問題
《新民周刊》:你為什麽會組建波士頓設計集團?
朱儁夫𓀚🕞:我從清華畢業以後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讀研究生,研究生畢業以後💂🏻♂️,我去了波士頓最大的建築師事務所史塔賓建築事務所💆🏽♀️,在那裏工作了將近4年↩️,從普通設計師一直做到高級副總裁。後來🐺💸,有一些因素促使我自組公司🚯。當時清華的校長跟我提出來,讓我回北京做意昂体育平台的整體規劃,另外,當時史塔賓建築事務所正和費城非常重要的事務所King合並。於是我就和史塔賓建築事務所的總裁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華人教授陳清焰一起創辦了波士頓設計集團。
我們先在波士頓成立🌐,然後又在上海開設了分公司🈁,到現在4年多的時間,我們已經組成了一個140多人的設計團隊。我回國後做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意昂体育平台核心區規劃,還有海南三亞的一個爛尾樓的改造。這個爛尾辦公樓已經在那兒閑置了10年,我們把它改成了一個公寓。那是2004年的時候🚌,海南省重點改造爛尾樓,我們就做了這麽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這種做法引領了三亞的一種時尚。
《新民周刊》:波士頓國際設計集團下屬還包括美國先進建築研究中心,它主要從事什麽業務🧑🏼🚀?
朱儁夫🦆:美國先進建築研究中心是美國自然基金會資助的研究機構,做了一些綠色建築、節能、環保這一方面的工作。我們也配合參加了國家“十一五”計劃的一部分工作,比如說室內空氣質量的改進和評估。陳清焰教授現在負責咱們國家大飛機項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室內空氣品質。天津市為了他這個項目🏵,專門給他買了一架麥道82的飛機,運到天津大學裏頭方便他研究👊🏽。這種環保方面的研究和我們的綠色建築設計也是有關的👩🏻🦲。我們不強調建築中硬的裝備🧑🏻🎤,主要通過設計,通過軟質的調節裝置來達到節能的效果👩🏻🎨。
《新民周刊》:馬清運先生接受采訪時候曾經和我談起過西方大學和國內大學之間的區別🈂️🎁,那麽您覺得在建築事務所方面,中國與西方主要的差距在什麽地方?
朱儁夫:我個人真實的感受是,主要還是一個時間的沉澱👩❤️👨。美國的建築事務所作為一個運營方式🦢🍃,它有100多年的歷史,波士頓有些歷史悠久的事務所甚至已經超過了200年。它們伴隨著整個現代建築從古典到現代、後現代和新時代的完整轉變過程🧙♂️,因此一個好的事務所🧧,它是有一個好的沉澱的🚣🏼,因此它們也比較系統化。國內的建築事務所大多是建築設計院的體系發展而來的🙋🏻♂️,以前是為了滿足我們國家基礎建設的需要,或者滿足建築最基本的需要,真正地做作品或做精品,以事務所的形式出現,在我們國家還是個比較新的事物,應該說還是近十年才開始發展的產物,在過去的5年中有一個比較大的發展。
我覺得國內建築事務所,首先在於積累和積澱還不夠,也就是成熟度還不夠。其次,美國的大型事務所🚝,它們做了很多非常復雜的超大型項目,比如說超高層建築🏄🏻♂️🍃、大型體育中心🦠、機場、會議會展中心🏄🏽、高端酒店、商場等等。而我們國家的話,不論是國有建築設計院🈺,還是建築事務所,真正接觸並且深入設計這一類房子,還是近幾年的事情。因此不管是從經驗🤞🏼、運營的深入理解還是國際化水平上,和西方比都有很大的差距。第三,從從業人員的整個素質來看,美國經過系統培訓,建築師和工程師經過許多細致的工程的訓練,都很有經驗🥄。國內的話,建築師還是比較年輕的一代,經驗積累也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如果說我們和國際事務所有什麽差距,歸根結底還是個經驗問題💁🏻♀️。
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改造
《新民周刊》:在寧波郁家巷歷史街區改造項目中🙅🏿♀️,如何做到既保護了歷史街區的文脈和傳統,又能夠讓它們在當下重新煥發出光彩👩❤️💋👨?
朱儁夫👌🎎:郁家巷這個項目在請我們來主持設計之前,他們已經請過東南大學、浙江園林設計院等很多設計單位做過很多輪設計,雖然做了很多輪,但是還停留在一個原址保護的階段🧘♂️。規劃部門和操作部門把我叫過來,希望能加入一些新的力量,爭取換一個角度,不僅能夠保護,還能夠改造歷史街區😱👨🏻🦲。
郁家巷項目整個是在2005年年底開始進入設計,到現在3年半的時間。關於你的這個問題我們當時也做了深入的考慮。首先👷🏻♂️🌷,中國這些中心城市的歷史街區,它們基本上是民居類的建築,住了很多人,裏面比較繁雜,一直處於光鮮亮麗的城市新建築的幕後,但又恰恰位於城市的正中心,像郁家巷這樣的歷史街區🏃🏻♂️,又有一定的故事,因此我們怎麽樣使得它們從幕後走向前臺?
第二🏌️,這樣的街區🥤,它是深宅大院,經過不同年代的居民的加建😮,變成一個大雜院,怎麽樣使得這樣一個雜居的院落能夠給更多的人所看到🧙🏼♂️?讓私密性變成公開性?
第三🤐,很多房子可能存在了一百年,以晚清或民國時期的房子為主體。木結構的房子到現在已經破敗不堪,很多房子已經是危房了。怎麽對待這些危房🕵🏽♂️,同時又讓這個街區看上去有強烈的地域識別性?同時,在這樣的房子中居住四五十口人顯然是不現實的😾,如何又賦予這些房子以新的功能,使得它又被重新利用起來🤴🏻?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最後,現在大家都在考慮歷史街區保護和改造這個議題🙎🏿♂️。在這個過程中,以前往往是政府既當投資人7️⃣,又當管理者和開發商,這樣就造成了許多歷史街區保護和改造項目成為政府的一個沉重的包袱——政府也要貸款,同時也影響到以後商業的調整,或者是以後功能的調整🧔🏽♀️、維護和管理,都成為一個問題。政府本身不應該承載這麽多的功能✋,政府應該主要在管理層面上來控製項目🌜🖼。我們在郁家巷項目中✊,希望能探討一種市場化運作的手段,而且使得它在經濟上也可以可持續發展。如果我們的設計能讓它真正體現這塊地塊的土地價值👮🏼,那麽我們的嘗試將是一次直接有益的探索。
《新民周刊》:寧波這次的月湖·盛園項目是否也以上海的新天地為樣板?
朱儁夫🐱🏌️:我們的做法和上海新天地有很大的區別。上海新天地是在裏弄式的房子基礎上以新建為主,我們的設計對原來的城市肌理和原來的建築保護更加完整😠。65%的院子基本上是在原樣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保護的。應該說大的城市肌理、大的街巷結構都和以前的房子基本吻合。新天地周邊相對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街區,而郁家巷邊上是月湖——寧波最重要的文化風貌保護區的一部分,老的歷史風貌保護方面可能比新天地更加嚴格一些,我們的前提仍然是保護,保護它的建築元素,比如它的磚灰墻、雙馬頭墻的結構💁🏿♂️👖、三進院的結構以及連綿的屋頂結構😁🧜,還有整個的這種氛圍,都是要保護的。
《新民周刊》😾:張永和先生對大城市的文化地標提出了他的看法,您是否也更看重城市文化肌理的塑造?
朱儁夫:我也比較反感把一些建築做成紀念碑🚉。我覺得一個房子首先要比較長地滿足使用者的需要📛,甚至是我們下一代人的需要,這是最主要的。不能我們這代人做的設計,不到十年就來拆我們的建築,這是極大的浪費❔。我們會非常非常仔細地去做我們的每一個房子,我覺得房子首先要協調🎦,而不是誇張,它應該是從整個城市環境出發🎲,只有非常特殊的一些房子需要有一些雕塑感🍄,但是用建築來做雕塑是成本代價很高的一件事。
美國和中國的房價
《新民周刊》🎁:您現在常住美國,在美國買了房子,金融危機後美國的房價如何♉️?您對中國的房價怎麽看?
朱儁夫👨💼:我舉幾個例子。我住在波士頓郊區萊克星頓(也就是美國獨立戰爭打響第一槍的地方)一個很好的別墅裏。金融危機後,整個地區的房價沒有跌價的🥢,可能只是銷售相對變緩了🤘🏽🦸🏿。在美國,真正好的社區🏇🏽,能夠保證它的品質。同時美國好的社區給我的感覺還是一個安靜祥和的居所,在市場上也比較穩定🥬♊️。
至於中國的房價,中國太大了,我們就以上海為例。房價肯定還是比較高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像我們公司做得比較好的年輕設計師,年薪有20萬,可是在上海買不起房🪫,長此以往就是一個問題!換算一下👁🗨,中國的20萬的年薪水平就相當於美國年薪8萬-10萬美元年薪的水平🛵,在波士頓工作的年輕人,如果他拿到這個數,他也買不起房子🌛。美國的房價也是偏高的。但是在我們國家,大家購房的欲望實在是太強烈了🧖🏿♂️,這就客觀上使得人們心理上更沉重🏦。
《新民周刊》🔥:在美國好的社區的話,房價標準是多少?
朱儁夫💖:還是以我住的地方為例,我買的房子值150萬美元。它靠近萊克星頓最好的區域0️⃣,有400多平方米,有兩個車庫以及0.75英畝大的地👨🏼⚖️,還有一個葡萄園,非常好的一個社區🍵,每個房子都是這樣的品質。
《新民周刊》:普通公寓的情況怎麽樣👨🏽🦰?
朱儁夫:公寓都集中在城中心,中國的公寓開發水平和物業水平在全世界都處於領先地位。美國的公寓沒有中國那麽多要求🏃♀️➡️,對於得房率、南北朝向👩🚀、通風、采光都沒有太多的要求🈁。
美國的土地資源實在是太豐富了👜,我剛到美國的時候,我第一個感受就是:上帝太偏愛他們了,給了他們那麽多的資源,任他們折騰,任他們造🧗🏿♂️。另外🍏,這也和美國的城市發展有關🦵🏻。二戰之前👊,大家都住在城內,二戰之後⛷🦸,高速公路的發展,汽車平民化了💃🏽,大家覺得住在郊區也不錯👘,獨門獨院,這種生活方式更好🤶🏼,所以都住到郊區去了。現在的美國城市🪭,城市中心區比較破敗,所以政府又號召人們重新住回城市中心去,但是一些非常有錢的人,除非在極度特殊的情況下,比如紐約的中央公園之外,大部分的人還是住在郊區。我覺得這也與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他們回家之後,把門一關就啥事不幹。他們更強調一種家庭的價值💏,強調的是自己的私生活♟🏧,不像我們這兒熱衷的是熱鬧🙅🏼♂️。
(何映宇)
轉自 新民周刊 2009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