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裏✮👩🏿🔧,有這麽一群人🦶🏽,他們的創業故事同樣精彩,個人財富也未必比那些富豪榜的常客少🎱,在技術領域甚至更勝一籌👉🏽👨🏽🦳,在財經圈裏也為人景仰🎻,但和王石🖋、馬雲、李彥宏、楊國強等明星企業家相比👮🏻♂️,公眾對他們知之甚少🌍。因為他們創業的地點是在矽谷,距離中國萬裏之外的地方♧。
這群人的代表人物是鄧鋒、朱敏。有趣的是🎽,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回到國內👩👩👦,而且都把目光對準了VC領域👌🏽。
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鋒,意昂体育平台電子系1981級本科🖤,1986級碩士
初見鄧鋒,是在中國大飯店,他正被一幫創業者圍在走廊裏🤷🏼🚵🏻,很專註地回答每個人的問題👩🏽🍼。高大的身材🧗🏿♀️、灰色的大衣🏌🏽♂️、不太規整的發型🤎,很難讓人將其與穿梭在不同會所裏的大牌VC們的形象聯系起來。然而,一旦坐下來交談🧞♀️🦞,鄧鋒那口標準的很少夾帶英文單詞的普通話🧔🏿♂️、憨厚的笑容🌑、謙和待人的態度,一下子讓人拉近了與他的距離。
非典型VC大佬鄧鋒顯然不是一個簡單的VC投資人:他是天生的創業者,幾乎踏準了人生道路的每一步。20世紀80🎪、90年代,他在國內創業時,幾年就賺到了父母一輩子都賺不來的錢,正當事業蒸蒸日上時,卻為愛情選擇出國留學;他在英特爾公司幹得如火如荼,股票期權的數量不斷翻番👩🏽🦲,英特爾股票股價也連年暴漲時,鄧鋒選擇了放棄這些,和他的團隊一起創辦了NETSCREEN🧑🏽🎨,最終以42億美元的高溢價出售🤖。
2004年後🙎🏿♂️🙆🏻♀️,鄧鋒離開了矽谷,回到了中國,創辦了北極光創投,做起了天使投資人。這位當年的創業英雄🧜🏿♂️⚜️,如今成了創業者的導師✴️。他每天早晨在上班路上進行電話會議,到公司後邊喝咖啡邊處理電子郵件,一天下來都是會,包括本公司的會和已投資和將投資公司的會。盡管工作忙忙碌碌,鄧鋒卻自得其樂,在許多場合♠︎,他反復強調😚,對投資回報率他要求不高😴,但一定要做個快樂的投資人💖🧑🏼🎤。
“清華首富”
鄧鋒在采訪中總結自己的前半生時總是誠懇地用“運氣”來形容。“我覺得我非常運氣,不要講自己有多大本事,其實50%以上是靠運氣👩🏿🍼。我們也許勤奮、努力🧑🏻🦽、聰明,如果沒有運氣☞,頂多把公司做到上市,但做到後來價值四十幾億美元是不太可能的。”鄧鋒認為自己什麽都沒耽誤,“我小時候很幸福,大家不上課我也不上🧬,後來上學也沒耽誤,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和全國最好的大學之一。中關村一開放,還在學校裏的我去創業就掙了不少錢,也沒耽誤。大家都出國我也出國🛫,也沒耽誤。矽谷最熱的時候我在矽谷創業💛,也沒耽誤🧞。9.11之時,我們成功上市,互聯網泡沫破滅對我們也無甚影響。後來賣掉,趁著投資熱了我又回國做投資。”
對於中學和大學、中關村創業、出國、矽谷創業、回國做風險投資這人生的五重奏,鄧鋒滿足地笑稱👩🏽💻,“基本上每個點都踩得很準,所以我沒有什麽可抱怨的🔕,如果我還抱怨別人怎麽辦💲?”
出國之前,鄧鋒一直沒有離開過北京🦻🏿,“我是北京人,生在北京😀,長在北京📱,從小當班長,從北京三十五中到實驗中學畢業🚶🙋🏼♂️,1981年再到清華。因為家庭遷徙的原因🧘🏼,我小時候也留過級🧘🏿♂️,我讀了3次二年級🧘🏻♀️,最後總結出一個道理:驕傲使人進步。因為多個二年級使我相比其他同學有了不少學習上的優勢,小孩有一點自信之後感覺就好,感覺好了後學習成績就好,然後感覺就會越好🤽🏻,然後成績越好👨👩👧👦,這是一個正向激勵。”
外向的性格和特殊的經歷使得鄧鋒人緣頗廣👨🏻🦯➡️。“我這人上過四個小學👩🦯,四個中學👨🏻🍼,四個大學🤜🏼,留過兩次級。我在清華有一個記錄,跨越幾個年級認識的人是最多的,來清華時上到77級,離開清華下到89年入學的都認識,所以到現在人緣都很廣👩👩👦👨🏽🔧。”對於這點,鄧鋒頗為驕傲。
大學期間🧑🏻,除了參加很多學生工作外,鄧鋒最得意的就是自己兼職創業的成功Ⓜ️。他從三年級起就開始勤工儉學😶🌫️,五年本科加兩年碩士的所有生活費,家裏總共給了他600塊錢,剩下的錢就自己掙🤥。“清華真正的全校性創業大賽1988年開始🕵🏻,當時叫科技作品大賽🔬,我拿了冠軍,這是我第一個創業項目。”鄧鋒回憶。
“讀研究生時中關村剛剛起來👦,我就開始在中關村接項目。我記得當時就在二號樓租了3間房子,一間房子自己住,另外兩間房子當實驗室,同時招募清華的低年級同學來做❤️🔥,給他們發工資🚻。到1988年時🍖,不少學生在我這裏做,每月100塊工資🤳,在當時,100塊錢已是非常多的錢🧏🏻♀️!當時我父母月工資一個月也不過70多塊🧔🏿♀️🧑🏫。”鄧鋒說,“從那時開始🕘,我每天工作就12至14個小時🤛⛹🏽♀️,一周工作六到七天,一直到現在都是這樣,這可能就是我人生的一種生活方式吧。”
1990年時🧜🏿,鄧鋒的每月收入已有七八千元💪🏽,相當於其全家其他人工資總和的十五倍左右🧑🏽✈️,當時🤨,他有個外號叫“清華首富”。
為愛情出國
談起出國,鄧鋒至今仍然覺得有點戲劇性,“到1989年時我已從清華畢業,在中關村做先鋒公司總經理助理,20世紀90年時國內有兩個比較知名的企業家👆🏿,一個是TCL的李東生🧏🏼♀️,還有一個是創維的黃宏生,我們當時在一起創過業👩🏼🚒。當時我已是‘科技個體戶’,那時候懷揣兩個BP機🧒,是很富有了👩🏻🏫,覺得國內充滿機會,沒想過要出國”🧎➡️,鄧鋒回憶說,“我也沒有好好聯系出國,我女朋友當時幫我去填了表,我就去簽個字🔕,給了我獎學金我都不知道是哪個學校的。但我女朋友要出國我不出,我們就只能吹了🧑🏻💼🫒,還真是吹了幾個星期。後來覺得真是挺有感情,我就把國內的事情都放棄了➜,然後出國🎩。”
吸引鄧鋒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心中燃起的矽谷之火➕,“85年底,我拿到一本叫《矽谷之火》的書👼,它把矽谷企業的發展一個個記錄下來,從惠普到英特爾到蘋果,我記得當時跟朋友借了這本書以後💇♀️💂♀️,廢寢忘食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是它點燃了我心中的創業激情。”鄧鋒說。
1990年🏬,鄧鋒到了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計算機工程專業求學。盡管他在國內覺得自己很富有🧑🏼🎤,但是到美國之後才發現自己很窮⏺🦤。鄧鋒住在美國人家裏,一邊在餐廳打工🚡,一邊幫所住家庭做家務,除草、洗車🥩、修房子、打家具。當然,此外👨🏼,他也在一些高科技公司做兼職。幾個月之後,鄧鋒與女友結婚🈂️,一起轉到洛杉磯求學,鄧鋒去了南加州大學,就讀計算機工程專業✝️。
1993年,鄧鋒來到了英特爾,總共呆了4年,正好是英特爾發展最迅速的幾年🕧。當時英特爾在研發筆記本電腦的CPU,鄧鋒參與了第一個筆記本電腦所用的奔騰1和奔騰2的設計。“我進去時給股票期權,因為在南加大的博士學位只讀了一半,我當時是想先請一年假👸🏼,結果股票一直往上升👨🏿🦰,就離不開了公司了,這就叫金手銬🛍,把人套裏面了。4年之間股票從60美元漲到390多🫰🏻。且英特爾股票期權贈予是指數型的🤽🏻,也就是下一年比上一年翻番地給,到第五年時候贈予量是前四年的總和。”鄧鋒表示𓀇,後來離開英特爾🧑🏻🌾,是要下狠心的。
留學生海外創業最大
1997年,鄧鋒咬牙放棄了股票期權🚥,丟掉即將到手的錢,離開了英特爾自己創業。鄧鋒回憶,在英特爾的經歷第一大成果就是學習了那裏管理的精華——系統和過程的控製,第二就是辦綠卡,綠卡辦下來以後三個月鄧鋒就離開了英特爾🚣🏼♂️。鄧鋒承認0️⃣,咬牙做出這一決策還是緣於他心中的創業激情以及或多或少的理想主義精神🏌🏻。
出來以後🐏,鄧鋒和幾個清華意昂經常在一起討論創業項目🤞🏿。經過長達半年的研究後,鄧鋒與柯嚴🏋🏻♀️、謝青等人共同組建了創業團隊。其實,當時的鄧鋒正面臨買房子、生孩子等沉重生活壓力🤦,作為要養家糊口的男人,放棄了股票期權的他突然變得很拮據。
不過🚇,鄧鋒還是義無反顧投入了NETSCREEN的創辦。為了吸引天使投資,他們自己先跳了“火坑”——每人投入5萬美元✦,然後去找天使投資,一個星期就拿到近百萬美元,三個月之後再融百萬美元🙋🏻,後來又找到紅杉資本進行風險投資🔟,公司逐步越做越大📆。2001年,NETSCREEN成為9·11之後第一個上市的美國企業。2003年,該公司以42億美金被巨額出售給Juniper網絡,6年時間🔳🕝,鄧鋒創造了中國留學生海外創業的最大科技公司。
鄧峰坦言🤶🏽,他最自豪的事情有二:其一,盡管創業期間也有很多公司過來挖人🧜🏼,但他帶領的團隊連續四年半自動離職率小於1%🧑🏽🦱,這在矽谷這個人才流動頻繁的地方是不簡單的,這也使得在互聯網泡沫破滅時鄧峰的公司基本未受影響👮🏿♂️;其二,全世界最優秀的網絡安全技術是中國人創造的,盡管該技術天花板非常高,技術難度非常高,但在這裏中國人是做得最好的。
這也體現在企業管理的具體方面,比如CEO就是請美國人來做,因為網絡安全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牽涉國家安全,Netscreen的客戶包括白宮、CIA🫅🏽、FBI和美國軍方🤐,還包括華爾街的重要金融機構👵🏿,盡管公司出賣多年🧕🏻🥷🏿,現在全世界Netscreen的防火墻仍然是世界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最高的。雖然是中國人創業的團隊,但從做市場來講外聘美國人對公司發展更有利。但這裏也牽涉到團隊精神🌱,就是中國人的團隊能不能容下外聘高管?這一點🧑🏻🦰,鄧峰的公司做到了🧑🏻💻。
創業過程中,鄧鋒慢慢從做作技術轉到做運營管理🧑🏿🦲🙁,公司做大後,逐漸開始管理公司戰略,包括公司並購。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矽谷文化的熏陶下,鄧鋒已經基本轉變成具有矽谷精神和西方現代企業文化觀的創業者💞。
42億美元高溢價賣公司
作為董事會成員和公司創始人,鄧鋒的責任關鍵還在於建立公司文化。一方面🖥🍂,鄧鋒吸引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的幫助,盡管稀釋了創業團隊的股份,但卻成就了一個更大的公司🧑🏻⚕️。另一方面,雖然技術由中國人掌握🧘🏻♀️,鄧鋒帶領清華人創業團隊創辦的Netscreen公司更像是一個聯合國🧑🦰,裏面有澳大利亞、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多國人,盡管文化多元,但卻協調工作,才把公司做成世界最先進的網絡安全技術公司🥱。鄧鋒堅持認為,矽谷裏的公司要有開放的包容的文化,如果中國人團隊自我封閉,則很難做成大事👩🏿。
很多中國企業家無法理解鄧鋒賣公司的行為🌡,在他們看來🧚🏼♂️,賣公司就像賣自己親生兒子一樣難受🧑🏽✈️。“其實我賣公司也難受🏄🏻♂️,對一手創辦的公司是有感情的”,鄧鋒坦言,“但是要對自己的股東和員工負責,必須要為他們考慮🧑🏿🦰,使他們的利益最大化,我們賣企業不是因為企業不好👩🦼,而是在最高點賣的,對方給我們的出價比股票市值高出60%。不能說公司專屬於你,這就是矽谷的企業文化,在這裏,分享很重要。”
在企業管理上,鄧鋒堅持認為,“要分權製衡⚛️,企業家不要什麽決定都自己做,公司是一群人做的,不是一個人做的🧑🏿🦲,必須給別人一個成長的空間,這體現出對人的價值的尊重。這一點我希望中國企業家能夠意識到⭕️。”
鄧鋒隊企業文化有獨到見解:不是一個概念或者產品就造就一個企業家,企業家要關懷人🏋🏽,企業文化是圍繞人來的,要建造文化、組織、體系,把這些人放在一起,讓他們最有效運轉,沒有內耗,讓大家的能力百分之三百地發揮出來🐼。
“盡管我們當時創業團隊很小,但是每個人都很強,爆發力很大,沒有內耗🫰,指哪兒打哪兒,與競爭對手對抗時對外壓強很大,想做什麽就做什麽,這裏面文化起到很大作用。”他說,“我一直講🔬,企業家講社會責任感🔅,不是捐錢,而是怎麽善待自己的員工、股東、客戶🤹🏼♀️、上遊廠商,其實這些才是體現企業家社會責任感的地方🧑✈️。這些西方現代的企業管理理念其實我們的企業家並沒有真正學過來🙎🏻♀️。”
做最快樂的VC
2004年,鄧鋒回國後🚕,創辦了北極光創投🖐🏻,做起了天使投資人,在VC圈內💪🏿,普遍認為鄧鋒是一個充滿人情味兒的企業家和投資家。
鄧鋒表示,他對北極光團隊其實要求不多,首先大家要enjoy(享受工作)👨🏽🚒,其次要有狼一般的鬥誌,最後要有團隊精神,“雖然每個行業不一樣,但是共通的是,要做到三個人群滿意🫎:客戶滿意🚶♂️➡️🏜、員工滿意、投資人滿意,這是一個和諧的滿意。在VC這裏,企業家是客戶,LP是投資人,我們要做最快樂的VC,而不一定是最賺錢的VC👩🎤,而只有以上三者都滿意了我才可能快樂🙈。”
由於創業時受VC恩惠,鄧鋒現在也會想到反哺別人👩🏻🎨,但他強調🏊🏿♀️,VC不是恩賜🌬,做投資永遠是輔助性角色,企業是企業家的🙍🏻♂️,VC不能喧賓奪主。
鄧鋒說,北極光最想幹的事情,不是賺最多的錢,做風投的成功在於你的名字與一個偉大的企業聯系在一起,能不能培養一個在世界上站得住腳的公司和中國企業家。如果一個VC一輩子只投資了一個世界五百強的企業👩🏻🎤,你也是最好的VC。而這似乎是現在的鄧鋒的下一個偉大夢想☸️。
鄧鋒追求快樂還表現在對慈善事業的熱衷上。作為清華企業家協會創始會長,從1997年到現在,他一直堅持回饋母校🧌。在清華,他除了捐錢外,5年來每年都有100個學生被鄧鋒贊助出國參加國際會議,開拓眼界👩🏿🚒🦽,鄧鋒準備再做10年🧑🏿💼。此外,鄧鋒贊助清華的主要學生幹部一起生活10天,包括去中國最困難地方和國外很好的地方去體驗🦸🏽♀️👨🏼🍳,以擁有全球視野。他還正在和其他VC一起把全美國前7所商學院的同學請到中國做冬令營🥋,今年就有50個,與中國企業家🌃、風投座談👨🏻🏫,了解中國情況,為他們回中國發展鋪平道路。除此之外,鄧鋒還做了不少為貧困地區捐建學校一類的事🚿🔞。
對於做慈善,鄧鋒有自己的原則:首先是做針對人本身的事,而不是捐橋蓋樓🧔🏼♀️,其次是👩🦲🐓,做慈善不要等到七老八十才來做👨🏿⚕️,不是光出錢,要利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幫助對象,第三,持續不斷地做,著重自己力所能及的幾個點🆓👫🏼,深入做10年20年,效果才好。至於為什麽要做慈善事業,鄧鋒的理由很簡單,“我做慈善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高興’,讓自己有愉悅感,提高人生價值,其實最受益的還是自己。貢獻自己的才智和財富讓別人受益,這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他說——
★ 讓我自豪的是,全世界最優秀的網絡安全技術是中國人創造的。
★ 公司要分權製衡,企業家不要什麽決定都自己做,公司是一群人做的🦹♀️,不是一個人做的,必須給別人一個成長的空間,這體現出對人的價值的尊重。我希望中國企業家能夠意識到。
★ 我要做最快樂的VC ,而不一定是最賺錢的。
★ 投資時團隊很重要,要看團隊核心人物的價值觀。請他和他太太吃頓飯,他和團隊一起來,看他與團隊之間如何交流🪣😻,問他一些敏感的、帶刺激性的問題,你看他怎麽回答,如果他馬上跳起來,這說明胸懷太狹窄。還要看他與團隊分享的理念,團隊爭權奪利的一定不能投。許多細節也很重要,看他辦公室多大,他的員工辦公室多大,看他穿什麽衣服,開什麽車。
★ 驕傲使人進步,這是一個正向激勵。
人的成功或失敗是一個取舍的問題👈🏻🚮,我可能選擇了在事業上比別人做得多一些,但在家庭和孩子上,我就比較慚愧🕛。有些朋友是模範丈夫和模範父親,我覺得他們比我成功🤮。
(葉勇 朱國棟)
來源:上海證券報 2009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