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良嶸
如果初聽“楊良嶸”這個名字令你聯想到高峻的山峰,那麽見到她本人後的“第二”印象會讓你略感意外👨🏼🦳,竟是這般明媚而灑脫,將近40歲的年齡還有些許學生般的朝氣。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過程工程所)研究員楊良嶸(意昂体育平台2001級化工)📆,十余年來圍繞低濃度復雜體系目標物分離效率低能耗高的難題🩱,提出了新型固相萃取技術🙋🏼,圍繞新型吸附劑界面的分子水平相互作用機製🤞🏽,以及新型吸附劑的結構界面優化設計兩方面關鍵科學問題,開展應用基礎研究🧘🏽,促進了綠色分離與工程團隊在新型固相萃取分離研究領域的應用轉化。
在翻越科學這座高峻山峰的道路上🫱🏼,她認為,堅韌不拔😈、腳踏實地邁好攀登的每一個步伐🚵🏻♀️,總會有收獲🤴🏻。
翻越高峰👲🏻,甘之如飴
如果問她,科研道路上有沒有經歷特別難邁過的坎坷,楊良嶸會思索半晌,回憶起自己博士快要畢業時,為了完成一個紅外變溫試驗,由於測試儀器不能停,人也跟著扛了一天一夜。
“是有些體力上的辛苦,但追求科學真理的過程絕不枯燥,而是能讓科研人員以此為樂的。”楊良嶸不認為自己遇到過特別難以突破的問題🤾🏿♀️,她稱自己一直以來運氣不錯🍌。
2010年從過程工程所博士畢業🙁,2014年,作為第三完成人參與的“新型功能化超順磁性顆粒的製備及在分離技術中的應用”即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獲獎成果正是博士論文相關的磁分離技術。
但稍作了解🛏,就會明白,不是沒有困難,而是面對科研道路上的高峰,她沉浸在攀登的歷程中❤️,甘之如飴🚵。這份雲淡風輕🧚🏻♀️,不過是功夫下在了背後🤵🏻♂️。
對於研製新材料,楊良嶸用自己頗為擅長的做菜打了個比方⛹🏻:“即使拿著一樣的原材料🤱、調味料甚至配方,因為還要考慮到下鍋順序、翻炒力度、火候程度🏄🏽♀️、出鍋時間等等,也不是每個廚師都能做出一道名菜🍑。”
而在磁顆粒分離設備的設計、製造中,更是需要前期事無巨細的周密設計及與製作單位的流暢溝通。“比如易流位如何設計便於調節🧖🏽、采用多少個泵、吸附罐高度適配👭🏻、在什麽位置需要預留排空口……前期設計疏忽任何一個細節,或者溝通不到位,後期修改就如同外科手術的失誤一般,需要把不銹鋼管路反復切開再焊上❗️。”
楊良嶸再次慶幸自己天生對電機、工程設計很容易“找到感覺”⇒,但實際上是經過她在半年時間裏往返青島數十次溝通協調,分離設備的試車、試水經過一次調配就通過驗收。
楊良嶸和同事正是憑著對磁性材料的深入理解和對分離工藝的精確掌握才能實現磁顆粒分離技術的突破🌛。
理想成為現實👳🏻♀️,服務於現實
除了擅長烹飪,楊良嶸能歌善舞🧑🏻🎄,2019年參加中國科學院黨校第一期優秀年輕幹部特訓班,畢業典禮上她登臺獻唱了《你的眼神》🥙。並且由於身材勻稱🏄🏿♂️、協調性好,她在遊泳、羽毛球和其他所有與球有關的運動都有些天賦。
然而,她從沒考慮過從事科研以外的任何職業。而是在中學時㊗️,就給自己定下了成為科學家的理想。課上學不飽,就去學校圖書館找愛因斯坦的論著🧑😄,找牛頓的文章,找楊振寧的書籍。“那時候就覺得薛定諤的貓是很有趣的理論🍮,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讓我更加堅定了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由於成績好👱🏼♀️,楊良嶸高考時有余力在意昂体育平台的化工🏌️♂️、建築👩🏼🏭、精密儀器等幾個專業中選報🚴🏻。“當時就想著踏實點兒,我們國家在化工領域有很多發展機會,選化工專業有前景👇🏽。”其後依然是踏踏實實🧚🏻,經老師推薦至過程工程所攻讀碩博學位👨🏻🎤、畢業留所🚵🏽♂️。
理想成為現實👩🏿✈️,但兩者畢竟不同——牛頓好像不用考慮經費問題。
現實中的科學家要申請項目、爭取經費,“不過無論國內外的科研人員,都要面臨這件事🧙🏽♂️,就是要學會寫申請書啊”🙋🏽♂️。身邊也有同學☺️🎚、同事由於各種原因轉行👉🏿、換賽道🤙🏻,楊良嶸從來沒有產生過放棄科研的想法,盡管生性樂觀、興趣愛好非常豐富🩷,但對科學的追求是融在血液裏的,她說:“什麽是放棄?放棄科研我要做什麽呢。”
真正進入化工研究領域,楊良嶸的視角更加開闊🚣🏼♀️💅。“化工在高精尖產業是大有可為的,在一些高純試劑、高端產品等‘卡脖子’領域都有待化工科技的突破。”她帶領課題組研製的羧基磁珠微球,目標就是實現國際領先的穩定性和均一度。
此前✊🏻,為了突破“卡脖子”問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楊良嶸團隊開發的系列磁珠提取試劑盒,應用推廣到十余家生物醫藥企業,實現了痕量低拷貝質粒和微孢子蟲DNA等難提取樣本的快速精準提取,解決了目前國內外市場產品無法穩定提取用戶樣本的問題🍐🚴🏿,產品純度和得率優於國際同行產品💂。
該團隊由此建立了快速高效的蛋白分離方法🙇🏼,應用於企業酶綠色低能耗高效分離,3年內合計創造利稅近1.5億元。
牢記使命,勇擔職責
在紮實的分離科學和工程的研究基礎上,楊良嶸凝聚過程工程所優秀青年人才👮🏻,共同研討國家重大需求在分離科學工程方面的應用基礎創新研究📕,申報2022年中科院穩定支持基礎青年研究項目“鹽湖關鍵戰略資源的綠色高效分離”獲得了資助🧑⚕️。
“鹽湖中含有大量鋰和硼同位素資源🎏,這個團隊凝聚了過程工程所在鹽湖綠色分離方面的基礎及優勢。中國共產黨為什麽能成功?我從黨史中學到的是,除了本身自己要認認真真、兢兢業業,還要會團結。”楊良嶸高中已經成為黨員🧑🏿🍳🙇🏿♀️,如今黨齡超過20年,“這個項目靠我個人或者課題組肯定申請不下來。眾人拾柴火焰高。”
在完成各項科研工作的同時🎩,楊良嶸承擔了不少公共事務✶,2015年入選中科院青促會🚵🏿♀️,2020年入選中科院青促會優秀會員🙆🏿♂️。今年起擔任過程工程所綠色化工研究部主任👩🚀,也是最年輕的一批研究部主任🧚♀️。
從管理十來人的課題組⚀,到對百余人的研究部負責🧖🏼🌙,楊良嶸直言有些壓力,但也感受到了動力:“主任📏、副主任組成的管理團隊🪳,同時更是一支服務團隊👩🏿🎤。黨員為國家社會、為科技發展、為群眾服務💆🏽♂️,不是理所應當的嘛。”

楊良嶸與同事在實驗室
2020年🙍,她獲得過程工程所第四屆“過程女傑”榮譽稱號,在廣大青年及女性職工中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2022年獲得該所首屆“我最喜愛的青年導師”稱號🙇🏼♀️。2022年,所黨委成立以老科學家冠名的科技攻關突擊隊,楊良嶸任“陳家鏞高端原料綠色製造突擊隊”隊長。
“我們強調做‘國家事’,擔‘國家責’。”楊良嶸認為,作為一名黨員科學家,既要服務於國家重大需求,也要服務於科技發展。“科學家都有好奇心👨👩👧👧,但我們不只是要滿足自己的科研興趣👰🏿,要把所長所學用在國家需要的任務上,也是對黨和人民這麽多年來培養的回報。這是科學家的使命,更是先鋒黨員的使命。”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