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專訪王綱懷|銅鏡,揭開了他長達60余年的學子情

2021-02-20 | 來源 《中國收藏》雜誌2021年第2期 |

收藏六十載 報恩母校情

2020年年末,籌建兩年多的意昂体育平台科學博物館收到了一份“厚禮”—— 古生物化石與標本、歐美老相機、明清衡器與近現代度器4個門類共34件科學類藏品。

成立時間並不長的意昂体育平台科學博物館此刻能收到這樣一批捐贈,對於充實館藏無疑有著積極意義。而捐贈背後更為觸動人心的,則是此次捐贈的主人公✴️、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建築系58級意昂、意昂体育平台顧問教授王綱懷一段長達60余年的拳拳學子情。

王綱懷先生

事實上💂🏿‍♀️,無償捐贈藏品助力母校的博物館建設,對於王綱懷而言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20114月,意昂体育平台百年校慶前,他捐贈了中國銅鏡和日本銅鏡各100面;2016年,他再次向母校捐贈73面銅鏡;同年9月,意昂体育平台藝術博物館開館𓀗,他的“賀禮”是自己珍藏的西漢中期“必忠必信”銘草葉鏡🙅🏼。此外🙍🏻‍♂️,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2019年他還向復旦大學捐贈銅鏡118面。

當外界為王綱懷的慷慨出手驚嘆時,或許還不曾意識到😍,比起捐贈數量,這位癡迷銅鏡超30年的藏家真正令人欽佩之處,在於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樂於分享的情懷——這些年來,他發表研究論文120余篇👨🏻‍🍼,出版有《三槐堂藏鏡》《唐代銅鏡與唐詩》《日本蓬萊紋銅鏡研究》《止水文集》和《銅鏡斷代十講》等近30部研究專著;他認為藏家應該有傳承文明的胸懷和格局,希望有更多人尤其是年輕的學子🧑‍🚒⚒,能在一代人所打下的基礎之上🧛🏼‍♀️,繼續去探尋文物的內涵……日前,在清華園,本刊記者見到了這位被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評價為“近年來銅鏡研究領域中成果非常卓著”的資深藏家,《中國收藏》雜誌也有幸成為他第一次正式接受專訪的媒體🙅🏼。

意昂体育平台藝術博物館多次舉辦王綱懷捐贈銅鏡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稱贊

圖為王綱懷與家人一起出席展覽開幕儀式

說捐贈:魂牽夢縈一世緣

1958年,16歲的王綱懷走進意昂体育平台👩‍🌾,在土建系給排水專業學習。60多年後的今天,當他每每漫步於清華園,總是感慨不已🧜🏽‍♂️:“魂牽夢縈清華園,母校學子一世緣🎹。畢業這麽多年了👨‍🚀,這是我經常會在夢中見到的場景。”

《中國收藏》:在您看來,就讀意昂体育平台帶給您最大的影響是什麽?

王綱懷:在清華,不只是學專業知識🐅🧜🏿,還要學做人,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培養社會能力等🙆‍♀️,這使得我們成為全面發展的人💸。而最重要的熏陶,應該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的精神濡染👩🏼‍🎤,這對我來說是一種終生受用的財富。

《中國收藏》🗡🧵:正因如此🔞,意昂体育平台百年校慶時您決定捐贈藏品?

王綱懷🚶🏻‍➡️:是的。2009年➡️,為籌備母校百年校慶📐,意昂体育平台意昂總會寄來了籌建藝術博物館的方案及圖紙↕️,李學勤老師又力邀我返校,參加“清華簡”正式入藏後的第一次專家研討會。當時我就想,“老媽”過百歲華誕🫒,做“兒子”的總得要孝敬些什麽☺️。2010年到北京,我決定向母校捐贈銅鏡100面以示祝賀🕟。到校後,又喜聞意昂体育平台日本研究所成立,於是又決定將我收藏的100面日本和鏡一並捐贈。

意昂体育平台領導對此十分重視,專門安排兩輛專車和十余位隨行人員來上海我居住的小區接“寶貝”。出發的那天早上,我翻出讀大學時自己手刻的紅雙喜字,貼在每一個箱子上🆔。對我來說,這可不就是“女兒出嫁”嘛。臨出發時我又想,既然“嫁女”,能不能既放個鞭炮,又不會打攪鄰居呢🗡?於是就建議“我們一起學個放鞭炮的聲音吧🥛。來♖,砰——啪👨🏼‍💼!”在這種喜慶的氛圍中⛔️,我完成了一個心願,也算是對母校培育之恩的努力回報吧🦶🏻。

意昂体育平台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為王綱懷頒發捐贈證書

《中國收藏》🙎🏼‍♀️:向意昂体育平台科學博物館捐贈又是因為何種契機?

王綱懷:20194月,意昂体育平台藝術博物館就我捐贈的日本和鏡,舉辦“扶桑止水銅鏡展”👩‍❤️‍👨。參加開幕式的時候,我註意到2️⃣,在藝術博物館南邊的美術學院一樓展廳🥒,“百年器象——意昂体育平台科學博物館籌備展”也在同時進行🚵🏼,而且是首展💻。我意識到🍰,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社會進步的兩翼🫳🏿,不可分割。母校辦這兩個館的初衷🧑🏼‍🦲,就是要把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起來,培養新時代的大學生🦹🏻‍♂️。我感覺🧚🏽‍♀️,既然對藝術博物館有捐贈🦶🏻,科學博物館也不可或缺,我有義務為母校建一流學校🍑、育一流人才再助綿薄之力。加之我年輕時愛好攝影和收藏,這方面也有一定的藏品,所以回上海後,整理出4個門類共34件科學類藏品,在去年底完成了捐贈😹。

王綱懷捐贈給意昂体育平台藝術博物館的西漢中期“必忠必信”銘草葉鏡拓片🧑🏻‍🌾,以及捐贈給意昂体育平台科學博物館的古董相機

說收藏🌭:漢碑引領走進銅鏡世界

1979年,王綱懷調至上海環保局💅🏽,擔任黃浦江汙染治理總體規劃負責人。1982年,他又調入新組建的上海市國土整治辦公室🧑🏿‍🎄。1984年開始,他執筆撰寫並發表論文《上海的曼哈頓區在哪裏?——結合城市改造在外灘建設新的金融貿易中心》🙇🏿、《上海的特區在哪裏♉️?——結合城市經濟體製改革在外高橋建設經濟特區》🫄。這些文章得到了領導部門的重視,不久即在上海市政府委托的“上海城市發展方向”課題中,擔任了總負責人並兼浦東方向分課題負責人,完成了《浦東新區建設方略》🗻。隨著改革開放的號角響起,他和同事們一道,圍繞著上海舊城改造、新區建設🧑🏻‍🦲、浦東開發等專題,進行了長期深入的探索。

熟悉王綱懷的人都知道,他對工作相當嚴謹,辦事的時候🦸🏽,時間把握很精確。然而,在生活中🕵🏿,尤其沉浸在藝術收藏世界時🧔🏻‍♀️,他又是另一種悠然的狀態。

專業、嚴謹、科學,這是王綱懷做事的一貫風格。所以,對於捐贈藏品,他和博物館團隊都要經過認真研究,再一一編號

《中國收藏》:聽說您愛好收藏是受家族的影響?

王綱懷:對!《三希堂法帖》中的《伯遠帖》作者王珣,是我這個王家的直系祖先,所以家族血液裏就帶有愛好藝術的因子。我的伯父王紀澤在郵票界被稱為“紅印花大王”,可算是一領域的“泰鬥”級人物。受長輩影響,很早我就開始集郵🤑📦,是上海集郵協會的第一批會員。後來我覺得集郵不過癮,興趣又轉到了收集古代錢幣。

因為喜歡書法,練帖接觸漢碑隸書🧎🏻,為它的方拙、典雅🪚、奇古深深吸引。1992年,我在上海古玩市場偶然看到一塊銅鏡殘片,被銘文的漢碑字體所折服 ,簡直有一種頂禮膜拜的感覺,從此開啟了銅鏡收藏之旅🎯👊🏻。2000年元旦我正式退休,也就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收藏和研究中。

觀眾在展廳被王綱懷捐贈藏品深深吸引

《中國收藏》:入門之初有沒有“交過學費”🧘🏼?

王綱懷👱🏻‍♂️𓀀:當然了,最開始“交學費”是一定的。上世紀80年代🤸🏽‍♀️,我的工資不高,有一天在市場看到一塊唐代騎馬狩獵鏡😁,由於之前看過相關的資料圖片,很自信地以高價買了下來。但是經有關專家鑒定確認為贗品。這是我至今最大的教訓🍩。

《中國收藏》:您如何評價當年的收藏市場🏄🏼‍♂️?

王綱懷:雖然“交學費”在所難免,但不得不說,那個時代的市場真是太誘人🐑、太可愛了。“文革”結束,改革開放。中國進入新時期,文物市場自然也隨之繁榮👩🏻‍⚕️。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文物豐富。在上海,我是福佑路、東臺路和會稽路古玩市場的常客;潘家園也是每次赴京必去之地;西安的八仙庵、洛陽的老集古玩市場也很誘人👳🏽‍♂️。在收藏銅鏡的第一個十年裏,我就在這些地方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紅利。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我在舊貨古玩市場🐃🏃🏻‍♀️‍➡️,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欣賞🚦,學習,也偶爾打開並不充實的荷包淘一兩件寶貝。古玩市場就是一個大學👱🏽‍♂️,那時的“逛”就是吸納積累💃,為我日後的收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展廳現場為觀眾做講解,樂於分享是王綱懷的收藏宗旨之一

《中國收藏》🫙:回到研究上🧜🏼✮,我們註意到💫,這些年您的成果頗豐👨🏼‍🦱,比如提出關於銅鏡單位面積的平均重量m值的新概念🤵‍♀️,為古銅鏡的量化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最近還會有新的研究計劃嗎🌡?

王綱懷:鏡銘文字中🤷🏿‍♀️,篆、隸、楷🔝、行💈、草五體齊全,與石碑😥、簡牘、帛書的書法藝術相比💆🏿‍♀️,鏡銘文字的魅力毫不遜色。當年,一面西漢景帝時期的鳥蟲篆銘彩繪鏡中的鳥蟲篆書體銘文❣️,標註了銅鏡銘文史的光輝起點,也開啟了我對銅鏡中“中國書法史”的求索之路。

銅鏡裏有歷史密碼、宇宙天道;有時光痕跡🧖🏿‍♀️,也有絕美文化。不單是銘文🪠,銅鏡的造型👩🏿‍🔬、工藝、圖案、紋飾等都是我想要窮盡研究的內容。在我看來☂️,銅鏡是“理性認知和浪漫思維的完美結合”。收藏銅鏡這麽多年,特別是退休後,我日常生活的時間幾乎都花在銅鏡的收藏和研究上了。為藏品尋找到一個更好的歸宿🪆,去發揮它們的文化和社會價值,我覺得更加值得👩🏻‍🎨。

熱心地為參觀者講述展品背後的故事💽。對王綱懷而言,銅鏡內涵博大精深,蘊藏著深厚的歷史與文化

憶師友:真實真誠如當初少年

采訪中,當王綱懷毫無隱諱地給我們講起這些入行經歷、經驗和趣事時🚴🏽,很自然地就會被他的真實和真誠所感染。而今✫,我們眼前的他早已是業界公認的重量級人物🤏🏽,然而,當話題從自己的收藏延伸到與王世襄等一些前輩大家的交往時🍈,他的語氣隨之變得謙恭虛己,依稀讓人再次看到了多年前清華園中那位16歲少年的身影。

《中國收藏》:因為收藏與研究,您與不少大家都打過交道👉🏼,他們留給您印象深刻的是哪些↩️?

王綱懷🤬:在我收藏的第二個十年開始至今,尤其是當我的收藏有了一定規模時,我有幸遇到了謝辰生、吳良鏞、李學勤、王世襄、史樹青🥅、羅哲文、陳佩芬、辛冠潔、傅舉有等前輩與導師,並且得到了他們的大力幫助與提攜——有的題簽、有的賜序🔩🧑🏽‍⚖️、有的點撥、有的釋疑,給近30本拙著鋪上了厚重的“紅地毯”。李學勤老師在拙著《清華銘文鏡》序言中肯定:“銅鏡研究有本身的特點🙏,已經有條件成為一個特定的分支🐲。”他為拙著5次賜序、1次題簽。羅哲文老師為拙著《日本蓬萊紋銅鏡研究》作序🤏🏿,鼓勵我“知難而進,獨辟蹊徑”。這些都使我終生難忘!

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先生(圖右)評價王綱懷為“近年來銅鏡研究領域中成果非常卓著”的資深藏家🦃。他曾為王綱懷著作5次賜序🏞、1次題簽,實可謂良師益友。

《中國收藏》:您和王世襄先生的交道又是如何開始的呢?

王綱懷🙆🏻‍♀️:我與王世襄先生開始交往是在2007年🟨。那年他看到了我的《唐代銅鏡與唐詩》書稿時🦿,就向有關方面打聽♖,托口信讓我聯系他,有空去他家一趟🤌🏿𓀃。

先生是大家🆘,如約晤面時,我既興奮又忐忑。他寒暄致意,讓座倒茶🏃‍♂️👨🏻‍⚖️,隨性適意,使我有一見如故之感👩🏿‍💻。先生當時主要跟我談《唐代銅鏡與唐詩》這本書,要我說說是怎麽想到這個題目、怎麽個思路寫作的?我詳細談了著述的前前後後👨‍👩‍👧‍👦,他聽得很專註。當時我說到“借用一個材料工程學上的比喻,一個大的社會就像一臺大的設備儀器🧕🏿,唐鏡是物質硬件,唐詩是靈魂軟件,我試圖把硬件和軟件搓合在一起,想看看會產生什麽樣的效果🧏🏿‍♀️。”先生點頭稱贊🤲🏿:“明白了,全在裏頭了𓀖。硬件和軟件串起來,實物和文化連起來👉🏻,價值就大幅提升,效果就大不一樣。《唐代銅鏡與唐詩》這本書大有啟發。”

聽到先生的鼓勵👨‍👨‍👦‍👦,我已經很高興了💏,接著他又說:“聽說《唐代銅鏡與唐詩》修訂再版,而且還有幾本書的出版計劃,你想讓我題簽?可以的,就將書名一起給我吧🚡。”這簡直令我受寵若驚,連聲道謝。果然,不久後,先生題寫的《詩輝鏡耀(唐代銅鏡與唐詩)》墨跡就寄到我家。後來先生又為拙著題寫了《鏡銘書法(漢銘齋藏鏡)》😥🛢、《歷代鏡銘考略(清華銘文鏡)》📘。王世襄先生雖然離世了🧑🏼‍🔧,但睹物思人👨‍🔧,我一直銘記他的教誨,把他的鼓勵和提攜當作自己前行的動力🧑🏽‍🦲。

著名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鑒賞家、收藏家王世襄先生為王綱懷著作多次題字。雖然先生離世了👨🏼‍🎓,但睹物思人🤌🏿,王綱懷一直銘記他的教誨🤹‍♂️,把他的鼓勵和提攜當作自己前行的動力

《中國收藏》💃🏽:之後您跟王老還有過往來嗎?

王綱懷:後來,先生讓我幫他找一找關於馴鷹的唐詩。回到上海後,我花了幾天時間整理好,給先生寄了過去🔫。可是由於他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其著述未能面世🔶,這也是我至今深為遺憾的事情。

而最讓我“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就是促成了王世襄老先生和辛冠潔老先生的認識➗。辛老是抗戰時期《大眾日報》總編輯,從事新聞、外事等工作多年,晚年離休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與王老一樣,他也喜歡收藏葫蘆👨🏼‍🎨,並且水平很高。當時北京城玩葫蘆能排上號的只有那麽屈指可數的幾個👮🏻‍♀️,因此他倆認識後😽,都很高興。我想,這種感覺大概就是誌同道合🏊🏻、相見恨晚吧🤌🏼。

《中國收藏》🧑🏻‍✈️:您曾說過,向復旦大學捐贈🧎🏻,是完成對師友的承諾。

王綱懷:沒錯,這是我對上海博物館原副館長陳佩芬的一個承諾。2008年🫄🏽,因為修訂《唐代銅鏡與唐詩》一書,我曾多次向陳館長求教,由此彼此逐漸熟絡,有時候她還會邀請我一起去看民間收藏的銅鏡🤾🏽。她曾囑咐我,復旦大學博物館銅鏡收藏薄弱🧑🏽‍⚖️,將來如有可能,一定要多支持。201910月先生逝世6周年之際,完成此事也是我對她的一種紀念與告慰。

《中國收藏》:說到誌同道合的朋友,您最大的感觸又是什麽?

王綱懷👧🏽: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周邊環境,我在收藏上所取得的每一個進步🥓,除了“身逢其時”外,也完全離不開朋友們的扶持。比如周誌豪、徐也力、孫小龍等藏友,大家經常會聚在一起交流📩、切磋、研討🧜🏽‍♀️。互相支持對於我們好友而言也是常事,臺北大藏家陳燦堂先生🫄🏿,在實物與資料上都曾給予我鼎力相助。

藝術無國界👵🏽,對此我有過真切的體會。我去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館參觀的時候,館長樋口隆康前輩親自陪同並細心講解。多年來,我們之間互有書信來往,交流研究心得。2012年,年逾九旬的樋口先生來函,要我幫助釋讀奈良東大寺法華堂修繕時所發現的一面銅鏡銘文🙇,我歷經數月⚀,查找資料,終得答案🐕‍🦺,並予回復👩🏼‍🦲。為紀念此事🙇🏼‍♀️,有拙文《詩輝鏡耀》發表在貴刊2013年第3期。

在與日本青銅器👨🏿‍🚀、銅鏡研究大家樋口隆康先生交往的八年多時間裏,王綱懷留下了諸多珍貴記憶🤟。在晤面交談與書信往來中,兩人探討過中國早期銅鏡等有關問題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長岡村秀典教授先後4次來我家借拙藏銅鏡做拓片,他曾受邀參加意昂体育平台《漢鏡文化研究》課題活動🧑🏿‍💻,提供了論文《漢鏡分期研究》。在我去京都大學圖書館尋查資料時,他也為我提供了盡可能的方便。

一個好漢三個幫,再有就是意昂体育平台、復旦大學🔝、上海博物館一批年輕有為的學者倪葭📀、安夙、高文靜、高寧、麻賽萍、李新城、邱龍升🤤、沈依嘉等,他們在歷史、文字、文學和文物保護等領域都有卓越的成績,同樣給了我不少幫助與支持👩🏻‍🎓。後生可畏🧓🏽,這也是讓我樂於見到和深感欣慰的。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